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92983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长安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吟唱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

2、,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

3、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拃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2 -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

4、;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 ,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

5、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一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了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

6、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

7、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3 -【注释】: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乐平里的夜晚因为虫鸣而吵声一片,作者难以人睡,感到非常苦恼。B. 文章写徐正端传艺时下了一阵雨,意在体现老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C. 把卢琼找诗歌比喻成翻土豆,说明他的作品较粗糙,还需进一步打磨。D. 本文从虫鸣写起,引出

8、骚坛吟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关注。2. 第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 D 2. 特点:声音大(声嘶力竭) 、范围广(到处都是) 、声势壮(有组织,千军万马) 。用意:与骚坛的寂寥现状形成对比,表达了发展、壮大吟唱队伍的期盼之情。 3. 先是忧虑(“忧虑袭上了心头” ) ,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 ) ,听到徐正端嘱咐把他师传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最后是高兴(“我的心特别爽

9、快” ) ,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也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文章,找到相应的有效答题区间,比对各个备用选项,再做出正确选择。A 项,作者并非苦恼,只是觉得恍惚。B 项,不是为体现“老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 ,而是表现老人吟唱的技艺高超,感染力强。C 项, “说明他的作品较粗糙”错误。点睛:文学类文本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

10、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 A 项、B 项和 C 项就是对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错误的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 4 -找这些硬伤。【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第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本题考查事物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用意。首先阅读第段文字,根据文中的重点词语“声嘶力竭” , “喧嚣” , “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 ”“有组织” , “千军万

11、马” ,可以分析出“虫鸣”的特征是:“声音大” , “范围广” , “声势壮” 。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虫鸣”的作用是:与骚坛的寂寥现状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期盼发展并壮大吟唱队伍。【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 本题考查文章的内涵,作者情感态度。阅读文章时,注意抓住文中表现情感的句子,如“忧虑袭上了心头” , “我心里一热” , “我的心特别爽快”等,再分析作者的情感的变化。点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概括,然后从内容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此题注意抓住文中表现情感的句子:“

12、忧虑袭上了心头” , “我心里一热” , “我的心特别爽快” ,分析情感的变化。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 50 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 71 个国家的约 400 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曾在 8 年前参加过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

13、做什么。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 41 所学校,举办过67 场会议、11 次培训,组织过 15 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 ,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 5 -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

14、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2013 年 12 月 9 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20062014 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 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

15、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 。该工程创建于 2004 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 。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 6 -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 2020 年,该学院将拥有 1000 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

16、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 1 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 中国日报2007 年 3 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 2005 年。B. 到 2020 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C. 20092014 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D. 中医孔子学

17、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 ,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B. 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C. 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D. 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

18、逻辑性的要求。6. 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答案】4. B 5. D 6. 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结论武断。材料四中“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 年” ,材料也没有指明“屏- 7 -幕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 。故选

19、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才能够使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B 项,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C 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故选 D。【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局部理解和筛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审题“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考生

20、要根据对材料一和材料四的理解作答本题,然后分析材料,认真阅读文本,从中分析、概括、筛选答案要点。材料一中关键句:“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 71 个国家的约 400 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根据理解可以作答为: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

21、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材料四中关键句:“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 ”“从现在到 2020 年,该学院将拥有 1000 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 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 ” 根据理解可以作答为: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

22、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8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23、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下面小题。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 。徙陕西。二年

24、,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 ”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

25、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 史论二十篇, 学古诗五十篇。(选自宋史梁鼎传 ,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 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9 -B. 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C

26、. 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D. 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古文中“徙” “拜”分别表示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B. 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C. “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D. 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

27、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给了他不一样的赏赐。B. 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赋税的情况,他从百姓利益出发进行了合理的处理。C. 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都不认同他的意见,但朝廷还是下令照他说的办理。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D. 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

28、严厉,声名很大。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2)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答案】7. D 8. B 9. C 10. (1) 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 (2)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 10 -【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青盐” “池盐” “商贾” “贼” “粟”都是名词;“价” “价直”都是名词, “价格”的意思;

29、“蕃盐”指从蕃部带来的盐;“货鬻”是“卖”的意思,再结合上下文,可推知画线句子的大意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自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根据句意,可知 D 项断句正确。原文标点为: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B 项,“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不正确,一般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几种体例。

30、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31、项, “舆论都不认同他的意见,但朝廷还是下令照他说的办理”与原文不符,由原文“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可知,舆论的发出是在朝廷同意梁鼎的意见之后。【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督” ,责罚;“逋负” ,欠交,拖欠,亏欠;“蠲免” ,除去,免除。(2) “鄙” ,边境;“宁” ,安定;“鬻” ,买卖;“从” ,按照,听从。- 11 -参考译文:

32、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

33、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自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 ”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

34、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庆州郑惟吉都不听从他的安排。 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卷, 史论二十篇, 学古诗五十篇。 古代诗歌 阅读阅读

