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93006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柳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柳江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话的主旨意在强调A. 以法治国B. 百姓必须有规则意识C. 以德治国D. 百姓必须有羞耻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映出儒家讲求的就是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故 C 项正确;AB 项是法家思想,排除;D 项包含在 C 项之中。【点睛】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解题的关键。

2、2.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 ”以上言论表明荀子:A. 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 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C. 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D. 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信息说明荀子强调“礼法并用” ,继承了传统儒家中“礼”思想,故 C 项正确;传统儒家注重“礼治”思想,材料中明显是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故 A 项错误;君主专制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故 B 项错误;荀子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背离,故 D 项错误。点睛:

3、“隆礼至法则国有常”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答案。23.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 儒学功利化B. 儒学思辩化C. 儒学理论化D. 儒学宗教化【答案】A【解析】材料“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说明儒家学者地位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 ,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因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4.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到黄

4、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 ,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 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D. 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李贽批判孔子的思想权威,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体现出明清之际思想,儒家思想遭到批判继承,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 B 项正确;明清思想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藩篱,不具有民主思想,故 A 项错误;此时儒家思想仍然占有统治地位,故 C 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是对儒学批判并不是与儒学对

5、立的新思想,故 D 项错误。5.有资料显示,在 14 世纪初的佛罗伦萨 9 万人中,约有 8000-10000 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A. 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B.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3C.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D.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答案】D【解析】“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突出了人的地位与价值,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故 D 正确;A、B 材料未体现,排除;14 世纪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

6、思想解放运动,并非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C。6.“当正直的人对一切人都遵守正义的法则,却没有人对他遵守时,正义的法则就只不过造成了坏人的幸福和正直的人的不幸罢了。因此,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在一起,并使正义能符合于它的目的。 ”这段论述出自A. 伏尔泰哲学通信B.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C. 卢梭社会契约论D.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答案】C【解析】社会契约属于一种约定,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主张该思想, “遵守正义的法则” “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社会契约思想,故 C 项正确;A 主要提出天赋人权思想;主要提出三权分立思想;主要是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

7、的起源的问题。排除。点睛:契约关系。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关于社会契约中的契约自由。公共意志与人民的角色。7.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性角度研究人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从侧面反映出他A. 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B. 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 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4D. 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衰落时期,民众道德沦丧,材料“具有什么品质的

8、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体现出苏格拉底重视人道德素质培养,说明此时苏格拉底已经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说明苏格拉底重视公民道德培养,不是理性思维,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众要捍卫思想自由,故 B项错误;扩大公民权不符合材料苏格拉底主张,故 D 项错误。8.16 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A.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 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 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 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答案】A【解析】材料“

9、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反映了英国宗教改革破坏了旧的社会宗教秩序,这有利于新的社会秩序的重组,故 A 正确;材料未涉及行政机构的调整的问题,故 B 错误;宗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不是摧毁民众的宗教信仰,故 C 错误;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城市的转型,故 D 错误。故选 A。9.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 “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 ;“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火药和火药

10、武器传到欧洲后A.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过程B. 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C.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大大改善了欧洲各国的军事装备5【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 “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可知,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封建骑士的衰落,故 A 正确;资产阶级革命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而不是火药和火药武器,B 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错误;D 项中“各国”表述太绝对,错误。10.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

11、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语意在强调古代文学A. 成果的代表性B. 鲜明的时代性C. 内容的丰富性D. 思想的开放性【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文学的时代性,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成果的代表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思想的开放性,故 ACD 错误。11.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A. 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B. 是科学家们刻苦研究的成果C. 在发展中呈现出继

12、承发展与综合性D. 说明了实验对于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物理学领域的发展不断融合各领域的成就,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故 C 项正确。材料并不涉及物理学发展的影响,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实验的作用,故排除 D 项。612.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B. 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C. 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D. 社会进化论揭示

13、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社会进化学说之所以更受读者拥戴是由于它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即契合了社会变革的时代精神,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科学理论不一定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选项 A 说法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进化论也未揭示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揭示了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是马克思主义,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3.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14、”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A. 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 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C. 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D. 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B【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科学革命推动了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又推动了产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磁感应理论,为新门子发明发电机奠定了基础,而发电机的出现,又推动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故 B 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 A 项错误,B 项中电动机与飞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项中的电磁波和无线电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故排除。14.21 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

15、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7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A.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B.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C.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D.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答案】B【解析】“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说明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故 B 项正确;A 中同步发展错误;C 中改变社会经济结构错误;中依赖说法错误。15.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产物,但是到甲午战争前在中国社会几乎没有引起反响;但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 海国图

16、志成为日本知识界畅销的读物。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表明A. 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只关注科举考试,不关注社会变化B. 日本民众在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方了解远远超过中国C.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 中国社会农耕文明“内敛”的思维方式抵制外来知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成分,但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统治者盲目自大;而日本明治维新政府主导下全方位主张向西方学习,从而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就造成了材料中的海国图志在中

17、日两国不同的命运,C 项符合题意;A 项“不关注社会变化” ,表述太过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材料中无法表明;材料已表明海国图志已在向西方学习,D 项同材料信息不符。故选 C。16.有人认为贬黜新文化运动者,常以“打倒孔家店”力证其全盘反传统。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按此观点,新文化运动期间A. 传统文化仍得到弘扬B. 儒学正统地位已被动摇8C. 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加强D. 复古思潮引发世人不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可得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并没有全盘的反对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

