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93008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 2018 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 甲、乙两质点自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 1s 末,两质点相遇B. 第 2s 末,甲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 第 4s 末,两质点相距 20mD. 02s 内,两质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

2、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解:A、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者相遇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 t=1s 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没有相遇故 A 错误B、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一直没有变故 B 错误C、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s 内甲的位移为 0,回到出发点,乙的位移 x=54=20m,所以第 4s 末,两质点

3、相距 20m故 C 正确D、01s 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距离越来越大,12s 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距离越来越小,故 D 错误故选:C2【点评】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问题,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即可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2.一艘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4m/s,渡过一条宽 200m,水流速度为 5m/s 的河流,则该小船()A. 不能到达正对岸B. 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 200mC. 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 50sD. 以最短时间渡河时,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 250m【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当静水速的方向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因为

4、静水速小于水流速,合速度方向不可能垂直于河岸,即不可能垂直渡河,当合速度的方向与静水速的方向垂直时,渡河位移最短因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水流速度,故不能到达正对岸,A 正确;因为不能垂直渡河,所以当合速度的方向与静水速的方向垂直,渡河位移最短,设此时合速度的方向与河岸的夹角为, ,则渡河的最小位移 ,B 错误;当静水速的方向sin=vcvs=45 x=dsin=20045m=250m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C 错误;以最短时间渡河时,沿水流方t=dvc=2004s=50s向的位移大小 ,故 D 正确x=vct=550m=250m3.如图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 A 点冲上固定的粗糙斜面

5、,到达斜面最高点 c 后沿斜面反向下滑,已知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 AC 长度 3/4 处的 B 点时,所用时间为 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由 B 到 C 的时间为 t/3B. 物体由 C 到 B 的时间为 tC. 物体由 A 到 C 的时间为 2tD. 物体由 C 到 A 的时间小于 2t3【答案】C【解析】解:A、C 项,物体向上匀减速运动,相当于从静止向下匀加速运动,则: 根据 得,x=12at2,因为 CB 与 CA 的位移之比为 1:4,则 CB 与 CA 的时间之比为 1:2,所以 CB 与 BA 的时t=2xa间之比为 1:1.则物体从 B 运动到 C 的时间 tbc

6、=t,A 到 C 的时间为 2t.故 A 错误,C 正确.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返回的加速度小于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则 C 到 B 的时间大于 B 到 C的时间,即物体由 C 到 B 的时间大于 t,故 B 错误. 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返回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则 C 到 A 的时间大于 A到 C 的时间,即大于 2t,故 D 错误. 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点睛:采用逆向思维,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 CB、CA 的时间之比,从而得出 CB 与 BA 的时间之比,得出物体从 B 滑到 C 所用的时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结合运动学公式比较

7、运动的时间.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2m 和 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 2m 和 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T现用水平拉力 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为 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 当 F 逐渐增大到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 当 F 逐渐增大到 1.5T 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D. 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 m 和 2m 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23T【答案】C【解析】质量为 2m 的木块受到重力、质量为 m 的木块的压力、m 对其向后的静摩擦力、轻绳的拉力和地

8、面的支持力五个力的作用,故 A 错误;对三个木块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隔离后面的组合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轻绳中拉力为 ,由此可知,a=FT6m F=3ma=12FT当 F 逐渐增大到 时,轻绳中拉力等于 ,即小于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轻绳FT12FT FT FT4还没有被拉断,故 B 错误;由上式得:当 F 逐渐增大到 时, ,轻绳中拉力2FT a=2FT6m=FT3m, ,轻绳刚好被拉断,故 C 正确;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轻绳的拉力刚好为 ,F=3ma=FT FT后面两个木块的加速度 ,对质量为 m 木块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为a=FT3m,故 D 错误;故选 C.f=m

9、a=FT3【点睛】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做加速运动,采用隔离法分析 2m 可得出其受力的个数;再对整体分析可得出整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以后面两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可得出拉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则可分析得出 F 与 的关系FT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 图象中,可能正确v t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在 内,物体沿加速度方向做匀变速运动,v-t 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在 内,加速度为0T2s T2T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v-t 图象是平行于 t 轴的直线;在 T2T 内,加速度反向,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 2T 时

