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92985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省长治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普通分子间的碰撞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活化分子一定比普通分子的能量高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排列组合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活化分子间发生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普通分子间的碰撞,达不到反应所需的能量,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活化分子间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可发生化学反应,而普通分子不具有反应所需的能量,故正确;.化学变化

2、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则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排列组合,故正确;.从化学键的角度来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与化学键有关,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为化学反应的前提,故正确,正确的组合为,答案选 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代表分子个数,而表示物质的量B.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则表示温度为 273K,压强为 101kPa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时,H 不相同D.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答案】B【解析

3、】【详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所以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故 A 正确;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 表示常温常压即 298K、101kPa 下的数据,故 B 错- 2 -误;C.H 不仅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还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故 C 正确;D. 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化学计量数、物质聚集状态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故 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焓变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一般,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是指在 298K 即 25,101

4、kPa 条件下测定的数据,为易错点。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A. 已知 2H2(g)O 2(g)=2H2O(g) 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41.8 kJ/molB. 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含 2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 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1/2H 2SO4(aq)=1/2Na2SO4(aq)H 2O(l) H57.4 kJ/molD. 已知 I2(g)H 2(g)=2HI(g) H 1,I 2(s)H 2(g)=2HI(g

5、) H 2,则 H 1H 2【答案】C【解析】【详解】A.燃烧热是指 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选项中的生成物水是气体不是液体,所以氢气的燃烧热大于 241.8kJ/mol,A 项错误;B.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项错误;C.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 1mol 水放出的热量,20.0gNaOH 物质的量为0.5mol,该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kJ 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1/2H 2SO4(

6、aq)=1/2Na2SO4(aq)H 2O(l) H57.4 kJ/mol,C 项正确;D. 已知 I 2(g)H 2(g)=2HI(g) H 1, I 2(s)H 2(g)=2HI(g) H 2,根据盖斯定律得:I 2(g)= I2(s) H=H 1H 2,单质碘由气态变为固态时放热,则H=H 1H 20,H 1H 2,D 项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正误判断、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反应热大小比较等,题目难度中等,A 项为易错点,注意燃烧热指的是 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生成的水应为液态水。4.用 CH4催化还原 NOx可以消除

7、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CH 4(g) + 4NO2(g)=CO2(g) + 4NO(g) + 2H2O(g) H574 kJ/mol- 3 -CH 4(g) + 4NO(g)=CO2(g) + 2N2(g) + 2H2O(g) H1160 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用标准状况下 4.48L CH4还原 NO2生成 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 173.4 kJB. 由反应可推知:CH 4(g) + 4NO2(g) = CO2(g) + 4NO(g) + 2H2O(l) H B. = C. = D. 【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快,以此来解答。

8、【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快,则 =0.15、 =0.2、 =0.15、 =0.5,反应速率快慢为=,答案选 C。9.4mol A 和 4mol B 两种气体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 C 和 D 两种气体。方程式为:2A+B=2C+D。前 15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2mol/(Ls),则 15s 时,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为A. 3.2mol B. 2.2mol C. 1.8mol D. 2.8mol【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用 B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再根据 v(B)= 计算

9、15s 时 B 的物质的量。【详解】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v(B)=0.12mol/(Ls)2=0.06 mol/(Ls),设 15s 时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为 x mol,则有v(B)=0.06mol/(Ls)= ,解得 x=2.2mol,答案选 B。10.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 开启啤酒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6 -C.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 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2SO 2+O2 2SO3)【答案】A【解析】【分析】勒夏特列原理指的是如

10、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 ,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详解】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不存在可逆过程,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 项选;B.汽水瓶中存在平衡 H2CO3 H2O+CO2,打开汽水瓶时,压强降低,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碳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 项不选;C.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 2+H2O HClO+H+Cl ,由于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较大,相当于在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大了氯离子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

11、气的溶解量减少,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 项不选;D. 工业上生产硫酸存在平衡 2SO2+O2 2SO3,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 项不选,答案选 A。11.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 Z(g)+W(s)(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加入少量 W,逆反应速率增大B. 通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

12、应方向移动【答案】D【解析】【详解】A. W 是固体,加入少量的 W 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故 A 错误;B. 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 B 错误;C. 无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 C 错误;D.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D 正确,答案选 D。- 7 -【点睛】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易错选项是 B,注意通入稀有气体后,根据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是否变化来判断平衡是否移动。12.下列过程为自发过程的是铵盐溶解烧碱与盐酸的反应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氢气在氧

