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泰西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与治疗中国文学史上以文学接受来医病的最早记载,见于枚乘七发一文。文章称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之, “说七事以启发太子” 。所说七事分别为: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以及要言妙道。前六件事为生理感官的刺激,但对太子疾病并没有起到治疗效果。吴客最后祭出要言妙道的法宝, “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筹之,万不失一。 ”没料到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楚太子“涩然汗出,霍然病已” 。假如说这只是文学虚构,尚不足为
2、凭的话,那么再来看看正史中的记载。 汉书中说太子刘奭身体欠安, “苦忽忽善忘,不乐” ,于是汉宣帝“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 。王褒以诵读他人和自己的佳作的方式治好了太子的病,应该信而有征。陈寿在三国志中引典略道:“(陈)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 数加厚赐。 ”需要说明的是,三国志虽然是正史,但是典略一书却是魏人鱼豢所著的野史,所以三国志所引内容难免有误。真实的情况是:陈琳当时正事奉袁绍,写了为袁绍檄豫州文 ,胪列了曹操诸多罪状,痛骂了曹家祖宗三代。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病,读后惊出一身冷汗,头风病
3、便好了。陈琳这篇檄文的效果匪夷所思,无愧于“壮有骨鲠”的称誉。文学接受治疗头风病经过历史积淀便成了一种母题,后来的文人对此多有书写。元稹说:“顿愈头风疾,因吟口号诗。 ”白居易说:“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夸笑不妨。 ”毛滂也说过:“多病未须求茗草,此诗浑欲愈头风。 ”王之望则说:“珠玉忽收千里赠,尘埃顿洗一襟空。病余快觉心情爽,愈却头风耳不聋。 ”王之望的说法颇为夸张读了远方寄来的诗歌,胸襟受到荡涤,不仅治好了头风病,甚至连耳聋病也治好了。而贾岛则说:“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这是投孟郊一诗中的两句,贾岛称读了孟郊的诗歌之后,2百病皆愈,身体康泰。因为诗歌是呈给孟郊的,除了夸张之外,其中的
4、趋承取悦也隐约可见。当然,对文学接受可以治愈头风病提出质疑的也不乏其人。唐人李縠有诗道:“岂有头风笔下痊,浪成蛮语向初筵。 ”李縠的质疑,恰证明诗文治愈头风病业已成为了流行的说法;李縠质疑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做翻案文章而已。文学医病,和文学的审美功能有关。美国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曾经指出, “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 ”被打入疾病王国的另册之后,难免会遭受歧视,而接受文学治疗便可以重返健康,岂不快哉?所以孔子倡导“游于艺” ,何尝不是生命
5、通过文艺自救的一种方式。(作者:朱美禄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08 月 10 日 16 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枚乘七发中的记载纯属虚构, 汉书中王褒以文学治病的方式应该确有其事。B. 元稹、白居易、王之望等人诗句中的描述,真实反映了文学接受对疾病的疗效。C. 苏珊桑塔格认为接受文学治疗可以让人重返健康,免受因疾病带来的歧视。D. 生命可以通过文艺的形式来完成自我的救赎,孔子所倡导的“游于艺”就是明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以枚乘七发中的记载为引子来展开话题,显示了文学治疗的作用。B. 第三段引述三国志的事例材料有力证
6、明了文学接受可以治愈头风病的论述。C. 本文列举大量史料或诗句旨在论证文学接受可以治愈某些疾病这一基本观点。D. 对文学治疗的作用,文章先引出话题,再引述史料加以证明,最后分析其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陈琳的檄文能治愈曹操的头风病虽然是歪打正着,但也体现了文学的治疗作用。B. 恰恰因为接受文学治疗可以重返健康,所以才有了元稹的“吟口号诗” “愈头风疾” 。C. 贾岛称读了投孟郊一诗后百病皆愈,其中除了夸张之外,或许也有奉承的成分。D. 李縠的质疑,不但想做翻案文章,还客观上证明诗文治愈头风病已成了流行的说法。【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
7、】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中 A 项, “纯属虚构”与原文不符,原文只是说“假如说这只是文学虚构” ,夸大其词;B 项,王之望的诗句有夸张的成分,混淆程度;C 项,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苏珊桑塔格所说。故选 D。【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
8、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 B 项第三段引述三国志的事例“所引内容难免有误” ,所以不能证明文学接受可以治愈头风病这一观点。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 C 项张冠李戴,贾岛称读了孟郊的诗歌之后,百病皆愈,而投孟郊是贾岛的作品。故选 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
9、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信 念阿成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人家裤兜子里的家伙都是玉的,我们怎么能比?但是,我们不服他们!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4通宵达旦地聊
10、!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从哈尔滨到鹤岗的那趟火车,有一个乘警是我的小学同学,这样,不仅车票钱省了,还白吃了一顿他们的“工作餐” 。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
11、说得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我能让住几天?他说,两天。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
12、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我说,我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真的?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5什么套儿?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对。并且那个特
13、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我说,你背背我听听。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我说,写得好!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14、。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前半部分,写到了“我” 、文友等业余作者的生存境况,虽有些许牢骚和自嘲,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仍是坚持文学创作的信念。B. 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C. 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D. “我”被赵尚志的
15、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面对少人问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5. 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 作者在记叙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答案】4. C 5. 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充满希望。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活的乐趣。都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6. 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