10、刻速度为零v-t 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因加速度的大小相等,所以在 内及在 T2T 内的图线的斜率大小相同, D 正确0T2s视频56.如图,一截面为椭圆形的容器内壁光滑其质量为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容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 作用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相对容器静止于图m F示位置,此时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A. mg2( Fm+M)2B. mg2+( Fm+M)2C. mg2+(Fm)2D. (mg)2+F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对小球研究,求出椭圆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

11、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 ,再对小球研究,分析受力a=FM+m情况,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B 正确N=(mg)2+(ma)2=mg2+( Fm+M)27.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力的概念C.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D.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C6【解析】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反驳,笛卡尔认同伽利略的观点,后经牛顿提出为牛顿第一定律,故选择 C8.如图所示,质

12、量为 M 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 m 的小球,Mm,用一力 F 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 a 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 角,细线的拉力为 FT若用一力 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 角,细线的拉力为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FT) A. a=a, =FTFTB. aa, =FTFTC. aa, F TFTD. aa, F TFT【答案】B【解析】解: 当用力 水平向右拉小球时,以球为研究对象,F竖直方向有 , F1cos=mg水平方向有 ,F-F1sin=ma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F=(m+M)a解得: ,

13、 a=mMgtan当用力 水平向左拉小车时 ,以球为研究对象,F竖直方向有 , F1cos=mg水平方向有 ,Fsin=ma7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F1=(m+M)a解得: . a=gtan综合两种情况,由有 ;由并结合 有 .故 B 项正确.F1=F1 Mm aa9.如图所示,AC 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 BC 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 点,另一端 B 栓牢一根轻绳,轻绳下端悬挂一重为 G 的物体,上端绕过定滑轮 A,用水平拉力 F 拉轻绳,开始时 BCA = 160,现使 BCA 缓慢变小,直到杆 BC 接近竖直杆AC在此过程中(不计滑轮质量,不计摩擦) ( ) A. 拉力

14、 F 大小不变B. 拉力 F 逐渐减小C. 轻杆 B 端所受轻绳的作用力大小不变D. 轻杆 B 端所受轻绳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C【解析】分析 B 点受力情况,由矢量三角形可知绳子的拉力与杆的弹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绳子的拉力 F 逐渐减小,轻杆 B 端受轻绳两个拉力作用,合力与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弹力先减小后增大,BC 对;810.有一系列完全相同的斜面,倾角各不相同,它们的底端都在 O 点,如图所示,有一系列完全相同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这些斜面上的 A、B、C、D点同时由静止释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 O 点的速率相同,则 A、B

15、、C、 D各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B. 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 O 点的速率相同,则 A、B、C、D各点处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圆周上C. 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 O 点的时间相同,则 A、B、C、D各点处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圆周上D. 若各斜面与这些滑块间有相同的动摩擦因数,且这些滑块到达 O 点的时间相同,则A、B、C、D各点处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圆周上【答案】AC【解析】解: 9B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得 ,若这些滑块到达 O 点的速率相同,则 h 相mgh=12mv2 v=2gh同,即各释放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故选项 A 正确;C、D 以 O 点为最低点作等时圆,如上图所示,可知从 ab

16、 点运动到 O 点时间相等,故A、B、C、D各点处在同一圆周上,故选项 C 正确;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为在摩擦力不计的水平桌面上放一为 m 乙 =5Kg 的盒子乙,乙内放置一质量为 m 丙 =1Kg 的滑块丙,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绳拴接一质量为 m 甲 =2Kg 的物块甲与乙相连接,其中连接乙的细绳与水平桌面平行。现由静止释放物块甲,在以后的过程中,盒子乙与滑块丙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盒子始终没离开水平桌面,重力加速 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细绳对盒子的拉力大小为 20NB. 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 2.5m/s2C. 定滑轮受到细绳的作用力为 30

