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2770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奋斗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

2、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 。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

3、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

4、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2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有删改)1. 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B. 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C. 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D.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

5、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B. 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C.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D. 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3. 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对这句话的理解有

6、误的一项是A. 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B.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C. 通过项羽说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D. 这句话表现了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答案】1. D 2. C 3. A【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D 项中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对让人不可思议原3因的理解。故选 D。【2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

7、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C 项,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错误, “鲁莽骄横”并非作者所认为的主要原因,而“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这种说法也不妥。故选 C。【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 “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项羽气量狭窄”错误,这句话没有显示出项羽在“待人方面”的缺点。故选 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

8、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地泉之灵林 子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

9、天的空旷、寂寥、神秘。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 “米泉” ,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4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

10、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有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

11、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 。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 。当然,灵

12、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有删改)4. 下列

13、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A. 灵渠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5B. 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牵系着心灵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C. 当海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D. 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多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5. 第 4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 作者用“地泉之灵”作文章的标题,请说说它“灵”在哪里?【答案】4. C 5. 第 4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 “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

14、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6. 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灵渠引导舟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灵渠屹立两千多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灵渠教导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C 项, “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错误,原文“海河流来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 ,应是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和漓江。故选 C。【5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核赏析句子,答题时

15、注意明确句子的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句子“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 。 “安详” “从容淡泊”“悠然独饮”是拟人的手法, “像隐者”是比喻的手法,其效果是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的特点。【6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标题中的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标题中的词语一般要求涉及到全文的内容,注意联系全文作答,答题时注意文中的重点句子,尤其是议论、抒情色彩较浓的句子以及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

16、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有两千多年” “地泉6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 “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 “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

17、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高铁线上驶来“中国智造” “复兴号”首发侧记6 月 26 日 11 时 05 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发车成功。据了解,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研制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其关键核心技术的软件、硬件全部实现我国自主设计、制造或选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此外,在动车组基础通用、走行装置、牵引电气等 10 多个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介绍,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车厢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设置不

18、间断的旅客用 220V 电源插座。此外, “复兴号”列车设有多种照明控制模式,可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列车的空调系统也充分考虑了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列车交会时可减小旅客耳部的不适感。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表示,今后将会以“复兴号”为平台,根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设计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车组成套技术和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 。 ( 光明日报 2017 年 06 月 27 日 05 版)材料二崭新时代的铿锵符号“复兴号”首发直播记在“复兴号”列车上,本报融媒体报道小组采访了不同身份的三个人,并在“一直播”7平台上进行了直播。中国铁

19、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张波介绍说,中国动车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自主研发积累的阶段;第二阶段从 2004 年开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出了“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23 年驾龄、开过十几种型号国产机车的司机袁国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的“复兴号”与韶山、和谐相比,界面更加清晰合理, “比如,CRH380A 和 CRH380B 都是三个手柄,而在复兴号上简化为一个手柄,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来自清华附中的付姓小伙子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今年 17 岁,但已是一位资深的“高

20、铁专家” ,专程买票赶上了这趟列车。“我们有一个火车迷的群,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发展,但不是所有的群友都能来到现场,所以我想通过视频记录整个首发过程。 ”“中国标准开始走向世界,这是让所有铁路爱好者特别高兴的。 ”小付说。谈到高考,小付激动地说:“清华大学就有高铁研究中心,但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备。我更倾向于北京交大或者西南交大。 ” (光明日报2017 年 06 月 27 日 05 版)【相关链接】1964 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在日本开通运营,带动了日本土木建筑、原材料和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流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从上世纪八十年

21、代开始法、德等欧洲国家奋起直追,发展很快。其中法国的高铁列车拥有量目前欧洲第一,并向外出口高铁技术。中国高铁建设坚持走“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路子。如今,中国高铁不仅成为百姓的出行首选,更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和新时代的中国地标,高居“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强大的设计团队、过硬的技术标准、最有性价比的高铁产品中国高铁正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领头羊,主演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头戏,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中国高铁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 1700 万至 2100 万美元,而欧洲这一数字为 2500 万至 3800 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 5600 万美元。中国标动

22、涉及机械、冶金、电力电子、化工、计算机、信息控制等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产业链条覆盖全国各地区,直接参与主要部件及配套零部件设计制造的企业近 300家。87. 下列关于新闻内容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两则材料的标题都由主标和副标构成。主标概括主要事件,副标揭示事件的意义。B. 两则新闻都聚焦“复兴号”首发,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相同的报道任务决定了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和写法也相同。C. 材料一报道“据了解” 、 “据介绍”的内容,这违背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D. “中国标动”中的“中国” ,意味着中国高铁从“混血”到“纯中国血统”的历史性转变。8. 关于“复兴号”动车组的表述

23、,符合材料内容的两项是( ) ( )A. “复兴号”动车组具有技术上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产品设计上人性化,安全可靠等特点,再加上世界第一的行车速度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低成本,中国高铁已成为世界高铁发展史上“后发先至”的样板。B. “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标志着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已经全部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飞跃。C. “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的硬道理。D. 单凭“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就足以证明世界高铁“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的说法是尊重事实的。E.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彻底摆脱了国外平台对动车组发

