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92939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本试卷分 I、II 两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 出处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周官(周)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 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 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 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答案】C【

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但是具体面积的大小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述,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没有涉及疆域的信息,排除 A。西周实行分封制,天主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排除 B。材料强调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没有涉及诸侯势力强大,排除 D。2.周易是阐述关于阴阳变化之书,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巧合的是,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 ,韦编三绝” ,且一再强调“易 ,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由此可见A.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2B. 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C. 儒道两家思想已

3、呈融合之势D. 晚年孔子因遭受困厄而热衷卜筮【答案】B【解析】“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巧合的是, “孔子晚而喜易 ,读易 ,韦编三绝”说明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B 正确;A、C 和 D 不符合材料主旨。3.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皇权至上,皇帝对官员有任意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以致出现封建官僚体制中“职无常守”的现象, 这表明

4、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标准,排除 A。 “职无常守”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策略,并非是官僚体制受到冲击,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干政,而是强调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排除 D。4.下表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机构名称 北方 南方元封五年 十三刺史部 9 4贞观元年 道 5 5A. 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B. 国家对于北方重视程度的下降3C. 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重心变革的影响D. 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

5、南方开始超过北方;从表格信息来看,从汉时的“十三刺史部”中北方远远多于南方,到唐朝时期的道南北相等来看,反映出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重心变革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重视,故 A、B 项排除;D 项不符合史实,错在“减少” 。5.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 ”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 57 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 ”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A. 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 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C.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 台谏

6、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到“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再到“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 57 人”可知,宰相的权力在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故 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监察制度的变化,故 A 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政治统治清明” ,也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 B、D 两项错误。6.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 注重精耕细作B. 结构日趋合理C. 分工日益细化D. 技术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

7、】依据材料“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4知,这是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故 A 正确。农业结构、分工细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C两项排除。材料没有进行中西对比,无法得出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故 D 项排除。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7.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 ;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 ,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城市规模的扩大D. 长途运输的便利【答案

8、】B【解析】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故 A 错误;材料反映了明朝商业较发达,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分工的情况,故 B 正确;材料未提及城市规模,故 C 错误;D 中长途贩运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8.战国申不害重“术” ,其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A. 阶级立场根本不同B. 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C.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D. 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我国由奴隶社会

9、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他的主张符合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属于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所以,其决定性原因正是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故 C 项符合题意;两者均是地主阶级代表,故 A 项错误;B、D 两项均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9.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 ,苏轼反对“与商贾争5利” ,主张“农末皆利” 。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A. 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B. 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 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D. 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

10、重用特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都体现出对商业的重视,和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故 D 项正确。材料只是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等个体的主张,非整个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故 A 项错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政府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由材料无法判断是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的“开始” ,故排除 C 项。点睛:材料由四则具体的史实-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构成,反应了中国传统社会对重农抑商的质疑。但是,这只是个案,不是整体性

11、认识,注意区别个别和整体的关系。10.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A. 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 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 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 “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

12、心,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6B 项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 C 项排除;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D 项排除。【名师点晴】具结是旧时对官署提出表示负责的文件,即对自己的行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示。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广州采取了“缴烟、具结”的外贸政策,旨在断绝外来鸦片,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于禁烟态度的坚决,究其原因是清政府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通过题干中的具结分析当时政府官员的态度,即可获取正确答案。【试题分析】试题以清政府官员坚决禁烟态度为切入点,

13、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弘扬了民族精神,是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11.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A. 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 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C. 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 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 ,化解了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故 B 项

14、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西学注入儒学中,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型,故 A、D 两项错误;康有为的行为与晚清思想保守无关,故C 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 。12.时间 创办者及身份 企业名称1866 年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上海发昌机器厂1872 年 陈启源(华侨商人) 继昌隆缫丝厂71878 年 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 年 黄佐卿(商人)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上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A. 近代思想的影响B.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西方工业化成果已

15、传入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产生,都使用机器生产,产生于沿海或通商口岸,由此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故 D 项正确;表格内容与近代思想无关,故 A 项错误;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895 年后,故 B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故 C 项错误。【点睛】表格选择题一定要依据时间和表格对比思考。本题依据材料中时间“1872 年-1882 年”结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思考,依据表格中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产生,都使用机器生产,产生于沿海或通商口岸可从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得出答案。13.“

