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93070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政治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6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 世界观人皆有之C. 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本小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题干问的是: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的原因,而

2、 A、B.没有回答原因;D 谈的是哲学的含义,不符合题意;只有 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说明世界观要成为哲学必须系统化理论化,故 C 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C。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 C 正确;AB 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但方法论不决定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 错误,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排除。故本

3、题答案为 C。3.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切从实际出发- 2 -水往低处流存在即被感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 B. C. D. 【答案】D【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故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存在即被感知以及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都是世界观的范畴。故入选。选项属于哲学方法论,选项属规律现象。选 D。4.西塞罗说, “荒诞不经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所能见到的了” ,这是对哲学的误解。这种误解说明哲学家喜欢思考荒诞不经的东西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生活的追问否定了哲

4、学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学说没有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题中观点认为哲学是荒诞不经的,没有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否定了哲学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学说,故符合题意;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家喜欢思考荒诞不经的东西说法错误,故排除;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C。5.“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一论断说明A.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B.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

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案】C【解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A 项错误;“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 3 -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是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推动作用,不是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 项不选,C 项正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错误,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6.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乔布斯愿意这样做,是因

6、为A. 具体科学和哲学相互影响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D. 哲学是“玄幻之学”【答案】B【解析】【详解】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这句话突出哲学对具体科学的重要性,故 B 符合题意;选项 A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 错误,哲学不是“玄幻之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本题答案为 B。【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具体科

7、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7.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 掩耳盗铃B. 望梅止渴C. 画饼充饥D.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答案】D- 4 -【解析】试题分析: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应是存在决定思维,掩耳盗铃和望梅止渴及画饼充饥都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故排除 A、B、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故 D 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考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8.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8、C.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 物是观念的集合【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观点认为水、气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与题干观点一致,故 B 正确;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A;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C;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D。故选 B。【点睛】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9、,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2018 年 9 月中旬,超强台风“山竹”如期而至。人类对天文现象的准确预报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A.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C.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D.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D【解析】- 5 -【详解】人类对天文现象的准确预报说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 D 符合题意;选项 A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 错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故本题答案为 D。【点睛】注

10、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10.“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 是否承认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强调存在决定思维,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没有感情,何来景物”强调思维决定存在,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故二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

11、意识,故 C 符合题意;A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符合题意;B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C。1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只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一个方面

12、的内容,故 A 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只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一个方面的内容,故 B 不符合题意;量力而行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 符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 6 -回答,故 C 正确;D 体现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辩证法思想,但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故排除 D。故选 C。12.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刻变化,把握当今世界的总体特征和时代精神。这说明A. 新时代需要新的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坚持与时俱进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已经完成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已经过时

13、【答案】B【解析】【详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刻变化,把握当今世界的总体特征和时代精神,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 B 符合题意;A 错误,错在“取代” ;C 错误,错在“已经完成” ;D 错误,错在“过时” 。故本题答案为 B。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即便是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主义。这是因为A. 马克思哲学是真正的科学B. 社会领域的客观性弱于自然性活C. 他们没有看到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自然观上是坚定的唯

14、物主义者,但是进入社会领域很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主观的以为人类社会是以人的意者为转移的,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看到人类社会也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者为转移的,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 C 符合题意;AD 观点正确,但是没有回答犯历史唯心主义错误的原因,排除;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B 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7 -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A. B. C.

15、D. 【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不代表它能回答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且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项错误;正确选项为 A。【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

16、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轻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A.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B. 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C. 从自身的需要出发D. 从自己的理想出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劲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A 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1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

17、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这说明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 -B.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 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 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表明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保持相对静止,故 D 符合题意;A 正确,但题干并未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 错误,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 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故本题答案为 D。17.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

18、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A. 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 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 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答案】B【解析】【详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慧能的这一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 适合题意;其它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19、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18.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这告诉我们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 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 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 -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而言,它又有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

20、,而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适合题意。A、B 是片面的;D 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9.有的人做事经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人却相反,往往“事倍功半”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A. 尊重和掌握规律程度不同B. 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C. 各人的机遇运气不同D. 各人拥有的物质条件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事半功倍就是用了一半的努力得到了加倍的效果,事倍功半是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二者效果不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方法问题。科学合理的方法符

21、合客观规律,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因此,要在做事中积极探寻和遵循客观规律,顺势而为,从而保证工作快速稳健高质量地推进,故 A 符合题意;选项 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20.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国家投资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该工程的兴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改变了水流方向,改造了客观规律B. 是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实际出发作出的决策C. 是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创举D. 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答案】A【解析】- 10 -【详解】注意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选出不正确的选项。A 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2、人不能创造、消灭和改造规律,故 A 符合题意,入选;选项 BCD 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A。21.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 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 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 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并不仅仅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23、,A 说法错误;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并不是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 说法错误;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不能消费人与自然的斗争性,矛盾无处不在,C 说法错误;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D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22.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 ;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A.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 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 人能反映事物

24、,而动物则不能D.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相关知识。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其他动物没有意识,动物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只是一种本能活动而已,故人类的意识与动物的心理有本质的区别。故 B 选项入选。ACD 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考点定位】意识【特别提醒】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因为意- 11 -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而意识的反作用仅仅是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中的一个方面。2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

