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92784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有人说到“经” ,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 ,而提起“中国经典” ,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褊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 “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 ,也知道要“

2、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 资治通鉴 、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 ,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3、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 “照办不走样” ,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

4、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 2 -典在中国是和我们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 。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 。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 “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

5、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 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B.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 ,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着重大作用。D.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作。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

6、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 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

7、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 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3 -C.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 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答案】1. C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

8、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理解有误。根据原文“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作者认为是偏狭的,因此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是不一致的。选项 B,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曲解原意。根据原文”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包括道教经典;选项 D中“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作”以偏概全。原文“比如历史著作史记 资治通鉴 ,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 ,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作” 。故答案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9、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B, “只关注政治秩序”理解有误。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 ,还关注社会伦理。故答案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选项 A, “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张冠李戴。信息区间在第三自然段,根据原文“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

10、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 ;选项 B,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原文: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选项 D, “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呈现的对- 4 -象不是风格而是新经典。故答案选 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

11、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不是个好儿子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

12、熊一样笨拙。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 ”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母亲对我的好是我不觉得了母亲对我的好,当我得意的时候,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当我有委屈了就想给母亲诉说,当着她的面哭一鼻子。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

13、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 5

14、-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碗大菜,父亲是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满村出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 ”厨房里一阵案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用箕盘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客人吃的时候,我们做孩子的就被打发着去村巷里玩,玩不了多久,我们就偷偷溜回来,盼着客人是否吃过了,是否有剩下的。果然在锅里就留有那么一碗半碗。在那困难的年月里,纯白面条只是待

15、客,没有客人的时候,中午可以吃一顿包谷糁面,母亲差不多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菜了,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糁和菜了。母亲操持家里的吃穿琐碎事无巨细,而家里的大事,母亲是不管的,一切由当教师的星期天才能回家的父亲做主。在我上大学的那些年,每次寒暑假结束要进城,头一天夜里总是开家庭会,家庭会差不多是父亲主讲,要用功学习呀,真诚待人呀,孔子是怎么讲的,古今历史上什么人是如何奋斗的,直要讲二三个小时,母亲就坐在一边,为父亲不住吸着的水烟袋卷纸媒,纸媒卷了好多,便袖了手打盹。父亲最后说:“你妈还有啥说的?”母亲一怔方清醒过来,父亲就生气了:“瞧你,你竟能睡着?!”训几句

16、。母亲只是笑着,说:“你是老师能说,我说啥呀?”大家都笑笑,说天不早了,睡吧,就分头去睡。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每年的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 “平爱吃酸果子” ,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 ,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

17、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好,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的。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 6 -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

18、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节选自贾平凹文集 ,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末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 ,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是因为母亲看见别人家的小孩,想起了自己不能常常与子女相伴而倍感落寞。B. 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些关于母亲的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更多的是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爱,也有

19、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歉意,读来感人肺腑。C. “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 。说明母亲不善言辞,她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家里付出着,关心着我。D. 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倒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情感厚重,含蓄隽永。5. 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6. 作者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儿子,你认为“他”确实不是好儿子吗?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请联系自身感悟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20、D 5. 勤劳善良。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都给他们糖吃。节俭细心。 “我”给她的钱,她要攒下了将来整着给“我” ;她临走前仍帮我整衣领,提醒我刮胡子。无私地关爱儿子。她冒着风雪来看生病的我,为儿子做了很多,却不求回报;“平爱吃酸果子” ,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6. (1)我认为他不是一个好儿子。“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母亲对我的好是我不觉得了母亲对我的好,当我得意

21、的时候,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当我有委屈了就想给母亲诉说,当着她的面- 7 -哭一鼻子。 ”“ 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 ”“ 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 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 由此可见作者作为儿子很少陪伴母亲,经常用给母亲钱的方式来获得心理安慰,母亲对我做的太多太多,而我能为母亲做的又太少。直到现在还让母亲为我牵肠挂肚。我认为他是一个好儿子。作者虽自称自己不是个好儿子,但他深感母亲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辛劳,了解母亲的性格,经常给母亲寄钱,接母亲到城里小住,想让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作者感慨于“母亲对我

22、做的太多太多,而我能为母亲做的又太少” ,因而满怀愧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这其实恰是一个懂母亲,爱母亲的儿子。(2)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所以,珍惜现在,好好爱我们的父母吧。【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3、,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 项, “作者采用了倒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应是采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故选 D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 ,然后要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如第二段“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 “最

