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大同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32 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1.记述 出处“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 ”吕氏春秋当务篇“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辛就是纣王) ”史记殷本纪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商代确立了宗法制B. 商代已出现嫡长子继
2、承原则C. 商立嫡以长不以贤D. 微子启和商纣王是同母所生【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 “启母贱不得嗣” “辛母正后,辛为嗣”反映出商朝时就已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故 B 项正确;西周确立了宗法制,故 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故 C 项排除;材料“纣之同母三人”与材料“启母贱不得嗣” “辛母正后,辛为嗣”相矛盾,故 D 项排除。2.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寒门子弟入仕群体中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2 -比例 4% 17.2% 24.5% 46.1%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A. 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
3、基础 B. 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C. 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 D. 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唐到北宋,因为科举制的实行,大量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这改变了贵族子弟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 A 项。B、C、D 三项都是科举制的影响,但不是最大的影响,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最大影响” ,逐一比较选项信息即可。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 。分封制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
4、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 A 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 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 C;从题中的“武王弟” “周公长子” “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有观点认为:战国
5、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 、 “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 3 -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A. 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B. 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C. 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D. 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和史实可知,中国古代的法与刑事相同的,强调以刑入法,体现的是强制性的义务性要求,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到“以礼入法” , “道德法制化”等内容,故 B、D 项错误;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即注重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
6、义务的资格,而不是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故 A 项错误;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即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故 C 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十二铜表法5.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D【解析】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临朝不理政” “统而不治” ,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
7、象征,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故答案为 D 项。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 A 项;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排除 B 项;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不再具有行政权,排除 C 项。点睛:根据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以及实际掌握权力的大小,国家元首可分为虚位元首与实位元首。无行政权力即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拥有虚位元首的政体中,掌握最高行政权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 4 -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
8、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6.“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1930 年 5 月24 日)这说明当时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答案】D【解析】从“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革命应遵循城市中心论。注意这则材料的时间:1930 年
9、,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是人们对革命道路的问题仍有争议,因此本题选 A 选项。B 选项错误,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是正确的,并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C 选项错误,当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已经探索出来;D 选项说法错误,俄国的道路是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清楚材料出现的时间,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1930 年,这个时间中共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未得到党内所有人的支持,明确这一点,本题便容易解答。7.“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A.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 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答案】C【解析】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但与材料无关,排- 5 -除 A;1999 宪法修正案使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排除 B;材料反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选 C;材料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无关,排除 D。8.1969 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
11、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可能也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反映出A. 中国是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中心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美国考虑改变孤立中国的既定政策 D.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答案】C【解析】材料中没有表现苏联对中国的争夺。故 A 项错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故 B 项错误。1969 年还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时期,但此时美苏之外的国家也在崛起,多极化趋势初现,中国便是其中之一。尼克松认为在与苏联对话时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有利地位,说明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
12、故 C 项正确。1969 年还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中,世界格局直到 1991 年苏联解体才发生根本性变化。故 D 项错误。故选 C。9.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 、 “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可知,宋朝的市突破了地点的限制,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 C 项正确;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材料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
13、涉及城市治安的信息,故 B 项错误;D 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 、 “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的分析理解。10.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 ”这说明当时- 6 -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答案】C【解析】据材料“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化,导致社会等级
14、秩序变化,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抑商政策的取消,故 A 项错误;当时农业与工商业不可能处于平等的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农业的衰败,故 D 项错误。故选 C。1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 ,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
15、管商业活动,故 A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 B 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 D 项正确。12.据睡虎地秦简记载,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成绩优秀的,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免除饲牛者一次更役,赏赐牛长资劳三十天;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这一规定折射出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翻车的出现有利于耕作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 7 -秦朝经济管理直达基层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睡虎地秦简
16、 ”“成绩优秀的,赏赐” “成绩低劣的,申斥” “用牛耕田”中可以分析出秦朝铁犁牛耕技术不断推广、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正确;材料“田啬夫”反映出秦朝经济管理直达基层,故正确;翻车是三国时期发明的,故排除;所以答案选 C。【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选择题;首先明确翻车是三国时期的发明,从而排除;然后得出答案。13.当今世界最高的建筑在迪拜,最富有的国家是卡塔尔,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的甚至连购物这一美国曾经最伟大的运动都已走向全球世界十大购物中心只有一家位于美国,最大的在北京。上述现象客观上反映出A. 两极格局的趋于崩溃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 区域集团化扩展D. 南北贫富
