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2640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8、维生素 C 的故事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维生素 C 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采用故事的形式,借助于曲折的情节,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维生素 C 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本文为略读课文,学生只要能读顺读通,理解内容,弄清维生素 C 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可以了。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课内外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每天都给同学们一颗维生素 C,你们知道维生素 C 吗? 2、那维生素 C

2、 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被谁发现的呢? 3、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维生素 C 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质疑(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抓住“海上凶神”一词做文章1、说说这个词读了你有什么感受?读课文,说说它是如何伤害船员的,读出你体会的感受。师:海上凶神这个名字给你什么感觉?生:很可怕,很恐怖。生:这是海上独有的疾病,来势很猛,很凶狠。生:它来的很神秘,像是死神的代言人。来的很迅速,无法阻挡。师:这样一种海上独有的,在船员们没有意思到,就如死神般降临的疾病,是怎样夺取船员的生命的,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师:谁来将这可怕的“海上凶神”来临

3、的情景,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2、到底什么是“海上凶神”?师:这样可怕的疾病到底什么病呢?请你们在默读课文,然后用书中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生读出课文的最后一段,简介是维生素 c 缺乏症“坏血病”就是“海上凶神”教师介绍关于维生素 c 的科学资料3、为什么会出现维生素 c 缺乏的情况,读课文用书上的语言说一说。(1)海上生活不仅而且(2)人们发现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 c 的物质。因为海上生活很艰苦,船员只是吃鱼和黑面包,没有水果和蔬菜吃。而蔬菜和水果中才含有维生素 c,所以他们就出现了被称为“海上凶神”的“坏血病”。结合这两点就能说清楚。24、在发现维生素 c 能治愈“海

4、上凶神”的过程中,哥伦布的情感出现了那些变化,请你们自己再默读课文找出来,然后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找出:哥伦布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又惊又喜说说哥伦布心情沉重,噙着眼泪(悲伤)的原由?讨论:哥伦布将生病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样的做对吗?要求小组在课文字里行间中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观念。简介哥伦布的航海伟大事迹。再读表达哥伦布心情的句子,将哥伦布矛盾的心理读出来。教师过渡到又惊又喜将这种惊喜的对话情景读出来。5、很多发现都是很偶然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发现是很偶然的?病重的船员是怎么对哥伦布说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 病重的船员为什么在荒岛上能转危为安?“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原因是什么? 病重

5、的船员在荒岛上是靠什么维持生命的? 3、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动笔读书:读读找找,自己解疑。 真情播音员:文中有许多感人的话,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 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4、交流。 (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哥伦布简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 三、总结延伸 课件出示有关维生素的小知识。 维生素 C 的故事教材研读与教学流程:本文讲述了 16 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在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途中,船员们中十几人得了“海上凶神”这种疾病,但是在荒岛上他们却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从而发现了维生素 c的存在,同时为人类治愈“坏血病”找到了方法。本文的重点应该是两点,

6、一缺乏维生素 c 所引发的问题。二维生素 c 的意外获得包含着哥伦布的思索。第一点扣住“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这是这一段的总起句,“非常艰苦”是本文中缺乏维生素 c 的原由。可以通过读文了解“艰苦”是指“船员们在船上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咸鱼”同时也是指得了重病没有医生医治。理由“哥伦布一回到意大利,就把这些船员起死回生的奇迹讲给医生们听。”说明船上没有医生。“危险”就是生命受到威胁。1、风浪的威胁 2、疾病的威胁。“最可怕的是在航海期间很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先是感到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船员们都把这种怪病叫做“海上凶神”。”体会这个“海上凶神”名字中

7、蕴含的意思。“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表现了哥伦布的矛盾,舍去船员于心不忍,但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也是难受的,再说,如果这样耽误下去,可能的探险活动就会失败。这里可以通过学生设想哥伦布的想法,来体会矛盾的心情,为下文体会哥伦布的喜悦做铺垫。“哥伦布又惊又喜”惊喜的“起死回生”,和下一段中的这个词联系起来理解。同时为维生素 c 的发现打下了基础,这个段落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就是维生素的作用介绍,同时也是对全文中科学疑惑的解答。但是真是这一段,我们可以引出其他维生素的发现史。同时结合普洛米修斯盗火中的那句话“人类文明向前进了一大步”来理解这个发现的伟大。教学流

