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2963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肖文化及其起源“生肖”指的是人出生之年的属相,一共有十二个,通称十二属相或十二相属,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种动物又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我国传世的书面文献中,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是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后世的人们认为人出生在哪一年就属那一年的动物。 “生”者,所生之年也;“肖”者,类似、相似也。生肖之说成为中国民间普遍流行的计生年和计岁、排辈分的符号体系,两千年来已妇孺皆知。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各族人民的喜闻乐见和高度关注,生肖之说从简单的记时原则发展为具有弥漫性质的文化现象,

2、历久不衰。然而,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象征编码系统,生肖还有神秘莫测的一面。比如说为什么是十二个,不多也不少?是怎样产生的?起源于何时?为什么与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种动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据?为什么其中十一种动物都是现实中所有的,唯独龙却是现实中没有的呢?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人们对上述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认为:“此肖兽之制不限于东方,印度、巴比伦、希腊、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殆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这一看法突破了生肖起源研究的封闭视野,但因没有确凿有力的证据,源于巴比伦之说尚不能令人信服,而汉

3、代之后才有生肖的老观点也被新的考古发现纠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在其著作中举出洪水神话、双头鹰造型、黄道十二宫等作为文化传播转移的例子,一方面承认文化传播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反对“泛巴比伦主义”的极端做法将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明都追溯至古巴比伦。他承认中国生肖的本土起源,但也还是不排除外来的十二进位制对中国的影响。生肖说的产生同“十二”这个神秘数目有着不解之缘,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天文学也确实最先将“十二”作为基数和模式数字来使用。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其他文化中的这个数字都和巴比伦有关系。我国瑶族布努人的史诗密洛陀中讲到女神开天辟地的方式:“她叫风变成十二根天梁,她叫气变成十二根地柱。 ”

4、这些用法都把十二的神秘性建立在基数或极限数的象征意义上,然而瑶族的这种数字观很难说同巴比伦人有什么关系。- 2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确认十二为基数呢?当我们带着上述疑问浏览文化史上的这个模式数字时,不难发现它的来源同古人“仰观天象”有关。希罗多德历史第六卷中提到“雅典人正向十二神奉献牺牲的时候” ,这里的“十二”是天神的象征数。在柏拉图的斐德若篇中,十二神与西方式的十二生肖即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因为其中讲到十二神乘马车在天上“运行满了一周” 。中国人的十二地支表面上看是同地联系的,但这也只是相对于“天干”而言。近有学者考证,由子到亥十二地支之名都来自于太阳的周天运行。 春秋左传注哀公七

5、年说:“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 ”礼记郊特牲谈到天子之郊祭时说:“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 ”注云:“天之大数为十二。 ”这些说法似乎在暗示:十二之数来自天象。而天象与历法相对应,所以作为基数的十二最初均用在天文历法方面,就不足为奇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肖”一词中, “生”指人出生之年;“肖”意即类似、相似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肖动物,但生肖具体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答案。B. 在我国历史上,生肖之说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具有弥漫性质的文化现象,是因为生肖能用来计生年、计岁、排辈分。C. 作为一种象征编码系统,生肖在中

6、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还是有很多神秘莫测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考证。D. 中国的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有可能与我国先民早期对天象的观察有关,十二这个数字从天文记时逐渐运用到了生肖文化中。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对于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中的观点,作者认为其突破了生肖起源研究的封闭视野。B. 克鲁伯之所以反对“泛巴比伦主义” ,是因为这种理论与文化传播的不可避免性是对立矛盾的。C. 柏拉图的著作中提到了十二神乘马车,这里的十二神与黄道十二宫有某种相对应的关系。D.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都以十二为基数,比如中国有“十二地支” ,西方有“十二天神” 。

7、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有关十二生肖的最早文字记录出现在东汉,但不能由此断定十二生肖是在东汉才开始流行的。B. 作者认为生肖应该起源于本土,但也不能排除外来十二进位制对中国的影响。C. 作者引用密洛陀中的例子,是要证明不是所有文化中的十二都和巴比伦有关。D. 在中国,至今还流行着生肖游戏、生肖算命等现象,这说明生肖文化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答案】1. B 2. B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

8、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根据原文第二段第一句可知,生肖之说成为“具有弥漫性质的文化现象”的原因是“各族人民的喜闻乐见和高度关注”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

9、,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根据原文可知,克鲁伯反对的原因是“泛巴比伦主义”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极端的观点,二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B 项,张冠李戴,选