16、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 ”材料反映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B. 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C.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 ”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 项8“完全消除”说法错误,排除。CD 两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排除。点

17、睛:排除错误选项时常用的方法有:第一,绝对化错误,如本题的 B 项。第二,选项是否与材料有关,如本题的 CD 两项。14.1919 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A.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 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 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 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中“无论然否” “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等信息可知,他们并不是完全相信“八字”等命运之说,而是将其看作一种仪式,故答案为 B。AC 两项不符合史实

18、,且材料不能反映;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5.1931 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 。1935 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A. 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B. 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C. 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D. 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931 年、1935 年的两个时间点,分别是九一八事变与华北事变,是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19、,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孙中山被尊为“国父” ,纪念孙中山有利于增加民族凝聚力,国家认同感,共同抵御外敌入侵,故 D 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反抗日本总冠军国主义的侵略,纪念孙中山并不是为了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也不是为了统一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已经统一了。反封建也不是当前的主要任9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才是主要任务。故排除 ABC 三项。16.据材料统计,1937 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 237 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工厂。到 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 1354 家,仅重庆就有 429 家。这说明了A. 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于企业发展B. 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C. 国民

20、政府为持久抗战做准备D. 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西部地区的工厂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得知,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东部的工厂已经被敌人占据,只有开发西部才能够与日本周旋,体现出国民政府持久战的思想,故 C项正确;西部的发展条件远不及东部,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重庆的经济地位,故 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部开发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故 D 项排除。17.1937 年 10 月 9 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日本的行动是自卫措施,相反的倒是中国被赤色势力所操纵,顽固地实行恶性的排日政策,企图用武力排除本国内的日本的权益,违背了非战公约。 ”这一声明反映

21、出A. 国民党军队受到日军重创B. 日本试图为侵华战争进行辩解C.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D. 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日本将战争的责任归结为中国的恶性排日政策,体现了其为侵华战争辩解,企图掩盖其侵华的本质,B 符合题意;A 与材料信息无关;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是在相持阶段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 不正确;D 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具体表现为其对蒋介石政策的转变,与材料无关。点睛:解答本题要结合抗日战争的性质加以理解,材料所述日本为战争寻求的结果其实质为旨在掩盖其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性,旨在为其侵华进行辩护。18.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22、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1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B.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答案】A【解析】两部宪法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供了法律依据,故 A 项正确。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属于民主制度的建立,而不是重建和完善,故 B 项错误;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排除 C;1982 年全国

23、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排除 D.点睛:这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往往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19.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B. 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C. 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D. 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答案】C【解析】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

24、1954 年日内瓦会议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有利于为中国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 ,减少了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综上,这些措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 C 项正确。1954 年日内瓦会议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提出,故 A 项错误。这些做法是中国政府的主动作为,不是与其他大国的协调,故 B 项错误。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是 1971 年的 26 届联大,故排除 D 项。1120.“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

25、到 18%(计划规定为 14.7%) ,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工业化阶段 2.5%-3.5%的增长速度。这说明A. 中国发展国民经济急躁冒进B. 欧美国家压缩工业发展规模C. 冷战制约欧美工业发展速度D. 中国原有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工业化阶段的速度,结合所学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可知,这主要说明了中国原有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故 D 项正确。中国国民经济急躁冒进是在 1958 年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排除。BC 两项不符合史实,20 世纪 5060 年代欧美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故BC 两项排除

26、。2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 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B. 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C. 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D. 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依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外交关系,故 C 项正确;A 项夸大了国家利益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排除;在美

27、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是以维护国家利益来决定,并非犹豫不决,故 B 项错误;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优势位置,故 D 项错误。22.据中国网刊载:1973 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 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12A.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B.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C.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D.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当时国共两党的这些做法反映出海峡两岸盼望祖国统一,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故

28、 A 项正确;1979 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标志着海峡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故 B 项排除;20 世纪 80 年代海峡两岸交流限制逐渐放宽,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故 C 项排除;1979 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宣告了和平统一的方针,故D 项排除。【点睛】解题过程中注意这两个“1973 年” “1975 年”时间信息。23.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承包制设计者确信:全员承包优越性显著, “给承包成绩显著的企业以投资自主权,计划机关保留备案、咨询的权利” ,企业自负投资风险,自觉提高投资效益。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 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 计划经济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C. 经济体制转型的

