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3114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

2、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

3、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

4、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 “人” “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 2 -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

5、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

6、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答案】1. 2. 3. 【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 项, “如果就”表示过于绝对。B 项, “必须完好保存”于文无据。D 项, “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与原文表述不一致。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说法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

7、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题详解】- 3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项,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

8、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B 项, “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不是“活化了乡村记忆的标准” ,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

9、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籍,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

10、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 4 -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

11、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

12、,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 年第 4 期)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 “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13、B. “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C. 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D.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5 -E. 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5. 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6. 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答案】4. 5. 6. 【解析】视频【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

14、文本内容及手法分析。B 项“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于文无据,原文是“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E 项文章首句不是“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取代” ,而是强调故乡在“我”生命中的不可或缺。【5 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需要理解“精神层面的影响”在文章中的具体含意,然后结合文本概括要点。从全文来看,“影响”的信息在第 5、6 两段。解题时要抓住叙写“精神层面的影响”的关键句子,注意字里行间蕴含的信息。点睛: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从全文来看,“影响”的信息在第 5、6 两段。【6 题详解】

15、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被称作文章的“题眼”,通常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纸上故乡”从字面意义上看,作者既“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也“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纸上故乡”从深层含义上解读,“故乡”给了“我”许多影响,是作者的“精神家园”,作者希望用文字构建“心中故乡”,以回报“故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方式需要时间长,并且必须一次次地进行选育,- 6 -转基因技术则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

16、筛选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大幅提高单产,例如美国栽种的一种含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可使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大豆产量大幅增加。 (选自中国科普网,有删改)材料二:为什么转基因争议这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食品安全大家都很关注,转基因项目投入资金不少,但科普这块儿不多,导致公众对科学认识不足,才出现这个局面。这已经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研发都有严格规定,中国也

17、如此。一个转基因的作物或动物,从实验室研究开发,一直到最后上到餐桌起码要 8-10 年,这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过程。很多人的误解来自对这些程序的了解不够,“我从官方得到的消息是,所有这些流程会更加透明,逐步公开。 ”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对有关“农大院长关于转基因食品是政府帮筛选更安全的食品”看法的调查)材料三:过去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方式主要是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主要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实现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可见,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是一脉相承的。但是

18、,传统的选择和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因而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 7 -表现可准确预期。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美国 Tuskegee 大学

19、 Prakash 教授发表声明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通过重组 DNA 术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且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由于目前的安全管理规则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摘编自朱蒙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材料四:为什么中国政府发了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大家仍不相信其安全?知名主持人崔永元分析,转基因宣传特别需要公信力,权威部门应当俯下身来向民众一点一点讲清楚转基因问题。崔永元认为,由于涉及粮食安全和知识产权,要坚决支持中国发展自己的转基因技术。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一定要谨慎,尤其是转基因主粮产业化要慎之又慎,

20、希望做生物技术的科学家少些浮躁,“虽然你们懂得转基因,但并不懂得社会的全部,这个世界除了自然科学还有人文科学。 ”(摘编自新民晚报)材料五:怎么看待转基因食品?面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没有回避:“转基因食品问题,我的看法是: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基因多种多样,有些基因特别是抗病虫的基因,大家担心人吃了会不会有问题?这些基因我们要慎重。但另外一些转基因,如美国大豆的除草基因,大面积生产不用除草,没有问题,不能谈转色变。 ”在袁隆平看来,分子育种的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增产、保证粮食安全的科学措施,搞转基因要合理研究,经过严格的科学试验和把关。 (摘编自郑州晚报)7. 根据材料内容

21、,下列不属于我国积极研发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原因的一项是A. 缩短新品种的培育时间,大大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B. 中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转基因产品研发的监管体系。C. 减少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的依赖,促进增产,改善食品质量,保证粮食安全。- 8 -D. 拥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抢占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 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转基因作物的优点,使文章的表述科学严谨,具体明确,便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B. 转基因技术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外源基因,将其直接转移到

22、生物种内个体中,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C. 转基因技术对生命的“任意修改”,是对传统伦理的挑战,对人类生存有负面作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难以消除的遗传基因污染。D. 美国 Prakash 教授发表声明认为,转基因技术通过重组 DNA 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E. 崔永元和袁隆平两位公众人物都认为,要坚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科学是把双刃剑,转基因技术也是这样,对转基因技术的利用要谨慎。9. 从材料二对公众的调查结果可知,多数人不相信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的原因有哪些?【答案】7.

23、B 8. AE 9. 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科普投入和宣传力度不够。科研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的研发流程不够公开和透明。公众的科学素养不足,对转基因了解和认识不够,缺乏理性判断。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对权威机构和专家的不信任。【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我国积极研发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原因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B 项, “中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转基因产品研发的监管体系”是转基因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不属于我国积极研发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原因。故选 B。【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

24、析和评价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两项” ,B 项, “选择任何一个外源基因”错,这个外源基因是一个“目的基因” ,应该是经过“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 “经过明确定义的,功能清楚” ;C 项, “对人类生存有负面作用”表述绝对,从几则材料来看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存是否有负面作用尚无定论;D 项, “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理解错误,声明中只说“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更- 9 -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原文中说“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 ,而“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也不等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故选 AE。【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从

25、材料二对公众的调查结果可知,多数人不相信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的原因有哪些?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通读材料,可以从材料中筛选出“食品安全大家都很关注,转基因项目投入资金不少,但科普这块儿不多,导致公众对科学认识不足,才出现这个局面” “很多人的误解来自对这些程序的了解不够, 我从官方得到的消息是,所有这些流程会更加透明,逐步公开 ”“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 “转基因宣传特别需要公信力,权威部门应当俯下身来向民众一点一点讲清楚转基因问题转基因宣传特别需要公信力,,权威部