16、,丰富了文章内容。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文章题目照应,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
17、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 项, “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文章没有把民众和英雄进行对比,并没有体现出“批判意识” 。文章通过对话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赵尚志的赞颂、崇敬之情。故此题答案为 C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题干是“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仔细审题题干要求概括“我和文友”的特征,解答本题从人物身份来看, “
18、我”和文友只是业余作者,但对自己的成绩很自豪,对省内大作家的态度是“扯不上” ,由此可概括出他们虽没有名气但有傲气,对未来有希望。从“我”和文友彼此间的关系来看,得奖了大家会互相祝贺, “经常走动” , “通宵达旦地聊” ,可见彼此真诚相待志同道合。从生存状况来看, “血泪般的成绩”表明创作艰难,彼此畅快聊天坚持写作,又表明他们不失生活乐趣。从人物情怀来看, “我”和文友都对赵尚志等民族英雄充满崇拜之情,铭记民族历史,表明他们拥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7【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来看,插入的故事写了赵尚志
19、被捕及牺牲的经过,并借“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中相关内容表现了赵尚志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为国牺牲精神,表达出“我”和文友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这段内容是回忆历史,在写现代事件的作品中加入对历史的回忆,有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之意,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从结构上看,这样的安排会使情节产生波澜,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淡,并与上文相照应。【点睛】第 2 小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
20、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时注意: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XX 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表现了 XX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是文明古国,但文化产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文化产业总值占GDP 总量的比重,美国是 25%。2017 年我国文化总值 35462 亿元,占 GDP 比重仅为429%。城市方面,目前只有杭州 2017 年的占比达到了
21、2420%。2018 年 4 月 22 日,腾讯集团副总裁程式在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提出了新文创的概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新文创概念的提出,的确符合当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的发展趋势。这些年,为嫁接“互联网+”概念,2016-2017 年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调节所针对的一大重点就在于新兴文化产业。其中 2016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按照城市研究院的理解,所谓新文创其实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 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新文创本质上是利用“文化
22、+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化产业,重构文创内容生态。8(摘编自2018 年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 )材料二:当传统文创产业转型加速, “新文创”不再局限于传统业态,而是以科技为驱动,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用户的文化体验、生产端的文化思维等,淡化娱乐,突出文创。新文创的崛起,需要产业的支撑,更需要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始终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所在,产业则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灵魂与动力,缺一不可。在这种理念下,强势游戏“王者荣耀”能走到今天,除了玩法本身,很重要的一点是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经典人物,让人们在游戏中体会文化。腾讯动漫的漫画一人之下有道家文化的影子,腾讯影业重点打造庆余年 藏地
23、密码等影视作品,也是看到了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文化从来都不是速成品,在新文创的时代,产业融合有了更大的空间,资本运作有了更广的天地。然而,要打造一部好的作品,也许更需要沉下心来,需要很多年的精心雕琢。这既考验着产业的定力,更考验着创作者的耐力。这个过程是长线的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匠心,需要更开放的连接协作。(节选自李慧新文创呼唤匠心 )材料三:2018 年 6 月 27 日,北京电影小镇建设正式启动,计划在 2018 年底完成一期建设,2019 年全部完工。届时,北京电影小镇将依靠电影产业、文创产业的发展来助力黑庄户乡的发展与振兴。如今,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但这些资金变成实际操作的东西
24、也需要有一定的载体,而这些载体特别像电影产业等则需要一定的土地。对于国内的很多乡村来说,土地一大片,缺少的是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而文化产业则是最适合进入乡村、拉动乡村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样,文创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农村也可以解决。如此看来,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文化产业没有污染,同时乡村也能为文化产业提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创新源泉,可见,文化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理想选择。另一方面,从农村这个角度来看,想要振兴,就一定要和城市结合起来,把城市的要素、资本、人才、产业引到广大的农村,二者融合发展。实际上,即将建成的北京电影小镇就是以文化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优秀案例。北京
