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93092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季路问事鬼神, (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 。A. 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 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 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

2、、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 B,A、C、D 与材料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的思想。2. 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 B. 以民为本C. 以德治国 D. 公正至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 B 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 C 项错误;本题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结合“举公义,辟私怨” ,

3、故 D 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2 -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 ACD 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 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 B。考

4、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4.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A. 程颢 B. 王阳明C. 董仲舒 D. 黄宗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游心于虚无” ,即体现心学范畴主张。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所示的三个思想家均不是心学家,排除。B 项,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及其思想主张5.有人称:北宋时期,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

5、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北宋时期“市民文化”形态的是程朱理学 文人画 清明上河图 宋词 京剧A. B. C. D. 【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市民文化”是指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是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生活,不符合题意,反映了宋代以后城市市民生活的现实,符合题意;京剧是清朝出现的,故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 3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点“北宋时期” “市民文化” ;首先通过“北宋时期”这一时间点排除;然后再通过“市民文化”排除;从而得出正确答案。6.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孤

6、禽图 ,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A. 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B. 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C. 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D. 具有气势雄壮的特色【答案】A【解析】【详解】 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这是典型的文人画特征,故选A。B 是工笔画的特征,而题干中的孤禽图是写意画,故排除 B;C 不是文人画的主要特征,而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故排除 C;写意

7、画具有强调意趣、借物抒情的特点,不具有气势雄壮的特点,故排除 D。7.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A. - 4 -B. C. D. 【答案】B【解析】据材料“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游记属于了浪漫主义作品,没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故 A 项错误;红楼梦揭露和批判了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预言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趋势,符合题意,故 B 项

8、正确;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的发展演变,也没有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主题,故 C 项错误;封神演义以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也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同时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各个文学名著的内容、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8.魏源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授予科甲出身。对魏源以上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5 -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作用推动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表

9、达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是资产阶级探求强国御侮之策的典范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授予科甲出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达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这在当时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作用,故符合题意;魏源的建议都是关于西方先进技术的,没有涉及到政治思想,更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所以答案选 B。【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用魏源给清政府提的建议作为新情境,来考查“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理解,考生需要明确这时魏源等思想家的主张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且主张也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藩篱,只要是把这一点把握好,这一题就好做出来

10、了。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 揭露历史真相B. 引介西方理论C. 倡导维新变法D. 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新学伪经考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其目的是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为维新变法扫清障碍,因而遭到清政府的禁毁,故 B 项符合题意;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故 A 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主要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目的是对儒学体系加以改造,不是介绍西方思想,也不是颠覆孔孟学说,故 CD 项错

11、误。- 6 -10.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 ,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 ,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 ,1903 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 ,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这说明章太炎A. 主张反清革命B. 反对民主共和C. 提倡保皇立宪D. 支持君主立宪【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 、 “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载湉”是指光绪皇帝)等信息可知,章太炎主张反清革命,故选 A;题干中没有关于民主共和的信息,故排除 B;由题干中的“革命”可知,CD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

12、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最符合这一言论的派别是A. 洋务派B. 维新派C. 革命派D.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材料“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的进一步的解放,故 D 项正确;A 项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排除;B 项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 项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排除。12.1952 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年份 1949 年 1953 年 1965 年- 7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262% 377% 438%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331% 149% 68%(1962 年数据)A. 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B. 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 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 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1952 年下半年开始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增长可知是为了适应一五计划及经济建设需要,故 A 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符

14、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才结构合理,故 C 项错误;1965 年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故 D 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教育建国初期教育特点13. 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 1949 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这项科技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C.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东方红威严、壮丽地

15、为之戴上了皇冠。可以看出本题想考查 1970 年“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所以本题选 C,A、B、D 与题干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8 -14.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1

16、970 年,故 A 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 2003 年,故 B 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 年,故 C 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 1973 年,故 D 项错误。15.20 世纪最深刻的科学革命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这两个理论的共同之处有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否定了传统狭隘观念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扩大了人类认识领域A. B. C. D. 【答案】C【解析】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是近代物理学的革命,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故正确;同时也否定了传统狭隘观念,故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而量子力学没有,故错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都将认识领域由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

17、世界,故正确。故 C 项正确。16.“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 ”他的这一理论A. 使人类认识开始进入微观世界- 9 -B. 阐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 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D. 开始猛烈冲击基督教神学【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涉及生命的演进问题,没有涉及微观世界问题,排除 A;材料讨论生命的法则,而非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 B;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 ,是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使生物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排除 C;早在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猛烈冲击基督教神学,排

18、除 D。17.阅读17 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AB 年差 BC 年差 AC 年差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A.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 科技成就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D. 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表格主要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限、

