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92862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高二地理一、选择题(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上海市(121.5E,31.2N)某日的天气预报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据图中信息,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A. 春分(3 月 21 日前后) B. 秋分(9 月 23 日前后)C. 寒露(10 月 8 日前后) D. 清明(4 月 5 日前后)2.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 北半球,向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C. 南半球,向北移 D. 南半球,向南移【答案】1. A 2.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1 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上海市今日昼长为 11 小时 48 分,明日为 11 小时 50 分,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所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A 对。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B 错。寒露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 错。清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D 错。故选 A。【2 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上海市今日昼长为 11 小时 48 分,明日为 11 小时 50 分,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所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选 C。2【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

3、大于夜长。赤道上昼夜等长,12 小时白天,12 小时夜晚。其它地区与赤道相比,距离赤道越近,与赤道的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所以根据各地昼长或夜长与赤道昼夜长短的差值,可以判断纬度高低当地时间 2016 年 7 月 26 日,日本樱岛火山的昭和火山口强烈喷发,浓烟滚滚,伴随有闪电。下左图为樱岛火山爆发的景观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 樱岛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A. 甲 B. 乙 C. 丙 D. 丁4. 形成丁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A. 上升冷却凝结 B. 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答案】3. A 4. B【解析】

4、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循环,意在考查学生地质循环图表的联系图的判读,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只要掌握岩石圈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可正确作答。【3 题详解】樱岛火山喷发的物质为来自软流层的岩浆,对应右图可知,甲为软流层物质喷发冷凝形成的,故选 A。【4 题详解】读右图判断,丁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故选 B。下图为东北亚部分地区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5. 对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B. 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C. 乙地受地形影响,冬季降水多于夏季D. 丙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主要受沿岸寒流的影响6. 日本一月

5、0等温线与北纬 38 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 0等温线与北纬 33 度纬线基本吻合,据此可推知日本A. 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 南北温差大C. 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 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答案】5. B 6.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气候的差异,意在考查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5 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均位于亚洲东部,均受季风的影响,三地差异主要体现在降水量多少及气温年较差上,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海陆位置的影响,均受季风环流影响,A 错,B 对。乙地夏季降水多于冬季,C 错。丙地沿岸地区受暖流影响,降水季节变化

6、大,D 错。故选 B。【6 题详解】材料反映日本冬季的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地区略高,冬季 0C 等温线为亚热带与温带的界线。说明常绿阔叶林分布纬度比中国高,故选 C。【点睛】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首先从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表面降水分布的格局。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风带影响,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降水较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降水少。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其次分析下垫面,主要包括海陆

7、位置、地形、洋流等,从海陆位置分析,距海近,降水较多;距海远,降水少。从地形分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洋流分析,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4下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 4 只风扇,且假定F1和 F2表示大洋西侧,F 3和 F4表示大洋东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 若同时开启风扇 F2和 F3,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A. 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B. 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C. 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D. 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8. 某地理学习小组准备研究北半球中低纬度寒暖流分布,分别在水中悬挂冰块和加热器以表示北半球的寒流和暖流,以

8、下悬挂位置正确的是A. F3附近悬挂冰块,F 2附近悬挂加热器 B. F 2附近悬挂冰块,F 3附近悬挂加热器C. F4附近悬挂冰块,F 1附近悬挂加热器 D. F 1附近悬挂冰块,F 4附近悬挂加热器【答案】7. A 8.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7 题详解】如果同时开启风扇 F2和 F3, 则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A对。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为逆时针的,B 错。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为逆时针流动,C 错。南太平洋不存在中高纬洋流系统,D 错。故选 A。【8 题详解】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

9、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若在 F2 附近悬挂冰块,F3 附近悬挂加热器,即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寒暖流分布;若在 F4 附近悬挂冰块,F1 附近悬挂加热器,则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寒暖流分布,故选 C。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59.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 B. C. D. 10. 处的风向为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答案】9. C 10. D【解析】试题分析:【9 题详解】读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风力最大,C 对

10、。其它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A、B、D 错。【10 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处的风向为东北风,B 对。A、C、D 错。【考点定位】等值线图,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风力。【名师点睛】了解等值线的特点,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和影响,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读“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1. 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黄赤交角的存在 B.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6C. 地球的自转运动 D. 海洋和陆地分

11、布的差异12. 据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C. 南极是世界最寒冷的地带 D.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答案】11. A 12.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能力要求高。【11 题详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使得地球的上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故选A。