17、ND. 盒子对滑块丙的摩擦力大小为 2.5N【答案】BD【解析】假设绳子拉力为 F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甲,有: m1g FT m1a;对乙和丙组成的整体,有: FT( M m2)a;联立解得: FT15 N; a2.5 m/s 2,A 错误 B 正确;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2a12.52.5 N,D 正确;绳子的张力为 15 N,由于滑轮两侧绳子垂直,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对滑轮的作用力为,以 C 错误152N12.质量为 M 的木楔倾角为 =300,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 m 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如图所示。如

18、果对木块施一拉力,使木箱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静止)。设 F 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图中未画出) ,在 从 0逆时针逐渐增大到 90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A. F 一直减小B. F 的最小值为 3mg/2C. F 先减小后增大D. 当 =0时,斜面对 m 的作用力为 Fsin + mgcos【答案】BC【解析】解:由平衡知识可知 ,解得Fcos(300)=mgsin300+mg+Fsin(300),代入数据并整理可得: ,故当 F 从 00逆时针逐渐增大到F=mg(sin300+mgcos300)cos(300)sin(300

19、) F= 3mg2sin(300+)900的过程中,F 先减小后增大,选项 A 错误,C 正确;F 的最小值为 ,选项 B 正确;当3mg2时, ,斜面对 的作用力与重力 mg 与 F 的合力等大反向,即大小为=00 F=3mg,而 ,两者大小不等,故选项 D 错误;故选(mg)2+(3mg)2=2mg Fsin+mgcos=3mgBC点睛: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求解出 F 的大小,然后讨论 F 的函数关系即可解答;此题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功底,比较繁琐,需仔细认真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0 分)13.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

20、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11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未画出) 。 s1=3.59 cm, s2=4.41 cm, s3=5.19 cm, s4=5.97 cm, s5=6.78 cm, 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 ,打点计时器在打 B 点时小车的速度vB=_m/s。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

21、1). (1)AB (2). (2)0.80 (3). 0.40【解析】试题分析: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 AB 正确;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 错误;由 C 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 D 错误,故选AB。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50.02=0.1s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s4+s5+s6)(s1+s2+s3)9T2 =(5.97+6.78+7.64

22、)(3.59+4.41+5.19)90.01 102=0.80m/s2B 点的速度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则有: 。v=s1+s22T=0.0359+0.04410.12 =0.40m/s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实验原理,知道本实验中只需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所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也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14.某同学用两个 弹簧测力计、细线和橡皮 条做共点力合成实验,最后画出了如图 所示的图。(1) 在图上标出的 F1 、F2、F 和 四个力中,力_不是由 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F

23、12比较力 F 与力 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这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F(2) 某同学对此实验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A.校准弹簧测力计时可以将两挂钩勾住水平 的向相反方 向拉两个弹簧测力计,看示 数是否总是相等B.用两个测力计实验时,橡皮条应沿两线夹角的平分线C.拉橡皮条的线要适当长一些,用以标记同一细线方向的两点要相距较远一些D.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只需这两次橡皮条的伸长相同就行【答案】 (1). (2). ACF【解析】解:(1)本实验是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出的平行四边形得出合力,只要合力与实际的拉力重合,则实验成功;由图可知 F是由平行四边形定

24、则得出的,故 F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2)A、两个弹簧秤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即使外壳有摩擦力但是弹簧弹力依然相等,对于校准弹簧测力计没有影响,故 A 正确;B、只要橡皮条的另一端两次都接到 O 点,达到效果相同,拉力方向没有限制,橡皮条不需要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故 B 错误;C、为了减小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线需长一些,标记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 C 正确;D、如果没有细绳套,橡皮筋代替细绳套不影响力大小,故 D 正确;E、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每次拉橡皮条时要使橡皮条形变的长度和方向都相同,即要到同一位置,这样两次的效果才等效,才符合“等效替代”法,故 E

25、错误。三、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2 分15 题 10 分,16 题 10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2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公交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前方黄灯亮起后,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汽车停下。已知开始制动后的第 1s 内和第 2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依次为8m 和 4m。求: (1)汽车的加速度大小;(2)开始制动时汽车的速度大小;13(3)开始制动后的 3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答案】 (1)4m/s 2 (2)10m/s (3)

