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2868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帝制”阶段是从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所以答案选 A;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所以排除 B、C;“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所以 D 说法有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易错警示】 “封建”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封建社会是一种社

3、会形态。分封制因此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 ,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2.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2是基于他A. 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 ,意指其对后世影响深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开

4、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 2000 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A 项符合题意,正确。秦始皇时普遍推行郡县制,不是开始实行,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三公九卿制被三省六部制取代,没有一直影响后世,C 项排除。选官制度方面历朝历代也在变化,军功授爵制度被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所代替,D 项排除。3.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5、 ”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A 反映的是周朝分封制,B反映的是宗法制,都不是强化中央集权;C 反映的是隋唐三省六部制下发挥大臣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 反映的是元朝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4.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堂屋是中国古代典型民居。四合院空间序列为: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前后辅助房间供下人居住。堂屋正中则供奉祖先牌位,家族重大事务都在此进行。帝王宫

6、殿更是巍峨宏大,体现着皇室的唯我独尊。这表明传统建筑A. 体现天人合一思想3B. 象征家族伦理秩序C. 体现君权至上的政治理念D. 强化权威认同的政治心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前后辅助房间为下人居住” “堂屋正中则供奉祖先牌位” “唯我独尊”可知,四合院、皇宫等建筑都体现了强化权威认同的政治心理,故选 D。A 与材料无关,B 仅符合四合院的特点,C 仅符合皇宫的特点,故排除 A、B、C。5.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

7、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 提高平民地位B. 调和社会矛盾C. 保护贵族利益D. 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其改革内容一方面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可知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中庸,以调节社会矛盾为主。AC 说法不全面;D 与题干无关。故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特点【名师点睛】梭伦改革的特点:(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3)改革获益:平民(4)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5)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8、6. 历史学家蒂图李维说:“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 ,对于债务的刑罚,4当时的古罗马法律:A. 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B. 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C. 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D. 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外不可追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法律的特点,材料中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尝意在强调古罗马法律是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的,这也是罗马法律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选 C。古罗马法律的确是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的确也以成文法

9、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也的确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内不可追债,但 ABD 三项均和材料的主旨无关,是均不能选的。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古罗马法律特点7. 英国史研究专家程汉大教授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其贡献可谓首屈一指。 ”“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的最主要表现是A. 创立和发展政党及政党制度 B. 创立和发展内阁及内阁制度C. 创立和发展议会及议会制度 D. 创立和发展分权和法治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其贡

10、献可谓首屈一指”是指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启了资本主义现代政治文明,即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议会民主制(代议制),所以答案选 C,A B D 三项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重要体现。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议制8. 有学者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 1787 年宪法A. 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 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力C. 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 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答案】A【解析】5试题分析:首先明确美国宪法的性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维

11、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但当时还没有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各州获得的是一定的自治权力,因此,B 、C、D 说法与史实不相符。根据“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可知 A 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名师点睛】1787 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9.有研究者指出,用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和结局来衡量英国,进而认为英国革命及君主立宪制存在“保守性”

12、“不彻底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该研究者意在说明A. 君主立宪制是先进的政治制度B. 割裂历史渊源的评价并不公允C. 历史研究不宜采用比较的方法D.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不具有妥协性【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研究者反对用法国的国情去评价君主立宪制是否适合英国,说明他认为英国选择君主立宪制是基于本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情的选择,他认为割裂历史渊源的评价并不公允,B 正确。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明君主立宪制是先进的政治制度,A 错误。历史研究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但应在同一角度和层面相比较,C 错误。作者没有否定君主立宪制的“妥协性” ,D 错误。10.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

13、,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 领土主权B. 贸易主权C. 司法主权D. 关税主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强迫中国签订虎门条约 ,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6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外事官去裁决,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的破坏,C 项正确。A 项涉及的是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问题;BD 两项涉及的是列强对我国进行侵略获得的经济权利。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11.全面抗战时期,日本把夺取武汉作为其解决中国事件的战略决策,倾其

14、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并夺取武汉。然而当时的国际舆论在会战结束后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这反映出A. 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B. 日本进攻武汉是军事行动上的重大失误C. 中国抗战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D. 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在抗日战争时由于工业实力比不上日本,只能借助国土纵深打持久战消耗敌人,而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武汉,战线过长,补给困难,正是陷入了中国这一战略计划,日军进攻武汉确实属于重大失误,但并不是“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这一看法的重点,故 B 错误,A 正确。 国际舆论是否支持中国的抗战在材料中也并未明确指出,故

15、 C项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故 D 错误。12.1917 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A. 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B. 提出“四月提纲”C. 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实行土地法令【答案】B【解析】据材料“1917 年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7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列宁提出“四月提纲” ,主张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

16、社会主义革命,遭到反对,故 B 项正确;材料与退出帝国主义大战无关,故 A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后的政策,故C 项错误;实行土地法令也是苏维埃政权之后的政策,故 D 项错误。故选 B。13.1955 年的万隆会议、1970 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 、1974 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B. 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C. 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D. 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试题分

17、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证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 项错误,和平共处是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提出的;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 项错误,国际新秩序现在还没实现。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4.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在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 。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A. 马歇尔计

18、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C.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D. 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推行了“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三根支柱;材料中“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中的“两种武器”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8织的建立,故 A 正确;B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

19、其的世界霸权争夺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15.全球通史中写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影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分

20、析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各方面的情况,项从材料“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处可以得到证实;项可以从“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得到佐证;根据对的分析可以得到是正确的;因此都可以从材料中得到印证。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的发展。16.1848 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宣布成立的临时政府名单中,除了 7 人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外,还有两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一名工人。有学者说, “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