8、程:抓住“海上凶神”一词做文章31、说说这个词读了你有什么感受?读课文,说说它是如何伤害船员的,读出你体会的感受。课堂实录:师:海上凶神这个名字给你什么感觉?生:很可怕,很恐怖。生:这是海上独有的疾病,来势很猛,很凶狠。生:它来的很神秘,像是死神的代言人。来的很迅速,无法阻挡。师:这样一种海上独有的,在船员们没有意思到,就如死神般降临的疾病,是怎样夺取船员的生命的,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师:谁来将这可怕的“海上凶神”来临的情景,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2、到底什么是“海上凶神”?师:这样可怕的疾病到底什么病呢?请你们在默读课文,然后用书中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生读出课文的最后一段,简介是维生素 c 缺乏

9、症“坏血病”就是“海上凶神”教师介绍关于维生素 c 的科学资料3、为什么会出现维生素 c 缺乏的情况,读课文用书上的语言说一说。(1)海上生活不仅而且(2)人们发现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 c 的物质。因为海上生活很艰苦,船员只是吃鱼和黑面包,没有水果和蔬菜吃。而蔬菜和水果中才含有维生素 c,所以他们就出现了被称为“海上凶神”的“坏血病”。结合这两点就能说清楚。4、在发现维生素 c 能治愈“海上凶神”的过程中,哥伦布的情感出现了那些变化,请你们自己再默读课文找出来,然后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找出:哥伦布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又惊又喜说说哥伦布心情沉重,噙着眼泪(悲

10、伤)的原由?讨论:哥伦布将生病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样的做对吗?要求小组在课文字里行间中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观念。简介哥伦布的航海伟大事迹。再读表达哥伦布心情的句子,将哥伦布矛盾的心理读出来。教师过渡到又惊又喜将这种惊喜的对话情景读出来。5、很多发现都是很偶然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发现是很偶然的?引用一句话“如果你不懂得思考,即使苹果在你头上砸上千次,也是没有任何作用”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了解天火之谜的谜底。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1、、用科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4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 。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 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

12、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 ;咫尺,比喻距离(近) 。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 (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 (学生交流

13、)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

14、: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5指名读文中的那段话。齐读2、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它的大?相机点击。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让我们感到它的大呢? 3、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4、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5、 (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15、(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 ) 、 ( )和看不见的( )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 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 (三)交流

16、作用。 1、 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3、电脑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 (1) 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 (可以可以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

17、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逛“网上商场” ,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六、谈收获。 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 6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课后实践。 1、用“奇妙” “甚至”造句。 2、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习作 5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

18、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教学过程:1 初读例文,感知写法。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2 互相交流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3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读后同座、小组交流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4 明确要求,完成习作。再读读例文芊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

19、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5 自己确定写作素材教科书 小书包 课桌 电视机 电冰箱等等6 生习作师巡视指导7 互相交流,修改习作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班级中交流练习五第 二 课 时一、明确学习目标二、教学读读背背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72指导。(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3)教师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

20、学问渊博。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3练习。(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4反馈。(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2)集体背诵。三、教学第六题1审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2指导。(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指名试读,正音。(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5)集体齐读。3练习。(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4反馈。(1)指名试背。8(2)集体背诵。(3)课外延伸。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19、诚实和信任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

22、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认知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能力目标: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初步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听大人讲过狼来了这个故事,那个牧童站在山坡上焦急地呼救为何山坡下的人不去救助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2、是呀,这个牧童不诚实,就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轻声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3、,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第二遍,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三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2、交流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引导说出课文大意引导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1、 (13) “我”深夜驱车发生事故,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2、 (410)小红车主人对“我”的诚实和信任深受感动。3、 (11)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三、精读理解课文第一大段出示:“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车祸的?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的诚实?1、自由轻声读第一段。思考问题。2、讨论并回答:“我”是在自然环境很恶劣、小红车主人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的情况下发生车祸的

