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93058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启东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0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 分封制的必要性B. 宗法制的合理性C. 立嫡制的合法性D. 世袭制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必要性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人性亲近亲人,故形成严谨的宗庙制度,从而维护

2、国家统治,是宗法制建立的合理性,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重视血缘宗族,没有体现爵位世袭的重要性,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 郡县制、行省制D.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

3、动” ,唐朝时期建- 2 -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示意图:3.有学者认为:“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应该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 ”最为符合这一看法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答案】D【解析】“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

4、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特点是中央集权,但没有过分集权,可以发挥地方的自主权。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郡国并行制出现了王国问题,排除 AC;郡县制将地方权利收归中央,中央的权利高度集中,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排除 B;行省制度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又给地方适度的权力,故 D 正确。4.据载,某朝“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 ”这里所说的“大臣”应是- 3 -A. 明代的殿阁大学士B. 明代的内阁首辅C. 清代的六部官员D. 清代的军机大臣【答案】D【解析】【详解】根

5、据材料“缮写谕旨” “其权一归于上”可知是清代军机大臣只能缮写、传达皇帝谕旨,而没有实权的特点,故 D 项正确。明代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与材料不符,排除 A。明代的内阁首辅是明代对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首席大学士)的尊称,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其下属机构,与材料不符,排除 B。材料强调的“大臣”是清代军机大臣,与清代的六部官员无关,排除 C。5.“(古代雅典)公民通过公众法庭和陶片放逐法,监督政府官员,杜绝贵族和官员享有特权,维护多数公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和法治精神。 ”材料提及的政治状况

6、始于A. 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 梭伦改革时期C.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 伯利克里时期【答案】C【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雅典民主的一个制度陶片放逐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在克里斯提尼当政期间进行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当时还没有实行民主政治;B 选项还没有提出陶片放逐法;D 选项错误,时期过晚。6.“伟大属于罗马”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开端十二铜表法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 维护帝国皇帝根本利益D.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十二铜表法时期罗马是奴隶制社会,不可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

7、平等,A 错误。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不断斗争的成果,成文法的颁布,使贵族不能再随心所欲- 4 -的解释法律条文,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故 D 正确。但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并不是“充分” ,因为成文法在某些方面依然维护贵族的利益,B 错误。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 27 年,同一时期罗马法的表现是公民法,而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C 错误。7.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 ”这表明“光荣革命”A. 开启了英国主权在议会的政治格局B. 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C.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

8、宪制政体最终确立D. 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光荣革命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和所学史实说明光荣革命改变的是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B 和 C 是到 19 世纪中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完善故应排除;D 是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也应排除。此题正确选项是 A。考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光荣革命8.1746 年 2 月 10 日,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

9、辞职。乔治二世遂让普特尼重新组阁,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当他邀请上届内阁的阁员入阁时,被冷言回绝。无奈之下,他只好在 2 月 12 日辞职。这一事件后,英国责任内阁开始出现议会掌握了最高立法权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首相必须得到下院支持A. B. C. D. - 5 -【答案】B【解析】根据“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首相必须得到下院支持,正确;1921 年责任内阁开始形成,1689 年权利法案后议会掌握了最高立法权,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9.工业

10、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 。为此英国A. 颁布了权利法案B. 实行责任内阁制C. 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D. 进行 1832 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确保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D项正确;AD 项是 1689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B 项是 1721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点睛:从材料“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中可以分析这一改革是 19 世纪

11、中期工业革命后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10.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诚“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个别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A. 中央集权原则 B. 自由平等原则C. 制约与平衡原则 D. 司法独立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个别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强调权力的制衡,故选 C。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制国家实行的是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A。材料里没有涉及到自由平等原则的信息,是无关项,

12、故排除 B。司法独立原则,即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 6 -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在材料里没有与司法独立相关的信息,故排除D。【点睛】美国 1787 年宪法主要内容:确立联邦体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增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最高行政权归总统;最高立法权归国会,有参政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特点:“分权与制衡”原则。11.2017 年 2 月 9 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暂停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禁止全球难民入境的行政令。特朗普表示将