29、发展趋向D.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全员承包” “投资自主权” “企业自负投资风险”等信息体现了当时我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改革的趋向,故 C 项正确;劳动分配体制的变革是经济转型的具体内容之一,故 A 项排除;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在 21 世纪初,B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材料并未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变化问题,故 D 项错误。【点睛】 “全员承包” “投资自主权” “企业自负投资风险”是解题的关键。24.据统计,1960 年中国 25 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 90%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 1960 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

30、美国工科毕业生的 75%。这一现象A. 反映了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B. 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3C. 说明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D. 反映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只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故 A 项错误;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 B 项正确;材料时间是建国初期,C 项说我国高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明显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工科毕业生总体数量增加,无法看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均衡性的问题,故 D 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 3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31、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 。1833 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其次为“银行的银行” 。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 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伸缩性再贴

32、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摘编自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材料二 1905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的准备资本为库平银 400 万两,分为 4 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的由官员民众购买。该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 9 处设有分行。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1908 年 2 月

33、,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 ,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摘编自习辉新中国金融 60 年风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格兰银行的发展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14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户部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相同之处。阐述中外近代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进步作用。【答案】 (1)发展特点:由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银行;由“发行的银行”发展到“银行的银行” 。形成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2)相同之处:担负国家银行的职能;有立法作保障;享有货币发行权;承办公私综合

34、金融业务。进步作用: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有利于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服务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第(1)问, “特点” ,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得出。材料信息“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 。其次为银行的银行 ”得出由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银行、由“发行的银行”发展到“银行的银行” 。 “形成原因” ,由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第(2)问, “相同之处” ,由材料一信息“1833 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

35、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 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和材料二信息“1905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同时制定

36、大清银行则例 ,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得出担负国家银行的职能、有立法作保障、享有货币发行权、承办公私综合金融业务等。 “进步作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有利于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服务于经济发展、15有利于社会稳定等。26.材料 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摘要)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政治制度逐步确立1956 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1957 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1949年至 1978年20 世纪 60、70 年代,中国研制成功“两弹一星”197

3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颁布 1982 年宪法,逐步推进法律建设,1999 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农村、城市先后进行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 年正式加入WTO改革开放新时期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天宫、神舟、嫦娥等重大成果;神威太湖之光蝉联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荣誉戈登贝尔奖;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羲和系统定位技术整体水平世界领先从表中提取信息,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阶段,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是个开

38、放性的题目。首先,选择其中一个阶段,分析材料信息,确定一个囊16括所有信息的标题(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法制、经济、科技等方面例证论题即可。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早期维新派曾指出,中国治安混乱和巡捕差役制度有关,他们费时既久,耗财亦多,效率低下,民受其害,官被所蒙,因此提出仿效西方警察制度,以职业警察代替差役。1902 年 8 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 20 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

39、,中国警察从此诞生。天津巡警局成立后,负责天津城内及四周的治安巡查。不久,巡警机构更趋细化,分为管理、稽查、办公、侦缉、治安、紧急警务、消防、审讯、关押以及负责警员诊疗的养病室等等,警种齐备,功能齐全,而且各种警务章程齐备,可操作性强。后又设立全省警察最高管理机关警务处,同时创办警务学堂。随后不久,清廷昭谕各省仿照直隶试办警务。1905 年,中央设立巡警部。不过,各省的警政建设,发展很不均衡;有的省军、警不分,有的省沿用绿营旧制摘编自夏敏晚晴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建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创设警察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警察制度建设。【答案】 (1)原因

40、:传统巡捕差役弊端重重;西方制度的影响;维护国家主权;城市化进程的需要。(2)评价:有利于维持治安和社会稳定;提高了城市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管理的近代化。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挽救清廷灭亡。【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国治安混乱和巡捕差役制度有关” “仿效西方警察制度,以职业警察代替差役” “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传统制度的弊端、西方的影响、维护国家主权、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巡警机构更趋细化” “警种齐备,功能齐全,而且各种警务章程齐备,可操作性强” “各省的警政建设,发展很不均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