13、气中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铝热反应墨水在水中扩散电解熔融氯化钠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自发过程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动发生的过程,它包括自发反应。【详解】铵盐溶解时,熵增大,属于自发进行的过程,故选;烧碱与盐酸的反应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故选;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故选;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故选;镁在空气中燃烧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故选;铝热反应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故选;墨水在水中扩散,熵增大,属于自发进行的过程,故选;电解熔融氯化钠需要在直流电作用下才能进行,不属于自发过程,故不选,所以属于自发过程的是,答案选 D。13.一定温度下,将一

14、定量的 N2O4置于 1L 密闭的烧瓶中,发生反应 N2O4(g) 2NO2(g),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N 2O4消耗的速率和 NO2生成的速率之比为 1:2NO 2生成速率与 NO2消耗速率相等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N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详解】.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 2O4

15、的消耗速率与 NO2的生成速率之比都为 1:2,所以不能证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选;.用 NO2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证明- 8 -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所以压强就不再改变,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不改变,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6、故不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质量始终不变,所以当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烧瓶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所以选的是,答案选 A。14.对于可逆反应 N2(g)3H 2(g) 2NH3(g) Hc2,故 A 错误;B. 若 n=4,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开始只投入 C 与起始投料比 n(A):n(B)=3:1 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等,但甲中起始投料比为 3:2,所以甲和丙不是等效平衡,则 w3w 1,故 B 错误;

17、C. 起始时乙中同种物质的投入量是甲的 2 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中气体质量为甲中 2 倍,容器的容积相等,则一定存在 2 1 2,故 C 正确;D. 乙中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大,反应速率更快,到达平衡时间更短,所以容器甲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比容器乙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长,故 D 错误,答案选 C。16.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固体 NH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H 4I(s) NH3(g)HI(g)(反应 1) ,2HI(g) H2(g)I 2(g)(反应 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 2)- 10 -1mol/L,c(HI)3mol/L,则该温度下反应 1 的平衡常数 K 的值为

18、A. 9 B. 15 C. 25 D. 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分析】反应的平衡常数 K=c(NH3)c(HI),NH 4I 分解生成的 HI 的浓度为平衡时的 HI 浓度与分解的HI 浓度之和,也等于 NH4I 分解生成的 NH3浓度,由反应可知分解的 c(HI)为平衡时 c(H2)的 2 倍,从而可得 NH4I 分解生成的 NH3,代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c(NH3)c(HI)计算即可。【详解】平衡时 c(HI)= 3mol/L,HI 分解生成的 H2的浓度为 1mol/L,则 NH4I 分解生成的 HI的浓度为:3mol/L +21mol/L=5mol/L,所以 NH4I 分

19、解生成的 NH3的浓度为:c(NH 3)=c(HI)= 5mol/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NH 3)c(HI)=5 mol/L3 mol/L =15 (mol/L)2,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注意氨气的浓度等于平衡时 HI 的浓度与分解的 HI 浓度之和,为易错点。17.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 50mL、0.55mol/L 的 NaOH 溶液与50mL、0.25mol/L 的 H2SO4溶液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

20、玻璃用品是_,除此之外,装置的一个明显错误是_。(2)NaOH 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_。(3)若改用 60mL、0.25mol/L 的 H2SO4溶液和 50mL、0.55mol/L 的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 ) ,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或“不相等” ) 。- 11 -(4)倒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性迅速倒入(5)实验数据如下表:起始温度 t1/温度实验次数 H2SO4 NaOH 平均值终止温度 t2/温度差平均值(t 2-t1)/1 26.2 26.0 26.1

21、 29.52 27.0 27.4 27.2 32.33 25.9 25.9 25.9 29.24 26.4 26.2 26.3 29.8近似认为 0.55mol/L NaOH 溶液和 0.25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 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中和热 H=_(取小数点后一位) 。上述实验的结果与 57.3kJ/mol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温度计测定 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C做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D量取 H2SO4时仰视读数【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小烧杯

