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8 练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湖南师大附中 2018 年模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
2、式。全球宪政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先有宪政的实践,后形成成文的宪法。但就目前世界各国来看,有的国家是实行了宪政,但没有宪法,例如英国在 1215 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等,1628 年之后,英国又制定了权利请愿书 人身保护法 权利法案以及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不成文宪法体系。所以有人说英国是实现了宪政但是没有宪法。而有的国家具有宪法,也实行宪政。例如法国、美国等等。摘自李学俊齐国革命与中国宪政材料三 1945 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期
3、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 “政怠宦成”的也有, “人亡政息”的也有, “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
4、?(6 分)2(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宪政有何突出特点?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比有何共同点和本质区别?(14 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5 分)32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 ,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
5、,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综上探究,谈谈你对法制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12 分)3(南阳市 2017 届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节选)第 一 章 争 取 国 际 社 会 的 支 持材料二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
6、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12 分)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13 分)4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
7、会议” ,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
8、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史实,概括这5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12 分)(2)阅读材料二,分别指出“世界走进中国”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开始标志。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13 分)6答案精析(25/12 分大题合练)1(1)实施:政治上以民为本,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 ,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2)特点: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保障人权;强调法律至上,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限制资本滥用权力,保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共同:仁政和宪政都是要限制行政权力
9、的扩张,防止暴政的产生。区别:“仁政”强调以君王为主体,注重伦理道德,是“人治”的体现;宪政强调主权在民,注重法律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3)说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2落实:颁布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认识: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解析 第一小问抓住“民治”的内涵和题干时间限制,结合教材内容罗列史
10、实即可;第二小问要紧紧抓住题目开头引言的思路表达。3(1)特点:由争取国际社会、国联的支持,到联合苏联和中立德国,再到与英美妥协,争取英美援助;由单纯幻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调停,到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拘泥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妥协退让的基础上,争取反法西斯国家支持。(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和雅尔塔体系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包围。(任答 3 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形成局部开放(半开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打破外来的孤立,客观
11、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1)据材料“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中第一章到第三章的标7题”可以得出由争取国际社会、国联的支持,到联合苏联和中立德国,再到与英美妥协,争取英美援助;据材料“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中第一章到第三章的每一节的内容”中可以得出由单纯幻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调停,到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据材料“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提供军事援助”得出不拘泥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据材料第三章的标题可以得出在对外妥协退让的基础上,争取反法西斯国家支持。(2)第一小问原因,可以从国家利益的
12、现实考量,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当时国际格局,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的增强,新中国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打破外来的孤立,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积极方面回答,也要注意这一方针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4(1)会议:万隆会议。影响:新中国打开中非交往的新局面,形成与亚非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掀起不结盟运动,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2)标志:1840 年鸦片战争,1978 年改革开
13、放。表现:政治上,调整外交政策为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动新型区域合作,如参加和主办 APEC 会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经济上,初步形成合理的对外开放格局;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解析 (1)第一小问会议,据材料一叙述分析得出万隆会议;第二小问影响,从与非洲大陆的关系、与第三世界的地位与国际格局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标志,据材料二“当世界走进中国时” “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得出 1840 年鸦片战争,据材料二“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得出 1978 年改革开放;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后的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