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2741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学习准备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1 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4)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4、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材分析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母亲河】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介绍了

2、黄河及其孕育华夏文明的历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河”的无限风情和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取材精妙、详略得当,而且语言简练而气势宏伟,极富感染力。教学重点:弄清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全面认识“摇篮” 。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真正理解“摇篮” 。网络应用: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河的相关资料,结合对文章的分析及自我感悟,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 MP3】搜索有关黄河的歌曲黄河大合唱 ,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受。利用【百度知道】使学生更多的了解黄河,了解黄河的位置、历史及

3、人文、现状。利用【百度图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面貌、流经区域、气势。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收集黄河资料,认识“摇篮” 。2、品读自悟,质疑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摇篮” 。3、课外拓展,关注现状,培养环保意识,呵护“摇篮”学习过程一、紧扣中心,导入课题1、板书:摇篮。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 【婴儿卧具,比 喻 某 些 事 物 的 发 源 地 。】2、板 书 : 中 华 民 族 。 什 么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摇 篮 呢 ? 23、 补 充 板 书 : 黄 河 。 今 天 , 我 们 一 起 来 认 识 中 华 民 族 的 摇 篮 。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1、课 文 有

4、 一 个 自 然 段 , 直 接 告 诉 我 们 黄 河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摇 篮 , 找 一 找 是 哪 一 段 。齐 读 第 4 自 然 段 。课 文 哪 几 个 自 然 段 又 具 体 介 绍 了 中 华 民 族 在 黄 河 流 域 的 起 源 及 历 程 ? 【 5 至 9自 然 段 】2、 默 读 5 至 9 自 然 段 。 补 充 下 表80 万年前7000 年前 5000 年前 公元前21 世纪公元前16 世纪公元前11 世纪公元前770 年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后来蓝田人活动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板书: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4、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

5、程,你有什么感受?【伟大、了不起、自豪等均可】请你读出来。分组齐读 5 至 9 自然段。三 、 认 识 黄 河 , 了 解 全 貌1、 孕 育 了 华 夏 文 明 , 令 人 自 豪 的 的 黄 河 是 什 么 样 子 呢 , 找 一 找 那 几 个 自 然 段 作 了介 绍 ?2、 男 生 读 第 1 自 然 段 , 思 考 : 这 一 段 围 绕 哪 一 句 话 写 的 ? 【 第 一 句 : 源 头之 高 , 流 程 之 远 】 【 体 会 中 心 句 的 作 用 】谁 能 读 出 这 种 气 势 。 【 教 师 指 导 , 重 点 注 意 相 关 数 字 】3、 默 读 2、 3 自

6、然 段 , 划 一 划 : 按 上 中 下 游 的 顺 序 划 分 层 次 。 思 考 : 从 这 两 个 自 然 段 , 你 知 道 了 有 关 黄 河 的 哪 些 内 容 ?【 相 互 补 充 : 上 游 概 况 , 中 游 : 黄 河 得 名 、 奇 异 景 观 、 相 关 传 说 , 下 游 : 悬 河 、 黄河 三 角 洲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又有什么感受?【壮丽、壮观、令人惊叹等均可】请你读出来。分组齐读 1 至 3 自然段。四、歌颂黄河,感受伟大1、作者和我们一样,对黄河充满了热爱与赞美,自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感受黄河的奔腾不息的精神。

7、 】2、自古以来,黄河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不仅有结尾这句,还有很多,就如本文开头的【生齐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更有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生齐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刘禹锡唐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现代也有许多气势恢宏的赞美黄河的歌曲,比如黄河颂 ,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曲子。 【播放黄河颂 】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赞美黄河吧,齐读最后一段。五、课外拓展,关注现状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哺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如今怎样呢。请看图片。2、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本文及黄河现状

8、,写一份倡议书。板书设计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六、教学反思: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我以“文本为主,资料为辅”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教学思路对文本的重构。以“摇篮”为切入口,直接学习文章“养育中华民族,孕育华夏文明”部分,首先解决重难点。然后,学生带着对母亲河的亲切感认识它的全貌,学习“流域广阔”部分。最后,通过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文本重构之后,课堂显得流畅自然。二、注重文本对现实的意义。本文安排在“母亲河”单元,除了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还有其现实意义,即孩子应热爱母亲河,怎么爱?现在最紧迫的就是环境的保护。如果不让孩子了解黄河的现状,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陶醉中,这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在课外拓展中,我安排了“倡议书”环节。三、发挥网络资源辅助作用。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为了让学生明理,本课准备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读文后加强认知,以感官认识促进文本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自读相结合。整堂课避免提太多太细的问题,以核心问题为主线,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读文,自己获取文本信息,学习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