22、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 保证硫酸反应完全 (4).不相等 (5). 相等 (6). C (7). 56.8 kJ/mol (8). ABD【解析】【详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小烧杯口要用硬纸板盖住、大烧杯与小烧杯之间塞满碎纸条、大烧杯和小烧杯的杯口平齐,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或其它合理答案) ;(2).实验时使用稍过量的 NaOH 溶液,可以让硫酸完全反应,故答案为:保证硫酸完全反应;- 12

23、-(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 60mL、0.25mol/L H 2SO4和 50mL 0.55 mol/L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增多,反应放出的热量也增多,但是中和热均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与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无关,所以中和热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4).在中和热的实验测定中,必须要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在倒入 NaOH 溶液时要一次性迅速倒入,故答案为:C;(5). 4 次温度差分别为:3.4,6.1,3.3,3.5,第 2 组数据明显有误,所以删掉,温度差平均值为(3.4+3.

24、3+3.5)3=3.4,0.55mol/L 的 NaOH 溶液 50mL 与0.25mol/L 的硫酸溶液 50mL 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 0.05L0.50mo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T 为 3.4,则生成 0.025mol 水放出的热量为 Q=mcT=100g4.18J/(g)3.4=1421.2J,即 1.421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421kJ0.025mol=-56.8 kJ/mol,故答案为:-56.8 kJ/mol;.A.中和热测定实验最关键的是保温,若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则测定结果偏小,故 A

25、选;B.用温度计测定 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酸碱反应放热,导致测定H2SO4的起始温度偏高,温度差偏小,测得的热量偏少,故 B 选;C.做本实验时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 C 不选;D.在量取硫酸时仰视读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多,温度差偏大,故 D 选,答案选 ABD。【点睛】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掌握实验原理为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不大。解题时要注意中和热概念的理解,中和热指的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以及碱的用量多少无关,为易错点。18.某小组以 H2O2分解为例,探究

26、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0 mL 2% H2O2溶液 无 10 mL 5% H2O2溶液 无 10 mL 5% H2O2溶液 1 mL 0.1 mol/LFeCl3溶液- 13 -(1)实验和的目的是_。但进行实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经查阅资料得知,通常条件下 H2O2稳定,不易分解。则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对原实验方案进行改进的方法是_(填一种即可) 。(2)利用实验和可知:加入 FeCl3溶液可以催化 H2O2分解。已知 FeCl3溶液中含有H2O、Fe 3+和 Cl-三种粒子,为探究哪种粒子具有催化作用,

27、有如下三种猜想:猜想 1:真正催化分解 H2O2的是 FeCl3溶液中的 H2O猜想 2:真正催化分解 H2O2的是 FeCl3溶液中的 Fe3+猜想 3:真正催化分解 H2O2的是 FeCl3溶液中的 Cl-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猜想_;理由是_。(3)同学们又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向盛有 5 mL 15%的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HCl,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 _实验步骤向盛有 5 mL 15%的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FeCl3固体,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实验现象 _实验结论 _【答案】

28、(1).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相同温度的水浴加热(或者加入相同量的催化剂) (3). 1 (4). 双氧水溶液中含有水 (5). Cl-不具有催化作用(或猜想 3 不正确) (6).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 Fe3+具有催化作用(或猜想 2 正确)【解析】- 14 -【详解】(1). 实验和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便于比较,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一个变量来比较,则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故答案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温度的水浴加热(或者加入相同量的催化剂) ;(2).三个猜想中,

29、最不可能的是猜想 1,理由是 H2O2溶液中含有水,但一般情况下 H2O2溶液比较稳定,不会自行分解,可见水不是催化剂,故答案为:1;双氧水溶液中含有水;(3).由第(2)题分析可知排除了猜想 1,现向盛有 5mL 15%的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引入了 Cl-,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无明显现象,可见 Cl-没有促进 H2O2分解,证明 Cl-不是 H2O2分解的催化剂,猜想 3 不正确,故结论为:起催化作用的不是 Cl-;猜想 1 和猜想 3 均不正确,可知起催化作用的一定是 Fe3+,所以应该向盛有 5mL 15%的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铁盐来引入 Fe3+,由

