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4 练 中国 5070 年代经济建设1(黄冈 2017 届 3 月质检,32)1950 年 11 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经济建设的投资,要规定这样一条原则:对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军工投资,对财政收入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这三者应该予以满足。除此以外,应加以削减。 ”当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化的经济模式B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D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2(兰州 2017 届 3 月诊断考试)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中指出:“人民的大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
2、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把原来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垄断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和铁路等经济命脉变成全民的财产,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就使我国人民有可能来迅速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对材料中“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理解是( )A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 B “有田同耕,有饭同吃”C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山西名校 2018 届联考,31)19491956 年国民收入构成表(单位:%)据上表可知( )A中国的工业化拉开序幕B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C人们物质生活逐步改善D各经济部门比重渐平衡4(滨州 2017 届 3 月模拟,30)1953 年我
3、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2食。这一政策的制定( )A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B是基于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C是基于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D是基于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5在 1953 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6(石家庄 2017 届第二次质量检测,31)1955 年底,毛泽东提出:“
4、我们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利用这个国际和平时期,再加上我们的努力,加快我们的发展,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刘少奇也提出:“如果不加快建设,农业和私营工商业未改造,工业未发展,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 ”据此可知上述认识( )A成为“一五”计划制定的依据B源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政治意识C吸取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教训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的标志7(河南天一 2018 大联考,31)“一五”期间,由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数量从 1953 年的112 种增加至 1957 年的 231 种,由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由 1953 年的 115 种增至1957 年
5、的 301 种。这种分配制度的实行( )A调控了灾害造成的物资短缺B将物资管理分配纳入计划体制C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 2017 年一模,31)19531957 年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3上表反映了新中国( )A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9(南充 2017 第二次适应性考试,30)陈云在“八大”会议上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主体补充”思想,也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同时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
6、”材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B社会主义建设两种经济可以并存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完善D经济建设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10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现代工业存在国营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两种主要形式,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生产的经营规模C生产的经营方式D生产的市场化程度11(河南省 2018 年适应性测试,31)1958 年 1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 ”该规定( )A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B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4C促进了计
7、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出现不足12(大庆市 2017 二模,31)美国主流报刊撰写的中国百年现代史中写道:“1958 年的中国,无人去收的棉花在田野被风吹去,而当地的农民却在专心的炼钢、炼铁。为了让工人去拨旺那些到处都有的炉子,纺织厂都被要求减少了一个班次。 ”这表明美国媒体( )A意识到“大跃进”扰乱了劳动力配置B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C忽略了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事实D夸大了中国人炼钢的热情13(福州市 2018 年毕业班综合质量检测,31)19541959 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 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 年迁移率达 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
8、一变化是由于( )A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B工业化进程的受挫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 D计划经济体制松动14(莆田 2018 毕业班质检,31)1959 年 11 月,国家统计局在召开的省市统计局长会议上提出:“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要虚心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党的领导的意见,不能单纯从统计数据出发。 ”这种做法( )A成为当时浮夸的一条重要渠道B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C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D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5(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 2017 第二次调研,30)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
9、之必要。这表明当时( )A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C “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D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16(兰州 2017 届 3 月诊断考试)“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运动,到 70 年代初,规定城市和农村夫妻生育不能超过 2 个小孩,但到 80 年代,5每个家庭只允许生育 1 个孩子。 ”中国政府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优生优育,提高国民素质C计划经济的发展要求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17(石家庄 2017 年一模,31)1961 年 6 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精简职工工作进行部署。精简对象主要锁定在
10、“1958 年 1 月 1 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 ”,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一律不予精简” 。该通知意在( )A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B固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18(龙岩 2018 毕业班质检)1962 年 1 月,刘少奇在中央工作扩大会议上说,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刘少奇的讲话旨在( )A抨击“大跃进”以来的“共产风”B反思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C纠正三大改造中出现的过激现象D反对“文革”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19(日照 2017 一模,30)19641
