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35 题,每道 2 分,共 70 分)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A. 墨家学派B. 儒家学派C. 道家学派D. 法家学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水能攻坚代表着以柔克刚,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不去刻意的追求,而是顺其自然。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2. “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
2、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D.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法”是自然规律,A、C、D 三项都含有“人”的因素,与遵循自然规律不相符,皆排除。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指社会发展有自然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就消失。 故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3.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2 -B.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C. 纲常伦纪
3、,即为天理D. 内心反省,心致良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和“内心反省,心致良知”属于心学内容,因此 B 项和 D 项较容易排除。关键是 A 项较难排除,理是精神,气是物质, “理先气后”是两者的共同点,但“理气一体”即理存在于万物之中则是程朱理学的观点了,因此 A 项错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和心学比较4.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
4、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之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A. 强调“理在气中”B. 人性与天理一致C. 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D. 主张自我内心反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朱子的“理”是一种绝对的精神,不是存在于某一事物中,A 项不选,C 项是王阳阴的陆王心学观点,D 不能完整的反映材料。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
5、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3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李贽的思想特点是离经叛道,猛烈抨击儒家经典、正统思想和伦理纲常。李贽的上述言论是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唱反调,故答案为 B。A 项表述不全面,材料所述李贽的观点并非仅此一点,排除 A;材料中李贽的观点并非仅仅针对孔子,排除C;材料中李贽表达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并非只是为了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排除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6.孟子主张“民贵君
6、轻”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解析】【详解】孟子并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故 A 项错误。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从战国时期诸侯统治思想角度出发,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是适应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统治需要,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在思想上体现,故 B 项正确。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思想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故 C 项错误。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不是社会转型时期思想体现,故
7、D 项错误。7.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A. 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 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C. 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D. 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提到的不是讲朱熹,而是顾炎武,排除 A;材料中的民权共和只是梁启超和谭嗣同的观- 4 -点,并不是李贽的观点,排除 B;王阳明的思想是属于理学体系,材料反映的是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阳明的思想不属于明清之际活跃的
8、儒家思想,排除 C;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民主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D 正确。8.西欧有一古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下列选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改进新技术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的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民依靠智慧,创造了世
9、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诸如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ABD 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外科技对比9.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A. 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 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 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 雕版印刷术的进
10、步促进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 ,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故 A 项错误;活字印刷属于宋代,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故 C 项错误。故选 D。- 5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 ,学生应该结合唐代雕版印刷术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区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10.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A. B. C.
11、D.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题中的“考”字,A 项是象形字,B 想是行书,C 想是楷书,D 想是篆书。象形字是在殷商甲骨之前出现,草书、楷书是东晋之后,只有篆书是秦朝的官方文字,故选 D。11.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 ”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A. - 6 -B. C. D. 【答案】D【解析】从“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可以看出他描述的绘画艺术属于文人写意画, 洛神赋图是人物画, 步辇图也是人物画, 清明
12、上河图是宋朝的风俗画, 墨兰图是文人写意画,故选 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 ,结合所学元明清时期文人写意画的艺术特征来分析解答。12.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则称“自知自己无知” 。这种差异反映出A. 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B. 后者兼顾知识与美德C. 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D. 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答案】B- 7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相关内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 两项的表述明显具
13、有片面性;D 项“对知识认识不同” ,不符合史实和题意。B 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13.柏拉图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 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 ”这表明他( )A. 排斥人文主义 B. 注意到人文主义的局限C. 宗教意识浓厚 D.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不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的弊端,雅典直接民主忽视公民的政治素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
14、患,体现了雅典政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故 B 项正确。材料是指出人文主义思想弊端,并不是排斥人文主义,故A 项错误。材料中思想不具有宗教意识,故 C 项错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不满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D 项错误。14.1490 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 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 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反映了作者将
15、没有感情的神人性化了,歌颂了真实的人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故 A 项正确。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材料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不符合文艺复兴画家特点,故 C 项错误。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故 D 项错误。- 8 -【点睛】人文主义是古希腊时期起源的一种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 14 世纪开始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作品借助宗教的题材歌颂了自然的人性。16 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17、18 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15.16 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
16、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 ”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A. 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B. 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C. 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D. 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善功不能造就善人” “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可以看出,马丁路德认为,善功的功效甚微,只有自己的信仰才能使人的内心得救。符合此意的选项为 D。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16.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
17、,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A. 人民主权说B. 社会契约论C. 自由平等说D. 天赋人权说【答案】A【解析】【详解】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 A 项正确。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故 B 项错误。而题干显然没有涉及到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说的相关内容,故 C 和 D 项错误。17.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 17、18 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 9 -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
18、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它A. 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 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C.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D. 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未对未来社会提出设想,而欧洲 17、18 世纪启蒙思想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因此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为后来的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D 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17 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虽然受到启蒙运动影响,但不符合材料“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内涵,故 B 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虽然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但是发生的却比较晚,故 C 项错误。【点睛】启蒙运
19、动如何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1)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其核心是理性主义。(3)从批判形式看,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批判,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18.1846 年 9 月 23 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中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它是唯一利用
20、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 哥白尼的日心说B.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答案】D【解析】- 10 -【详解】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中冥王星的发明就是典型例子,故 D 项正确。哥白尼的日心说主要是否定中世纪教会提出地心说,故 A 项错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故 B 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牛顿绝对时空观,故 C 项错误。【点睛】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并不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
21、律,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19.1859 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否定生物“神创说”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1859 年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得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22、,所以选 C。A 项发生在 1571 年;B 项发生在 17 世纪;D 项是 1905 年。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特点【名师点睛】生物进化论诞生的历史意义:对思想界: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对科学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宗教界: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社会影响: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20.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