26、12.5m【解析】解: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 ,得:x=aT2 a=4-812=-4m/s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4 ;ms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第 1 末的瞬时速度: v1=x1+x22t =8+42=6m/s得 ;v1=v0+at v0=10m/s3.设匀减速持续的时间为 t0得v0=at0 t0=2.5s3s因此制动后的 3 内汽车实际运动时间仅为 2.5由得 .v20=2as s=12.5m16.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1 kg 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外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27、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丙所示,4 s 后图线没有画出。 g 取 10 m/s2。求:(1)物体在第 3 s 末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物体在前 6 s 内的位移。【答案】 (1)1 m/s 2 (2)0.4 (3)12 m【解析】14解:(1)由 vt 图象可知,物体在前 4s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第 3s 末的加速度 a1等于前 4s 内的加速度,根据 vt 图象和加速度定义式:得,(2)在 04s 内,在水平方向:F 1mg=ma 1解出:=0.4(3)设前 4 s 的位移为 x1,由位移公式:x 1= = 116=8m;设 4 s 后物体运动时的加速

28、度为 a2,则:F2mg=ma 2解得,a 2=2 m/s 2物体在 4s 末时的速度为 v=“4“ m/s,设物体从 4s 末后运动时间 t2速度减为 0,则:0=v+a 2t2解得:t 2=“2“ s所以,物体在 6s 末速度恰好减为 0故后 2s 内的位移:代入数据,解得,x 2=4m所以物体在前 6s 内的位移 x=x1+x2=“8+4=12“ m答:(1)物体在第 2s 末的加速度为 1m/s2;(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 为 0.4;(3)物体在前 6s 内的位移为 12m【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要注意明确受力分析、明确运动过程,要注意正确应用图象分析以及注意运

29、动学公式的选择1517.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相互平行,间距为 L,斜靠在竖直墙壁固定不动,木棍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 ,一根重量为 G 半径为 R 的水泥圆筒可以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求(1)水泥圆筒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2)水泥圆筒与直木棍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1) (2)Gsin4R2L22Rtan【解析】解:(1).匀速下滑时,圆筒受支持力、摩擦力,及重力; 根据平衡条件,有: , f-Gsin=0则水泥圆筒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 Gsin(2).根据共点力平衡有: ,Gsin=2f1所以 ,2f1=12Gsin两个支持力的合力等于 , Gcos16根据几何关系知,及平行四边形

30、定则,设支持力 ; N1=N2那么 ,N2N1=R2-L24R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 ,f=N则 .=f1N1=Gsin2RGcos2R2-L24=4R2-L22Rtan18.如图所示,平板车长为 L=6m,质量为 M=10kg,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高为 h=1.25m,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 A、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某时刻小车速度为 v0=7.2m/s,在此时刻对平板车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 F=50N,与此同时,将一个质量 m=1kg 的光滑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 P 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 P 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 ,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平板车落到地面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31、 0.2,其他摩PB=L3擦均不计取 g=10m/s2求:(1)小球从离开平板车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小球从轻放到平板车开始至离开平板车所用的时间;(3)小球从轻放到平板车开始至小球落地,平板车的位移.【答案】 (1) (2)3s (3) 5.425m 【解析】(1)小球从离开平板车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由 h= gt2得, (2)小球放到平板车后相对地面静止,小车的加速度为 小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 17x1小于 4m,所以小球不会从车的左端掉下小车向右运动的时间为 小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为 小车向左运动的距离为 x2 x1+ 3.6+2 m5.6 m 小车向左运动的时间为 小球从轻放到平板车开始至离开平板车所用的时间 t=1+2s=3s(3)小球刚离开平板车瞬间,小车的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 v2=a2t2=2.82m/s=5.6m/s小球离开车子后,车的加速度为 a3FMgM 3m/s2车子向左运动的距离为x3 v2t3+ a3t325.60.5+ 30.25=3.175m从小球轻放上平板车到落地瞬间,平板车的位移大小x=-x1+x2+x3=5.175m注:答案书写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