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 11 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1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孙玉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
2、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
3、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 。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 “拿来主义” ,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
4、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 ,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选自 2009 年 9 月 4 日广州日报 )1下列对于“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2 -A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
5、他的文章,删点为妙。B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 ,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C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2下列各项中,对于“鲁迅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鲁迅作品被誉为“民族魂” ,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C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D
6、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健将” ,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 ,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B “鲁迅”在教材中也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父啊,我的父啊徐可父亲是他 76 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
7、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一迭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晴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 “妈妈”或“娘”
8、;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 “妈” , “父”后加语助词“啊” ,叫“父啊” 。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
9、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 3 -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在我 19 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
10、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陪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回老家,家乡领
11、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看着非常吓人。那时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说:“脏。 ”我心里很
12、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父啊!我的父啊!(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 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B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
13、来, “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C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 小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D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线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 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5.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6分) 6.“父啊,我的父啊”这个标题好在哪里?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
14、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
15、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
16、、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 “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
17、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5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
18、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D.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19、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
20、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 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 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 山高 乘马 轻重 九府 ,及晏子春秋 ,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 著书, 欲观其行事, 故 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方晏
21、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 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有删节)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正直 B.久之,越石父请绝 绝:断绝(关系)C.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信:诚信- 6 -D.论其轶事 轶:散失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B.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C.其夫为相/御
22、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D.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对国家忠心, 绝无二心;对君主忠贞,绝不抗命,在诸侯中很有名气。B.晏子解救石父、 晏子 的问话以及晏子对石父态度的转变, 共同将晏 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 过程和心灵深处的变化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C.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 见车夫驾车 时扬扬自得, 与晏子的 谦恭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指责的车夫,发生了变化,知道这件事后晏子推荐他做了
23、大夫。D.司马迁推崇晏子, 表示自己若能为晏子执鞭驾车, 也是羡慕向往的, 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 的敬仰,也包含着自己不遇知己的感慨。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5分)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5分) ( 二 )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1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9 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翻:通“反” 。晓钟:报晓的钟声。14.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24、的一项是( ) (3 分)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通过对“满月” “千重夜色”的描写,营造了凄清、苍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B. 颔联“翻疑梦里逢”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竟怀疑是在做梦,表现了诗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心中充满不安。C. 尾联中 “长”字用得好,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诗人流离漂泊的痛苦。D. 末句“畏”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不忍分离,意境悠远,语短情长。全诗语言精炼,对仗工整,情景结合,意蕴凄美,感人至深。15. 诗的第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5、?(6 分) - 7 -( 三 ) 名句名篇默写(本题 共 3 小题, 每空1分 ,共 9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今诗文有许多描写秋的名句,如: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汉乐府,长歌行 “ ,焜黄华叶衰。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怅寥廓, , ?”(2) 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 , 。(3)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 , , 。第 II 卷 表达题(80 分)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小题。 (9 分)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
26、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 ,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 ,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 ,即便是一生追随, ,备受
27、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B.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C. 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D.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
28、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B. 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C. 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D. 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B. 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C. 再造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D. 再造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 分)- 8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
29、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21.划线语段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个,在后面的横线上再写两句话,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结构相同的文字。要求:符合人物特点,不超过 60 字。 (6 分)古来圣贤皆寂寞。但寂寞因人而异。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地修身养性,但是他在寂寞中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1) 。寂寞常常与孤独为伴。李白纵情山水,在如画江山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唱“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2) ,他们选择
30、了孤独纵然不被世人理解,终不随其波逐其流。孤独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备选人物:贝多芬 鲁迅 荆轲 杜甫 巴金 刘和珍 毛泽东 梁启超 屈原 陶渊明22.写作(本题共 1 小题,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学生总是为成绩在拼搏,当他越看重成绩时,就越觉得只有自己不容易。其实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多用心发现生活,就会看见他(她)们的不容易。他(她)也许是你的父亲或母亲,也许是你的老师或长辈,也许是你的同学或朋友,也许他(她)只是校园、路边随处可见的陌生人。请以“ ,你真不容易”为题,挑选一个写作对象,写不少于 800 字的复杂记叙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写作文
31、;2、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情真意切;3、能恰当运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 9 -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 2018 年秋季高 2018 级 11 月考语 文 试 题(教师版)(满分 150 分,用时 150 分钟)命题:仇坤 审题:梁琴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1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
32、文字,完成 13 题。“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孙玉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
33、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 。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 “拿来主义” ,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新时代有没
34、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 ,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选自 2009 年 9 月 4 日广州日报
35、)- 10 -1下列对于“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B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 ,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C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解析:C。该说法与题干无关2下列各项中,对于“鲁迅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鲁迅作品被誉为“民族魂” ,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B从“
36、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C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健将” ,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解析:D。 “教材中选 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相矛盾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 ,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B “鲁迅”在教材中也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C毛主席十
37、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解析:C。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新文化的方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父啊,我的父啊徐可父亲是他 76 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一迭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
38、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晴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 “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 “妈” , “父”后加语助词“啊” ,叫“父啊” 。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
39、村- 11 -(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
40、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在我 19 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
41、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陪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回老家,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
42、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看着非常吓人。那时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说:“脏。 ”我心里很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
43、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父啊!我的父啊!(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 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B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 “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C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 - 12 -小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44、D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线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 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解析:C。 “父亲 为 人懦 弱, 在 外 胆小 怕 事, 以 致丢 职 、 抄家 、 遭窃 ”错, 父 亲 丢职 、 被抄家 是 因为他善良,当会计时,村民借东西他不记账,后来亏空了别人不认账,他只好自己赔偿。 “遭窃”也不是由于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 。5.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为人善良、 厚道, 相信他人。 (或轻信他人) 从当会计时村民借钱、 粮不记账之事可以 看出。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责打孩子、送子读书等事可
45、体会到。深爱自己的儿子,但却爱得很卑微。从对“我”事业有成之后对我的态度和生病时怕弄脏我可以看出。有一定的虚荣心。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感受到。 (每点 2分。任意 3 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6.“父啊,我的父啊”这个标题好在哪里?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解 析 : “父啊” 这个称呼有丰富的含义, 既是家境贫寒的我对父亲的称呼, 也蕴含着年长后的我体会到深沉父爱之后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在结构上与结尾 相互照应, 使文章结构完 整 , 引 发 读 者 深 刻 的 思 考 。 运 用 反 复 的 手 法 , 强 调 文 章 所 写 主 要 人 物 , 抒 发 浓 烈的 情感。 (每点给
46、2分。意思对即可)(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
47、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13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48、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 “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