26、门应当俯下身来向民众一点一点讲清楚转基因问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一定要谨慎,尤其是转基因主粮产业化要慎之又慎,希望做生物技术的科学家少些浮躁” “虽然你们懂得转基因,但并不懂得社会的全部,这个世界除了自然科学还有人文科学” “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谈转色变”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谈谈多数人不相信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原因。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

27、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

28、,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 10 -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

29、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 更始即

30、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

31、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为暂时放过仇家。B. 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 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 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 11 -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

32、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皇帝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反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了,(平原郡)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 “孙憙”做“孤”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C、D 两项。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不肯”和

33、“云”中间不能连在一起,且“云”是表示对话的词语,前后断开,故排除 B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更始即位,舞阴县城大姓李氏拥城不降。更始派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信守节义,非常著名,愿向他投降。 ”句子可以断开为: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故答案为 A。【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

34、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收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故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说法不正确,原文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且“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12 -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35、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奉” ,奉行;“枉” ,违反;“更” ,再;“道” ,说说;“它” ,其他;“它所欲” ,指其他要求;“复” ,再;“复言” ,再说话。 (2)中的“大蝗”:出现大蝗灾;“侵入平原界辄死”省略主语“蝗虫” ,翻译时补齐;“界” ,地域,地界;“辄” ,就;“岁屡有年” ,前省略“平原郡” ,翻译时补齐,平原郡连年丰收;“屡” ,多次;“岁屡” ,指多年,连年;“有年” ,指丰收;“歌” ,歌颂。【点睛】文言文语句

36、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南阳郡宛人。从小就有节操。堂兄被人杀死,无子,赵憙时年十五岁,一心想着为兄报仇。于是操练兵器,结交宾客,后来就去复仇。而仇家都生病了,无人抵抗他。赵憙以为因病报仇把人杀死,不是仁者想法,暂且放弃而离

37、去。回头对仇者说:“你们如果病愈,应远远避开我。 ”更始即位,舞阴县城大姓李氏拥城不降。更始派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信守节义,非常著名,愿向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憙。赵憙还不到二十岁,召见后,即任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让他到舞阴,李氏就向他投降。光武攻破了王寻、王邑,赵憙受了伤,有战功,回来后拜为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平素与邓奉友善,屡次写信给他,恳切地指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诬告赵憙与邓奉合谋,帝以此感到怀疑。等到邓奉失败,光武帝搜得赵憙写给邓奉的信,于是大惊道:“赵憙真是一位长者啊。 ”后来拜为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起初担任琅邪相,豪

38、强掠夺兼并,为人所患。赵憙一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未查出,就极力查问其中的奸情,逮捕拷问李子春,两个孙子自杀。京城为他说情的达数十人,最终没有听从。当时赵王刘良病重将死,光武帝亲临看望赵王,问他有什么要说。赵王说:“我平素与李子春相好,今犯罪,怀令赵憙想杀他,愿乞求留其性命。 ”帝说“:官吏奉法,法律不可歪曲,- 13 -你再说还有什么要求。 ”赵王再没有说话。这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盗贼很多,赵憙与诸郡讨伐追捕,斩其首领,余党受其株连者数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作恶罚及其身就行了,可将他们徙往京城近郡的地区。 ”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将他们全部迁移安置到颖川、陈留。于是提拔荐举

39、有义行的人,诛杀锄掉奸恶之徒。后来青州发生大蝗灾,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地界就会死掉,平原境内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二十七年,被授予太尉官职,赐爵关内侯。当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都来入朝修好,帝令赵憙主持边疆事务,打算作长久规划。建初五年,赵憙生病,帝亲临探视。等到病逝之后,帝亲往临吊。时年八十四岁,谥曰正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山寺见牡丹刘子翚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注】刘子翬(hui)(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

40、宋诗人。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B. 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 “傍”二字也暗示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C. 颈联表现了诗人年华逝去之愁和难以再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D. 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阑珊。E. 前两联叙写了诗人在洛阳载酒傍花的经历,表明他出身富贵,为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15. 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15. 【解析】【14 题详

41、解】试题分析:D 项,分析片面,根据原文, “意萧索”的原因除了只看到残花外,还有诗人对白- 14 -己、对牡丹命运的感伤。E 项,理解错误,说诗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不当,前两联表现的是诗人对牡丹的喜爱。【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结合诗歌情感分析艺术手法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辨析手法然后分析情感。如此题分析“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诗中的词语“曾” “回首”可见诗歌的前三联是回忆属于“虚写” ,最后一联“山房”等景物,应是“实写” ,由此可知是“虚实相生” ,结合“意萧索”可知是一种失落感,整理即可得到答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

42、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的虚实相生和对比的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锦瑟中,化用鲛人泣泪成珠的典故,并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雾、可望而不可及的诗句是:“_,_。 ”(2) 赤壁赋用比喻的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43、“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对自己的过去做了反思,对将来也进行了安排的两句是:“_,_。 ”【答案】 (1). 沧海月明珠有泪 (2). 蓝田日暖玉生烟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沧、生、蜉蝣、渺、粟、谏。【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

44、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 15 -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

45、正确的一项是()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件屋都摆满了。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

46、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A. B. C. 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关键词“书多” ,与中心语“模型”不符。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关键词“人”与句意中“广告”不符。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关键词“话多” 。与句意中“脏空气”不符。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

47、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 16 -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 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 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 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B 项句式杂糅,要么说, “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要么说”小时候常常到铁路边玩;另外“火车每当”应该改为“每当火车” 。A 项搭配不当, “多次案情” ,无法搭配,拟改为“多起” 。C 成分残缺。修改方法, “从过去”前加一个档次位于“经历”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

49、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视频19.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 , , , ,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17 -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