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酶和ATP学案.docx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92527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酶和ATP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酶和ATP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酶和ATP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酶和ATP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酶和ATP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3 酶和 ATP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重点是酶的本质与特性,ATP 的结构与功能。2在题型方面,以选择题为主;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具体背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考查。对酶的考查也有非选择题,有关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是难度大的试题。32018 年的考纲无变化,备考时 ATP 的内容要结合代谢过程进行综合复习;酶的内容要理解酶的作用和特点,更重要的是要突破有关酶实验的复习。考点一酶及其相关曲线分析1.酶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1)温度和 pH温度或 pH 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温度和 pH 对酶的影响机理: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

2、,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升2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永久失活。(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图 3 中 OP 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 P 点之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浓度。图 4 对反应底物的要求是底物足量。2.常考必记的 7 类酶(1)DNA 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间缩合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 DNA 复制。(2)RNA 聚合酶用于转录时解旋及核糖核苷酸间的连接。(3)(4)DNA 解旋酶用于 DNA 复制时双链间氢键打开(5)(6)各种消化酶可对应催化相关大分子的水解,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7)细胞工程工具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胰蛋白酶(动物细胞

3、培养)。例 1. 图甲是 H2O2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 H2O2分解产生的 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 时,e 点下降,d 点左移BpHc 时,e 点为 0C温度降低时,e 点不移动,d 点右移DH 2O2量增加时,e 点不移动,d 点左移3【解题思路】pH 由 ba 时,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所以 d 点右移,c 点不移动,A 错误;pHc 时,pH 过高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 H2O2水解,但 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 e 点不移动,

4、B 错误;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 H2O2分解产生的 O2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所以 d 点右移,e 点不移动,C 正确;H 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 e 点上移,d 点右移,D 错误。【答案】C(1)一看两坐标轴的含义: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2)二看曲线的变化:利用数学模型法观察同一条曲线的升、降或平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如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达到饱和后,限制

5、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3)三看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4)四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考点二有关酶的系列实验3.试剂检测法鉴定酶的本质(1)设计思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因此,根据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产生紫色、RNA 与吡罗红染液反应显红色的原理设计鉴定方案。(2)设计方案4对比验证法验证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1)验证酶的专一性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设计方案示例:酶促反应曲线的“四看法”4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

6、水解,所以酶具有专一性。(2)验证酶的高效性设计思路:将用酶催化的反应与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进行对照,即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设计方案示例:5梯度探究法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 pH(1)实验思路(2)操作步骤:例 2. 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 PPO 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1)PPO 粗提液的提取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 20g 样品放入含 50mL 磷酸缓冲液(pH 为 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 PPO 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_。5(2)不同

7、温度下 PPO 活性的测定(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实验结果表明:15和 30温度条件,PPO 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为进一步探究 PPO 最适温度,应在_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解题思路】(1)酶容易变性失活,所以加缓冲液是为了维持 pH,保持 PPO 的活性。(2)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反应”的步骤应改到“温度预处理”之后。15和 30温度条件,PPO 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在酶的最适温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由表可知在 15和 30时酶活性较高且活性相同,所以为进一步探究 PPO 最适温度,应在 15

8、3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答案】 (1)维持 pH,保持 PPO 的活性(2)“反应”步骤改在“温度预处理”之后在酶的最适温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1530第一步,分析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如酶的种类或影响酶的因素(检测指标)。第二步,明确实验原理(新情境题的题干中会有提示,要注意提炼)。第三步,准确书写实验步骤,注意遵循实验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及科学性原则。酶相关实验常常是用表格形式呈现实验步骤。第四步,如果是选择题,要依据实验原理、实验原则、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作出判断;如果是非选择题则应注意联系教材知识综合分析,以确定所填答案。考点三 ATP 的合成、利

9、用与能量代谢6.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图解酶的验证、探究或评价性实验解题策略67.ATP 产生量与 O2 供给量、呼吸强度的关系(1)甲图表示 ATP 产生量与 O2供给量的关系。A 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 ATP。AB 段表示随 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 的产生量随之增加。BC 段表示 O2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 的产生量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2)乙图表示 ATP 产生量与呼吸强度的关系。例 3. 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合成 AT

10、P 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ATP 合成酶通过为 ADP 提供能量来催化 ATP 合成C细胞中的能量通过 ATP 在吸能和放能反应之间的循环实现流通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 ATP 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合成速率【解题思路】叶绿体中合成的 ATP 只能用于叶绿体中的生命活动,A 错误;酶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错误;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 ATP 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和 ATP 合成相联系,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ATP 是细胞里流通的能量“通货” ,C 正确;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 ATP 的合成速率和水解速率仍处于动态平衡,D 错误。【答案

11、】C有关 ATP 的结构与功能试题的解题策略策略7解答 ATP 结构与功能相关的试题要注意 6 点:(1)ATP、磷脂及核酸的组成元素相同,ATP 中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2)一个 ATP 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 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形成和水解;(3)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 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 ATP,人在运动状态下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速率大于安静状态下的转化速率;(4)物质出入细胞时,被动运输不消耗 ATP,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消耗 ATP;(5)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ATP 主要来自有氧呼吸;(6)无氧呼吸产生的 ATP 少,是因为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