35、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踏莎行山居张抡- 12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 注 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11.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秋入云山” ,语言简明形象, “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B. 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 ,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C. 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D. 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诗中有画,情景交融。12. 词人的山居生活

36、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答案】11. C 12. 特点:山居生活惬意自在、闲适清闲。一是以优美旷远,清幽自然的环境来映衬;二是,写与山村田野老相伴对酒共话的日常生活来反映;三是写作者淡泊的心境,怡然自得的心境来表现。一是环境特点,二是生活状态,三是作者心境生活环境优美如画(旷远、优美、安宁的生活环境;风景如画,置身于如画的自然之中) ,山中清幽的月色;有乡村田野之人相伴对酒共话(生活惬意、闲适、清闲) “松醪长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野人清闲的谈吐作者山居生活闲适惬意、怡然自得不拘形骸,心境淡泊。【解析】【11 题详解】试题分

37、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心生悲切,悲喜交加”错。【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张抡这首踏莎行上片写秋天山景,下片写仲秋赏月。上片可说是以画入诗,诗中有画。山中秋景胜绝,无处不美,目不暇接,要有一番选择,用最典型的景物写出秋山之美,于是词人以生花妙笔写出丹枫、黄花两景。下片最后两句写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情投意合,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淡泊的心境与清幽的月色交融在一起,表现出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回答本题要点:特点:山居生活惬意闲适。表现:(1)通过壮丽清幽的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来表现;(

38、2)通过描写与山村野老相伴对酒共话的清闲生活来表现;(3)通过写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来表现。名篇名句默写- 13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采用对偶,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句子句诗是:“_,_。 ”(2) 木兰诗中的“_,_。 ”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_,_。 ”(5) 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农民在

39、烈日下的田间劳作的诗句是:“_,_。 ”(6)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而你我只是_;曹操当时是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答案】 (1). 海日生残夜 (2). 江春入旧年 (3). 朔气传金柝 (4). 寒光照铁衣 (5). 山回路转不见君 (6). 雪上空留马行处 (7). 角声满天秋色里 (8). 塞上燕脂凝夜紫 (9). 足蒸暑土气 (10). 背灼炎天光 (11). 驾一叶之扁舟 (12). 酾酒临江 (13). 横槊赋诗【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本题考查的几句默写都是句子默写,默写常见的名句名

40、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如:生、朔、柝、燕、灼等词容易写错。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 ) ,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 14 -风云

41、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 ,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 ,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 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和

42、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对于“边缘” “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14.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B. 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上层”文化,与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下层”文化应引起重视C. 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却更为关注D. 既要关注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又要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

43、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宋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 ,而唐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B. 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 ,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C. 宋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唐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D. 唐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宋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别出心裁 一如既往B. 接踵而至 大相径庭 别出机杼 始终如一C. 纷至沓来 泾渭分明 别出机杼 一如既往D. 接踵而至 泾渭分明 别出心裁 始终如一- 15 -【答案】14. C 15. B 16. A【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首先要

44、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A 项成分残缺,应在“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后加“关注” 。B 项语序不当, “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对调。D 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既又”表并列关系。故选 C。【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衔接与表达连贯的能力,做题时,既要“瞻前” ,又要“顾后” 。大处着眼、小处探究,重在整体把握,然后逐一击破。解答该题要注意前后文语境及句式,AC两项的时间顺序不恰当,可以排除;由历史常识可以判断“唐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错误,可排除 D。故选 B。【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

45、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强调的从不同地方不同的人纷纷来到。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的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强调的是连续不断的。由语境中的“西洋和东洋的学者”可知,应为“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强调相差大。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强调界限分明。语境指西洋和东洋学者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相差大,应为“大相径庭”。别出心裁: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出机杼:诗文创作另辟途径,不落俗套。语境为“对汉族中国有的解释” ,应为“别出心裁” 。一如既往

46、: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自始至终一个样子。始终如一:指能坚持,不间断。语境侧重的是对儒家的研究没有任何变化,故应为“一如既往” 。故选 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47、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 20 字。- 16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1)_。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_;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3) _。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答案】 (1). 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2).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3).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解答本题第一处根据前文语境“咬文

48、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显然和后面应是因果关系的句子而陈述对象是“咬文嚼字”所以应填“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第二处根据后文“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说的应是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第三处根据“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和后文“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可推出。18.中学生刘星写给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四个有问题的词或句子,写在横线上。尊敬的馆长:您好!今天我到贵馆读书,被其别出心裁的外部设计和炫酷的内部场景震慑, “最美图书馆”果然名不虚传。阳光透过玻璃洒满大厅,有人专注选书,有人静静阅读,这真是“书香天津”的最好写照!为了提升图书馆的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提两点建议,请采纳。首当其冲,希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其次,希望在买书上继续加大投入,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谢谢!此致敬礼!刘星2018 年 3 月 3 日- 17 -【答案】震慑采纳首当其冲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段的修改能力。题干中说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考生可有目的地从搭配不当、歧义、不合逻辑等角度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