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外,创作主体至关重要。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文艺家勇攀文艺高峰创设良好客观条件,但伟大杰出作品的产生依然有赖于文艺家自身努力,换句话说,创作主体高度决定文艺高度。众所周知,文艺高峰总以伟大文艺家所创作的杰出作品为标志。如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高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史传文学高峰,李白、杜甫代表唐诗高峰,唐宋八大家代表古典散文高峰,等等。代表文艺高峰的作品往往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反映的现实生活比较广阔和深刻,二是给人们的思想启迪比较丰富和先进,三是文
2、艺形式的创造比较完美和新颖。优秀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真即相对现实生活而言,善乃相对思想导向而言,美则是有别于现实美乃至比现实美更高的艺术美。真善美的统一必然要求文艺家对现实生活有广泛深刻的体验与把握,除确保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外,还要深入了解人性和社会关系,与时俱进,因为人性和人的社会关系都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必然要求文艺家对历史积累的思想文化有丰厚继承,并对历史发展趋势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还必然要求文艺家具有独到的审美涵养、自觉的艺术创新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屈原之所以名垂千古,与他被流放三湘“哀民生之多艰” 、上下求索、广纳民歌民俗丰富自己的创作以及弘扬爱国精神分不开。司马迁史记的不朽,
3、跟他遍历名山大川,广蒐史籍史料,横受宫刑后发愤著书紧密联系。李白、杜甫被誉“诗仙” “诗圣” ,与他们从盛世入乱世,走遍大半中国,胸怀匡国济民之志,创作大量诗篇不无关联。 红楼梦之所以名列古典小说的上乘,也缘于作者曹雪芹由富贵堕入贫寒的身世,缘于其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精深的文化积累和高远的思想境界,进而萌发个性解放之心声,在“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的困境中仍能将此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可见,没有创作主体的超常条件和超常努力,高峰很难以产生。一般来说,文艺家的生活阅历越丰富,思想就越丰富;在生活中积累的思想文化资源越多,就越可能具有超越常人的思想高度;如果站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前沿,其思想就必然
4、带有先进的性质,从而就更能创作出鼓舞人们前进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的作品,成为鲁2迅所说的“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张炯创作主体高度决定文艺高度 ,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政治、经济和文化是文艺高峰能否出现的外在条件,创作主体才是它能否出现的决定性因素。B. 代表文艺高峰的优秀作品是现实、思想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换句话说就是能做到真善美的统一。C. 要做到“善” ,文艺家必然要对历史发展趋势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具有独到的审美涵养和创新意识等。D. 流放让屈原对生活有了广泛深刻的体验与把握, 离骚能成为楚辞的高峰是与此分不开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5、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开门见山提出了要论述的中心观点,而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本段还进行了又一次强调。B. 文章论述创作主体高度体现在真善美的统一,接着阐释了真善美的内涵,以及对文艺家的必然要求。C. 二三两段虽然均列举了屈原、司马迁、李杜的事例,但是两段的事例所论证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D. 文章提出论点后,就抽丝剥茧,一步一步地把论证引向深入,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没有文艺创作的才能就没有杰出作品的问世,没有杰出的作品就谈不上有文艺高峰。B. 文艺家洞悉了人性和社会关系,与时俱进,因而能写出现实生活广阔且深刻的作品。C. 文艺
6、家的生活阅历丰富了,思想就丰富;思想丰富了,其越常人的思想高度就有了。D. 文艺作品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就能成为鲁迅所说的“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3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要做到善 ,文艺家必然要对历史发展趋势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具有独到的审美涵养和创新意识等”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真善美的统一必然要求文艺
7、家对历史发展趋势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还必然要求文艺家具有独到的审美涵养、自觉的艺术创新意识” ,文中说的是“真善美的统一” ,选项偷换概念,变成“善” 。故选 C 项。【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 “文章论述创作主体高度体现在真善美的统一”错误,文章第一段说“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外,创作主体至关重要” “换句话说,创作主体高度