24、。出示: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9从“我”的想法和做法都可以看出“我”是个诚实的人。3、指名读 13 自然段。评读。4、齐读。小结:在常人看来,这场车祸,责任并不完全在“我”的身上,况且当时周围并无一人, “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我”留下了字条,也留下了“我”的诚实。三、练习写字。第二课时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能力目标: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品读课文1、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同桌合作学习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 410 自然段,体会人物对话,从中读到

25、了什么?2、指名分角色读3、交流 从“我”的“对不起” 、 “不小心” 、 “表示歉意” 、 “把钱寄给你、 ”“费用由我来支付”看出了作者诚挚的歉意和诚实的态度。 从“向你表示感谢的” 、 “使我很感动” 、 “留下诚实和信任” 、 “再一次谢谢你”等词语表示车主主动打电话给作者的目的不是索赔而是真诚地感谢。4、重点句理解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指名读自由读,说说从中理解了什么?指名分角色朗读。指名演一演。5、略读课文第三部分齐读第 11 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车主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二、总结课文师述:本文

26、写“我”深夜驱车撞坏小红车的反光镜,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承担责任,感动了车主。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三、回归整体听读课文,读读出示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更好的题目?四、拓展练习1、迁移:试着围绕一个中心与同学、老师或亲戚打电话,做到条理清楚。102、拓展:收集有关“诚实”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课后反思:“这篇文章所说的诚信非常有特色,留下的一张诚信纸条本身就极具创造性,这样做本身就是世界少有的。这种世界少有必要会引起后面精彩的世界,按理说是打电话要钱,事实上是回应诚信,这种诚信通道就是这样被打通的。这一课非常有现

27、实意义,事理非常简单,但哲理却非常深刻。”引自高子阳老师原话。 的确如此,这种事情可能每天发生的机率太小了!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那种相互信任,需要创造相当的氛围。这是我的一个困惑,如何创造出这种气氛?20、珍珠鸟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 4 个自然段。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重点: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28、新课小朋友们,本学期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的相处的乐趣。二、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简介珍珠鸟: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三、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 、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2)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 、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拨开、细腻、淘气、索性、帮晚、呼唤、扭动、不由自主、信赖、居然、神气十足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自学。(1) 、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撞、傍、蹦、唤、肩、腻、扭、赖、蔓、雏(

29、2) 、解释词语拨开、细腻、淘气、呼唤、扭动(3)指名学生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4) 、齐读课文。11四、细读课文1、第 1、2 自然段。(1)指名读。(2)第 1 自然段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这一段最后一句话里的“巢“指什么?(鸟的窝)“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给珍珠鸟安排的?(是课文里的“我“给安排的)这反映“我“对珍珠鸟什么的感情?(反映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3)“我“对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齐读第 2 自然段再回答。“垂蔓“、“蒙盖“、“幽深的丛林“是什么意思?“我“把鸟笼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下面,让珍珠鸟得到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也说明我对珍珠鸟的喜爱。(4

30、)小结: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用怎样的语气来读。(5)齐读第 1、2 自然段。四、写字指导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2、学生用钢笔描红这些生字。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三遍。2、读、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1、课文讲了哪四个内容? 2、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 3、4 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怎样?三、细读“活动情况“ (一)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 4-6 句, 简要说说每一节中珍珠鸟的活动情况 2、板书: 笼子周围 屋里 小桌上 “我“的窗口 (二) 细读句 41、自由读句 4 导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珍珠鸟的可爱?用“圈出有关词语;你从哪

31、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用“-“划出有关句子。 2、关于珍珠鸟的可爱 (以句子为单位,交流圈划的词语、体会) (1)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a 读句 交流词语。 b 进行补充发言。 C a 生进行朗读。 D 余生评价 指名再读 E 齐读:增加难度 (2)“竟然小桌上“ (3)“挨近蹦俯喝茶偏瞧瞧“ (4)“啄笔尖。“ (5)“啄手指。“ (讨论方法同句)123、流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4、配乐朗读 (三) 同法学习句 51、指读、圈划 2、交流3、激趣:同桌对演,一生扮演珍珠鸟,一生扮演珍珠鸟的爸爸和妈妈,表演它们呼唤应答的过程。 (四) 同法学习句 6 1、默读圈划2、交流3、想象,珍珠

