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92825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成都龙泉第二中学 2016 级高三(上)12 月月考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鲁迅先生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发出的火光,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但是承载着国民精神的文艺不是无本之木,而是耕耘于生活的田野。生活是文艺的土壤,文艺是人类生活长出的禾苗、结出的硕果。创作的源泉来自我们脚下这

2、片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来自人民砥砺前行的脚步,来自大千世界里活色生香的生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态度。深入生活,文艺才能植入最深刻的现实;扎根人民,作品才能流动最真挚的情感。只有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与现实碰撞,与人心激荡,才能生发最动人的力量。也正是这种艺术的力量,才能让人得以面对外在强大力量挑战时作出自觉的回应,得以在美的享受中克服并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疲软感、卑微感和恐惧感。文艺根植于生活,不是被动反映生活,不是机械复制生活。它源于生活而又必须高于生活,艺术家不但要练就感受体悟生活的本领,还要练就提炼升华生活的能力。面对生活原野,艺术家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

3、上跳跃鸣叫,又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这就要求艺术家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重建现实主义精神,通过文艺创作观照现实、挖掘价值、守望理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作品。如果说生活是文艺的土壤,那么文化就是文艺的家园。中华民族能在历尽磨难后浴火重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拥有 5 000 多年的悠久辉煌的历史积淀,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孕育滋养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华艺术和中华美学。古雅清新是其精神气质,自由自然是其精神价值,和而不同是其精神结构。中华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中国人的最高生命理想是通过融入自然万物而实现伟大、自由、永恒和超越。这种对自然的体认已

4、经在艺术领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发挥,已经生成独具特色、光辉灿烂的中华美学。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奠定2了中国艺术坚定的自信、自立和自豪。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必须坚守的精神家园。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人类精神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乌,然而没有一双坚强的理论翅膀,小鸟就不能飞得高远。哲学家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进而变成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文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理论支撑和评论引导。当今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体制深刻转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激荡,文艺正发

5、生着重大变革。由于文艺理论体系、文艺价值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新的文艺类型、文艺群体和文艺组织的不断涌现,文艺评论面临许多崭新的课题。于是推动文艺评论的繁荣发展,加强文艺评论学的学科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节选自庞井君燃起照亮固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止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艺承载着国民精神,其创作源泉来自我们脚下的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来自广大人民砥砺前行的脚步,来自大千世界里的活色生香的生活。B文艺既不被动反映生活又不机械复制生活,源于生活却又必须高于生活,艺术家不但要练就感受体悟生活的本领,还要练就提炼升华生活的能力。C如果说生活是文艺

6、的土壤,那么文化就是文艺的家园,中华文化拥有 5000 多年的悠久辉煌的历史积淀,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必须坚守的精神家园。D优秀文艺作品的小鸟若没有一般坚强的理论翅膀就不能飞得高远,于是推动文艺评论的繁荣发展,加强文艺评论学的学科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态度,只有如此文艺才能植入最深刻的现实,作品才能流动最真挚的情感,才能生发出最动人的力量。B艺术家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重建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创作观照现实、挖掘价值、守望理想,就可能创作山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作品。C中华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国人的

7、最高生命理想是融入自然万物,这种对自然的体认已在艺术领域得剑淋漓尽致的表现利发挥。D一个民族登上科学高峰需要理论思维,理论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进而变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文艺发展同样离不开理论支撑和评论引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3A鲁迅先生意识到文艺是国民精神发出的火光,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然而即便如此文艺的土壤也是生活,文艺只是人类生活长出的禾苗、结出的硕果。B艺术只有来源于生活,其力量才能让人得以面对外在强大力量挑战时作山自觉的同回应,得以在美的享受中克服并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疲软感、卑微感等。C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离不开中华文化强有力支撑,中华文

8、化代表着人类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具有独特气质、价值利结构,孕育滋养了充满生机的中华艺术美学。D当今中国文艺正发生着重大变革,文艺理论体系、文艺价值观念和文艺实践正深刻变化,新的文艺类型、群体和组织不断涌现,文艺评论面临着许多崭新课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负重的河流黄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

9、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

10、,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4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 2750 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

11、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 ,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60 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

12、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

13、这样滞重?(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B.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C.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D.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5. 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56

14、.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始后的 13 天内,共撰写了 457 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30 篇以上。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

15、闻机器人, “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 、 “实力不俗”等词语。新闻机器人,或者叫 AI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例如,国外有美联社的 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 Heliograf 以及纽约时报的 blossom 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 dreamwriter 等。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其次是制作出一套

16、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最后是将新闻元素 5W1H 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 材料二: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 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

17、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6(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 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 材料三:如今, “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2014 年以来, 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

18、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 6 月, 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 6.8 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 USGS 错误发布的 1925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 92 年的笑话。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 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

19、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本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 ,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与排 序学习生成新闻。 B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而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C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比较普遍,某些新闻

20、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D现在, 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 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的。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由两个机构联合研发,它不仅可以检索、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然后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再制作出特定模板,这样就能“写”出新闻。 C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7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D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

21、些残酷现实, “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9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推诚不饰。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后

