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93008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疆呼图壁县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1.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B.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C.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D. 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消耗大量的能源,A 错误; B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用热水不需要消耗能源也没有污染物排放,B

2、 正确;C回收石膏,是充分利用原子的一种表现,C 正确;D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能源,符合节能减排,D 正确;答案选 A。考点:考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C.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的自发性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必要条件,A 错误;自发反应的判断可以应用焓变与熵变的综合结果来判断,单一条件不能作为唯一判断依据,B 错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H、T 和S,在一

3、定温度下,如H-TS0 时,反应可进行,D 错误。答案选 C。3.用 H2O2和 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Cu(s)+2H+(aq)=Cu2+(aq)+H2(g) H=+64.39kJmol 122H2O2(l)=2H2O(l)+O2(g) H=196.46kJmol 1H2(g)+1/2O2(g)=H2O(l) H=285.84kJmol 1在 H2SO4溶液中,Cu 与 H2O2反应生成 Cu2+(aq)和 H2O(l)的反应热H 等于( )A. 417.91kJmol 1 B. 319.68kJmol 1C. +546.69kJmol1 D. 448.46k

4、Jmol 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Cu(s)+2H +(aq)Cu 2+(aq)+H 2(g)H 1=64.39kJmol-1;2H 2O2(l)2H 2O(l)+O 2(g)H 2=-196.46kJmol-1;H 2(g)+1/2O 2(g)H 2O(l)H 3=-285.84kJmol-1;则反应 Cu(s)+H 2O2(l)+2H +(aq)=Cu 2+(aq)+2H 2O(l)可由反应+1/2+得到。由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H = H 1 + H2 1/2 + H3 =“ 64.39“ kJmol-1 + (-196.46 kJmol-1) 1/2 + (-285.84

5、kJmol -1)=“-319.68“ kJmol -1,即 Cu(s) + H2O2(l) + 2H +(aq) = Cu 2+(aq) + 2H 2O(l)H=“-319.68“ kJmol -1,选项 B 正确。故选 B。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4.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 A+BX (H0)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A+BX(H0) ,XC(H0)由 A+BC(H0)是吸热反应,A 和 B 的能量之和小于 C;由A+BX (3H

6、0)可知这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X 的能量小于 A+B;由XC(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X 的能量小于 C;所以图象 A 符合,故选 A。考点:考查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5.反应 A(g)+3B(g) 2C(g)+2D(g),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A. v(D)=0.04 molL1s1 B. v(C)=0.05 molL1s1C. v(B)=3.6 molL1min1 D. v(A)=0.9 molL1min1【答案】D【解析】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则 (C)大于 (D),(B 大于 (A),又 (A)=0.9 molL1min1=0.015 m

7、olL1s1,利用归一法计算得出 (A)是最小的,故D 正确。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C. Ba(OH) 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答案】A【解析】B 项: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C 项:为吸热反应:D 项:为放热反应。7.如图所示是 101 kPa 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4A. 1 mol H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 kJ 能量B. 2 mol HCl

8、 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 862 kJ 能量C.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Cl 2(g)=2HCl(g)H183 kJ/molD.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 2(g)1/2Cl 2(g)=HCl(g)H91.5 kJ/mo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示可知,1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kJ 的热量,正确;B、2molHCl 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放出 862kJ 的热量,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热=(436+243-862)kJ/mol=-183kJ/mol,错误;D、生成 1molHCl 则放出 183kJ/2=915kJ的热量,符合热化学方

9、程式的书写,正确,答案选 C。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8.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B. 红棕色的 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 SO2催化氧化成 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 H2、I 2、HI 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答案】B【解析】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 1 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这就是勒沙特列原理,该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平衡体系。氢气和碘单质生成碘化氢的反应是体积不变的,所以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是因为单质碘碘浓度增大引起的,所以选项 D 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10、,其余都是可以的,答案选 B。9.符合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5A. COH 2O=CO2H 2H41 kJmol 1B. CO(g)H 2O(g)=CO2(g)H 2(g) H41 kJmol 1C. CO2(g)H 2(g)=CO(g)H 2O(g) H41 kJmol 1D. CO2(g)H 2(g)=CO(g)H 2O(g) H41 kJmol 1【答案】C【解析】根据图像可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B、D 不正确。在选项 A 中没有标明物质的状态,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C。10.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 )A. H2(g)1