12、【12 题详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相比海洋增温快。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强烈,使南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增大,更加强了越过赤道的西南风的势力,使赤道辐合带向北推移到赤道与北纬 1215之间。赤道辐合带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因此降水量多。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吸收太阳能量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与北半球相比,西北风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小,赤道辐合带向南移动幅度小,大致位于赤道与南纬 5附近之间地区,控制的地区范围比北半球小,所以降水量较少。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故选 D。下左图为北半球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13、,下右图为左图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B. 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7C.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D. 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14. 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 格陵兰岛陆地冰川面积扩大C. 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 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答案】13. C 14.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分析判断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只要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即可正确

14、作答。【13 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东北信风带,受二者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 错。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其影响多温和多雨,B 错。乙为西风带,受其影响,西欧全年温和多雨,C 对。南亚夏季降水多,与西南季风无关,丁为东北信风,D 错。故选 C。【14 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应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巴西高原为旱季,草木枯黄,A 对。北半球夏季,格陵兰岛陆地冰川面积减小,B 错。密西西比河进入丰水期,C 错。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夏季为顺时针方向流动,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动,自东向西的船只逆风逆水,D 错。故选 A。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甲湖泊及与其

15、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5. 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 2 月自西流向东 B. 7 月从西南流向东北C. 8 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D. 11 月从东流向西16. 据图判断乙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类型及其所在区域最可能是A. 积雪融水 松嫩平原 B. 地下水 华北平原C. 大气降水 江汉平原 D. 冰川融水 塔里木盆地8【答案】15. A 16.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及我国区域地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15 题详解】湖泊水与河流之间补给关系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由右图可看出冬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

16、份是 11 月到次年的 5 月,结合指向标判断,11 月到次年 5 月,丙河自西向东流动,其他时间自东向西流动,故选 A。【16 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河流的和湖泊的海拔在 20 米以下,在我国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海拔在该数值范围内,故选 C。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 新生代后期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 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

17、形成 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17. C 18. B【解析】试题分析:【17 题详解】发生断层的岩石的年代是中生代以前的,而新生代的岩石完整。断层发生在中生代后期9新生代前期。C 项正确。故选 C。【18 题详解】甲处岩石为岩浆岩。A 项错误。乙岩层形成之前的岩层是三叶虫岩石是海相沉积物说明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B 项正确。丙处岩石在岩浆附近由内力作用形成。C 项错误。丁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 项错误。B 项正确。故选 B。【考点定位】岩层新老判断读“我国某山脉自然带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19. 该山脉位于我国的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

18、区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D. 青藏高寒区20. 影响该山两侧山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 B. 相对高度 C. 海拔 D. 海陆位置【答案】19. C 20. B【解析】【19 题详解】该山东北部山麓地带海拔约 1000 米,西南海拔约 3000 米,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说明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而且当地降水少。故 C 正确。 【20 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山东北坡相对高度差大,自然带谱复杂;西南坡相对高度差小,自然带谱简单,故 B 正确。【点睛】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水、热条件改变,植被更替,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差异。山麓自然带反映山体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示

19、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21.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22. 若图中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则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A. 石英岩 B. 大理岩C. 板岩 D. 煤【答案】21. D 22. B【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等。意在考查学生地图的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及转化关系即可正确作答。【21 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向上拱起为背斜,其顶部缺失说明该地先是受到外力侵蚀,甲上覆岩层为沉积岩,说明该地

20、在受到侵蚀之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然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故选 D。【22 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岩层为石灰岩,受变质作用影响,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故选 B。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月均水位(水面海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3. 图中信息表明A. 17 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 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11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 612 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24. 对 5 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 降水量少 B. 入库水量少C. 蒸发量大 D. 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答案】23. C 24. D【解析】【2

21、3 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水库的水量在 7-8 月入库水量大,水库水位高,在 1-4 入库水量逐渐减少,水库水位在逐渐降低。所以合理的是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选择 C项。【24 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水库的水量在 7-8 月入库水量大,水库水位高,说明该地 7-8 月降水丰富,所以在 5 月水库水位低可能是为了防洪放水腾出库容。选择 D 项。下图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5. 此时甲地的时间为A. 5 时 B. 7 时 C. 17 时 D. 19 时26. 据图判断,A 地此时的盛行风向及成因A. 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

22、异C.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 东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7. 此季节,图中处最有可能形成渔场的是A. B. C. D. 12【答案】25. C 26. A【解析】考查季风洋流,南亚季风成因,渔场形成条件。【25 题详解】读图可知,北印度洋海域海水沿顺时针方向流动,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的形成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C 正确。故选 C。【26 题详解】读图可知,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图中处海水偏离海岸,使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使得营养物质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形成渔场。故选 A。下图为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