24、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 ,这表现出母亲的勤劳和对子女的关爱,她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如第三段“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 ”,这表现出母亲的和善;第三段“母亲收- 8 -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 ,这些内容表现出母亲的节俭;如第四段“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

25、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 ,第七段“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 ,这些内容表现出母亲的细心;如第五段“每年的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 平爱吃酸果子 ,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这些内容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自己不是个

26、好儿子,你认为他确实不是好儿子吗?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请联系自身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考生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佐证,最后再结合自己的感悟谈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理解。作者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 ,考生也可以认可这一点,这就可以到文中圈出作者认为自己不是好儿子的原因,如第二段“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母亲对我的好是我不觉得了母亲对我的好,当我得意的时候,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当我有委屈了就想给母亲诉说,当着她的面哭一鼻子” ,如第三段“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

27、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 ,如第七段“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由这些内容可知,作为儿子,作者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给母亲寄钱是想要获得心理安慰,母亲为自己付出很多,而作者自己为母亲做的却很少。如果认可作者的说法,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作答。如不认可,考生就要到文中圈出作者是“好儿子”的依据,同时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母亲的情感。最后考生还要谈对“树欲静而

28、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理解,这两句话是说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这就说明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为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所以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 9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

29、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如今,不管是在公交车上、地铁上,还是在街道的某个角落、咖啡店,甚至走路,总能看到人们玩手机的身影。手机,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玩具,主要因为它功能的丰富性,打游戏,聊天,浏览新闻,等等,让许多人爱

30、不释手。手机不光能玩,还可以用来购物,现在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就能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手机可以说无所不能,其功能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德国的一项关于互联网公司数据的调查显示,全球民众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明显增多。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我国民众玩手机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费 3个小时在手机上,位居全球第二,而位居全球第一的是巴西,为近 5个小时。手机不但耗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对人身体的负面影响也不小。(有删改)材料二:小学生从手机里获得的无非是 APP和游戏。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已经认识 1500个字,完全可以独立阅读,于是她学起拼音来一点儿动力都没有。我下载了好几

31、个学拼音的 APP给她玩,最后发现一个叫“魔力小孩拼音”的 APP做得非常好,声母和韵母的不同组合是用摩天轮来表现的,收集齐所有的摩天轮,孩子就基本掌握了所有的声韵母组合,这样学习应用比单纯地记卡片有意思。女儿玩几天游戏后拼音果然大为进步。我建议家长给孩子挑选学习用的 APP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更重要的是 APP的表达方式必须是其他介质无法取代的。比如关于星座的 APP,拿着手机对着天空,手机上马上会显示星座的名字;认识植物的 APP,对着植物的叶子拍照,就会告诉你植物的名称。如果不具有这些无可替代的优点,- 10 -我认为还是选择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好。游戏是我最为担心的,因为大多数游

32、戏没有营养,反而催生了一批面无表情、心无温情的宅男宅女。来自最前沿的科技研究显示,小学生近视最大的原因是遗传,其次是缺乏户外活动。我希望孩子去大自然里跟小伙伴一起玩真正的游戏,变得体格强壮、心灵友善。当然,家长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设计路线、召集同伴,这比扔给孩子一个手机累多了。我们家每天晚饭后到睡觉前,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都要关掉。在这段“电子监狱”时间里,我们一家画了很多画,看了很多书,聊了很多温暖的话,是全家生活质量最高的时间段。(有删改)材料三:英国政府曾向全国所有中小学寄出一封警示信,严格限制 16岁以下的学生使用移动电话,指出儿童使用移动电话会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芬兰法

33、院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信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违反这一禁令者,将被处以 10万欧元的罚款。意大利颁布命令,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目的是避免手机铃声扰乱课堂秩序,并防止学生使用摄像头胡乱拍照。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致函全国各中小学,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而一些私立学校则由学校统一购置学生定制手机,上课期间统一关机。早在 2000年,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2007年 1月 29日,美国 200多所公立学校联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韩国政府颁布法律,对青

34、少年使用手机进行监管。法律规定,韩国青少年手机用户要签订一份单独合约,要求他们和父母一起参加手机费用封顶计划。(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手机无所不能的功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了民众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问题。B. 材料二从家长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 11 -的问题。C. 材料三显示了世界各国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各自不同的管控方式,对我国有关部门的决策是有参考价值的。D. 关于手机对人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英国认为儿童使用手机会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其他国家并非都认同这一结论