17、差距己缩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多个国家,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两极格局崩溃的信息,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区域集团,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南北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越来越大,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4.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8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 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建国初期我国对外贸易中国营经济占据了主导地
18、位并且呈上升趋势,私营经济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这是建国后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结果,答案选 D,A 项发生在 1957 年, B 项说法错误,C 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 年,三项均与建国初期的史实不符。考点: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 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15.丘吉尔曾说过:
19、“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9 -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对苏联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二战为界可分为三个阶段。二战前:在国际环境非常恶虐的情况下保证了苏联的政局稳
20、定、重工业高速发展,迅速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中:苏联是欧洲战场抗击德军的主力,以斯大林为首的最高统帅部,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共歼灭德军 1000 万,维护了自己的生存。二战后:遭受重创的苏联被西方舆论断言“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 ,但在斯大林领导下,经过短短五年,它便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拥有了震慑美国的核武器。即使解体后,前苏联的雄厚军力使俄罗斯至今稳坐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的交椅,在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也俄罗斯多有受益,这些影响还将长久延续。考点:人教新
21、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6.下面为 17501850 年英国被调查的 266 位工业家在创建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社会阶层 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上等阶层 8 30中等阶层 142 533底层中等阶层 85 320劳工阶层 31 117A. 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阶层的流动B. 社会阶层的向下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C. 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10 -D. 中等阶级成为创办大型工业企业的主体【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数据可知,17501850 年,很多底层中等阶级和劳工阶级通过自己的奋斗转变成了工业资产阶级
22、,这说明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阶层的流动,故 A 正确;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工业家是由底层中等阶级和劳工阶级转变而来的,这说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是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故 B 项错误;1689 年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就已经确立,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 C 错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17.1878 年,帝国政府颁布德意志公司法 ,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 年的 14 个发展到 1895 年的 250 个,到 1911 年又增加到 600 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也先后在采矿、
23、冶金、钢铁、化学、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A. 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C. 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 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答案】D【解析】材料与“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无关,排除 A;B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 材料无法体现;由“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 ,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表明政府推行政策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 D 正确。18.1959 年在第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报告:“1959 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 2870 亿元,比 1958 年的 2050 亿元增长 40%,即增加 820
24、 亿元。其中,工业和手工业产值计划为 1650 亿元,比 1958 年的 1170 亿元增长 41%;农业总产值计划为 1220 亿元,比 1958 年的 880 亿元增长 39%。 ”这体现了A. 党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B. 经济发展状况良好C. 工农业协调发展D. 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答案】D【解析】- 11 -根据材料“1959 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 2970 亿元,比 1958 年的 2050 亿元增长 4O%,即增加 820 亿元”可知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而不是党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25、的方针,A 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而是强调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农业的比例信息,无法推断出工农业协调发展,C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1959 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 2970 亿元,比 1958 年的 2050 亿元增长 4O%,即增加 820 亿元”的分析理解,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
26、承包责任制A. 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B. 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C. 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D. 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人力的浪费,生产的低效率,该制度也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不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不会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从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的产物,而非忽略了
27、人口众多的国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20.“轴心时代”是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公元前 800前 200 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 600前 300 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A. 宗教神学B. 自然哲学- 12 -C. 社会现实D. 民主与科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 600公元前 300 年) ,这在西方属于希腊先哲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东方的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的“非
28、攻” “尚贤” ,这些东西方的思想先哲们无不都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方面,关注人和人类社会。故选 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21.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A. 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C. 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29、反映了汉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故 D 正确。汉初黄老之学仍然推行,故 A 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故 B 排除。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在汉武帝时期,故 C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2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 1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根据材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反映的佛教的主张
30、与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的观点相反,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不出“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不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想的变化考点:古代传统思想文化宋明理学三教合流23.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 、 劝学文 、 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 “南宋出现许多通俗教育读本,倡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反映了理学思想逐渐普及,影
31、响到民众生活,故 A 正确;通俗教育读本并不是学校的教科书,故 B 错误;材料反映了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和“商业发达影响农业”无关,故 C 错误;南宋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代表当时社会动荡人心败坏,故 D 错误。24.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为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 都有官方印记B. 没有理性思维C. 长期领先世界D. 注重实用价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
32、其强- 14 -调实用价值,D 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没有理性思维,表述过于绝对,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C 项错误;所以选 D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特点25.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先秦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这种差异A. 由地理环境决定B. 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C. 由社会性质决定D. 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答案】D【解析】【详解】二者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多重因素共同塑造