32、鸟趴在作者肩上甜甜地睡着了,它做的梦也一定会又香又甜,它会梦到些什么呢?四学习悟出道理1、示句:“信赖境界“a:“信赖“的意思?谁信赖谁?是一下子就信赖的吗?看看板书,说说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板书:信 信 信 b珍珠鸟为什么会逐步信赖“我“? 板书:c理解“美好的境界“(看板书回答)d配乐赏读。找出文中“美好的情景“朗读 e给文章插图起名字,可以用三个文末一节中的词语。 2、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珍珠鸟,体会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懂得了:只有信赖,人鸟才会和平共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信赖,也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设计:

33、笼子四周 屋里 小桌上 “我“的窗上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练背第 4-7 自然段。2、用“居然“、“不由自主“口头造句。课后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珍珠鸟一课,由于课前没有要求学生预习,我也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只有依靠“灵感”了。不知怎么了,今天上课没有一点感觉,自己都调动不起自己的热情来,后来才慢慢找回来。说来还是学生帮了我。一上课,我就请学生听录音,自学课文。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他,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的我的手指。

34、” 当学生听到这里时,都笑出声来,可见他们已经有体会了。从这里我想到,肢离破碎的课文讲解真是要不得,有时,不预习会有更好的效果。在课堂上,仿照孙建锋老师,我先后提出了这些问题:“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我相信,同学们一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请自由的、大声的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也许,你自己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想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请同学们汇报阅读中的感受,让我们共同分享你收获的快乐。” “有声地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的读书是一种思考,最后请同学默默地读读课文,来体会这只美丽聪明的小珍珠鸟可

35、爱与淘气的地主。”21、九色鹿13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2、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发展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施开放式教学,通过多渠道的说话训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能有创造性的复述、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36、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1 课,童话故事九色鹿 。2、九色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3、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九色鹿和调达。同学们对九色鹿都很喜欢,而对调达都很讨厌。(板书)你为什么会喜欢九色鹿,而讨厌调达呢?(板书) 。二、精读训练(一) 学习第二段。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来体现这两个主要人物的特点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配图的课文录音)1、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读课文 25 自然段,思考:(1)九色鹿对调达有什么“恩”呢?(2)面对不图报答的九色鹿,调达是怎么做的呢?2、讨论交流思考题(1) (救命之恩) ,你能把书上描写的具体的情景说一说吗?(

37、引读)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生答) 。面对救命恩人,调达的心情肯定十分激动,谁能读出调达当时的语气。 (指名读)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感谢九色鹿吧!(学生齐读)九色鹿救了调达却不图报答,它只要求什么?3、交流思考题(2) 。 (郑重起誓)想象说话练习。 (对,调达郑重起誓,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大屏幕出示题目)4、小结。师一边叙述,一边屏幕出示板书。 (当时,九色鹿救助了调达,调达非常感激,愿意永远做它的奴仆,但九色鹿不图报答,只要求调达不泄露自己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5、同学们肯定想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大家听,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

38、的提示练习讲故事,14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注意表情,并加入恰当的动作,同学们可以站起来练习。指名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同学们简单的给予评价。(二)学习第三段。过渡:但是调达却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下面我想请 4 个同学分自然段读下面的课文。谁愿意?(指名)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思考:调达做了些什么?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2、交流思考题。 (告密、带路)3、调达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他看到了重金悬赏的皇榜。 )想象说话练习。 (是呀,重金悬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同学们想象一下,面对重金悬赏的皇榜,调达会想些什么呢?)4、这就是那个又是叩头,又是感激,又是郑重起誓的调达吗?想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39、5、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面对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九色鹿也非常气愤,请同学们练读九色鹿说的话,体会它当时的心情。 (练读、指名读)真是太令人气愤了!让我们一起来怒斥这个小人吧!(齐读)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国王听了之后(学生说) ,调达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九色鹿得到了人们的保护,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三、总结全文1、调达受到了重重地惩罚,如果调达现在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如果调达在你的面前,他肯定会被你感动的。 )2、教师总结。我们做人要正直、守信用,可千万不要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应该像九色鹿那样救助他人,不图报答。如果调达在看到皇榜时就能遵