35、。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许多人对手机爱不释手,主要是因为它有丰富的功能,并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B. 近年全球民众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明显增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年轻一代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位居全球第二。C. 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手机中的 APP非常有用,有其他介质无法取代的表达方式,能寓教于乐,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D. 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游戏只会催生面无表情、心无温情的宅男宅女,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玩真正的游戏。9. 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生使用手机做出规范,那么,我国有关部门该如何解决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36、法。【答案】7. D 8. A 9. (1)结合电信运营商制定法规:只能向未成年人提供非智能手机或学生定制手机,同时过滤服务内容。 (2)责令学校加强管理:学校在教学区安装信号屏蔽设备,使学生在教络;或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区。 (3)建议家长疏导和监管:管理学生用手机, “疏”比“堵”重要,家长应承担起疏导责任;家长在给孩子提供手机时要谨慎,可以限制孩子手机的话费和流量等。【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D 项, “其他国家并非都认同这一结论”错误,材料中没有介绍,认不认同并不确

37、定。故选 D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B 项,原文为“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费- 12 -3个小时在手机上,位居全球第二” ,选项中“我国年轻一代”缩小了范围。C 项,曲解文意,从原文来看,并不是所有的 APP都是这样的,只有“好的 APP”才能寓教于乐,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D 项,原文为“游戏是我最为担心的,因为大多数游戏没有营养,反而催生了一批面无表情、心无温情的宅男宅女” ,选项扩大了范围,且“只会”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化了。故选 A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

38、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时,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明确题目问题指向,既然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提意见,考生作答时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再结合我国的国情给出相关的建议,如“严格限制 16岁以下的学生使用移动电话” “禁止芬兰无线通信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 “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 “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而一些私立学校则由学校统一购置学生定制手机,上课期间统一关机” “对青少年使用手机进行监管”等,作答时可以从政府、运营商、学校、家长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点睛】阅读实用类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非连

39、续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首先从题干要求出发,明确筛选目标,这是做题的前提。有的题干中的筛选标准暗藏陷阱。其次审准筛选范围(区间) ,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定方,冀州武邑人也。父邕,大业末,率乡闾数千人为本郡讨贼。定方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年十余岁,随父讨捕,先登陷阵。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领兵,破贼

40、首张金称于郡南,手斩金称,又破杨公卿于郡西,追奔二十余里,杀获甚众,乡党赖之。后仕窦建德,建德将高雅贤甚爱之,养以为子。雅贤俄又为刘黑闼攻陷城邑,定方每有战功。及黑闼、雅贤死,定方归乡里。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既至,遂悉降之。军还,授左武候中郎将。永徽中,转左卫勋一府中郎将,从左卫大将军程知节征贺鲁,为前军总管。副大总管王- 13 -文度害其功,矫称别奉圣旨,以知节恃勇轻敌,使文度为其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入。终日跨马被甲结阵,由是马多瘦死,士卒疲劳,无有战志。定方谓知节曰:“本来讨贼,今乃自守,马饿兵疲,逢贼即败。

41、怯懦如此,何功可立!须囚文度,飞表奏之。 ”知节不从。至恒笃城,有胡降附,文度又曰:“比我兵回,彼还作贼,不如尽杀,取其资财。 ”定方曰:“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文度不从。及分财,唯定方一无所取。师还,文度坐处死,后得除名。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赏赐珍宝,不可胜计,仍拜其子庆节为尚辇奉御,定方俄迁左武卫大将军。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高宗闻而伤惜,谓侍臣曰:“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 ”遽下诏赠幽州都督,谥曰庄。(选自旧唐书苏定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

42、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B. 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C. 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D. 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授” ,文中指授予官职,类似词语还有“起” “征” “拜” “除”等。B. “表” ,文中指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指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

43、出师表 。C. “卒” ,文中指死,封建社会中一般称士大夫死为卒;天子、皇后以及诸侯之死则称“崩”。D. “卿” ,文中指君主对臣民的称呼,我国古代也常用来指高级官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定方骁勇善战。他十多岁时就跟随父亲征战,每次都冲锋在前;曾打败杨公卿,追击逃兵二十多里,乡里因为他而得以安定。B. 苏定方受大臣喜爱。他在窦建德部下任职,后来跟随窦建德的部下高雅贤攻陷城邑,每- 14 -次都有战功,高雅贤也因此收他做义子。C. 苏定方为人正直。永徽年间征讨贺鲁时,王文度忌妒他的功劳而屡屡与他意见不合,但苏定方自有原则,最后分财物时,苏定方一无所