13、上诉到最高法院,因此,入境限制令能否推行可能最终取决于最高法院的裁决。由此可见,美国A.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B. 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C. 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D.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原则是三权分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总统与法院之间的制约。所以从题意可得出 D 选项正确。A 项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是制约平衡,没有大小之分,因此错误。总统只是行政权的执掌者,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没有国家权力的中心,B 项错误。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所以 C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政治运行的特征,掌握分权制衡这个特点,问题就很好解决。12.“首相在内阁中拥有

14、绝对的权力,各部部长是首相的助手。只要得到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 。 ”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法律文献是A. 权利法案B. 德意志帝国宪法C. 美国 1787 年宪法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有首相以及皇帝,则可以排除 C、D 两项,1787 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是共和宪法,没有皇帝。首相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赏识” ,说明首相要对皇帝负责,- 7 -则可以排除 A 项。 权利法案中议会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首相要对议会负责。所以正确答案是 B 项。13.某同学在查阅申报时,发现一篇文章写道:“俄国前派兵舰五十艘出地中海不准日

15、人割辽东地面。 ”俄国的军事行动是针对A. 南京条约签订B. 马关条约签订C. 辛丑条约签订D. “二十一条”签订【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三国干涉还辽的内容。设计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条约为马关条约 。因此选择 B 选项。A 项的南京条约是中英之间的,没有俄日两国。C 选项中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产物,俄日两国联合,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二十一条”签订是在一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中国时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逼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的。企图独占中国。而俄国正忙于欧战无力插手中国。14.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

16、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倒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所并不想干的事情。 “这一次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义和团运动时期,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宗旨,材料“暴民”属于该信息,D 正确;A 和C 没有涉及到北京;B 不符合材料“暴民”信息。15.毛泽东同志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这里的“胜利”是指辛亥革命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 冲击了人们的传统思想D. 推翻了两千多年

17、的君主专制统治- 8 -【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D 正确;A、C 属于思想;B 属于经济。16.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这里“下层群众”指A. 农民阶级 B. 工人阶级 C. 大中学生 D. 知识分子【答案】B【解析】根据“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可知,新的宇宙观、人生观是指马克思主义, “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指无产阶级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使工人阶级登

18、上历史舞台,成立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故“下层群众”主要是指无产阶级,故 B 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 “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运用五四运动相关知识分析解答。17.下表为1920 年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表中事件的出现是由于8 月 22 日 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成立俄罗斯研究会11 月 7 日 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出版11 月 21 日 上海机器工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A. 维新思想的传播B.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答案】B【解析】据材料“1920 年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9、成立俄罗斯研究会共产党月刊上海机- 9 -器工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思想的传播在 19 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A 项错误;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 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 1921 年,故 C 项错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在 1926 年,故 D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1920 年” ,再扣住材料关键信息“俄罗斯研究会共产党月刊上海机器工会”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排除时间不符合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8.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

20、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 ”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A. 国民大革命时期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由材料“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 ,指 1934 年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故排除 D,选 B;国民革命期间,国共合作而非分裂,排除 BC。19.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 1877 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由此可以说明马建忠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聚焦西方科技军备C. 认为西学有本末之分 D. 思想

21、转向同情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知,马建忠认为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西学有本末之分,C 正确;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始开眼看世界,A 错误;B 不符合“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排除;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结合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分析解答。- 10 -20.下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该图统计了 1890-1898 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此图表信息解

22、读正确的是A. 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B. 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C. 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D. 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根据 1890-1898 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示意图看出,1895 年后数量大幅上升,这和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相关,C 正确;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思想,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A;图示无法体现民众普遍接受,排除 B;1915年新文化运动使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排除 D。21.国民大革命时期,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民族、民权、民生,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争相效仿,于是乎孙传芳标榜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

23、人主张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11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列举的三个例子中人物的主张各不相同,所以 A 项“各界思想趋同”的表述错误,排除 A 项。B 项内容符合孙传芳的主张,东三省有人不一定是军阀,故排除 B 项。孙传芳标榜的“三爱” 、东三省人主张的三权都与“三民主义”内容无关故排除 D。无论是“民族、民权、民生”还是“爱国、爱民、爱敌”还是“民权、国权、人权”都含有民主思想,故