11、978 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 。 “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C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20(成都 2017 二诊,31)1960 年和 1979 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尽管相距近 20 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 )A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6B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C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D实现了经济体制转
12、型7答案精析1C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首先保证的是保证国防工业的投资,然后是经济的恢复和稳定,这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的,故 C 项正确。2A 根据材料“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联系史实可知19491952 年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因而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故 A 项正确。3B 中国的工业化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时即开始,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可知从1949、1952、1956 年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的比例渐趋合理,故 B 项正确;表格并未提到物质生活改善,故 C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表格各行业的比例,渐趋平衡是不符合题
13、意的,故 D 项错误。4A 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故 A 项正确;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与解决人民温饱无关,故 B 项错误;1953 年实行计划政策不是因为国家经济困难,故 C 项错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是 1956 年,故 D 项错误。5A 材料中的“余粮” “自由” “少量”等关键词表明了农民可以对余粮进行有限的自主处理,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信息表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统购统销政策积极性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农村集体化道路的信息,故 D 项
14、错误。6B 根据材料“我们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利用这个国际和平时期” “农业和私营工商业未改造,工业未发展,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得出上述认识源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政治意识,故 B 项正确。7B 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分配制度实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数量在增加,国家将更多物资管理分配纳入计划体制,故 B 项正确;材料是分配制度的转变,与 C 项所有制的变革无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1952 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基本完成,故 D 项错误。8B 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重工业、轻工业的投资金额与比例,二是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建设上的投
15、资数额与比例,这说明 19531957 年中国工业体系主要由中央投资重工业领域,体现了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故 B 项正确。89B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社会主义建设允许私有制的存在说明两种经济可以并存以实现中国现代化,故 B 项正确;中共八大时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 C 项错误;中共八大正确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 D 项错误。10C 1956 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公私合营企业成为公有制,故 A 项错误;生产经营规模不是主要区别,故 B 项错误;我国对国营企业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对公私合营企业实行赎买政策,二者经营方式不同,故 C 项正
16、确;无论国营企业还是公私合营企业都是公有制,在国家计划经济管理下,二者在生产上不受市场影响,故 D 项错误。11A 中共八大规定,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农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故 A 项正确。12A 据材料“无人去收的棉花在田野被风吹去,而当地的农民却在专心的炼钢、炼铁”可知美国媒体意识到“大跃进”扰乱了劳动力配置,故 A 项正确。13B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才开始进行改革,故 A 项错误;结合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信息可知,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
17、展,故 B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并未实施户籍制度的改革,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故 D 项错误。14A 数据统计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和公正的,而根据材料,该统计局局长却主张统计数字必须考虑党的领导的意见,联系到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左”倾思想蔓延的情况,该局长的主张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这种“左”倾错误,故 A 项正确。15D 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出现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束缚,与苏联的生活方式无关,故 A 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后,初步实现工业化,物质生活并非
18、短缺,材料更强调的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人们生活方式束缚,与经济建设无关,故 C 项错误。16D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才是导致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故 D 项正确。17C 材料中心是为纠正 1958 年“大跃进”引发城市工人数量激增的现象,作出了精简职工的安排,从而调节城乡劳动力失衡状态,这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故 C 项正确。A 项右倾说法错误。B、D 项均误读材料中心。18B 材料没有涉及“大跃进”以来的“共产风” ,故 A 项错误;从材料“1962 年 1 月” ,9可知刘少奇的讲话是针对 1960 年开始的纠正农村工
19、作中的“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故刘少奇讲话的主旨是反思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故 B 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于 195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文革”开始于 1966 年,故 D 项错误。19C “一五”计划完成后,新中国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故 A 项错误;十年“文革” ,国家政策的重点是阶级斗争而非发展经济,故 B、D 项错误;在这一时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在中国东北屯兵百万并威胁要对中国沿海工业区进行核打击,面对这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将重要工业西迁的关键举措,故 C 项正确。20A 两次调整都体现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引导作用,故 A 项正确;1960 年中国面临较为严峻的国际形势,故 B 项错误;1960 年只是在经济领域纠正“左”倾错误,故 C 项错误;1960 年后中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 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