8、决定文艺高度” ,这是说创作主体对于文艺的意义;第二段说“众所周知,文艺高峰总以伟大文艺家所创作的杰出作品为标志代表文艺高峰的作品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这是说优秀的作品对于文艺的意义,第三段指出优秀作品的内涵,开头说“优秀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 ,由此可知, “真善美的统一”指的是“优秀作品” ,而非“创作主体” ,选项把两处内容杂糅到一处,故错误。故选 B 项。【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9、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 项, “文艺家洞悉了人性和社会关系,与时俱进,因而能写出现实生活广阔且深刻的作品”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第三段说的是“真善美的统一必然要求文艺家还要深入了解人性和社会关系,与时俱进,” ,这只是真善美的统一对文艺家的要求,但并非洞悉了人性和社会关系就能写出现实生活广阔且深刻的作品。C 项, “文艺家的生活阅历丰富了,思想就丰富;思想丰富了,其越常人的思想高度就有了
10、”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一般来说,文艺家的生活阅历越丰富,思想就越丰富;在生活中积累的思想文化资源越多,就越可能具有超越常人的思想高度” ,选项忽略了“一般说来” “越可能”等限制词。D 项, “文艺作4品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就能成为鲁迅所说的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错误,选项曲解文本意思。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从而就更能创作出鼓舞人们前进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的作品,成为鲁迅所说的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 “更能创作出鼓舞人们前进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的作品”和“成为鲁迅所说的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都是文艺家“站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前沿,其思想就必然带有先进的性质”可
11、能会有的结果,而这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的因果关系。故选 A 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
12、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
13、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
14、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民国政府教育部陶部长亲临古城,是受到蒋委员长的指令急匆匆起程的。蒋委员长正集中精力围剿中国南方山区的共产党红军,忽然得到中国西北有学生闹事的情报,便电示教育部:“怎么搞的?还不快去管一下!”陶部长到来之后,频频接触本省党政军各方要人,要促成他对西安各个学校的学生代表进行训导,以此结束他的西部之行白灵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便和刚刚建立的西安学界抗日促进联盟的学生领袖做出决定:给陶部长一个下马威。 白灵穿过小巷走到礼堂门口,只看见三四个卫兵守侍在那里,有两个验查入场券的便装工作人员,气氛显得轻松并不紧张。她丝毫不为这种表面的轻松气氛而
15、松懈,情报说陶部长坚持不要造成大兵林立的局面,那样会损伤文职官员的尊仪,也显得自己更加豁达从容。但他对地方官员改派便衣警戒的举措没有干预,小巷里那些游荡的闲人和坐在礼堂里的学生代表中,肯定混杂着数以百计的特务和警察。她把一张蓝色道林纸印制的听讲券交给门卫,就选择了会场中间靠右的一个位置,掏出一张报纸来等候开会。陶部长在众多的官员陪伴下走上讲台。他一表人才,又擅长演讲,一言一行都显示南京政府官员居高临下的气魄,也显示出与地方官员的截然区别。他从国际形势到国内局势,侃侃而论蒋委员长“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方针;又从理论和道德以及治学的几重关系,阐释蒋委员长“学生应该潜心读书,抗日的事由政府管”的宗旨
16、;陶部长不惜假传圣旨,把蒋委员长自江西“剿共”前线发来的训斥他的电示改编成对学生的柔肠寸心, “委员长让我转告他对西北学生的问候,并对学生的爱国之心表示钦敬!再次申明学生要安心读书,日后报效党国,抗日的事政府能管得好的。 ”他也许没有料到,经过严格审查的学生听众中,混杂着一批蓄意破坏委员长旨意的赤党分子,他们是专意给陶部长下巴底下支砖头、给眼睛里揉沙子、往耳朵里灌水、朝脸上是泼尿来的;来就是为了撩他的毛,搔他的皮,伤他的脸,杀他的威风的。骚乱起初是从一张字条引发的。一绺扭成麻花的字条儿从台下传到台上,主持会议的教育局新任局长看了条子上的字,就像看见一条长虫似的变了脸,扬起头时,却装出一副生硬紧
17、巴的笑脸说:“今天是陶部长的训导报告,不安排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将另行安排专门的会议。 ”台子底下没有反应,条子却一绺接一绺抛上讲台。新局长拉下脸来厉声禁斥:“我刚说过,回答问询另行安排时间嘛!你们会听话不会听话?”台下便激起了由零星到纷乱的回声,顷刻之间就乱成一窝蜂,有不少学生离开座位窜到讲台下的走道里质问陶部长。陶部长巍然不动也不开口,白灵也窜到讲台下人窝里,高喊一声:“打这个小日本的乏走狗!”一扬手就把半截砖抛上台去,不偏不倚正好击中陶部长的鼻梁。陶部长惨叫一6声,连同坐椅一起跌翻到台子上。学生们大声呐喊着,把板凳和从脚地上揭起的砖头一起抛上讲台;有人把摆列在台下花池里的盆花也抛掷上去,有
18、人跳进花池再拥上讲台。陶部长满脸血污,被人拉起来拖挟到后台,仅仅只抢先一步从窗口翻跳出去。大厅里有人撑开一条写着“还我河山”的横幅布标,学生们便自动挽起臂膀在横标的引导下冲出礼堂,踏倒了卦摊儿,撞翻了羊肉泡馍的汤锅,一路汹涌,一路吼喊着冲上大街。白灵的胳膊被左右两边的男女同学紧紧钩挽着,忽然想到自己像镶嵌在砖墙里的一块砖头。游行队伍涌流到端履门时,遭到蜂拥而至的宪兵和警察的封堵拦截。冲突刚一发生,就显示出警察宪兵的强大和学生们的脆弱,游行队伍很快瓦解,学生被捕者不计其数,白灵却侥幸逃走了。 从古城最热闹最龌龊的角落向全城传播着一桩桩诙谐的笑话和演义性传闻,说陶部长临跳窗之前,还训斥搀扶他的省教