24、答案选择 C 项。【点睛】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1)民族主义:又称“民族革命”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2)民权主义:又称“政治革命” ,即“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了革命派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又称“社会革命” ,即“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日后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22.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向地主征收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将其田地拿来充公,以实现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A. 反映农民平分土地的根本愿望 B. 可以动员农民

25、拥护苏维埃政权C. 推动了辛亥革命走向胜利 D. 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答案】D【解析】根据“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将其田地拿来充公,以实现耕者有其田”可知,孙中山没有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A 错误;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B 错误;孙中山的主张体现出反封建的不彻底性,决定了辛亥革命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封建任务,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主张,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D 正确。23.“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在此观念的直接影响下兴起了A. 维新变法B

26、. 辛亥革命- 12 -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对民众的启蒙以及“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即提倡“科学”和“民主”来看,此观念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起到直接影响。故答案为 C 项。维新变法运动是通过改革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 A 项;辛亥革命是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排除 B 项;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排除 D 项。点睛:新文化运动是由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 2000 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27、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4.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 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李大钊通过这些文章A. 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 宣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C. 肯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 D. 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答案】D【解析】李大钊的这些文章主要体现出的是俄国革命的经验可以借鉴,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包含很多领域,李大钊只介绍了一部分;B 选项不过具体,材料

28、介绍的主要是马列主义;C 选项错误,苏联建设成就要在 20 世纪 30 年代才开始凸现出来。25.毛泽东指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该论述出自A. 新民主主义论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 论十大关系- 13 -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的是经济建设问题,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A 选项是与革命有关的理论;B 选项是毛泽东在土地革

29、命时期所写;C 选项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讨论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D 选项是有关阶级成分的分析,与此无关。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我们从材料中的内容入手,分析材料中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哪一阶段的内容,由此来根据选项进行排除,得出正确答案。26.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哪一经济理论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根据图片中甲线段的时间 1990-1995 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20 世纪

30、 90 年代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D 项与题意不符,故选 C。27.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电评论的是- 14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答案】C【解析】材料前面的叙述我们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涉及到了“空间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空间技术问题上符合要求的选项只有 C、D 选项。A、B 选项是与武器有关。再根据“

31、社会帝国主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苏联并没有解体,因此排除 D 选项,本题选择 C 选项。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抽丝剥茧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线索。首先确定时期,材料中讨论的时期还存在“社会帝国主义” ,说明这是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的事情。再根据“空间技术”进一步确定为 C 选项。28.2017 年 12 月 8 日,全国各大影院争相上映纪念某位著名画家的影片。影片以这位画家的作品为原型,用动态油画的形式将“明晃晃的阳光,一望无垠的麦田,浩瀚璀璨的星空,黯淡无光的生活” ,全部转化成色彩绚丽的画作。由此可推断该画家的创作风格属于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

32、根据“明晃晃的阳光,一望无垠的麦田,浩瀚璀璨的星空,黯淡无光的生活” “色彩绚丽的画作” ,结合所学,印象派注重光和色的瞬间变化,作品大多线条粗矿、形式夸张、色彩明快,故 C 正确;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现实主义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现代主义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29.“它们都看出了想象、象征、神话和有机的自然观隐含着的实质,并将它视为克服主观和客观、自我和世界、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分裂的巨大努力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前后严密一贯的思想和感情的主体部分”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是 A. - 15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这是一个前后严密

33、一贯的思想和感情的主体部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清洁为主要特征,重视发觉人类的感情世界,故材料符合浪漫主义风格,A 是浪漫主义,故选 A;B 是现实主义,C 是现代主义,D 是苏联文学,排除BCD。30.2016 年 5 月 28 日, “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在北京开幕,他的那些抽象、夸张、分裂的作品,对于普通人而言,欣赏它们其实是困难的,因此有人质疑毕加索是否是真的大师。下列作品,和材料中所述的他的作品风格,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自由引导人民 B. 安娜卡列尼娜 C. 老人与海 D. 蓝色多瑙河- 16 -【答案】C【解析】毕加索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流

