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 ;
2、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
3、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
4、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2(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B.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C. 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D. 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
5、用论述较细。B. 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C. 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D. 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B. 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C. 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D. 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6、。【答案】1. A 2. C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 项,文化软实力源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但这并不能证明约瑟夫奈的理论就由四个部分构成,也不能表明文化是核心;C 项,最末一段指出“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D 项, “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目的关系。故选A。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7、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文章没有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进行比较。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
8、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原文强调“兼收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 “兼收并蓄”不仅限于吸收国外文化,且吸收国外文化不一定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故选 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都市里的野菊花罗捷媚在桂城居住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去过了,唯独紫荷苑没有去过。每次经过门口,只是扫一眼,以为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园,没什么好看的。一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
9、光煦暖。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却都没有睡,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淡紫、深紫、全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如分币,颜色却很纯正。在墨绿的花茎上,一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宛若含笑的亭亭少女。阳光照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律动的美。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露出一点金黄。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
10、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耀眼的野菊花。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沁吐着4芬芳。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野菊花,不是因为“此花开后更无花” ,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药材,摘下来晒干能换钱。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每年中秋以后,大人们开始忙着收割晚稻,孩子们就开始采摘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深秋的清晨,野菊花的花瓣上都染了一层淡淡的霜,太阳出来后,霜渐渐变成露珠挂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晶莹的钻石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滴到手上冰凉冰凉的。山上的野菊花长得很密,每次弯腰采摘,都要跟花朵进
11、行一次亲密接触。采着采着,衣袖和头发也就粘上许多花瓣,看着同伴的头发和衣服满是缤纷的“落英” ,有的连睫毛上都有,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山野间充满了我们欢快的笑声。笑归笑,手脚却都不停下来,手脚麻利的一天能采到十来斤。尽管晒干的野菊花只卖五分钱一斤,可是一个秋天下来,也能为家里挣到几块钱。几块钱拿到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离开家乡快四十年了,我一直没再见过野菊花。眼前的野菊花,和儿时家乡的野菊花一模一样,花朵虽小,却清香四溢, “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诗句突然涌上心头。寒露成霜,无损其清香,它甘于寂寞,乐观生存,给这个寒秋平添了几多的温暖和妩
12、媚。长期以来我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惑着。小时候,我们虽饱受贫困和饥饿的困扰,却能乐观向上,快乐地生活,如野菊一样独立寒秋,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委屈,相反却为给家里挣回几块钱而感到无比自豪。如今,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我们再也不用为挣几块钱而辛苦劳作了,可我们却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了,这究竟是怎么了?如今,在这都市的一角,在这喧闹城市的夹缝中,多年不见的野菊花竟顽强地生长了起来,它虽远不如紫荷那般耀眼繁盛,却像一位老朋友,在时隔四十年之后与我重逢,让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那些郁结在心中的困惑不觉间消逝了。野菊花绽放出的暖意和清香,悄悄地融入了我的心里,相信也会融入更多人的心里。(有删改)4. 下
13、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写作者以为紫荷苑“没什么好看的”是欲扬先抑,目的是为突出野菊花之美。B. 第二、三段写睡莲的娇艳、作者和友人对野菊花出现感到惊喜,是为衬托野菊花的魅力。C. 文章用大量笔墨写儿时采野菊花的情景,主要是因为它曾给困苦的人们带来了帮助。5D. 作者相信野菊花的暖意和清香会融入更多人心里,是说野菊花的精神定会发扬光大。5. 文章第四段和第六段都写野菊花,请分析作者在写作角度上有哪些不同,并写出这样写的好处。6. 文中的野菊花有怎样的精神品格?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地表现它?【答案】4. C 5. 不同:第四段写眼前的一丛野菊花,从色、形、香等方
14、面采用工笔方式描绘其外在美;第六段写回忆中遍野的野菊花,粗笔勾勒,重点突出其不择地势、随处可生的特点。好处:第四段刻画细致,以凸显作者几十年后重见野菊花的惊喜;第六段写家乡的野菊花不择地势地生长,为后文歌颂野菊花质朴乐观的品质作铺垫。前后两处描写一外一内,互相补充,由浅而深,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野菊花的形象。(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 (l)不畏艰难、乐观向上。(2)野菊花这种精神品格曾在四十年前鼓舞作者,使其少年时光充实而快乐。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人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了,作者认为他们需要这种精神品格的滋养。作者在都市看到野菊花后,受到震撼,希望这种精神品格能在生活中回归。