19、育局新任局长:“你说这儿是历朝百代的国都圣地,是民风淳厚的礼仪之邦,怎么竟是砖头瓦砾的干活?”教育局长说:“你赶快跳窗子呀!小心关中冷娃来了”人们纷传,抡出第一块砖头而且呐喊叫打的竟是一个女生!那女生根本不是学生,而是北边过来的一个红军的神枪手云云。(选自白鹿原 ,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交代了陶部长来古城的原因和他在古城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为故事情节的开端提供了背景,渲染了气氛。B. 小说对陶部长的外表和口才的描写固然展示出南京政府官员的气魄,但和他后来逃窜的狼狈相比,更显出了他的丑恶。C. 一绺绺的纸条子引发了新任局长两次脸部变化和语
20、言变化,进而引发了双方的冲突,使情节的发展趋于紧张。D. 小说运用“冲出、踏倒、撞翻、吼喊”等动词,形象表现了学生们对日本乏走狗的憎恨,以及抗日热情的高涨。5. 文中的人物白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6. 结尾补写古城传播的笑话和传闻有何艺术效果?请进行简析。【答案】4. A 5. 有头脑,善谋划。她得知陶部长在古城奔走,就与组织商定趁机给他下马威。沉着冷静,善于应变。礼堂门口表面的轻松气氛她没有松懈,用纸条子引发矛盾进而采取行动,演讲中窜到人窝里便于行动。英勇果敢。机会成熟时她便带头高喊,并抛砖攻击陶部长。 6. 补写部长跳窗一事,情节上前后呼应,结构上也更加完整、严谨;形象地讽刺了
21、陶7部长作为投日分子的慌张、狼狈、惜命的丑态;突出了人们对白灵的勇敢品质的赞许和钦佩之情。【解析】【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 项, “小说开头渲染了气氛”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开头主要是交代了陶部长来古城的原因,即“受到蒋委员长的指令急匆匆起程的。蒋委员长正集中精力围剿中国南方山区的共产党红军,忽然得到中国西北有学生闹事的情报
22、” ,同时还交代了陶部长在古城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频频接触本省党政军各方要人,要促成他对西安各个学校的学生代表进行训导,以此结束他的西部之行” ,这些都为故事情节的开端提供了背景,也为下文陶部长遭受攻击做了铺垫,并没有“渲染气氛” 。故选A 项。【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文中的人物白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如第一段“白灵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便和刚刚建立的西安学界抗日促进联盟的学生领袖做出决定
23、:给陶部长一个下马威” ,这说明白灵善于谋划,很有头脑;如第二段“白灵穿过小巷走到礼堂门口,只看见三四个卫兵守侍在那里,有两个验查入场券的便装工作人员,气氛显得轻松并不紧张。她丝毫不为这种表面的轻松气氛而松懈,但他对地方官员改派便衣警戒的举措没有干预,小巷里那些游荡的闲人和坐在礼堂里的学生代表中,肯定混杂着数以百计的特务和警察。她把一张蓝色道林纸印制的听讲券交给门卫,就选择了会场中间靠右的一个位置,掏出一张报纸来等候开会” ,面对看似轻松的的气氛,白灵没有松懈,这说明白灵有头脑,很沉着,不浮躁,善于应变;如第四段“白灵也窜到讲台下人窝里,高喊一声:打这个小日本的乏走狗!一扬手就把半截砖抛上台去
24、,不偏不倚正好击中陶部长的鼻梁” ,这说明白灵善于抓住时机,表现出她的英勇果敢。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6 题详解】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尾补写古城传播的笑话和传闻有何艺术效果?请进行简析” ,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先要明确结尾的具体内容,即“补写古城传播的笑话和传闻”的具体内容,然后从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等方面分析效果。小说的结尾主要讲述了两个传闻,一是陶部长跳窗,二是抡出第一块砖头的不是学生,而是一个神枪手。第一个传闻补写了陶部长跳窗一事,与前面“陶部长满脸血污,被人拉起来拖挟到后台,仅仅只抢先
25、一步从窗口翻跳出去”形成呼应,让小说的结构严谨而完整;从形象上来看,陶部长跳窗这一讽刺性画面以及他的表现与上文他演讲时的表现“一表人才,又擅长演讲,一言一行都显示南京政府官员居高临下的气魄,也显示出与地方官员的截然区别”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了一个投降分子慌张狼狈的丑态。第二个传闻“人们纷传,抡出第一块砖头而且呐喊叫打的竟是一个女生!那女生根本不是学生,而是北边过来的一个红军的神枪手云云” ,这一传闻把白灵传成了红军的神枪手,表达出人们对白灵勇敢精神的赞美和钦佩。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
26、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
27、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9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
28、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国贫困人口减少 6853 万,贫困县摘帽 100 多个,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获得感明显增强,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从总量上看,我国还有 3000 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从结构上看,剩下的贫困人口很多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