19、- 10 -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A 项说法较绝对;C 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D 项与题意无关。故选 B 项。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人类文明的引擎、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三次科技革命【名师点睛】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前两次科技革命在高考中的复现率很高。高考对两次工业革命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其产生的条件、特点、影响上。2015 年高考课标卷和 2015 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都从影响的角度进行考查。预计在 2016 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特点、影响等角度考查,题型

20、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可能。18.“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 ”此评论适用于A. 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 B. 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C. 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 描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9 世纪以来的美术。解答此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 、 “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等可知是针对印象派绘画的评价。所以应选 C。考点:19 世纪

21、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印象画派19.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这一流派属于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浪漫主义产生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现代主义文学提

22、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 、 “新奇别致” “深沉情感” “冷- 11 -峻严肃的笔调” ,可知是现代主义风格。故答案选 C。考点: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现代主义【名师点睛】本考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特别注意的角度有:(1)知识角度:掌握各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艺术特色、代表人物及典型作品。(2)能力角度:借助新史料或新情境考查文学作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3)史论角度: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密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侧重于对文学发展变化背后的社会变革的考查,尤其是工业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

23、影响,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史论意识,是值得密切关注的考试趋向。20. 1909 年初, 大公报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当时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应该是( )A. 电影 B. 电视 C. 电报 D. 广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时间 1909年和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可以分析出这种大众传媒应该是电影,电视是20 世纪 20 年代才发明的,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要求,电报和广播没有亲眼见到一样的感觉。所以本题答案选 A,B、C、D 不符合题意。考点

24、:19 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的辉煌大众传媒电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计 60 分。21.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司

25、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 12 -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

26、:灯笼) ”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李贽焚书卷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的用人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2)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3)材料三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4)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

27、主要原因。【答案】 (1)政策: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被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深化:宋明理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3)观点: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原因: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4)原因:儒学本身的自我调整,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和时代要求。【解析】试题解析:- 13 -第(1)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

28、统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即可得出“重用儒生参与国家政权”的结论;第二小问可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2)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从儒、道、佛三教合一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即可得出“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即可得出“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

29、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即可得出“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 、 “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结论。第(3)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中的信息“有一道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自谓真仲尼之徒焉”即可得出“道学家是借孔孟之学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的结论;第二小问政治上可从明清之际吏治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经济上可从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角度思考作答,思想上可从宋明理学的僵化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4)题主要考查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原因,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答题的能力。可从儒学不断的调整和完善,适应了统治阶

30、级的需求等角度思考作答。22.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 )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二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夫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

31、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 17 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14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 17 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答案】 (1)主张: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相同点:以民为本。(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3)进步性: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原因:封建君主专

32、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子和黄宗羲的进步思想。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概括出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根据“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概括出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古者以天下为主” “为天下之大害者”归纳得出。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思想上的反映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得出。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23.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

33、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当时人看来, “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 ,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宋代之后起源于昊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 1598 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 15

34、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答案】 (1)形式:宋词。原因: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特点: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关心时政;表达情感。(3)关系: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社会生活影响社会文学。【解析】(1)文学形式:解答本题的观点是这段材料的来源,从“宋代文化特征”可以看出这段话描述的是宋代盛行的文学形式,结合所

35、学知识是宋词。原因:从材料中看,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此外经济基础和社会阶层的变化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2)特点:从“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可以看出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从“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看出关心时政;表达情感。(3)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前面叙述的内容来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之间相互影响,文学形式受到经济基础影响,社会生活又因为文学作

36、品而发生改变。24.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 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 ”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16 -贞节、

37、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魏源著海国图志的目的和张之洞在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问题上的认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最重大的意义。(3)指出材料四与材料三之间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产生的最主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答案】(1)“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38、。(2)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3)继续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向西方学习从学先进技术到学政治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中可以概括出魏源著海国图志的目的。从材料“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可知,张之洞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祸患是国内的民权之说。(2

39、)从材料“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中可以概括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到了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所以说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4)根据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

40、17 -25.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 19 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 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

41、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三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界”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19 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3)概况材料三的主要观点。(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1)依据: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影响:有力地冲击封建神学;为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兴起奠定基础;(2)表现:理论上,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技术上,发

42、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3)材料三观点: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 (4)关系:相互促进。【解析】(1)结合材料牛顿描述是主要理论依据是经典力学体系,在思想领域它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神学,体现了人的价值和作用,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8 -(2)结合 19 世纪的科技发展表现可知,在理论上出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法拉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了发电机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等。(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社会需要促进了科技的巨大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正是由于社会市场的需要,所以催生了生产领域的一次革命,当时英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所以最先爆发工业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比如,研制出了珍妮纺纱机,瓦特的蒸汽机,还可以列举其他的一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发展表现。点睛: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很关键,最后组织答案,语言要规范。问题中“根据材料” ,即需要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 “结合所学知识”需要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信息,并整合一起解决需要回答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