24、展的限制,中国标准开始走向世界。9. 请结合材料概括“复兴号”首发成功给中国经济腾飞和国人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7. D 8. CE 9. 方便百姓出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国人信心,激励更多有志者投身中国铁路事业;为中国制造业其他领域做好“领头羊” 。【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材料二无副标,且对标题作用的分析有误;B 项“侧记”侧重于对事件相关情况的描写,类似于花絮,且材料二侧重于“直播” ; C 项“违背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错。【8 题详解】9试题分析:A 项“世界第一的行车速度”于文无据;B 项“我国制造业已经实

25、现”以偏概全;D 项“单凭”绝对。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概括文本内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理解概括分析, “复兴号”首发成功给中国经济腾飞和国人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方便百姓出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国人信心,激励更多有志者投身中国铁路事业;为中国制造业其他领域做好“领头羊” 。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26、小题。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

27、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 。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1010.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

28、者。B.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C.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D.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 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C. 社稷, “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 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

29、,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B.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C.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D. 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13. 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

30、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得分点:使使;献之秦;复;句意。(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得分点:客;于(被动句) ;高渐离也(判断句) 。【解析】【10 题详解】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主要还是对句子的理解,句子的核心部位是动词,如“惊” “抗礼” “歌” “去” ,抓住每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再辅以语气词标志和结构词标志,对不同选项进行比较,得出答案。【1

31、1 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 项,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 项,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有误。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 ,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

32、点:使使:派使者;献之秦: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复:又。第二句得分点:所以:表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出入:偏义复合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

33、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 ”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12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

34、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 ”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

35、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 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 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其那:那,奈何。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

36、三度为郎” “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B. 颔联承首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诉说平生感慨, “长不用” 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任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 ,便是“出守” ,从未被重用过。C.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 ,点出题目“客舍悲秋” ,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作者触景生情,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凄凉的情感。D. 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 ,以景结情,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E.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借景抒

37、情,感情直露,格调清新,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1315. 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E 15. 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 ,却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度为郎” “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 忧国忧民的情怀。 “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 “便白头” “岁月如流水” “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 “心事向谁论” “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

38、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 “作者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说法错误。应是融情于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此外“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 ,直接抒情明显错误。E 项, “借景抒情,感情直露,格调清新”说法错误。此处应为借事抒情

39、,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故选 CE 两项。【15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 “三度为郎” “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 “长不用” ,诗人长期不被重用,却仍关心“苍生” , “苍生应未休”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便白头” “岁月如流水” “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 “心事向谁论” “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40、。【点睛】首先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14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

41、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名句默写16.(1) 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42、_,_?”(2) 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_,_。(3) 岳阳楼记中“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光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桑之落矣 (4).其黄而陨 (5). 浮光跃金 (6). 静影沉璧【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携” “峥嵘” “陨” “璧”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

43、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他虽然入行不久,但有极好的新闻敏感,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报道。技术的革新与道德的建设是互相促进、相互统一的。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让两者并驾齐驱,愈行愈远。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学15校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一件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关于禁枪的又一轮争论。强调道德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不能用道德绑架他人,不论它听起来有多么冠冕堂皇,也不足为训。网络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胫而走,这

44、既损害公民权益,也损害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这里感情色彩不当。 “并驾齐驱” ,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使用正确。 “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可以谅解,不可过分指责。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可非议” ,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此句中所发生的事情是事实,并非夸大,应该用“骇人听闻” 。

45、“不足为训”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使用正确。 “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使用正确。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比如“捕风捉影”多指不好的行为,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

46、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巴黎气候大会的目标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该协议将成为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依据。B. 舆论认为, “中国梦”鼓励每个人不仅敢于构想国家的未来,也敢于构想自己的未来。而且,中国青年已展示出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为梦想奋斗。16C.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决赛上,武亦姝历经三轮比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冠军。观众认为,武亦姝的水平达到了大学本科生行列。D.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答案】A

47、【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B 项,语序不当,两个“构想未来”对调;C 项,搭配不当, “达到行列”不搭配;D 项,搭配不当, “传授”指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 “茶树种子”不能搭配“传授” ,可把“传授”改为“传” 。故选A。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2013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48、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句谈算盘的结构特点,谈珠算口诀,小结上文。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0.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部分内容,有六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其中五处,并加以修改。我于昨晚明白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拜托王晓峰给你 5000 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

49、当前往医院看看。祝愿老人家病17体早日康复。【答案】“明白”改为得知” ; “家母”改为“令堂” ; “资金”改为“费用” ; “给你”改为“捎去” ; “领受”改为“收下” ; “看看”改为“探望”【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后面是“消息” ,用“明白”搭配不当;“家母”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资金”用于较大的数目,或正规的项目;“王晓峰”是“拜托”的人,钱不是“王晓峰”给的;“领受”用于自己用别人的东西;“看看”口语化严重。21.请仿照划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要求意思连贯,语意明确,形象生动,句式基本一致。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