12、物(乳酸或酒精)中,没有释放出来。81 (2017 全国卷 II)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37 2 (2017 浙江卷(4 月) )下列关于细胞 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CATP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3(2017 江苏卷)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

13、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 的去污力最强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3 的去污力不同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4(2017 天津卷)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 1时加入酶 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 A、B 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A酶 C 降低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9CT 2后 B 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 2值增大5(2016 北京卷)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 ADP 转化为 ATP 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

14、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1 (2018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某实验室新近研制出一种 X 酶,为测出 X 酶的最适温度,有人设置了 a、25、b(已知:a 低于 25低于 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此三种温度下的 X 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据此可推测 X 酶的最适温度()A一定在 25左右 B一定在 a25之间C一定在 25b 之间 D低于 a 或高于 b 或在 ab 之间都有可能2 (2018 届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ATP 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表示组成 ATP 的物质或基团,表示化学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表示鸟嘌呤B

15、化学键断裂的化学反应属于吸能反应C在 ATPADP 循环中可重复利用D若化学键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 ADP3 (2018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需要 ATP 供能,ATP 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B酶和 ATP 的合成都离不开细胞器CATP 的水解产物可以是某些酶的合成原料D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可以合成 ATP4 (2019 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ATP 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 的“循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图中“M”和“N”的元素与动植物体内重要储能物质的组成元素相

16、同B图中过程消耗的能量 1 形式与过程释放的能量 2 形式不完全相同,过程发生场所和催化的酶与过程完全不相同CATP 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DATP 是细胞代谢的直接且唯一能源,代谢旺盛的细胞内 ATP 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 ADP 含量较多105 (2018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例如,切开的马铃薯放置一会儿后表面会变色,就是酚氧化酶引起酶促褐变造成的。请据资料分析回答:(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能实现这样的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系统,酚氧

17、化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酶能够_。(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做如上表的处理,试管 A、B 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推测实验后,试管 C 中的颜色是_,因为_。步骤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1 (2019 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能量通过 ATP 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 ATPC植物的叶绿体产生的 ATP,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D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372 (2019 届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有两个与此相关的实验,

18、除自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酶浓度 0 1% 2% 4% 5%实验一(乳糖浓度为 10%)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100 200乳糖浓度 0 5% 10% 20% 30%实验二(乳糖酶浓度为 2%)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65 65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B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C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D实验二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3 (2019 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大考)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

19、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11A实验中温度、淀粉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等为无关变量BpH 值为 1 时淀粉酶可能已经失活,淀粉发生分解是盐酸起催化作用CpH 值为 3 和 9 时淀粉剩余量相同,说明两种条件下淀粉酶活性相同D实验中用适量的 H202和 H202酶代替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更为科学4 (2019 届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高三上学期 12 月联考)有关酶的曲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酶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温度过低和过高酶都会失活B探究 pH 对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可得到乙图曲线C在丙图中的

20、P 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丁图中若在 P 点增加酶的量,则最终产物的量也会随之增加5 (2019 届山西省平遥县平遥中学高三上学期 11 月月考)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分子,在特异性结合并切断特定的 mRNA 后,核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 mRNA 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后可发生紫色反应B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 mRNA 降解较快,由此可证明核酶具有高效性C核酶与反应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有氢键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核酸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6 (2019 届江西省赣州市

21、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位同学使用质量分数为 2%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冰块,温度计,试管,恒温水浴箱等材料和设备做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2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说明改正的理由。错误一:_。改正:_。改正的理由:_。错误二:步骤三有误。改正:_。改正的理由_。13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DNA 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A 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 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 错误;

22、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 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 37,但是 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 错误。【答案】C2.【解题思路】糖的氧化反应是细胞呼吸过程属于放能反应,A 正确;光合作用属于吸能反应,B 正确;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 的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故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之间的纽带是 ATP,C 正确;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D 错误。【答案】D3.【解题思路】由于存在多个变量,无法进行对比,不能说明碱

23、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 的去污力最强,A错误;由于污布类型不同,不能说明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B 错误;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在洗衣粉类型和酶用量都相同的条件下,污布类型 2 的去污力大概为 45,污布类型 3 的去污力大概为80。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3 的去污力不同, C 正确;该实验没有针对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则不能判断加大酶用量是否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 错误。【答案】C4.【解题思路】T 1时加入酶 C,A 物质减少,B 物质增加,可推测酶 C 催化 A 物质生成 B 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由曲线可知,T 1T

24、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 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 正确;T 2后 B 增加缓慢是底物 A 含量过少所致,C 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则反应速率减慢,T 2值增大,D 正确。【答案】C5.【解题思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 ATP,由此推知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细胞内由 ADP 转化为 ATP 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A 错误;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ADP+Pi+能量 ATP, B、C 错误,D 正确。酶【答案】D1.【解题思路】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甚至失活。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设置了a、25、b(