11、/2O 2(g)=H2O(g)H 1B. C(s)O 2(g)=CO(g)H 2C. S(s)O 2(g)=SO2(g)H 3D. H2S(g)1/2O 2(g)=S(s)H 2O(l)H 4【答案】C【解析】本题要严格按燃烧热的概念来分析。在“25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热” 。A、B、C、D 均满足“1 mol”的要求,但 A 生成的H2O 是气态,不是 25 、101 kPa 下的稳定产物,B 生成的 CO 可继续燃烧生成 CO2,D 生成的 S 亦可继续燃烧生成 SO2,而 SO2则不能再燃烧了,故 C 是正确的。11.反应

12、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增加 C 的量 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H2 O 使体系压强增大C.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体积增大【答案】A【解析】A. C 为固体,故增加 C 的量,C 的浓度不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A 正确;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H2 O,相对于增大水蒸气浓度,反应速率增大,B 错误;C.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C 错误;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体积增大,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13、D 错误。12.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6A. 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已完全转化为生成物B. 化学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可能会遭到破坏C. 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浓度相等D. 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均已停止【答案】B【解析】当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时,各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产物。当条件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平衡将遭到破坏故答案为 B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

14、,则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小了C. 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答案】C【解析】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若平衡不移动,则 B 的浓度是原来的 50%,现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物质 A 的转化率变大,减小压强平衡向分子数增大方向移动,即ba。故 C 正确。1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N2和 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 2s 内氢气的平均速率(H 2)=0.45mol(Ls) ,则 2s 末 NH3的浓度为 ( )A. 0.50molL B. 0.

15、60molL C. 0.3molL D. 0.4molL【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3H2 2NH3可得 :(H 2):(NH 3 )=3:2 。(NH 3 )=(2/3)(H 2)= (2/3)0.45mol/(Ls)=0.30 mol/(Ls)。所以 2s 末 NH3的浓度为:C(NH3)=t (NH 3 )=2s0.30mol/(Ls)=0.60mol/L。选项为:B。15.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A(g)bB(g) cC(g)在不同温度(T 1和 T2)及压强(p 1和 p2)下,混合气体中 B 的质量分数 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7下列判断正

16、确的是A. T1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T1T2,p 1p2,abT2,p 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相同压强下,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故有:T 1T 2,升高温度,B 的含量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相同温度下,根据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故有:P 2P 1,压强越大,B 的含量越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 a+bc,故选 B。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线的综合应用16.一定温度下,可

17、逆反应 N2(g)+3H 2(g)2NH 3(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A. A、B、C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B. 单位时间内生成 amol N2,同时生成 amolNH3C. 每断裂 1molNN,同时断裂 3molHHD. 每生成 1mol NN,同时生成 6molN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化学方程式 N2(g)+3H 2(g)2NH 3(g)可知 , A、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 A、B、C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 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错误;B、单位时间内生成 amol N2为逆反应,同时生成amolNH3是正反应

18、,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等,故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每断裂 1molNN 是正反应,同时断裂 3molH-H 也是正反8应,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错误;D、 每生成 1mol NN 是逆反应,同时生成 6molN-H 是正反应,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正确。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把握两点,一是正逆双向,二是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SO2 + O2 2SO3 H= -196.6kJ/molB. N2(g)+2O2(g)=2NO2(g) H= +67

19、.7kJ/molC. C(s)+O2(g)CO 2(g) H= +393.5kJ/molD. H2O(l)=H 2(g)+1/2O 2(g) H= +285.8kJ/mol【答案】B【解析】略18.利用反应 2NO(g)2CO(g) 2CO2(g)N 2(g) H746.8 kJmol 1 ,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 NO 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A. 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 N2 D. 及时将 CO2和 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A 错误;B、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则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可同时

20、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 NO 的转化率,B 正确;C、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同时充入 N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转化率减小,C 错误;D、及时将 CO2和 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反应速率减小,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19.反应:A(气)3B(气) 2C(气); H0,S0 BH0,S0(2)下图中表示 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用 O2表示从 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_。14(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v(NO 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 逆 (NO)=2v 正 (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下列措施中能使 n(N

21、O2)/n(NO)增大的有_。(填字母)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不断充入 O2 D充入 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答案】 (1). (2). C (3). b (4). (5). BC (6). C【解析】(1)在 2L 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为:2NO(g)+O 2(g) 2NO2(g),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c2(NO2)/ c2(NO) c(O2);已知:K 300 K 350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由方程式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说明正反应是熵减过程(S0) ,所以选 C。(2)NO 2的计量数与 NO 的计量数相等,则它

22、们的浓度变化量相等,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图中表示 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b;从 0-2s,O 2的浓度由 0.005mol/L 变化到0.002mol/L,(O 2)= c(O 2)/ t=0.003mol/L2s= 0.0015molL 1s1;(3)Av(NO 2)=2v(O2),速率没有正、逆,无法比较,A 错误;在 2L 密闭容器内,发生2NO(g)+O2(g) 2NO2(g),气体分子数前后不同,压强不同,当压强一定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 正确;Cv 逆 (NO)=2v 正 (O2),NO 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 正确;整个反应体系都气体,则气体总质量不变,容