29、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 ”韩俊指出,从区域上看,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尚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地区,大都是经过多轮攻坚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 ;从工作上看,还存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拔高了扶贫标准,甚至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有的则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设置的地方性考核指标有明显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情况。如果这个标准被突破,会造成社会新的不公,导致很多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使脱贫工作陷入“福利陷阱” 。(摘编自今后三年,中国脱贫攻坚战这样打 , 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21
30、 日)材料二:扶贫工作涉及大规模的资金运转,资金拨付力度大、渠道多,分配使用权大多集中在职能部门,部分腐败分子便从中渔利,通过贪污挪用、虚报冒领、层层截留、吃拿卡要、克扣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手段,想方设法蚕食扶贫资金。习近平同志指出:“有的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都敢贪敢挪,而且拿这些钱来行贿买官,群众的保命钱成了干部的买官钱 ;发达地区通过工程项目搞权钱交易,贫困地区贪扶贫救济的钱,恶行令人发指。 ”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不仅直接影响扶贫成效,危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是扶贫的毒瘤,必须严加防治。一方面,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于贪污、挪用、截留扶贫资金的情况要防患
31、于未然,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于重10大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他指出:“社保基金、扶贫资金、惠民资金等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历来贪污挪用这种钱要罪加一等。 ”并强调,对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为,一经发现要严厉惩处。(摘编自杨力源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攻坚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征 )材料三:“反正有扶贫政策兜底,再穷我们贫困户也能吃饱穿暖。 ”在贫困村,有这种思想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为彻底转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河南省杞县组织部门派出 4000余名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贫困户家中,一对一宣讲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梳理脱贫思路、寻找脱贫门路、激发脱
32、贫动力、增强脱贫信心,鼓舞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志气。通过思想扶贫,大多数贫困户懂得了“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 ,知道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从“贫困有理”到“脱贫光荣” ,贫困户的思想上有了质的转变。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战役中,杞县县委县政府清醒认识到,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才能真正让贫困户“拔穷根” “摘穷帽” ,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摘编自文化扶贫软实力成脱贫攻坚硬支撑 , 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21)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十八
33、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从总量和结构上看,脱贫攻坚任务仍旧十分艰巨。B. 3000 万左右的脱贫人员多数分布在尚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地区,很多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和技能缺乏。C. 有了扶贫政策兜底,贫困户就有了“等、靠、要”的思想,所以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D. 河南省杞县派出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户家中,一一宣讲扶贫政策,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思想扶贫工作。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有些地区政府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地方性考核指标超标,出现了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B. 对于扶贫工作中的大量资金,腐败分子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谋私利,