22、主立太子,以周为仆,转家令。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上疏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是故于时更始、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臣群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

23、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因疾不进。六年,至冬卒。(摘编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8B.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

24、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C.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D.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六经”指诗 书 礼 易 御 春秋六部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儒家经典。B.“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 “圣旨”是封建社会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C.“疏”是古代用来分条说明的一种文体。 “上疏”是指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书。D.“封侯”是指封拜侯爵,如

25、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 “封阳城亭侯”即被封拜为阳城亭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谯周行事迅速。谯周在家中听到诸葛亮在魏国境内逝世的消息后,立马前往奔丧,等到禁止奔丧的诏书下达,他已抵达诸葛亮身边。B.谯周善于进谏。后主刘禅常常外出游玩,增加供奉音乐的人数,谯周以王莽败亡之后贤才智士选择归附之人的史实,上疏进行劝谏。C.谯周一身傲骨。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如果后主投奔吴国,君臣都要在吴王面前称臣,有失蜀国的尊严。D.谯周见解明智。魏国大将邓艾率兵长驱入蜀,在君臣无计可出之际,他力拒投吴和入南的动议,力主投魏,终使蜀国君臣得以保全。1

26、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 (5 分)(2)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小题。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注】光州: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不应:不顾。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27、是A. 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为下面的抒写别情作了铺垫。B. 上片中“谁知” “还与”二词,表达了诗人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C. 下片通过“铁马” “寒日暮” “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使君波澜壮阔的边塞生活。D.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用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15. 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与(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善假于物也。 (劝学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师说 )纵一苇之所如, 。 (赤壁赋 ) ,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28、)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第卷 表达题(80 分)10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暄(xun)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唯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ji) 。B. 对于树,心中常生出一种怆(chung)然欲涕的感觉,瞻(zhn)仰它遗世独立的风姿时,既羡慕它的苍郁挺拔,又同情它的孤高寂寞。C. 我推窗而望,蓦(m)然发现到处都涣然一新,生机盎然。我徜徉在古城阙上,倚(y)栏杆处,任那杨花柳絮纷纷扬扬随意拂面,静听春的旋律。D. 濒危语言是所

29、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亟(j)待优先抢救与保护的。因为在语言丢失的同时,原来以这种语言为载(zi)体的文化也必然随之丧失。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新北特搜队员在台湾云翠大楼漂亮生活旅店 213 号房寻获到加拿大籍香港夫妇的遗体,被梁柱压在房内,目前正在运出。B.老字号在长期发展中普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烹饪技艺,其背后少不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产品打磨和工匠精神的传承。C.不仅遥感产业的创新应用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而且有利于抓住全球航天经济的发展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巨

30、大心血。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 冯伯伯您惠赠给我的书籍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细心研读。B. 张雷把妻子创作的书画送给老领导并附信:“拙荆在美术学院工作,此为其涂鸦之作,敬请笑纳。 ”C. 新来的邻居常邀朋友来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D. 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我请教了多位高人,难以厘清,只好不耻下问,请您指点迷津。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 11。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

31、,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 ,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 ,即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21.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写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_,_,_,_

32、,_。 “直奔主题” , “紧紧围绕主题” ,就是这种打法。总是急于把它弄到 没有经验的人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 如泼妇动武,坏发乱形结果扭打纠缠撕扯抓掐A. B.C. D.四、作文(60 分)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自信。林肯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卢梭对于上述看法,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发表评说。【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

33、作。1213成都龙泉第二中学 2016 级高三(上)12 月月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与解析D(前后嫁接失当,得出“于是”后结论的前提是上文“重大变革” 、“崭新的课题”等内容,不是“坚强的理论翅膀”等内容。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案与解析C(以偏概全,由原文信息可知,中国人的最高生命理想是“通过融入自然万物而实现伟大、自由、永恒和超越” 。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案与解析C(偷换概念,把原文“中华民族”偷换为“人类” 。 )4.D【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根据选文第段,作者重点说明了罗

34、布泊消亡前后的情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的断流,而对塔里木河、罗布泊断流的深层次原因只提及“人类自己饱尝苦果” ,因此“从不同方面”错。扩大了范围。5.【参考答案】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解析】题干问“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 ,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安排与作用的鉴赏。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可从分析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角度切入。先概括胡杨林的特点,再分析它在主题、结构方面的作用。作者用“郁郁苍苍” “高壮精神” “英姿勃发”“永远挺起胸膛在走”形容

35、胡杨林,其坚韧顽强的特点就概括了出来。这样写,与文章讴歌生命的顽强,生命离开河流(水)后就枯萎(死亡) 。从结构上看,河水沙漠胡杨林人,写胡杨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答出语段的的内容: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然后从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中间语段,过渡段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安排结构更加严密。6.【参考答案】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14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

36、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同时属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鉴赏评价。题目要求对选文标题中的“负重”的内涵进行审美解读。先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负重”的基本义(即负担重任,因沙漠的阻隔,河流负重前行) ,再分析其深层含义,即比喻义和象征义(河流象征着生命与文明) ,最后指出作者(人们)的态度、情感(热爱、眷顾、惶惑、担忧等) ,深层含义肯定涉及文章的主题。必须从全文着手,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全文来看,文章主题集中在对塔里木河萎缩现状的担忧,对主题的表现从塔里木河和沙漠的较量、塔里木河沿岸文明的消失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读懂了这些信息,再分条组织