30、于 Fe3+起到了催化作用促进了双氧水分解,所以现象为: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 Fe3+起到了催化作用,故答案为:Cl -不具有催化作用(或猜想 3 不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e 3+具有催化作用(或猜想 2 正确) ;19.按要求回答问题:(1)已知 E1134 kJ/mol、E 2368 kJ/mol,请参考题中图表,按要求填空:图是 1 mol NO2(g)和 1 mol CO(g)反应生成 CO2(g)和 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E 1的变化是_(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下同),H 的变化是_

31、。NO 2和 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下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化学键 PP PO O=O P=O键能/(kJ/mol) a b c x- 15 -已知 P4(g)5O 2(g)= P4O10(g) Hd kJ/mol,P 4及 P4O10的结构如图所示。表中x_kJ/mol。(用含 a、b、c、d 的代数式表示)(2)肼(N 2H4)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并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已知在 101kPa,298K 时,1mol 液态 N2H4在 O2中完全燃烧生成 N2和水蒸气,放出热量 62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又知:H 2O(g)H 2O

32、(l)H44 kJ/mol,若 1mol 液态 N2H4在 O2中完全燃烧生成 N2和液态水,则放出的热量为_kJ。【答案】 (1). 减小 (2). 不变 (3). NO2(g)+CO(g)=CO2(g)+NO(g) H = 234kJ/mol (4). (6a+5c+d-12b)/4 (5). N2H4(l)+O2(g)=N2(g)+2H2O(g) H = 624kJ/mol (6). 712【解析】【详解】(1). .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 E1减小,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所以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由图可知,1molNO2和 1molC

33、O 反应生成 CO2和 NO 时放出热量 368kJ-134kJ=234kJ,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NO(g)+CO2(g) H=-234kJ/mol,故答案为:减小;不变;NO 2(g)+CO(g)=NO(g)+CO2(g) H=-234kJ/mol;. 白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P4(g)5O 2(g)= P4O10(g) Hd kJ/mol,1mol 白磷完全燃烧需拆开 6molPP、5molO=O,形成 12molPO、4molP=O,所以12molbkJ/mol+4molxkJ/mol(6molakJ/mol+5molckJ/mol)=dkJ/mol,x=(6a+5

34、c+d12b)/4kJ/mol,故答案为:(6a+5c+d 12b)/4;(2). 在 101kPa,298K 时,1mol 液态肼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624kJ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H4(l)+O2(g)=N2(g)+2H2O(g) H=624kJ/mol,如果生成液态水,1mol 肼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624kJ+442kJ=712kJ,故答案为:N 2H4(l)+O2(g)=N2(g)+2H2O(g) H=624kJ/mol;712。20.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

35、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16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开始至 2 min,气体 Z 的平均反应速率 v(Z)=_。(3)若 X、Y、Z 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_倍;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 1/2 倍,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4)上述反应在 t1 t6内反应速率与时间图像如图,在每一时刻均改变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在 t1时增大了压强B在 t3时加入了催化剂C在 t4时降低了温度D t2 t3时 X 的转化率最高【答案】 (1). 3X+Y

36、2Z (2). 0.05mol/(Lmin) (3). 0.9 (4). 放热 (5).B【解析】【分析】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 X、Y 的物质的量减少,Z 的物质的量增多,则 X、Y 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则反应的化学- 17 -方程式为:3X+Y 2Z,再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解答各项即可。【详解】(1).反应中 X、Y 的物质的量减少,Z 的物质的量增多,则 X、Y 为反应物,Z 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

37、式为3X+Y 2Z,故答案为:3X+Y 2Z;(2).反应开始至 2min,用气体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mol/(Lmin),故答案为:0.05 mol/(Lmin);(3).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开始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1.0+1.0)mol=2.0mol,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0.9+0.7+0.2)mol=1.8mol,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所以平衡状态体系时的压强是开始时的 =0.9 倍,故答案为:0.9;.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 倍,则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升高,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

38、放热;(4).A.在 t1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说明 t1时增大了生成物浓度,故 A 错误;B.X、Y、Z 均为气体,3X+Y 2Z 为不等体积的可逆反应,在 t3时,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说明在 t3时加入了催化剂,故 B 正确;C. 在 t4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应该是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 C 错误;D.由图象可知,在 t1时改变条件平衡逆向移动,X 的转化率减小,在 t3时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X 的转化率不变,在 t4时改变条件平衡逆向移动,X 的转化率减小,所以在 t0t 1时X 的转化率最高,故 D 错误,答案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