10、项所述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的观点。-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年关岁末徐建英摩托车灯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留下一路突突的轰鸣声,吱地一声停在一个农家小院前。摩托车刚停稳, “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从小院里迎出来。小院的铁门“嘎吱”一声在娘手中拉开一条缝,不等何水清发问,娘就帮着他支下车脚垫,后退,又向前一着力,摩托车倏地滑进了小院。爹坐在堂屋前叭嗒叭嗒地吸着旱烟,烟和过往一样,一袅一袅地绕着,打着转儿,旋成一道道细细的烟圈。何水清松了口气,爹好这口自家产的老烟叶,烟杆儿是爹的命。瞧这烟雾,节奏还是过往的那几出,看来爹好着呢。看到何水清推摩托车进屋,爹连说:好!好!然后磕了磕手中的烟杆灰,

11、食指头小心地伸向烟窝里戳了戳又说:自个儿骑车回,好!何水清刚坐下,爹的话头就开始了。他还是习惯地把年头到年尾的事儿倒豆子般叙一遍。末了,爹说:我和你娘就是想你了,想和你唠唠话儿。知道年关来了,你审计局的工作会比平时忙,若不说我病了,兴许你还不见得回吧?春种秋收,爹指不上他这独生儿帮上忙。逢年过节,他似做客般匆匆忙忙。想到此,何水清眼一热,眼角开始痒痒的。忙蹲下身抓了一撮烟丝,殷勤地从爹手上边接过烟杆边说:我一早计划过,忙完这阵就休年假回来好好陪陪你和娘。又掂了掂手中泛黄的新烟杆,问:爹,你换了新烟杆?小伍昨儿一早捎来的,烟杆儿说是纯铜的哩这小伍也真上心,你从小到大的同学论桌儿地数,谁也不及小伍

12、识礼数,懂情义。都当上大主任的人了,还常来咱家帮这帮那的。上次来咱家送冬柴时,瞧见你爹的铜烟杆豁了口,特地请五金厂的师傅打的。娘在一旁接过嘴道。何水清摸着烟杆沉吟半响,又默默地对着烟窝一撮一撮地捺烟丝,摁着摁着,烟丝儿纷纷飞了一地。到何水清醒悟过来时,发现爹在盯着他看,忙不迭地“噗”地一下帮爹点上火,看了看还在絮絮叨叨地说话的娘,又望了望叭嗒叭嗒地默默吸着旱烟的爹,他悄悄地退出了堂屋。年终的审查工作刚开始,他就接到了举报,伍思源负责的城市中心花园项目财政资金收支有问题,施工上也有不少的疑点。这中心花园本是政府斥资打造的,是给老百姓提供休闲- 5 -用的。这几日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派人查勘此事,怎么

13、样来查这事。娘突然来电话说爹病了。院子里的柴垛高高地码着,足够娘和爹燃上两个冬的。自从他去外地上大学起,在本城上大学的高中同学伍思源就代他照顾着爹和娘,感激的话他在心眼儿里说了不下八百次。这次的事,只要他稍稍动点手脚,伍思源就会平安。只是,原本为百姓造福的城市公园,会遭人唾弃。而他的心中,从此会多了一处污印。想到此,他倚在柴垛上,重重地叹了口气。不知几时起,爹捧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走了过来。爹说:唠也唠过了。你工作忙,就不留你,你还是趁黑地赶了回吧,明天还得继续上班呢。你娘呢,特备了些辣椒干,都是你爱吃的。这些个辣椒干啊,别看着土里土气的,冬天里佐上菜,吃了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爹动手把鼓鼓

14、囊囊的塑料袋绑在摩托车后座,边捆边自言自语地唠开了:这人啊,明眼看得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工作上的事儿,我们也不懂,也帮不上啥忙。这天黑了,路上小心!得空了,记得常回家看看我和你娘。何水清轻轻地推过摩托车,车灯又一次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向城里驶去。坎坷的土路上,车身一颤一颤的,屁股被后座的塑料袋一下下戳得生痛。猛记起,他自幼就不爱吃辣椒干,这个,娘怎能就忘了?赶忙停了车,塑料袋被解开的那一瞬,他怔了那把崭新的“铜”烟杆就放在辣椒干上,在车灯的照耀下,泛着刺目的金色光芒。何水清摸了摸辣椒干,又一次掂了掂手中沉沉的“铜”烟杆。爹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15、他轻轻跨上摩托车,再一次庆幸没让自已的司机送。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是A. “看来爹好着呢”的心理活动,暗示何水清这次回来是因为得知父亲有病。下文他爹的话和“娘来电话说爹病了” ,也都照应了这一内容。B. “烟丝纷纷飞了一地” ,暗示何水清在往烟锅里摁烟丝时不专心,听了母亲的话,对自己曾想要查伍思源感到惭愧,觉得有点对不起老同学。C. 小说在结尾处把铜烟杆的“铜”字加了引号,是因为它的材质并不是铜,而是金子的,“泛黄的新烟杆” “泛着刺目的金色光芒”等细节对此做了暗示。D. 何水清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在农忙时节帮父母的忙,这让何水清内心深处有愧疚之意,同