18、作适当的批判与弘扬,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只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没有强调中西方的融合,故排除 C 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复古,也没有体现世人的情绪问题,故 D 项排除。17.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A. 李鸿章洋务运动B. 康有为维新变法C. 孙中山辛亥革命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亡灵”是指以孔子及其权威, “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是指儒家思想, “演出历

19、史的新场面”是指西学习方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因此材料所是指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故 B 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未借孔子进行变革,故排除 A 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对儒学进行批判,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特点。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根据。并把西学与传统思想结合进行宣传,为变法减轻阻力。18.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 ,再到“阶级斗争论” ,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

20、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9C. 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答案】D【解析】不论“中体西用” 、 “进化论”还是 “阶级斗争论”均是在挽救民族危机,均是在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的道路,但“中体西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也非否定儒家正统思想,更非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所以本题只有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 “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 ,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

21、主义A. 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 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C.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D. 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并不能体现民族独立的主题,故“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错误;材料“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而变化,故 B 正确;民族独立并不等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 C 错误;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是相结合的,不是相对立,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

22、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过程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史实或材料信息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0.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 “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10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 、 “

23、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 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

24、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21.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论述出资毛泽东著作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论持久战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释了中国革命要分两个步骤即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 C 项正确。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排除 A。 论持久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排除 B。 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

2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排除 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即可知道材料信息与新民主主义论有关。22.毛泽东等革命家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一邓小平理论。他们能够对马列主义理论进行重大发展的共同原因是11A.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注意吸取别国经验【答案】B【解析】“毛泽东等革命家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说明二者共同的思想特点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6、,实事求是,B 正确;A 和 D 不是二者主要相同点;C 是邓小平理论主要特点。23.“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中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答案】C【解析】1970 年 4 月 24 日, “长征-1 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 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我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964年 10 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 年 10 月 15 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7、飞行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选 C。24.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 1956 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 思想领域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 政策调整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C. 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D.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受到排斥,然而,在 1956 年12后获得了发展。结合所学知识,1956 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选出答案

28、 B 项。25.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 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考查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文学作品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 C 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其余 ABD 三项文学作品风格与所处时代不相吻合,排除。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29、 C 项。考点: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文学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30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文集材料三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道诵读经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商品经济蓬

30、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制统治加剧了社会危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举两例)13(2)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是如何发展儒学的,其地位如何?(4)根据材料三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思想界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有何局限?(5)据上,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取决于哪些因素?【答案】 (1)孔子“仁” “为政以德” ;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墨子“兼爱非攻”等。(4 分,答出其中任意 2 点得 4 分)(2)西汉董仲舒发挥

31、儒家学说(或依据公羊春秋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理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谴说,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4 分)(3)发展: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社会上表现为三纲五常,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合理性。 (2 分)地位:从南宋开始成为官方哲学.(2 分)(4)新变化:出现进步思潮。 (2 分)局限:对儒学继承和批判,但本质上未能跳出儒学范畴,无法动摇传统的理论基础,未能成为主流思想和推动社会转型。 (2 分)(5)儒学思想内核(因时而进、不断创新)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统治者的需要。 (4 分)【解析】试题分

32、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表现,如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墨子“兼爱非攻”等;(2)该问题可以转化为儒家思想在汉代是怎样确立为正统思想;(3)材料二中朱熹表述了理学的基本内涵,即天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三纲五常即为天理,他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合理性,这样程朱理学从南宋开始成为官方哲学;(4)材料三说明了明清之际一方面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君主专制得以强化社会危机严峻,此种形式下出现了经世致用和否定君主专制合理性的新思潮,但也表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即对儒学继承和批判,但本质上未能跳出儒学范畴,无法动摇传统的理论基础,未能成为主流思想和推动社会转型;(5

33、)总结上述材料不难发现影响儒家学说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和统治者的需要,以及儒学自身发展和创新。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点评: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程朱理学”的思辨化;明14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27.不同的历史时代有各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材料一 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不以鄙陋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

34、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对于其正负面效应,我们应当具体地历史地加以分析。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交换的主体双方必须作为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出现在市场上,否则市场不可能发展起来,于是人生而平等就成为最基本的观念。近代以来,由洛克、卢梭

35、、康德、斯密等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建立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他们认为,第一,人生而自由,这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也就是人具有同样的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在社会实践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平等的法律权利。第三,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是自由的本位,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然而,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制度后,无休止的战争和掠夺,对落后民族的惨无人道的屠杀,劳动阶级的极端贫困,统治阶级的腐败与堕落,使追求平等的人类仍然生活在不平等的社会之中。摘编自关晓丽两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核心价值观差异探析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共和国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社会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

36、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 ,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亦即必须清算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价值观。(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分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矛盾性。(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对于作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分别持什15么态度?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变革人心” 、弥补此前历史缺陷的?影响如何?

37、【答案】 (1)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消极影响:加强对人的束缚,维护专制统治。(2)内涵:自由主义、人的权利平等、个人主义。背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矛盾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资产阶级自身的腐败堕落;自由平等的理想并未实现。(3)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革命派致力于宣传共和革命,未涉及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深刻批判了传统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获得空前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解析】【详解

38、】本题考查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 “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 “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等信息分析得出其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中的“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等信息分析得出其消极影响。(2)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于是人生而平等就成为最基本的

39、观念”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等信息概括得出。其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来回答。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矛盾性,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无休止的战争和掠夺,对落后民族的惨无人道的屠杀,劳动阶级的极端贫困,统治阶级的腐败与堕落”并联系所学,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等可以看出自由平等的理想并未实现。(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对于作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分别所持的态度,应当联系所学,从洋务运动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革命派未涉及对传统思想的批判等方面来回答。联系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16深刻批判了传统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