33、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只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过于片面,故 A 错误。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国君采纳意见、施行政策反映的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执政做主;而智者学派通过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反映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所以二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需要说服的人不同,即差异与政治制度不同有关,故 B 正确。春秋战国和古希腊都是奴隶制社会,二者具有相同的社会性质,无法解释为何出现不同的制度和思想,故 C 错误。 战国和古希腊各自的制度和文化等是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政治、经济等条件下发展出来的,反映了各自所具有的民族特征,无法评价其文明程度高低,故 D 项错误。26.法国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理
34、性时代的形成和发展,启蒙思想家有共同主张,但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中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两者“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A. 是否信仰基督教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 倡导的资产阶级政体不同D. 是否反对财产私有制【答案】C【解析】- 15 -【详解】题干关键词是“思想分歧” 、 “主要表现” 。卢梭和伏尔泰都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推崇君主立宪制,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实质是反对君主制,所以二人在思想上的最大分歧在于是否反对君主制,故选 C。启蒙运动将矛头指向基督教神学,排除 A;启蒙思想家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都不反对资产阶级财产私有制,排除 BD。27
35、.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某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 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该历史时期应该是A. 宗教改革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启蒙运动时期D. 工业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 “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即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时期就是启蒙运动时期,据此排除 A、B、D 三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
3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欧洲启蒙运动特征及影响【名师点睛】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认识。第一,背景方面:前者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后者兴起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第二,内容方面:前者提倡“人性” ,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反对封建神权统治;后者提倡“理性” ,旨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28.“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段材料说明牛顿的发现A.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C.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 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答
37、案】C【解析】【详解】 “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说明牛顿思维促使人们开始进行理性思维,显然是说明牛顿发现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故 C 项正确。牛顿- 16 -主要是力学体系创立,故 A 项错误。人类目前还没有彻底摆脱神学束缚,故 B 项错误。古希腊智者学派已经开始使关注现实世界,故 D 项错误。29.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这表明李大钊A. 能够批判认识儒家传统文化B. 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自相矛盾C. 要求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D. 已经成为真
38、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批判孔子不是批判孔子本人,而是批判专制政治的灵魂,显然说明李大钊能正确批判儒家思想,故 A 正确;B 中自相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C 中全盘否定不符合李大钊思想;D非材料提及的主旨。30.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 红军长征的胜利 D.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指的是国共十
39、年对峙时期,即 19271937 年,而在一时期体现“中国化命运”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即“中国化”,故选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仿照苏联建立的政权,排除 A;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共实现战略转移,排除 C;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必然,排除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理论31.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这段话应该出自:- 17
40、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指出,中国的革命要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是新民主主义论的观点,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32.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的目的是A. 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C. 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D. 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答案】B【解析】【详解】1952 年,是新中国开始建设时期,这时需要大量
41、的专业的建设人才。因此高校院系实行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故选 B;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题意,排除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各方面和各层次的人才,而非限定于专业的建设人才,排除 C;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是外部环境,不是主要目的所在,排除 D。二、材料题(52 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1733 年 凯伊 英国 飞梭1765 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1769 年 阿克莱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1779 年 克隆普
42、顿 英国 骡机- 18 -1785 年 卡特莱特 英国 水力织布机1793 年 伊莱惠特尼 美国 轧棉机1782 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1807 年 富尔顿 美国 汽船1814 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1866 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1870 年 格拉姆 德国 电动机1887 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1867 年 诺贝尔 瑞典 炸药1885 年 卡尔本茨戴姆勒 德国 汽车1903 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1837 年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1876 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1896 年 马可尼意大利无线电报材料二 1870 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
43、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1873 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 19 -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
44、事能力而在 19 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 世纪下半期垄断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该特点的原因。【答案】 (1)发明创造者主要是科学家或工程师,人才素质高于以工人技师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发展;侧重于重工业及基础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轻
45、工业领域;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2)原因:科技革命和重工业生产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发展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激烈竞争。(3)特点: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 ;资本输出;殖民扩张。【解析】【详解】 (1)据材料一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家、发明者、领域、科技的地位等方面回答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2)由材料“科技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 ,可归纳为科技革命和重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材料“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
46、到广泛发展” ,可以归纳为:股份公司的发展和生产的集中;由材料“1873 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可以归纳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激烈竞争。(3)第一材料,由材料“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 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 19 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可见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小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列强资本- 20 -输出,
47、加快世界资本扩张;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殖民扩张,获取了广阔的国际资源和市场,加快世界一体化进程。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
48、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強园文录外编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 “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思想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新特征。(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案】 (1)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异:王韬:
49、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由材料“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可以归纳为:强调“大一统” 。由材料“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 21 -“正法度之宜” ,可见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道家、儒家和法家思想。(2)根据“君民共治”和“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可知王韬主张君民共治,学习英国实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