16、时这样的内容又为介绍伍思源代替他照顾父母埋下了伏笔。E. 何水清离家回程之时,爹给了他一包辣椒干。其实他的父母并没有忘记他不爱吃辣椒,之所以给他辣椒,是要提醒他,在处理事情时应该像辣椒一样“辣” 。5. “铜烟杆”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6 -6. 小说中的伍思源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答案】4. AD 5. “铜”烟杆的作用有二:作为线索,串起了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的对话、人物的行为等基本都是围绕“铜”烟杆进行的。表现人物性格,它暗示了伍思源的贪婪,写出了“爹”的深明大义,表现了何水清的不徇私情。 6. 重情义,讲交情。伍思源替何水清照顾其爹娘,给他家帮忙。贪婪不

17、法。他在负责建设城市中心花园的过程中大发横财。狡诈圆滑。他不直接贿赂何水清,而是送“铜烟杆”给何水清的父亲,欲以孝道、旧情等打动何水清。【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对原因的分析不正确。何水清并非感到惭愧,而是在想,正当要查伍思源的时候,伍思源送了他父亲一个“铜”烟杆,他担心父亲会替伍思源说情,内心产生了忧虑。C 项,分析有道理,但不全面。 “泛黄的新烟杆

18、 泛着刺目的金色光芒等细节对此做了暗示”分析无误,但单凭这两个细节,并不能表明烟杆是“金”的,更能起到“暗示”的语句应是前文“小伍昨儿一早捎来的,烟杆儿说是纯铜的哩”及“何水清摸着烟杆沉吟半响,又默默地对着烟窝一撮一撮地捺烟丝” 。E 项, “是要提醒他,在处理事情是应该像辣椒一样辣 ”错,给他辣椒,是希望他心明眼亮,头脑清醒。父亲的话“冬天里佐上菜,吃吃人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即是证明。故选 AD。【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线索角度考虑,然后考虑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与主旨关系等等,最后整合答案即可。本文中,可以将铜烟杆看为线索,它贯穿了

19、整篇小说;同时与三个人物有关,它是伍思源送的礼,表现了他的贪婪, “爹”接收了它,但又将它交给了儿子,表现了“爹”的深明大义;小说通过暗示手法,何水清最后如释重负,铜烟杆表现了他的不徇私情。【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 7 -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本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伍思源的形象。如“自从他去外地上大学起,在本城上大学的高中同学伍思源就代他照顾着爹和娘”表现,他的重情义;“伍思源负责的城市中心花园项

20、目财政资金收支有问题,施工上也有不少的疑点”表明,他贪婪不法;“小伍昨儿一早捎来的,烟杆儿说是纯铜的哩这小伍也真上心”表明,他有心计。【点睛】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本题从文本中有关叙写中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

21、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 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 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 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

22、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有删改)注 濮:指濮王。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 ,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8 -A. 清臣曰/吾不之信

23、/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B.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C.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D.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 “举”等词。B. 从“欧阳修

24、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 “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B. 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

25、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C. 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D. 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1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答案】7. B 8. A 9. C - 9 -10. (1)现在恢复

26、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解答此题,可以根据文段中 “乎” “ 者” “之”等虚词判定句读。 “之”是一个放在句中或句末的虚词,不能放句首,排除 AD。比较 BC 两句,主要区别在“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这句的断句,根据上下文,本句诗一个句式完整的句子,中间不需断开,所以选 B。本题正确断句为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

27、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名声籍甚。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 “是故” “于是” “向使” “

28、然而” “无论” “至若” “是以” “继而” “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未几” “已而” “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 “哉”后叹(!),“夫” “盖”大都

29、在句前。 “于” “而”一般在句中, “矣” “耳”后面画圆圈(。 ) “耶” “乎”经常表疑问(?), “也” “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10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 A 句中: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推荐。 “察” “举”与“擢”的含义不同。【9 题详解】试题分

30、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 后一个事例不是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体现。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

31、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选”选用;“劝”劝勉;“加”更加。第二句得分点:“尝”曾经;“及”等到;“抵罪”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处罚。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旁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因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的位置,就荒谬了。 ”当

32、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 ”李清臣说:“我不相信。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 ”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 11 -人并不知道劝勉,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

33、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 ”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 ”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

34、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舒亶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是不可以的。 ”他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西江月【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杜

35、宇:指杜鹃鸟。1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 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 ,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

36、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12 -E.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12.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答案】11. CD 12. 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 “弥弥” “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对仗, “照野”对“横空” , “弥弥”对“隐隐” , “浅浪”对“层霄” ,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解析】【11