25、电影小镇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北京电影小镇以广大的土地为基础打造配套居住区、9电影产业核心区、文化旅游生态区,聚焦生产-生态-生活,形成“三生”融合的小镇空间格局。北京电影小镇这种发展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典范。(摘编自北京电影小镇: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文创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促进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互增长,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产业。B.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产业发展却很落后,2017 年我国文化产业总值占 GDP比重仅为 4%多一些,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C. 计划于 2019
26、 年全部完工的北京电影小镇,将依靠电影产业和其他文创产业发展来推动当地乡村的振兴,实现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双赢。D. 传统文创产业只注重娱乐,而不关注产品在生成、服务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也不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文创概念的提出,符合当前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也很好的实践了政府倡导的“互联网+”这一理念。B. 文化产业之所以适合进入乡村,能很好地推动乡村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文化产业没有污染,而是乡村能为文化产业提供素材源泉。C. 北京电影小镇将在黑庄户乡打造出生产、生态、生活相融合的特色小镇空间格局
27、,这一发展模式可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借鉴。D. “王者荣耀” 、 一人之下 、 庆余年 、 藏地密码等游戏和文化作品,是产业运作和文化价值相结合的文化产业作品。9. 如何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答案】7. D 8. B 9. 通过政策引导,用科技手段,打造文化产业。注重文化价值,要有充足匠心。与乡村等其他领域合作,相互促进。【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28、对理解,看看10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 项, “只注重” “不关注”于文无据。【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 项,原因概括不全,原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乡村能提供土地” 。【9 题详解】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
29、的指向,到文中归纳概括要点,分条概括。材料一“2016-2017 年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调节所针对的一大重点就在于新兴文化产业。其中 2016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强调要通过政策引导;材料一最后一节“所谓新文创其实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 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 ,强调要用科技手段,打造文化产业,能总结出第一点答案。材料二“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用户的文化体验、生产端的文化思维等,淡化娱乐,突出文创”和“个过程是长线的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匠心” ,可以总结出第二点答案。材料三“而文化产业则是最适合
30、进入乡村、拉动乡村发展的产业之一” ,可以总结出第三点答案。【点睛】 “筛选信息”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应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抓住了主要内容,筛选和整合信息才会心中有数。2依据题目要求,从考题要求出发,明确筛选信息的标准。试题简单的,可直接摘录文中重要词语作答;试题涉及范围大、干扰信息多时,就应该采用对比、求同的方法,分清信息的主次,根据考题的要求,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来。3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常用技巧。 (1)根据语言标志获取相关信息。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 (2)根据反复、照应确认重要信息。反复、照应一般是为了强调某个内容。 (3)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取信息。
31、找到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得到了相关信息。 (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取信息。 (5)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1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 ,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
32、及也。 ”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 ,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
33、,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B.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C.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
34、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D.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季弟,指最小的弟弟。古时候,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B. 三尺之法, 古人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因此法律又称为“三尺法” ,简称“三尺” 。12C. 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D. 擢,改官,一是平调,二是升职,三是降职。文中指的是李承之被提升为宝文阁待制。12. 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35、项是A. 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兄长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辞而不受,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B. 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举荐;熙宁年间,因详谈论制置司的情况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C. 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集贤校理,察访陕西,发现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便加以纠正。D. 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2) “
36、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2)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 ”就一起任命了他们。【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意思是“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 ” 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