37、答案。(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7C “某些新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出现在材料二,说的是一些体育消息,不特指美国的新闻媒体。8B 逻辑顺序颠倒。应该是先制作出特定模板,然后再将新闻元素带入其中。9优点:发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 (3 分,每点 1 分)不足:风格单调,新闻的人性比重低;不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风险,不够精密; 不能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 (3 分,结合材料有分析、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10.B(正确标点为: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

38、,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11.A(“御”指驾车,在“六艺”之中,不在“六经”范畴。缺少的一个应该是乐 。 )12.C(“一身傲骨” “有失蜀国的尊严”无中生有。 )13.然而他们都放纵情欲,懒得修德施仁,整天游猎吃喝,而不怜惜百姓的财物。 (“恣”“怠” “恤”各 1 分,文意 2 分)同样是做小称臣,哪比得上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小” “再” “何与”各 1 分,文意 2 分)【译文】谯周,字允南,是巴西郡西充国人。谯周幼年丧父,与母亲、哥哥一起生活。成人后,15酷爱古籍,笃志好学,家里虽然贫穷,但他不曾治理产业,

39、整天诵读经典文籍,乐呵呵地独自喜笑,有时因而忘记了睡觉吃饭。他精心钻研六经 ,尤其擅长撰写书信,很熟悉有关日、月、星等天体的自然现象;不太喜爱诸子的文章,不全部拿来阅读;身高八尺,衣着外表简朴,诚实而没有矫饰。建兴年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任命谯周担任劝学从事。诸葛亮逝世于魏国境内的军营中,谯周在家听到消息后,马上前往奔丧。不久便有诏书禁止人们奔丧,只因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大将军蒋琬兼任刺史,升调谯周为典学从事,主管州中做学问的人。后主刘禅立太子,让谯周服侍太子,后调任为家令。当时后主常常外出游玩,增加供奉音乐的人数。谯周上疏进谏道:“先前王莽败亡,群雄一起举事,占据州郡,都想称霸一方,于

40、是贤能的人才聪明的士人纷纷选择归附自己所仰望之人,不一定看那人的势力和地盘的大小,只看他的德行厚薄;所以当时的更始帝刘玄、公孙述及其他拥有大批军队的人,多数都已占有广大的土地,然而他们都放纵情欲,懒得修德施仁,整天游猎吃喝,而不怜惜百姓的财物。景耀六年冬,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马上攻来,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无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本为友盟,可以投靠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陡峭险阻,容易守御,可以南奔。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现在如果投奔

41、吴国,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令和伦理不同,大的能吞并小的,这是自然规律。从这一点看,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白的事。同样是做小称臣,哪比得上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再说如果投奔南中七郡,就应该早作准备,然后才能有所凭依。现在大敌当前,灾祸失败将要到来,手下人的心志,没有一个可以保证不改变,恐怕出发的那一天,就会发生不测之变,还能等到您到南中七郡吗?”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姓平安无事,整个蜀国也因此而完好,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这时晋文王司马昭为魏国的相国,因为谯周有全蜀归附的功劳,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诏书征召谯周,谯周动身到汉中,因病

42、不能前往。泰始六年,到冬天谯周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14. B 15. 示例:与曾使君依依惜别之情。在 “双鬓已星星 ”之年, “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再与使君送别,不舍之情油然而生。对曾使君为国守边、热爱边关生活的赞许。“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就是这一情感的显现。对曾使君文韬武略的赞美。诗人将曾使君与曹操相比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16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43、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 “即兴而生的愉快心情”分析不当,此处与使君分手,应为依依惜别之情。故选 B。【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句“双鬓已星星” “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分析依依惜别之情;根据“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分析对曾使君为国守边、热爱边关生活的赞许;根据“横槊看诗成“分析对曾使君文韬武略的赞美。(三)名篇名句默与(本题共 1 小题,5

44、分)君子生非异也 术业有专攻 凌万顷之茫然 千呼万唤始出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及字形辨析。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 项,暄喧;C 项,蓦(m)蓦(m) ,涣然一新焕然一新;D 项,

45、载(zi)体载(zi)体。故选 B。18.B (A 结构混乱,主语中途易辙。C“不仅遥感产业的创新应用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语序不当,应为“遥感产业的创新应用不仅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D“巨大心血”修饰不当。 )19 B【 解 析 】 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A 项, “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不能用于自身。B 项,拙荆,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谦称;涂鸦之作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或胡乱画画,多用于谦辞;笑纳是

46、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C 项, “叨17扰”是对打扰别人的谦辞,不能说别人。D 项, “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不能用于自己。20.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 找回你的自我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结合“是一个艺术世界” “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等内容分析,此处主要讲必须走进这个世界;第处,结合后面内容分析可知,走进这个世界,但是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第处,结合“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 “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等内容分析,要找回自我。21. B四、作文(60 分)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