37、题详解】试题分析:C 项, “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 “解鞍欹枕绿杨桥” ,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 。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 “杜宇一声春晓” ,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D 项, “被杜鹃鸟吵醒”无根据,且不合诗歌意境。作者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12 题详解】试题分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

38、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 ,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 ,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 ,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两句暗写月光。点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

39、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然后明确手法,再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 -(1) 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观点相同。(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答案】 (1). (1)舟遥遥以轻飏, (2). 风飘飘而吹衣 (3).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

40、 (3)受任于败军之际, (5). 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遥” “飘”“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

41、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14.下列成语全都不正确的一组( )有人认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的越“敏感” ,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赛时第 100 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美国军队深陷中东,国内的恐怖分子又粉墨登场,在这时,没人会冲动到想要削弱国防开支的地步。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有人一步登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

42、,但经历 苦难的他终获成功。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文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看。- 14 -因为事件的来龙去脉复杂繁琐,想要给读者解释清楚,就要长篇累牍,更无法将整个故事浓缩在 140 个字以内。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投鼠忌器: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

43、治舞台。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青眼相看: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 。 长篇累牍:累,重 叠;牍,古代写字用的木板。篇幅很长的文章。含贬义,用于评论写作。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日本的海上巡逻机于 2 月 2 日下午 2 点左右,在日本青森县西南大约 150 多公里处发现正在航行的中国海军舰队。B. 在 2016 年初全球金融动荡的寒风中,以“创客天堂”形象令世界瞩目的华强北电子一条街,正经历着一场从“产业创新”到“社会创新”的蜕变。C. 醉驾司机文化程度与守法自觉性、安全意识

44、不成正比。武汉交管部门的数据显示,醉驾司机主要是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D. 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 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项, “大约” “多”去掉一个;C 项, “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并列不当;D 项,主客倒置, “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互换位置。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 “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

45、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 “对” “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选- 15 -项 D 主客倒置。16.填入下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育往往是社会问题的反映或投射。是资深的教育圈内人,有时候有看不见、想不明、理不清的困惑。这都很正常,教育的魅力也在此。但内容怎么换,形式怎么变,不能离开育人这一核心,不能忽视教育是完善孩子的知识结构、培育积极的价值观这一根本目标。把握了这一点,教育就不但不会走回头路,会生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与自信。A. 虽然 也 固然 不管 都 甚

46、至B. 虽然 却 固然 尽管 还 甚至C. 即使 也 其实 不管 都 反而D. 即使 却 其实 尽管 还 反而【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所在两句有转折意,且所在句意思虚拟,所以填“即使也” ,填“即使却”关联词不搭配。处填“其实”可对上文极端表述进行意思逆转,填“固然”和上文极端表述冲突。据两个“怎么”可知偏句含有不确定意,而“尽管却”要求偏句意思确定,所以处适合填“不管都” 。 “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递进, “反而”表示相反的递进;本句是相反递进,且有“不但不”的暗示,所以只能填“反而”

47、。故选 C。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2016 年 1 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英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英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 ”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 800 字。【答案】不争的智慧流水不争,恒自流长冬梅不与百花争妍,风雪之中暗自流芳非说不争,社会需要竞争,各个行业才能互相促进,

48、百花齐放但是,做人做事,更需坚持- 16 -自我,不改变初心,专注于事,不争虚荣中国竞争之风盛行,然本应清纯的竞争之风,似乎夹了些污浊之气家长们不顾孩子喜爱,从幼儿园开始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生怕孩子落在了起跑线后如此竞争,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盲目的竞争,只是伤害了孩子家长们如此紧张,也源于社会竞争太大贪官污吏,争钱财,争名利;研究学术之人,争关注,争名气老辈科学家曾经感慨:“年轻学者肯坐冷板凳的人太少啊 ”原本竞争应是一条相互牵连的绳子,彼此互相拉动着前进,攀越的是学术的巅峰;然而如今有些竞争,却成了名与利的笼子,人们在名利的笼子里互相争夺,在探索学术的路上脚

49、步却被笼子禁锢了这样的竞争需要摒弃做人做事,理需要不争的智慧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缘于她专注做事,不争虚名的精神她并不是为了这项荣耀而去钻研青蒿素她是与疾病斗争,与时间竞争哈珀李写下一部轰动世界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 ,却在她最当红时,退出该文坛,过着隐居生活,不与世争名争利然而,几十年过去,她的名字依然铭记在我们心中难道争做第一真的有那么重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只是一个虚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竞争带来的名与利,就像一个虚幻的梦境,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它对社会、对人类并无实质上的益处,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充实若只是为了“第一”去竞争,为了“名利”去竞争,那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竞争,是和过去的自己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