37、用排除法,浏览几个断句之处, “转运使”是一个名词,不能断开,因此排除 BC, “坐补吏不当”语意完整,不应断开,故选 A。【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本题 D 项对“擢”的解释有误,一般只指升官。“改官,一是平调,二是升职,三是降职”是对“迁”的解释。故选 D。13【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
38、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本题 B 项“受到王安石的举荐”错误,王安石对李承之只是称赏。故选 B。【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关键点:“任情” ,放任性情;“忤” ,违逆;“人莫敢之忤” ,宾语前置句;“力争” ,竭力争辩。第二句关键点:“孝友” ,孝敬友爱;“厉” ,激励;“迁” ,升职;“并” ,一起;“焉” ,代词,他们。【点睛】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9、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
40、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法律了。 ”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 ”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 ”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
41、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14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 ”皇帝说
42、:“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 ”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 。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 ”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京口多景楼刘过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却多愁。江流千古英雄
43、泪,山掩诸公富贵羞。北府只今唯有酒,中原在望莫登楼。西风战舰成何事,只送年年使客舟。【注】刘过(11541206) ,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 首联上句“观”字统领全篇内容,下句 “愁”字总摄全诗情感主旨。B. 颔联使用对比手法怒斥苟安者的富贵偷生,抒发诗人的无比愤慨之情。C. 颈联“莫”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时局借饮酒逃避现实,求得心灵解脱的无奈。D. 本诗缘景生情,感事抒怀,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语意警策拔俗。15. 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内容上有多处吻合,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仁人志
44、士登高远望中原大地,油然而生的收15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兴亡之叹。情感主旨相同,都抒发了登高望远痛失国土的家国之痛以及对当政者苟且偏安的愤慨与批判。都有从历史指向现实的深情关切以及对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渴望。都有对富贵当权者苟且偷安,人或物不得其用的悲叹。【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
45、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C 项“诗人面对时局借饮酒逃避现实”理解错误。颈联中“北府只今唯有酒”指军队不思进取与恢复,饮酒为乐,麻木不仁的时局现状。故选 C 。【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是“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内容上有多处吻合,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从内容上比较两首诗,解答此题首先读懂两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还应当做到知人论世,结合全部诗句以及诗后注释中作者的生平考虑,然后从时代背景、情感、主旨等几
46、方面去比较,刘诗是诗人登临多景楼远望中原大地,油然而生的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兴亡之叹,首联上句“观”字统领全篇内容,北宋全境号称四百州,到南宋仅剩东南半壁江山“二百州” ,诗人见此景而生“愁” ,颔联“英雄泪” , “诸公富贵羞”写出了对富贵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怒斥,人或物不得其用的悲叹。颈联“北府只今唯有酒”写出了军队不思进取与恢复,饮酒为乐,麻木不仁的时局现状。尾联写了诗人目睹对敌作战的战船,徒然成为求和纳币使船,感慨万千。辛词也是词人登高眺望,怀古忆昔,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
47、场和态度。所以两者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仁人志士登高远望中原大地,油然而生的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兴亡之叹,诗词中都有对现实的深情关切以及对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渴望,有对当政者苟且偏安的愤慨与批判,所以在情感主旨上也相同。【点睛】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16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名篇名句默写16.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白处诗句(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
48、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_,_。 ”(2)庄子逍遥游中, “_,_”两句表现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毁誉的牵制。(3)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南海鲛人和蓝田玉石的传说来抒发情感的两句是:“_,_。 ”【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沧海月明珠有泪 (6). 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
49、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沮” 、 “沧海”等字词的书写。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坚持全面动员与有序推进相结合。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一个 、不断养成的过程,对待乡村文化振兴,我们既要保持 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不可 、一味追求快、搞成新的“大跃进” 。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时间服从质量, ,久久为功。坚持党政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 ( ) ,让农民“热起来”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浓厚氛围。要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 调动亿万农民最大限度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 要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最大限度调动亿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17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