15、【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C 项考核内容,B 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情感,其中 C 项,有给生活困苦的人们带来帮助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种采野菊花的生活中还充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欣赏语段的内容和作用的能力,第四段通过段中的句子“颜色却很纯正” “在墨绿的花茎上,一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 “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可以看出是从“色、形、香”的角度描写;从“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可知作用是
16、“凸显作者几十年后重见野菊花的惊喜” ;第六段通过“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 ,写的是“家乡的野菊花不择地势地生长” ,后文语段 “歌颂野菊花质朴乐观的品质” ,此段为后文做铺垫。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6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意象的特征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的题目,答题是和足以根据文中的句子分析,此题可通过文中的句子“从不在
17、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 “寒露成霜,无损其清香,它甘于寂寞,乐观生存” “在这喧闹城市的夹缝中,多年不见的野菊花竟顽强地生长了起来”分析其“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特征,根据“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 “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给这个寒秋平添了几多的温暖和妩媚” “生活富裕了,我们再也不用为挣几块钱而辛苦劳作了,可我们却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了” “让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那些郁结在心中的困感不觉间消逝了”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网红指的是在社交平台上
18、具有一定量的社交资产,并且有能力将这些社交资产变现(变现方式通常包括广告与网红电商)的人。网红的商业价值正在被逐渐挖掘。相比较于粉丝经济的“漫灌”营销,网红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网红兼具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二是网红们凭借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能够更精准地将产品导向粉丝需求,实现“精灌”营销,提高了消费转化率。在网红产业链中,主要的成员包括小型社交平台、综合社交平台、网红、网红经纪公司、电商平台以及为网红提供产品的供应链平台或品牌商。(摘编自网红产业链深度解析:揭秘网红店为何成为热点 )材料二:2020 年前全球的互联网活动 90%将与在线视频有关,而超过 70%的人
19、将以在线视频替代电视成为观看影片的主要方式,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将因之浮现。根据 Go-Global 的统计资料,中国是在线视频成长潜力最大的国家,2013 年约有 5.7 亿在线视频的观看者,2015 年在线视频观看者已上升至 7.1 亿。2014 年的在线视频产值达 240 亿人民币,预估2018 年能达到 900 亿人民币,每年以超过 35%的速度增长。2016 年中国网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7(2016 年中国网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三:自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借着“消费升级”的春风,相关产业链均展示出了强大的经济动能。随着“双十一”的到来,在消费者欢快“剁手”
20、的背后,更多的人看到了“新零售”带来的成千上万的新商业机会、新岗位需求,其中, “电商网红”作为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一环,其巨大的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已经得到验证。而关于 2016 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95 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中, “网红”以 54%的惊人数据高居第一。(摘编自齐鲁晚报 )材料四:自 2016 年 10 月到 2017 年 5 月,微博直播观看人数迎来新一轮增长,除了秀场直播发展迅猛以外,多个垂直领域日均观看人数也成倍增加。其中,美食和游戏领域增长最快,分别为 341.8%和 342.6%,时尚、搞笑、母婴、美妆等领域增长率接近或已超过 100%。日均观看人数增
21、长较多的领域是美食、母婴等垂直领域,说明直播对用户渗透程度进一步加深,各领域内容与直播结合程度继续提高,网红内容开始向直播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转移。2016 年,短视频市场迎来爆发性扩张,网红短视频内容消费量也随之大量增加。从2016 年 5 月起,微博网红原创视频播放量稳步增加,到 2017 年 3 月同比增长 209.4%,这期间月增长率高达 75.4%,涨势喜人。网红短视频内容播放量的持续增长,意味着网红内容形式份额比例不断改变,大量图文内容被信息量更丰富的短视频所取代,短视频也开始相应地迎来网红数量与用户量的逐步增加。(摘编自2017 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 )87. 下列对材料相关
22、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介绍了网红产业链的成员构成,及网红经济相对于粉丝经济更有优势的重要原因。B. 材料二图文结合,用数据揭示了网红在线视频产值将以超过 35%的年均速度增长的趋势。C. 材料三突出了“新零售”的巨大影响:促进消费的升级,带来巨大的商机,增加了就业岗位。D. 材料四显示,短视频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各种垂直领域的微博直播的观众人数增长迅猛。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粉丝经济的一大缺点是“漫灌”营销,难以将产品精准导向粉丝需求,因为粉丝的偶像在特定的产品领域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B. 从 Go-Global 的统计资料看,中国的在线视频成长
23、潜力最大,由此可以推测,中国的在线视频商机也最多,网红的用武之地很大。C. 2016 年超半数的高校毕业生向往当网红,这无疑与网红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红已得到验证的巨大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有关。D. 网红原创视频因为比图文内容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所以取代了网络上的图文内容,吸引了大量网民,使得短视频用户量激增。E. 在多个垂直领域中,日均观看人数增加最快的是美食和游戏,其次是时尚、搞笑、母婴、美妆等,这些内容与直播的结合程度较高。9. 从以上四则材料看,网红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7. B 8. BE 9. 网红具有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能实现精灌营销。互联网快