23、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8. 影响该区域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A. 海陆分布与纬度 B. 海陆分布与洋流C. 地形地势与降水 D. 盛行风向与植被29. 据图推断,该区域沿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应为A. 沼泽 B. 沙漠 C. 草原 D. 森林【答案】28. B 29. B【解析】试题分析:【28 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为非洲西海岸,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等温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影响该区域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海陆分布与洋流;与纬度、地势、降水、13植被关系不大。故选 B。【29 题详解】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所以沿海区域的自然景观是沙漠景观;而降水少,蒸发旺盛,没有形成沼泽、草

24、原、森林景观。故选 B。【考点定位】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区域自然景观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公路蜿蜒盘曲,绕山而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0. 该公路修建得“蜿蜒盘曲”的目的是A. 降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 联系旅游景点,发展观光旅游C. 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 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31. 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A. 洪涝 B. 滑坡 C. 干旱 D. 台风【答案】30. A 31.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交通线路布局原则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30 题详解】在山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公路应沿等高线修建,以

25、降低坡度,同时可以保障行车安全,故选 A.【31 题详解】我国南方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充沛,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公路修建带来不利影响,故选 B。下左图为我国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古镇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32.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A. d 河岸处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B. 流水对 c 岸侵蚀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C. 相对于 a 岸和 b 岸,d 河岸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D. b 处河道泥沙淤积,航道较浅33. 古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A. 垂直河岸,节省成本 B. 通风散热C. 疏风防寒 D. 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26、答案】32. A 33.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作用,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32 题详解】据图可知:河流在 ac 段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原因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结果,河岸 d 是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夏季暴雨多,河流泥沙含量大,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A 正确;河岸 c 位于凹岸,易被侵蚀,其原因主要与惯性有关,B 错。河岸 d 与 a都位于凸岸,但 d 附近有湖泊,a 处没有湖泊,在洪水期 a 最不易决堤,C 错。b 处位于河流流向右岸,属于侵蚀岸,不易泥沙淤积,D 错。故选 A。【33 题详解】读图乙可知:图示区为平原区,不

27、必考虑等高线,A 错;古镇的街道是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距北回归线近,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防寒,C 错;所以最有可能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B 对;该镇巷道走向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D 错,故选 B。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经眉山市、雅安市、康定市,跨金沙江后进入西藏自治15区,经昌都、林芝、山南至终点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 1838 公里,桥隧总长 1413 公里,占线路全长的 81%。读下图“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4. 川藏铁路沿线的城市主要布局在A. 水运便利的河流冲积平原上 B.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绿洲上C. 光照强烈气候凉爽的高

28、山上 D. 海拔较低热量较高的河谷中35. 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桥隧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开辟生命通道落差大地形复杂,降低线路坡度海拔高气温低,减少冻土影响地质活动较活跃,避开多灾地区A. B. C. D. 【答案】34. D 3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布局的影响因素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34 题详解】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由于河谷地区热量较高,海拔相对较低,且地势平坦,适宜城市布局,所以城市主要布局在海拔较低热量较高的河谷中,故选 D。【35 题详解】读图可知,川藏铁路经过地区起伏较大,且地质活动

29、活跃,为了降低线路坡度,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所以桥隧比重大,故选 C。二、综合题1636.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某年 3 月 9 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1)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为_,此照片拍摄方向约是_,此时极昼的范围在_。(2)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结束的时间大约是_。(3)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是_。A0 B12.5 C22 D34.5【答案】 (1). 12 时 (2). 正南 (3). 7855S 以南地区 (4). 9 月 12 日

30、前后 (5). 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日出时间及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详解】 (1)由材料可知,该日出为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所以该地应位于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的切点上,地方时应为 12 点左右,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12 点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由于该地位于北纬 7855,所以该地及以北地区为极夜,和其纬度相同的南半球区域为极昼,应为 7855S 以南地区。(2)由材料可知,该地结束极夜在 3 月 9 日,则距离春分日 12 天,即该地在春分日以后12 天即出现极昼,当太阳直射点南移至距离秋分 12 天的位置时,该地结束

31、极昼,约为 9月 11 日前后。(3)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该地位于北纬1779附近,距离北极圈 12.5 度,北极圈最小太阳高度为 0,则该地最小太阳高度为12.5,故选 B。【点睛】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其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数, 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 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其中 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37.下图

32、为 2018 年某日北京时间 8:00 亚洲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实况图,此时图示地区出现北部为亚洲高压,南部为台风共存的局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判断图示现象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2)此时京津地区的天气情况如何,说明理由。(3)简述 A 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答案】 (1)秋季。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此时亚洲冷高压已经出现,因此不会出现在夏季。(2)天气晴朗,此时京津地区等压线稀疏,受到单一气团控制。(3)秋冬季节,亚欧大陆北部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下降引起气流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解析】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分析及获取信息