34、主要方式有挪用、截留,甚至在工程上搞权钱交易等。11C. 扶贫中滋生的腐败现象影响脱贫的成效,习近平从防患未然、加强审计监督和加重惩处违纪贪腐行为两个方面做了强调。D. 扶贫与扶智、扶志三者缺一不可,同步进行,充分激发起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户提高收入,稳定脱贫。9. 从以上三则材料来看,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答案】7. C 8. C 9. 要认清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分清脱贫攻坚在总量、结构、区域和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从反面看,要警惕扶贫工作中的毒瘤,严防严惩其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发挥好扶贫资金的帮扶作用。要注意思想扶贫工作的重要
35、性,只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才可能完成扶贫攻坚任务。【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 “有了扶贫政策兜底,贫困户就有了等、靠、要的思想,所以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错误,从材料三来看, “反正有扶贫政策兜底,再穷我们贫困户也能吃饱穿暖。 在贫困村,有这种思想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一对一宣讲扶贫政策通过思想扶贫” ,“扶贫政策兜底”只是一部分贫困户思想上的认知,是这些
36、贫困户思想“贫”的表现,而不是国家扶贫政策存在的“弊端” 。故选 C 项。【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 “有些地区政府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地方性考核指标超标,出现了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拔高了扶贫标准,甚至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有的则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设置的地
37、方性考核指标有明显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情况” ,由此可知, “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与“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地方12性考核指标超标”没有直接的关联。B 项, “对于扶贫工作中的大量资金,腐败分子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谋私利甚至在工程上搞权钱交易等”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扶贫工作涉及大规模的资金运转,部分腐败分子便从中渔利,通过贪污挪用、虚报冒领、层层截留、吃拿卡要、克扣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手段,想方设法蚕食扶贫资金” ,由此可知,选项有两个问题,一是文中说的是“部分腐败分子”的做法,由此可知选项中“腐败分子”错误,二是文中列举的做法中没有“在工程上搞权钱交易”这一项。
38、D项, “扶贫与扶智、扶志三者缺一不可,同步进行,充分激发起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户提高收入,稳定脱贫”错误,材料三说的是“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才能真正让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 ,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应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 ,然后“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 。故选 C 项。【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以上三则材料来看,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
39、明” ,考生要浏览三则材料,圈出现今扶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概括。从材料一来看, “但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 “从总量上看,我国还有。从结构上看,从区域上看,;从工作上看,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拔高了扶贫标准,甚至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 ,这些是扶贫工作的现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清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分清脱贫工作在总量、结构、区域和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材料二来看, “扶贫工作部分腐败分子便从中渔利” “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不仅直接影响扶贫成效,危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是扶贫的毒瘤,必须严加防治” ,这是指出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毒瘤” ,