23、的认知- 11 -【答案】D【解析】哥白尼的日心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有错误,如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等等,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A 项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有缺限,不能算科学地概括出物质的规律,排除 B 项;日心说未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C 项不适合哥白尼; D 项强调这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贡献对人类认知的推动作用,他们的成就从不同角度改变和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故 D 项正确。21.“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
24、学的突出贡献是A.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B. 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C.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D. 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指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22.“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
25、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A. 经典力学B. 量子理论C. 狭义相对论D. 广义相对论【答案】D【解析】- 12 -试题分析:经典力学主张绝对时空观,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A 项错误;量子理论解释的是微观粒子现象,与题干主题不符,故 B 项错误;按照狭义相对论而言,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 质速关系 ,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 曲率 ,符合题干主旨,故 D 项正确。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26、的辉煌近现代物理学广义相对论23.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解答本题时应准确掌握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B 项正确。题干三
27、个人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 A 错误。C 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D 只符合牛顿的理论。24.下图源自生物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经典著作。对该图隐含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 这种观点普遍流行于 18 世纪西欧B. 体现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进化观C. 肯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13 -D. 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答案】B【解析】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是 19 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排除 A;B 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故选 B;C 是进化论所反对的观点,排除 C;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排除D。故选 B。 2
28、5.1914 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城市化快速发展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增多电力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为时间为 1914 年,可见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正确,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 D 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影响26.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A. 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
29、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 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 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 14 -可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故 D 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A 项错误。林则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项错误。严复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C 项错误。27.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说,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
30、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维新派A. 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B. 已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C. 已形成全面赶超西方的自强思想D. 全面否定了传统中国的天朝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冯桂芬认为中国在人尽其才、物尽其利、君臣同心、名实相符方面都不如西方,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维新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B 项正确。A 项是表面认识,但与材料强调早期维新派已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不符,排除。该时期,中国在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等方面要落后于西方,排除 C。材料强调早期维新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而不是全面否定了传统中国的天朝意识,且“全面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
31、,排除 D。28.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类别 篇数 比例列强在中国 215 47.4%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15 -A. 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B. 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C. 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 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信息看, “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说明甲午战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 B 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
32、新思想思想主张29.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 。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在这里A. 纯粹考证儒学经典的真伪B. 不敢从正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C. 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D. 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是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的策略和特点,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就是该特点的体现,C 项正确。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的真正目的是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并不是纯粹出于学术研究,A 项错误。 新学伪经考没有抨击封建制度,但是起到了动摇封建思想的作用,B 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封
33、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与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不符,D 项错误。【点睛】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的内涵,结合康有为思想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0. 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 )A. 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B. 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16 -C.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据题文中“观念转变”也就是在思想上起到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D。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百日维新31.陈独秀在 20 世纪初曾说:“
34、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 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 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 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 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不是反对孔子本人” 、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 “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可以排
35、除 AB,看出 D 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C 的内容,故选 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前期中国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制度到思想观念的转变,但对东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肯定的片面看法。3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 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 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 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 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答案】B- 17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36、识不难发现,新文化运动的本身就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本身就是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所以,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是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33.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可见,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 思想解放B. 学习西方C. 文化转型D. 提倡科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材料内容,材料反映的是胡适对新文化运动作用的分析与评价。材料中的“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表明了他认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文化转型,故答案选择 C 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
37、文化运动的意义34.1920 年 9 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答案】B【解析】材料“1920 年 9 月” “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故 B 项正确;1919 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上海就已经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故 AC 项错误
38、;D 项错误,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 18 -国的国情。点睛:解题的关键是“1920 年 9 月”这个时间点。35.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 “问题与主义”之争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 全面近代化B. 救亡图存C. 工业化D. 自由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理论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中国于危难之中,B 项正确。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点在于要不要发展西方器物,而不涉及政治的民主化,故不是全面近代化,A 项错误。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的争论集中于是否从政治制度上改变旧的
39、封建体制,而非是否实现工业化,C 项错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未涉及到思想层面,主要停留在器物改革上,没有涉及自由化的内容,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2 题,第 36 小题 15 分,第 37 小题 15 分,共 30 分)36.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
40、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 19 -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 ,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
41、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答案】 (1)变化:市民阶级正式产生。(2)说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4)认识:城市
42、经济繁荣;出现符合市民阶层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的通俗文化;儒学发展到新高度并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市民阶级产生的角度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本题据材料二“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方面加以说明。(3)本题据材料三“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忧患意识、崇尚
43、道德、主张力行务实等方面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儒学发展等方面回答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 20 -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卷 47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
44、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卷 25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答案】 (
45、1)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中国有人才;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2)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价:学习西方是对的,但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不够彻底。(3)派别:早期维新派。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改革政治。趋势:从不主张学习西方到学习西方的变化趋势;学习西方的层次从器物到制度逐步加深。【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即可知道倭仁的观点。关于理由,根据材料一“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等信息概括即可。(2)根据材料二“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和结合第(1)问即可知道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关于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作答。- 21 -(3)根据材料三“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等信息可知是早期维新派的观点。关于主张,根据材料三“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概括即可。关于趋势,结合材料一、二、三等信息和联系所学知识可从学习态度、学习内容方面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