21、人代表纳入一个政权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破天荒的创9举” 。这表明当时的法国A. 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B. 工业革命深化了政治改革C. 政体之争的结果已经明确D. 巴黎公社的条件趋向成熟【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发展促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导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权力提高,材料中“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代表纳入一个政权机构”显然是工业革命发展带来资产阶级政治要求,故 B 项正确;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才表示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诞生,并不是广泛传播,故 A 项错误;此时法国政权仍然处于政体纷争之中,故 C 项错误;.巴黎公社诞生背景是普法战争的失败,故项错误。17.有史学家认为,第

22、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后者的显著特点。这些显著特点包括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吸取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实现了跳跃式发展重化工业部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的说法错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同时吸取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美国等继英国之后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展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金科学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中,二者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3、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运用,钢铁业、石油业等都是主要的工业部门。因此 正确。故选 A。10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来源于熟练工匠的实践经验,以煤炭资源的利用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发展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重工业发展为主要的特色,实现了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两次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18. 据资料,1918 年中国进口的日本纱数量为 70891 捆,印

24、度纱数量为 39251 捆;但是到1920 年中国进口日本纱为 34177 捆,印度纱数是为 138996 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政府限制纺织品进口C. 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涨 D. 洋务企业的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1918 年到 1920 年两年之内,中国进口纱数量日本和印度完全相反。日本的迅速下降和印度的提升是深受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时间不对,一战早已爆发;B 选项不符合条件;D 选项时间错误,洋务运动是上世纪的事情。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

25、折发展抵制日货运动【名师点睛】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容易发生且易于达到目的。19.人口的迁移往往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问題息息相关。我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开始,大批量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格局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新中国人口急剧膨胀B. 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出台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 旧中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答案】D11【解析】【详解】新中国人口急剧膨胀与

26、城市分布布局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A;题干中“20 世纪 60年代初期”基本处于“三五”计划开始的时间。在“三五”计划期间,国家调整工业布局,将东南沿海人口迁移到内地,形成一批新城镇,发展内地工业和城市建设。此时国家还未实行城镇化战略,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和人口膨胀不是这一时期促进中国城市格局扩散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BC。结合所学,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所以 “三五”计划期间着力国家调整工业布局,故选 D。20.1933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 1935 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A

27、. 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B. 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C. 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D. 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州长们态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罗斯福在新政中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州的利益,故 D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致力于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维护美国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贸易保护政策,而是强调州长们对罗斯福新政态度变化的原因,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受美国政策影响,而是强调州长们对罗斯福新政态度变化的原因,排除 C。21.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

28、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海瑞治家严谨 B. 儒学地位衰落C. 理学摧残人性 D. 世风每况愈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传统理学影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在培养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扼杀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而题干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现。 所以答案选 C。12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摧残人性22.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用旧威权罢了。这说明宗教改革A. 推

29、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B. 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C. 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D.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答案】C【解析】“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旧威权罢了”说明宗教改革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只不过是用新的宗教权威取代罗马教会的权威,故 C 正确;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路德教和加尔文教都属于新教,B 表述错误;D 材料未体现,排除。23.某学者指出: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 41;1902 年到 1904 年,后者却以 21 的比例

30、超过了前者;而 1912 年到 1940 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A. 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 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C. 科技人才极度匮乏D. 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习西方【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国我国毕竟在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显然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排除 A;材料没有反映是否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排除 B;材料无法反映我国科技人才的信息,排除 C;从材料中的“自然科学” 、 “应用科学”到“社会科学”说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故 D 正确。24.孙中山认

31、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13“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孙中山强调A. 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 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 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故 A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故 B 排除。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 C 错误。民生问

32、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过于片面和绝对,故 D 排除。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生主义25.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 20 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 20 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 20 年大发展的“破”和“立” 。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 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 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 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

33、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 1992 年,A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 1982 年中共十二大的内容;B 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是 1997 年中共十五大的内容;D 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所以本题选 C。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5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主要包括御史纠弹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御史14又被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员,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如隋唐的门下省。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

34、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摘编自张云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漫谈材料二 古希腊监察体制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二是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承担着对国库、国家印玺进行管理和对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同时也负责监督公民大会通过的各项法律的准确执行情况。三是陪审法庭。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进行监督。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构成情况及其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古

35、希腊在监察体制方面“多元化”的主要表现。【答案】 (1)构成:御史纠弹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作用:监察官员,维护皇权专制;防止行政决策失误,保障行政机构的有效运转。(2)公民大会既是最高的权力机关,也是对行政官员进行监督的机关;五百人会议监督公民大会通过的法律的执行情况;陪审法庭既是最高的司法机关,也具有监察行政官员的职能。【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材料一“御史纠弹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等信息说明监察制度的构成。第二小问,材料中的“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员” ,可见监察官员,维护皇权专制;由材料“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 ,可以归纳为防止行政决策失误,保障行政

36、机构的有效运转。(2)由材料二中“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公民大会 二是五百人会议三是陪审法庭” ,结合所学,分别对三大机构的基本职权进行说明,要强调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陪审法庭最高的司法机关,同时要指出都有监察行政官员的职能。27.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 ,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15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 1

37、908 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材料二 1935 年, 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

38、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至 70 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答案】 (1)特点:有济贫法修正案等社会保障措施;但实行个人自愿原则,缺乏政府通盘考虑的保障制度(如养老金制度) 原因:由于自由市场意识浓厚,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主张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危机往往通过市场能自行解决(2)

39、变化及影响变化影响人民福利待遇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高福利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严重引发通货膨胀,使企业税负担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 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出现有较大关系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出现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新自由主义【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 ,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16障措破”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 “英国始经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

40、共养老金计划”可以概括出 19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当时英国政府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指导思想来考虑。(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福利待遇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高福利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严重,引发通货膨胀;使企业税负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需 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出现有较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出现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新自由主义。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的状况和福利制度;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