40、这就要求要严防严惩其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充分发挥好扶贫资金的帮扶作用;从材料三来看, “在贫困村,有这种思想的贫困户不在少数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 ,这是扶贫工作中贫困户存在的问题,这说明要注意思想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才可能完成扶贫攻坚任务。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13及核心、
41、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
42、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
43、,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梦麟,字文子,西鲁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宪德子。乾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十五年,迁侍讲学士,再迁祭酒,提督河南学政。十六年,授内阁学士。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疏言:“商城界江、楚,峻岭深岩,易藏奸宄,请增兵巡察。 ”下河南巡抚议,移驻守备,增兵百。十八年,署户部侍郎,充江南乡试考官,即命提督江苏学政。二十年,授工部侍郎,代还,调署兵部,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一年,命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大臣在军机处,资望少浅者曰“学习行走“,自梦麟始。是岁
44、,河决孙家集。二十二年,河道总督白锺山奏请开荆山桥河,命梦麟驰勘,趣即兴工,工竟,议叙。上南巡阅河,以六塘河以下积潦,桃源、宿迁、清河诸县卑成浸,令梦麟勘治。寻奏:“六塘河上承骆马湖,至清河分两派,由武障、义泽等河汇潮河入海,长三百馀里,中间淤浅数十处,已令速疏浚南北两堰。并去年水坏宿迁堰工及诸缺口,俱14加修筑。诸县积水,开沟十五,设涵洞五,建闸四,俾得宣泄。 ”工既竟,又奏:“荆山桥河道经铜、沛、邳、睢四州县,分设四汛;黄水自丁家楼汇入苏家闸,荆山桥正当其冲,应令堵筑。微山湖至荆山桥河下游王母山,纡长湾曲,每岁霜降后应令疏浚。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 ”上命如
45、所议行。山东巡抚鹤年奏金乡、鱼台、济宁诸州县水患,命侍郎裘曰修偕梦麟驰往相度,合疏言:“诸县久为微山湖水所浸,当筹分泄之路。韩庄闸南伊家河至江南梁旺城入运,今已久淤,当开浚引积水东注。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二十三年,复调工部,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卒,赐祭葬,年仅三十又六。(摘自清史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B.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C.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D.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46、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乾隆,清高宗年号。年号始创于汉武帝,有时一个皇帝换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B. 进士,是指中国古代会试及第者。清代的进士分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C. 祭酒,官名,西汉称博士之长,东汉改为博士祭酒。此官职历代沿置,隋、唐国子监都以祭酒为长官。D. 学士,最早指在学校读书的人,六朝以后为掌管编纂撰述的官,本文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指的就是后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梦麟家族显赫,出身显贵。他是正白旗人,家族地位相当显赫;而他的父亲宪德又位居尚书,也是朝中大员。B. 梦麟反应机
47、警,有预见性。罗田有乱,他驰往捕治;商城地势险要,易藏违法作乱的人,他提醒朝廷增加了守备的兵丁。C. 梦麟精于河务,能因地治水。他成功开凿荆山桥河,发现并治理好六塘河下游积潦问题,修堰、开沟、设涵、建闸等各得其宜。15D. 梦麟年轻有为,政绩卓著。他二十三岁就在朝廷任职,三十四岁又进军机处任职;他兵事、河务兼善,后者业绩尤著。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2)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乾隆十七年,湖北罗田的人占据天堂寨
48、谋反叛乱,梦麟因为河南商城邻近罗田,便迅速前往逮捕、惩治了(叛乱分子) ,皇上嘉奖了他。(2)当地居民依据河湾地形修筑堰坝来捕鱼, (在)渡口处叠放石块作为徒步过河的途径,(这些)都阻碍河道水流, (官府)应该下令严加禁止。【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这段话是说“奏疏递呈上去,皇上认为所奏都说中要害,调入户部,到了冬天,工程结束,又
49、回到京城” ,考生可以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疏”“上” “要领” “户部” “工” “京师” ,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前一句的主语是“疏” ,后一句的主语是“上” , “上”指“皇上” ,是“许”的主语,应在“入”和“上”中间断开,这就排除 CD 两项;“许”意思是“认可,赞许” ,皇上认可的是前面所上奏的奏疏中内容“颇得要领” ,如断为“上许” ,则句意不完整,这就排除 A 项,故选 B 项。【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 项, “进士,是指中国古代会试及第者”错误,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会试”的录取者称为“贡士” ,第一名称为“会元” 。故选 B 项。【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