25、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 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 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一些人担心某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将人类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这个观点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A 入选。B 错误,机器人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不可能有意识。C 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D 选项没有体现。本题选 A。考点:意识的来源24.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你吃了吗?” ,到现在“你买房了吗?你出国旅游了吗?”随着时代的变迁, “问候语”的变化,从另

26、外一个侧面真实的见证了老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说明意识和存在如影随形,不可分离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任何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问候语”属于意识,而“问候语”的变化,从另外一个侧面真实的见证了老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了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任何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故符合题意;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或超前或滞后于物质的变化,不是如影随形;错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人的欲望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 D。- 12 -25.“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27、”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 实践出知识,知识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详解】实践是知识的母亲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知识是生活的明灯强调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故 B 符合题意;选项 AC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B。26.从 2007 年 10 月发射“嫦娥一号” ,到 2018 年发射“嫦娥四号” ,短短十年,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这主要表明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 实践

28、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总是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的,但是实践水平又会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材料中强调了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这是实践社会历史性的表现,选 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27.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A. 真理和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 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 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答案】D【解析】- 13 -试题分析: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

29、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 适合题意;A、B、C 三项观点错误,排除。考点:真理的客观性28.“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这说明A. 真理是可以认识的,必须反对不可知论B. 真理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反对形而上学C. 真理是客观的,必须反对唯心主义D.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30、一,要反对照搬过去的理论,把具体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与另一条件中是教条主义的表现,故 D 符合题意;选项 ABC 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29.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一是客观规律,二是客观实际,题干中说明了规律性,说明了现象的客观性,故应选 C;中的观点是错误,说法太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30.有这样一

31、副对联深刻地揭示了个别领导干部弄虚作假的作风:上联上级对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级对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官出数字。这副对联警示- 14 -领导干部要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C.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D. 坚持创新,反对腐化【答案】A【解析】【详解】下级对上级层层掺水,这表明有些领导干部弄虚作假应付上级领导,没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警示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 A 符合题意;选项BCD 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A。31.“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

32、成功” 。这主要是因为A.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B.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D. 意识依赖于物质【答案】B【解析】“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这是因为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它国不同,做好中国的事情要使主观想法符合中国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即要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点睛】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想法要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一致。注意此哲学观点不能说成“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这样说,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32.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 2

33、000 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A. 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 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C. 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15 -D.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小题考查的是认识工具。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说明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B 符合题意;A 错误,自古至今,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不仅仅是当今世界;B 错误,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进而推动认识发展。D 正确,

34、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C。【点睛】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需要注意三点:(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发展;(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33.鲁迅曾说,对于红楼梦 ,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认识往往受主观条件制约人们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性认识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对于红楼梦 ,不同的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

35、对其认识不同,这表明人的认识往往受主观条件制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故符合题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B。二.简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计 36 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34.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 16 -费尔巴哈认为:“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抓自己的眼睛呢?”材料二: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

36、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 (1)材料一中贝克莱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分别代表着哲学上的哪一种基本派别?其基本观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王守仁和朱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请简要说明。【答案】 (1)贝克莱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2)王守仁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整个客观事

37、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朱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两个人的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解析】【分析】本题以哲学家的不同观点为话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试题比较基础。【详解】第(1)问,材料一中贝克莱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分别代表着哲学上的哪一种基本派别,其基本观点是什么。本题主要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这说明贝克莱认为夸大人的主观意识,把人的主观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

38、义;费尔巴哈以反问句的形式肯定老鼠相对于小猫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在正确回答贝克莱和费尔巴哈所述的哲学派别的基础上,不难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依据教材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材料二中王守仁和朱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请简要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何处可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要求考生必须熟记和理解。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说明王守仁认为此花在心内,这是夸大人的主观意识的表现,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因此判断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是人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朱熹- 17 -认为理产生万事万物,把理这一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因此,判断朱熹的观点属于客观唯

39、心主义。在此基础上分别回答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异同即可。【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

40、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35.“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成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

41、益和经济效益。(1)请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建设“美丽中国”做法的合理性。(2)材料中草原散养母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是怎样体现生活与哲学“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答案】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材料中的做法,充分地尊重了自然,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一模式恢复了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了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利用

4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之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 18 -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要求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建设“美丽中国”做法的合理性。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知识作答,因此,考生解

43、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然界的物质性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针对材料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成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些做法尊重了自然,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考生可从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角度去分析说明。第(2)问,材料中草原散养母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

44、式,是怎样体现生活与哲学 “规律”的相关知识的。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规律。针对材料中草原恢复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考生可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之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角度去分析说明。【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1题型特点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2解题方法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

45、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 19 -和中心思想。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

46、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36.简要评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 ” 【答案】从生理基础看,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从本质和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意识,否则不会产生意识。题中观点认识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解析】【详解】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知识的理解。对于此类试题,一般既不完全正确

47、,也不完全错误,因此考生在作答时切记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应针对设问中正确部分给予肯定,错误部分给予否定,并分别说明原因或理由。解答本题,对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一点应给予肯定并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角度说明其正确性;对于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这一点要给予否定,并从意识产生的本质角度说明其错误。【点睛】评析类主观题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是以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学生对试题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这类试题由于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2解题方法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有两种形式。(1)结合材料提

48、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析,福建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山东文综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 20 -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2)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表态,

49、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课标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观点。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个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37.简要评析“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案】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够指导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不的人其价值评价标准不同,因而“有用”的标准也不同。 “有用即真理”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其根本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