40、守自己的诺言,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知恩报恩,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学生想象)四、布置作业1、根据老师指导的第二段课文的复述方法,练习复述整个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2、发挥你的想象,改编故事九色鹿 ,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汇报交流。习作六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一、导入课件出示:我的好朋友。看到这五个字你想到了什么?1、我的好朋友呀,住在卡通王国里,是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它们变化多端、奥妙无穷,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它们的到来。(课件出示动画人物合影)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课件展示图片。3、学生用热切的声音呼唤它们的名字。二、讲故事151、这些卡通人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讲这

41、些卡通人物的故事片?2、现在,放飞你自己的思绪,对这些卡通人物进行想象,还能想到哪些与它们有关的故事?3、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笔下诞生,你打算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评议:名字是否好听,有趣)4、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5、这是我搜集到的作品呼噜猫和阿猜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俩的故事。教师读范文。三、写作文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卡通人物的习作,你准备写什么?联系平时写作中的要求,说一说今天的作文应该注意什么?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成习作的构思。把你最想写的,自我感觉最好的片段写下来。四、交流学生习作片段。(在学生写精彩片段时

42、,由于平时没有这样的练习因而都是从头写的,还不如让他们从头写呢!)练习 6教学目的:1,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诚信对于做人的意义。2,读读背背,积累成语。3,写好钢笔字。4,做做说说,学会搜集和处理资料。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处处留心,做做说说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自由读短文,要求:1,读通读顺,划出疑问处2,了解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学短文:1,指名回答: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小组探讨:哥俩生意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3,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相关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4,完成课后练习,集体订正三,学名言:1,自由朗读名言,你对哪一句感受最深?谈谈你的感受2,试背诵名言16第

43、二课时一,成语积累:1,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道了什么?2,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3,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二,分组读背成语1,教师巡视检查2,小组竞赛三,写好钢笔字1,观察范字,要注意的笔画2,练习写钢笔字第三课时口语交际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应搜集核潜艇的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核潜艇的知识,并能熟练介绍给学生。1指名读本次说话要求2指导(1)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是什么?(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2)师生共同讨论复述的注意点:认真观察图画,仔细听老师介绍; 按照提示作相应的复述; 复述时内容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3)教师指图介绍核潜艇的特殊性以及它能完成的军事任务

44、。3练习。(1)出示提示(1) ,请学生自由复述。(2)同桌互查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价。(4)同样方法练习复述提示(2) 。4反馈。每组选择两名同学上台前指图复述,全班评价,表扬优秀的学生。第 四 课 时教学第八题:写毛笔字(略) 。22、雾凇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72、 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 、“慢慢地” 、 “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3、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

45、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插图实物投影 2、 投影片 3、 录音机、配套录音磁带第一课时一、复习九九歌 ,揭示课题1、 指名背诵九九歌 。2、 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 ,从一“九”数起,二“九” 、三“九” ,一直数到 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 ,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3、 揭题。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三、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

46、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3、自学课文。4、检查自学效果。(1) 生字词正音。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2) 释词。(3) 指读长句。(4)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四、再读质疑五、指导写字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3、指导书写。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4、学生完成习字册。六、作业181、朗读课文。2、组词。堤( ) 俗( ) 模( ) 凝( )提( ) 浴( ) 摸( ) 疑(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

47、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读课题(雾凇)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配乐)三、精读第二自然段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

48、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2、出示“从当年 12 月至阵阵雾气。 ”(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 30 摄氏度左右时” (符合条件“遇冷” )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a.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

49、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b. 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 (抓关键词)19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 ,这雾气便( ) , ( ) ,笼罩着( ) 。树木( ) 。 ( ) ,灯光,树影( ) 。这蒸腾的雾气, ( ) , ( ) , ( ) 、 ( ) 。最初像( ) ,逐渐变成( ) ,最后( )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四、讲读第三自然段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