3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只要熟练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读方法即可正确作答。【详解】 (1)台风出现在夏秋季节,而此时亚洲高压已经出现,所以此时不可能为夏季,应为夏向冬过度季节,即秋季。(2)读图可知,此时京津地区位于冷锋锋面前方,受单一的气团控制,天气晴朗。(3)读图可知,图中 A 处等压线密集,数值自内向外减小,应为高压中心,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差异形成的冷高压,秋冬季节,亚欧大陆北部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下降引起气流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38.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位于非洲中北部,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湖面积随季节变化很大,最大时可达 2.2

34、 万平方千米,湖的海拔 281 米,西部深,东部浅,平均深度 1.5 米,最大深度 12 米。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乍得湖面积急剧减少。(1)非洲大陆各种气候基本上沿_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变化,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_。(2)图示甲处的气候类型是_。该处 1 月的气候特征是_。(3)图中乙地沿岸地区冬季多浓重湿雾,分析其成因。(4)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5)推测乍得湖面积急剧缩小的原因。【答案】 (1)南北(纬度变化方向)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纬度位置)19(2)地中海气候 温和多雨(3)乙地沿岸地区西临海洋,水汽较充足;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大气

35、层稳定,风速小,不利于浓雾的扩散。(4)乍得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5)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导致过度利用水资源(要求有理有据) ;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分布及形成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判读及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非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沿经线延伸方向更替,是由于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即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而导致的。(2)读图可知,甲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1 月份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3)读图可知,乙地沿岸地区西临海洋,水汽较充足;沿岸有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大气层稳定,风速小,不利于浓雾的扩散。(4)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要从湖泊的补给角度分析。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5)乍得湖面积急剧缩小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导致过度利用水资源;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使得湖泊面积萎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7755-3 11-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water-soluble and acid-soluble sulfate《土质 化学方法 水溶性硫酸盐和酸溶性硫酸盐的测定》.pdf BS 7755-3 11-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water-soluble and acid-soluble sulfate《土质 化学方法 水溶性硫酸盐和酸溶性硫酸盐的测定》.pdf
  • BS 7755-3 12-1996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the potential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exchangeable cations using barium chloride solution buffered at pH = 8 1.pdf BS 7755-3 12-1996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the potential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exchangeable cations using barium chloride solution buffered at pH = 8 1.pdf
  • BS 7755-3 13-1998 Soil quality - Chemical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cadmium chromium cobalt copper lead manganese nickel and zinc in aqua regia extracts of soil - Flame and electr.pdf BS 7755-3 13-1998 Soil quality - Chemical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cadmium chromium cobalt copper lead manganese nickel and zinc in aqua regia extracts of soil - Flame and electr.pdf
  • BS 7755-3 4-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土质 化学方法 导电比的测定》.pdf BS 7755-3 4-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土质 化学方法 导电比的测定》.pdf
  • BS 7755-3 6-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Spect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soluble in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solution《土壤质量 化学方法 磷的测定 在碳.pdf BS 7755-3 6-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Spect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soluble in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solution《土壤质量 化学方法 磷的测定 在碳.pdf
  • BS 7755-3 7-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total nitrogen Modified Kjeldahl method《土质 化学方法 氮总含量的测定 改良凯氏法》.pdf BS 7755-3 7-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total nitrogen Modified Kjeldahl method《土质 化学方法 氮总含量的测定 改良凯氏法》.pdf
  • BS 7755-3 8-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and total carbon after dry combustion (elementary analysis)《土质 化学方法 干燃烧后(元素分析法)对有机物质和碳总含量的测定》.pdf BS 7755-3 8-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and total carbon after dry combustion (elementary analysis)《土质 化学方法 干燃烧后(元素分析法)对有机物质和碳总含量的测定》.pdf
  • BS 7755-3 9-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Extraction of trace elements soluble in aqua regia《土质 化学方法 溶解于王水的痕量元素萃取》.pdf BS 7755-3 9-1995 Soil quality Chemical methods Extraction of trace elements soluble in aqua regia《土质 化学方法 溶解于王水的痕量元素萃取》.pdf
  • BS 7755-4 1 1-1995 Soil quality - Biological methods - Biodegradability - Guidance on laboratory testing for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 chemicals in soil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土质.pdf BS 7755-4 1 1-1995 Soil quality - Biological methods - Biodegradability - Guidance on laboratory testing for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 chemicals in soil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土质.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