34、派,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故 C 正确;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文学, 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 蓝色多瑙河是浪漫主义音乐,排除 ABD。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 4 题,共 60 分。 )31.中国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内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请诛之。帝(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宋史纪事本末卷三材料二 嫔妃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宋仁宗)答以无典故(制度) ,朝延不肯行。或对曰“圣人出口为敕,

35、谁敢不从?”上笑曰:“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 ”政府奏无法。上收以示嫔曰:“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 ,方为诏敕。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材料三 上(南宋孝宗)因言:“朕近览神宗纪见是时灾异甚多,何故?”魏杞(宰相)等奏:“天出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母训饬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 ”上曰:“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九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太宗对治罪“侯莫陈利用”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相的职责和地位。(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对“诏敕”制度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定在唐朝的制度渊源及具体表现。(3)据材料三

36、,概括“魏杞等奏”体现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完整提出这一思想的儒学家。(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答案】 (1)变化:从保护到同意赐死。职责: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地位:位高权重- 17 -(2)规定:君臣共议。渊源:三省六部制;表现: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3)观念: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儒学家:董仲舒。(4)因素:相权、法律、制度、传统思想、皇帝的道德自觉。【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以幻术得幸” ,可见侯莫陈利用得到宋太宗的宠信, “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 ,可见宋太宗想保护侯莫陈利用。 “帝不得已命诛之”最后,在赵普的坚持下,宋太

37、宗同意赐死侯莫陈利用。结合君主专制下宰相的地位可以得知,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2)根据材料“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 ,方为诏敕。 ”可知诏敕就是君臣共议。宋朝基本沿袭唐制度,唐在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其中,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3)根据材料“天出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母训饬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 ”可以得知是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思想。 ,可以整理得出答案。(4)从材料一侯莫陈利用最终被赐死可见,皇权受到相权和法律的制约;从材料二宋朝对“诏敕”制度的规定,可见

38、皇权还受到制度的影响;从材料三“魏杞等奏”体现的思想观念,可见皇权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从材料三中上曰:“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可知,皇帝的道德自觉也是重要方面。【点睛】材料题的解答必须以材料为依托,不能脱离材料空谈;如第(1)题的第一小问和第(2)题的第一小问。本题还需了解关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唐,宋时期的表现;如第(1)题的第二小问和第(2)题的第二小问和第(3)题的第二小问。第(4)问要综合四则材料解答。32.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

39、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8 -材料二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 1895 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

40、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葛兆光中国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 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 (1)民族致命伤指:不明白军事失败的原因。原因:英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未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

41、民主化进程。【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得出答案即民族致命伤指:不明白军事失败的原因。结合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可以得出答案。(2)结合 1894-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史实,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可以回答第一小问,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主要是指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合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可以写出答案。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33.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

42、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 “中道西器” 、“变器不变道” ,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洋务运动对 21 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19 -材料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

43、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请回答:(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的旗帜和最主要的影响。(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说出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 (1)中体西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2)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民

44、主科学冲击封建思想统治的地位(3)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教育法规等对社会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解析】(1)从“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人才观依旧是以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为根本的,中体西用思想贯穿始终。对于洋务运动的影响,我们要客观公正的看待它,要承认它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2)从“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可以看出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且思想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它的性质决定的,对中国人的思想进行了解

45、放,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3)我国深化改革的目的从“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可以看出,主要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要举措有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教育法规等,作用- 20 -我们主要从目的入手,分析其影响即可。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2)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答案】 (1)因素:美国宪法第五条提供的法律依据;美国宪法正文内容存在缺陷;民主政治发展的不断推动。(2)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第四修正案规定保障人身自由与财产。完善国家权力机构,如第十修正案强调各州保留相应的权力。【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可知美国宪法第五条提供的法律依据;联系所学知识,从议会、人民群众的斗争等角度指出;(2 )从材料中表格的内容分析可知,其体现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限制政府权力两个基本方面,对此分别举例说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