25、已知:a 低于 25低于 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是三种温度下 X 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若三种温度差异不大,则最适宜温度可能高于 b,也可能低于 a;若三种温度中 a 与 b 的差异较大,则 a 与 b 可能分别位于最适宜温度的两侧,D 正确。【答案】D2.【解题思路】分析 ATP 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腺嘌呤,为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为磷酸基团,也为高能磷酸键。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为腺嘌呤,A 错误;为高能磷酸键,其水解断裂会释放能量,属于放能反应,B 错误;在 ATP 与 ADP 的循环中,物质都是可逆的,只是能量不可逆,所以是可以重复利14用的,C 正确;若高能磷酸键断裂,ATP 水解

26、后只剩下腺嘌呤、核糖和 1 分子磷酸基团组成,该化合物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 ,D 错误。【答案】C3.【解题思路】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合成需要 ATP 供能,生化反应需要酶的催化,A 正确;ATP 可以在细胞质基质合成,B 错误;ATP 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使 RNA 酶的合成原料,C 正确;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合成酶,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合成 ATP,D 正确。【答案】B4.【解题思路】动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 C、H、O,腺嘌呤中含有氮元素,二者的元素组成不同,A 错误;ATP 合成过程发生场所与ATP 分解过程的场所

27、可能相同,如原核细胞的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B 错误;ATP 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C 正确;ATP 是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代谢旺盛的细胞内通过 ATP 与 ADP 的快速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错误。【答案】C5.【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实验的原理是无色的酚在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褐色物质;实验的自变量是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因变量是实验后的颜色,其中 A 组是对照组;B 组加入蛋白酶,酚氧化酶被水解失活,导致无色的酚不能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C 组加入强酸后酚氧化酶失活,也不能使得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

28、 (1)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如各种细胞器,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因此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实现分类存放。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试管 A、B 对照,自变量为蛋白酶,A 组不加蛋白酶,酶有活性,B 组加蛋白酶,酶变性,故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组强酸使酶失去活性,不能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因此试管 C 中的颜色为无色;步骤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适宜的酸碱度。【答案】 (1)生物膜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蛋白质无色强酸使酶失活维持适宜的酸碱度1.【解题思路】细

29、胞内的吸能反应与 ATP 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与 ATP 合成相联系,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 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不能产生酶,B 错误;植物的叶绿体产生的 ATP 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及叶绿体内部的其他需能活动,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 37,而保存温度应该是零上低温,D 错误。【答案】A2.【解题思路】实验一中乳糖浓度较大,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增大,A 错误;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反应物增加,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B 错误;实验二中乳糖浓度达到 20%以后,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

30、大,C 正确;实验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实验二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将减小,D 错误。【答案】C3.【解题思路】图中横坐标为 pH,该实验探究的是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 pH 为实验的自变量,温度、15淀粉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等为无关变量,A 正确;据图可知,pH 为 7 时,淀粉剩余量最少,说明淀粉酶活性最强,过酸或过碱酶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导致酶失去活性,pH 值为 1 时淀粉酶可能已经失活,淀粉发生分解是盐酸起催化作用,B 正确;pH 为 3 时酸性溶液和酶的作用均可以使淀粉水解,pH 值为 3 和 9 时淀粉剩余量相同,不能说明两种条件下淀粉酶活性相同,C 错误;淀粉剩余量

31、为实验的因变量,由于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影响实验的因变量,但不会影响 H202的分解,因此用适量的 H202和 H202酶代替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更为科学,D 正确。【答案】C4.【解题思路】甲图所示的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 50,而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 37左右,所以甲图所示的酶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另外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而酶不会失活,A 错误;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 在 7 左右,而乙图曲线所示的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 为 1.5,所以探究 pH 对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能得到乙图曲线,B 错误;在丙图中的 P 点前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

32、快,所以 P 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C 正确;丁图中若在 P 点增加酶的量,其反应速率加快,而最终产物的量不变,D 错误。【答案】C5.【解题思路】据信息,核酶是 RNA 分子,不是蛋白质,故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A 错误;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 mRNA 降解较快,由此只能证明核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得出的,B 错误;核酶能与特异性底物(mRNA)结合时, “杂交链”证明此过程有氢键形成, “切断特定的 mRNA”,说明在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 正确;核酸具有热稳定性,但是在高温条件下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核酶的活性也会受温度的

33、影响,D 错误。【答案】C6.【解题思路】由于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为了确保反应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应将酶和底物分开分别进行预保温,待达到预设的温度再混合反应,所以步骤二有误。改正:取三支各加入 1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将加唾液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预设的温度中各保温 5分钟后混合。本实验可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或还原糖的生成量来反映酶的活性。由于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这对温度探究带来干扰,而使用碘液无需加热,对实验无干扰,故步骤三有误。改正:加斐林试剂改为滴加 l 滴碘液。【答案】错误一:步骤二有误改正:取三支各加入 1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将加唾液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预设的温度中各保温 5 分钟后混合改正理由:酶与底物分别进行预保温,待都达到了设计的温度后再混合进行反应,是为了保证反应是在设定的温度下发生的改正:加斐林试剂改为滴加 l 滴碘液改正理由:因为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这对温度探究带来干扰,而使用碘液无需加热,对实验无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