24、速发展,浮现出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电商网红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合乎了“新零售”时代的特点。网红短视频适应了广大用户的需要,各领域内容与直播结合程度高。【解析】【7 题详解】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9偷换概念。材料二所说的“每年以超过 35%的速度增长”是在线视频的增长率,而不是网红在线视频的增长率。网红在线视频只是在线视频的组成部分。故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
25、逐个判断正误,A 项,曲解文义。虽然网红在特定领域有专业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粉丝经济中的粉丝的偶像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C 项,偷换概念,原文所说“以 54%的惊人数据高居第一”的,呈现的是 95 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的数据。D 项, “所以取代了网络上的图文内容” ,原文说的是“大量图文内容被信息量更丰富的短视频所取代” ,并非网络上所有的图文内容。网络上的图书内容也不可能被完全取代。故选 BE。【9 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网红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根据对材料一的理解,网红产业获得大发
26、展的原因是:网红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网红兼具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二是网红们凭借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能够更精准地将产品导向粉丝需求,实现“精灌”营销,提高了消费转化率。根据对材料二的理解,其大发展的原因是庞大的在线视频资源。根据对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理解,其网红经济大发展的原因是:网红适合当下经济的特点;网红短视频成为当下网络消费群体的选择。【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二、古代诗文阅读(45 分)(一)文言
27、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10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
28、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B. 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家族C. 如土委地 委:卸落D. 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 ,修治,此为拭擦11.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名”指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如唐朝张籍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 ”B. “寡人” ,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29、”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 “南面”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故“南面”就是居帝位。D. “足下”在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后来成为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 ,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B. “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C. 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三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D. 文章
30、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答案】10. B 11. C 12. C 1113. (1)合乎(汤时) 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 经首乐曲的节奏。(2)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31、,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 项, “族庖月更刀,折也”中“族”如解释为“家族” ,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前面说“良庖岁更刀,割也” ,此处说“族庖月更刀,折也” , “族”对“良” , “良”意思是“好的” ,是形容词,那么“族”应该也是形容词,意思是“众” ,即“一般的” “普通的” 。故选 B 项。【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32、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 项, “南面就是居帝位”错误,古代帝王诸侯见群臣,卿大夫见僚属都面向南而坐,所以南面还可以指诸侯、卿大夫等尊位。故选 C 项。【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 “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三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误,从文中来看,只有两种对比, “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属无中生有。故选 C 项。【13 题详解】本
33、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于”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舞” ,舞乐的节拍;“中” ,合乎;“会” ,乐曲的节奏;“乃” ,又。第二句中, “乎” ,相当于“于” ,介词;“依” ,依照;“天理” ,12天然结构;“批” ,击入;“郤”同“隙” ,缝隙;“导” ,顺着;“因” ,依照;“其” ,代词,牛体的;“固然” ,古今异义,本来的构造。【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
34、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35、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 、 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
36、牛的时候, (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 ,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 (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 ,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
37、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13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游赏心亭 王珪六朝遗迹此空存,
38、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 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注】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玉树:即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 “此空存” ,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是类似境界。B. “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 “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到海门”写出江水一泻千里。C. 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