23、积不变,密度就不变,所以密度不能作为反应平衡标志,D 错误。(4)2NO(g)+O 2(g) 2NO2(g),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NO 2)/n(NO)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NO 2)/n(NO)不变;恒容容器中不断充入 O2,平衡正向移动,n(NO2)/n(NO)变大;恒容容器中充入 He(g),参与反应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n(NO 2)15/n(NO)不变。27.50 mL 0.50 mol/L 盐酸与 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

24、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 。(4)倒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使盐酸与 NaOH 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平行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要测定_次温度。(5)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 2t 1)分别为2.3 ,2.4 ,2.9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C 为 4.18J/(g),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别为 1、 2用量均为 VmL,混合前溶液的平均温度为 t1,

25、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t2,则中和热 H_ kJ/mol(请写出简化的代数式,否则不给分) 。(6)实验中改用 60 mL 0.50 mol/L 盐酸跟 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 “不相等” ) ,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 “不相等” ) ,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 (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减少热量损失 (3). 偏小 (4). 略 (5). 略 (6). 略 (7). 23.5 (8). 4.18J/(

26、g) (VmL1g/cm3+VmL2g/cm3)(t2t1)0.025mol1000J/kJ(9). 不相等 (10). 【答题空 10】相等 (11). 偏小【解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16(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防止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4)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

27、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平行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要测定起始时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终止时溶液温度(最高点) 。(5) 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2.3 ,2.4 ,2.9 ,其中的数据偏离值较大舍去,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2.35;50mL 的 0.50mol/L 盐酸与 50mL 的0.55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 m=VmLp1g/cm3+ VmLp2g/cm3,c=4.18J/(g) ,代入公式 Q=cmT 得生成 0.025mol 的水放出热量 Q=4.18J/(g

28、)(VmLp 1g/cm3+ VmLp2g/cm3)(t2t1) /0.025mol。(6)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所用酸、碱的用量有关,若用 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故答案为:不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H2O 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求中和热不变;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57.3kJ;故答案为:偏小。28.在恒温恒压下,向体积为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 SO2和 2

29、mol O2,生如下反应:2SO2(g)+O 2(g) 2SO3(g)H0。2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 SO3为 2mol。则02 min 内 v(SO 3)_,平衡后容器中 SO2的浓度_,SO 2的转化率为_,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答案】 (1). 0.5mol/(Lmin) (2). 1mol/L (3). 50% (4). 2【解析】(SO 3)= c(SO 3)/ t=2mol/2L2 min=0.5mol/(Lmin)。2SO2(g)+O 2(g) 2SO3(g)起始浓度(mol/L) 2 1 0转化浓度(mol/L) 1 0.5 117平衡浓度(mol/L) 1

30、0.5 1 平衡后容器中 SO2的浓度为 1mol/L;SO 2的转化率=转化浓度/起始浓度=1/2=50%;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c2(SO3)/ c2(SO2) c(O2)=2。29.830K 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CO(g)H 2O(g) CO2(g)H 2(g) H0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起始时 c(CO)2 mol/L,c(H 2O)3 mol/L,达到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 60%,则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2)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 c(CO)1 mol/L,c(H 2O)2 mol/L,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 H2的浓度为 0.5 mol/

31、L,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填“是”或“否”),此时 v(正)_v(逆)(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3)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 K 值将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均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答案】 (1). 1 (2). 否 (3). (4). 增大 (5). 减小【解析】(1)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 60%,则 CO 的浓度变化量=2mol/L60%=1.2mol/L,则:CO(g)+H 2O(g)CO 2(g)+H 2(g)起始(mol/L):2 3 0 0变化(mol/L):1.2 1.2 1.2 1.2平衡(mol/L):0.8 1.8 1.2 1.2

32、故平衡常数 K=1.21.2/0.81.8=1(2)在相同温度下(850) ,若起始时 c(CO)=1molL -1,c(H 2O)=2molL -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 H2的浓度为 0.5molL-1,则:CO(g)+H 2O(g)CO 2(g)+H 2 (g)开始(mol/L): 1 2 0 0变化(mol/L): 0.5 0.5 0.5 0.5一段时间(mol/L):0.5 1.5 0.5 0.5浓度商 Qc=0.50.5/0.51.5=1/31,故平衡向正反应进行,此时 v(正) v (逆) ,(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二氧化碳和氢气浓度增大,一氧化碳和水的浓度减小,平衡常数 K 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