44、取。D. 苏定方深受皇帝赏识。他前后灭掉三个国家并活捉其国君,获得了很多的赏赐;他病逝后,唐高宗感到非常痛惜并赐予其谥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领兵,破贼首张金称于郡南,手斩金称。(2)矫称别奉圣旨,以知节恃勇轻敌,使文度为其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入。【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父亲死后,郡守又让苏定方领兵,在郡南打败盗贼首领张金称,亲手杀死张金称。(得分点:“破” “手” , “于郡南”状语后置)(2)假称另外得到圣旨,因程知节恃勇轻敌,令王文度替他指挥部队,于是召回军队不许深入。 (得分点:“矫” “以” “节制” )【

45、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找出句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确定其在句 中所充当的语法成分,这样就能粗通句意了,在此基础上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如“贞观初”表时间的状语,应独立断开,由此排除 BD两项;“匡道府折冲”为官职名,而 C项将该词断开,显然不妥的,由此得出答案。【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C 项,称诸侯之死为“薨” 。【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 项,对应的原文是“后仕窦建德,建德将高雅贤甚爱之,养以为子。雅贤俄又为刘黑闼攻陷城邑,定方

46、每有战功” ,可知收他为义子不是因为“每次都有战功” ,此处强加因果。【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 “破”译为打败, “手”译为亲手, “于郡南”状语后置。 (2) “矫”译为假称, “以”译为因, “节制”译为指挥。点睛: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 15 -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苏定方,是冀州武邑人。父名邕,大业末年,率乡里几千人为本郡讨伐盗贼。苏定方骁勇彪悍力气过人,胆略超人,十多岁时,随父

47、征讨追捕盗贼,率先攻入敌阵。父亲死后,郡守又让苏定方领兵,在郡南打败大贼首领张金称,亲手杀死张金称,又在郡西打败杨公卿,追击逃兵二十多里,杀死和俘获很多,乡里依赖他得以安定。后来在窦建德部下任职,窦建德的部将高雅贤特别喜欢他,收他做养子。高雅贤不久又替刘黑闼攻陷城邑,苏定方每次都有战功,等到刘黑闼、高雅贤死后,苏定方就回到了乡里。贞观初年,任匡道府折冲,跟随李靖在碛口袭击突厥颉利,李靖派苏定方率领二百骑兵做先锋,乘雾行进,颉利和隋朝的公主狼狈散逸,余众俯伏在地,李靖大军到达后,便全部投降。军队返回,授任左武侯中郎将。永徽年间,转任左卫勋一府中郎将,随从左卫大将军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贺鲁,任前

48、军总管。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他的功劳,假称另外得到圣旨,因程知节恃勇轻敌,令王文度替他指挥部队,于是召回军队不许深入。士兵每日骑马,披甲结阵,因此战马大多饿死,士卒疲劳,没有斗志。苏定方对程知节说:“本是为了讨贼,现在却成了自守,马饿兵疲,遇上敌人就会失败,如此怯懦,怎能立功!应当囚禁王文度,飞速传递表章上奏朝廷。 ”程知节不听。到达恒笃城,有些胡人投降归附,王文度又说:“等我回军后,他们还是做贼,不如全部杀死,夺取他们的财物。 ”苏定方说:“这样做就是自己在做贼,怎能讨伐叛贼?”王文度不听。等到分财物时,只有苏定方一无所取。军队返回,王文度因此获罪被处以死刑,后来仅以免官作罢。苏定方前后灭掉三

49、个国家,都将其国王活捉,赏赐的珍宝,不计其数,并拜其子苏庆节为尚辇奉御。苏定方不久迁任左武卫大将军,乾封二年去世,终年七十六岁。高宗听到他的死讯感到悲伤痛惜,对侍臣说:“苏定方对国有功,按例应当褒奖封赠,卿等不说,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言及于此,不觉悲叹痛惜。 ”立即下诏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唐多令邓剡 【注】雨过水明霞,潮田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16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14.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B. 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轻快的黄昏秋江图。C. 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D. 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寄寓诗人成为俘虏后无处可栖的凄凉之情。15. 这首词最后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