39、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 “来” 、 “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D. “黄旗” “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E. 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 。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15. 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DE 15. 情感: 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 。手法: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
40、感。 (亦可分析“空” “压” “来” “入”14等的炼字之妙)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 “是指帝王气象”不正确。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两句感慨史事,由当今追溯往昔,是说:如今耳边不时响起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它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由于沉湎歌舞,荒废朝政,导致国破身俘。 “黄旗紫盖” ,是帝王气象, “王气” ,旧指王朝的运数。 “黄旗王气昏” ,犹言陈王朝寿终正寝。听到玉树歌,人们不禁想起陈朝覆灭的历史悲剧。E 项, “乐观豁达”表述错误,作者是借酒浇愁。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
41、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诗歌前两联,描述登赏心亭所见,侧重在写景。建康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旧都,遍地古迹名胜,城郭北濒大江,滚滚波涛,东流入海。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从地理形势角度看,都非同寻常。从宏观着眼下笔,使人们仿佛面临城北汹涌奔流的江水,不禁想起在建康这一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几百年来曾经演出过多少朝代更迭、风云变幻的政治戏剧!然而,如
42、今存留的却只有令人怅望的历史陈迹了。 “万里江山” , “九秋天地” , “来醉眼” ,暗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于醉中登高眺远,触景生情,诗的后两联,主要在写情,即抒发登临的感慨。五六两句运用典故,感慨史事。这亡国的悲歌,可说是晓悟后人莫蹈覆辙的警钟。唐人诗句陈述史事较为具体,讽谕性显豁。王珪这两句侧重提醒人们重视前车之鉴。七八两句, “人事不同” ,归结“于今” “当日” ;“风物在” ,回应首联“遗迹” “空存” ;“怅然”将全诗回荡的低徊沉思的情韵一语点破;“对芳樽” ,绾合前文的“醉眼” ,也表明感慨之深,只得借酒消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6 分)16.补写出下
43、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遥远。此景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 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15(3) 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 ,_ 。(4) 陈情表用“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和缺少心灵的安慰。(5) 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_ ,_。(6)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句子是:_ ,_。(7)陆游的书愤中选取典型意象,描绘出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的诗句是:_ ,_。(8)
44、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一句是:_ ,_。【答案】 (1). 渔舟唱晚 (2). 响穷彭蠡之滨 (3). 悟已往之不谏 (4). 知来者之可追 (5).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 茕茕孑立 (8). 形影相吊 (9). 回眸一笑百媚生 (10). 六宫粉黛无颜色 (11). 三顾频烦天下计 (12). 两朝开济老臣心 (13). 楼船夜雪瓜洲渡 (14). 铁马秋风大散关 (1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
45、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蠡” “滨” “悟” “谏”“誉” “沮” “茕茕” “眸” “媚” “黛” “频” “渡” “鉴”等。三、语言文字运用(9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某研究者以相同内容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仅暴露了学术界的浮躁,更让人看到了某些学术期刊一切为了刊物效益的不为已甚。现代社会中,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受到丧文化的影响,把人生看做雪泥鸿爪,这是悲观、虚无主义思想的表现。“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早在两年前就见底了。这一点,我们没有必要讳莫如深。
46、 ”昨天,蔡昉在赶赴第九届大河财富论坛的途中对记者说。他的文物摄影 刑侦现场摄影等既具有技术摄影应用的专业特征,又是具有理论思16考、实践高度、业界水平的官样文章,很受大家欢迎。最近热播的电影芳华讲述了上一辈人在艰苦的蹉跎岁月里忘我追求、践行理想、忠于纯真情感的故事。吴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其画风秀丽丰腴,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达到了毫厘不爽的程度。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为已甚” ,不做太过分的事
47、,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句中是说某些学术期刊为了刊物效益而不择手段,使用“不为己甚”不合语境。 “雪泥鸿爪” ,雪泥是指融化着雪水的泥土。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使用正确。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使用正确。 “官样文章” ,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句中说的是“具有理论思考、实践高度、业界水平” “很受大家欢迎” ,使用“官样文章”不合语境。“蹉跎岁月” ,指虚度光阴。句中说的是“艰苦”的岁月, “蹉跎岁月”在这里被误解为“艰难岁月” ,望文生义。 “毫厘不爽” ,比喻极其细微之处没有一点差错。使用正确。故选A 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
48、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蹉跎素月” ,从句中来看,误理解为“艰难岁月” 。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此次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B. 11 月 1 日,一场关于水浒传与儒家文化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宁学院开幕。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的水浒文化和儒家文化研究者,把各自所持观点向在座师生分享。17C. 因为中国摩拜单车公司在推动绿色出行,缓解空气污染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得了“商界卓识奖” 。D. 为让高铁驶来的强音不打扰快乐的小鸟,广东省政府专门拨款,委托中国铁路总公司立项研究相关技术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