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93137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南昌十中 2018-2019 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科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下列关于细胞物质组成、结构及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核糖的化学元素为 C、H、O、N、P B神经递质和胰岛素都属于分泌蛋白CRNA 聚合酶具有识别作用 D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中均不含有线粒体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气含量降低,不会影响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但会影响其吸收钾离子B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C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D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青蒿素主要通过干扰疟原虫表膜-线

2、粒体的功能,以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使其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B. 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C.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D. 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生素 D 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B.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可观察低温诱导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根据 C0

3、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5、下列有关 ATP、酶等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 ATP,酶和 ATP 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BATP、酶、激素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C细胞内 Na 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 Na 含量平衡,需消耗 ATPD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6.研究发现生物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具有酶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好氧菌的线粒体膜上含有有氧呼吸酶,有利于其直接氧化分解葡萄糖B.内质网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C.叶绿体内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4、酶,有利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高尔基体膜上含有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7、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其在血浆中的含量在妊娠 30 周时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胎儿出生后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 含量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成年人血液中的 AFP 含量一般要多于刚出生的胎儿B.AFP 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C.肝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细胞癌变后,细胞内的凋亡基因不易表达28、下列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X 代表实验温度,则 Y 可代表某种酶的

5、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B若 X 代表含氧量,则 Y 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C若 X 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 Y 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D若 X 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则 Y 可代表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9、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 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 B,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 C。下

6、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重 B 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B. C 减 B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C. C 减 A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光合速率D. A 减 B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10、如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与白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因此合成的 mRNA 和蛋白质种类也不相同B图示所有的细胞中,干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 C血小板和红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DNADNARNA蛋白质D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1、图甲表

7、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3A. 基因 A、a 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 X 染色体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kl 段C. 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hj 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D. 图乙中的 cd 段和图丙中的曲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中 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

8、响 DNA 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A B C D13、下列有关“探索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B. 艾弗里实验中加入“S 型菌的 DNA+DNA 酶”的这组与只加“S 型菌的 DNA”组对照能更好地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转化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促使噬菌体与细菌分离14、BrdU 能替代 T 与 A 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 DNA 链,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 BrdU 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到

9、第一、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1 条染色体形成 2 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 也完成了复制B1 个 DNA 复制 2 次所产生的 DNA 分别位于 4 条染色单体上C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DNA 的 2 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 BrdUD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DNA 的 1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15、如图 1 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2 为一个细胞周期中 RNA 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若图 1 为浆细胞,则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B. 图 2 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 mRNA、tRNA

10、 均明显增多C. 图 2 中分裂期 RNA 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 若 A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呼吸酶,则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正反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4B.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的基因型C. 基因型为 YyRr 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 9/16D. 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杂交实验,需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17、某人类基因组研究院确认了 X 染色体上有 1 098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有趣的是,这 1 098 个基因中只有 54 个在对应的 Y 染色

11、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而 Y 染色体上仅有大约 78 个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 24 条染色体上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X、Y 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C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 0 或 1 或 2 条 X 染色体D伴 X 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18、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和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他们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群中,男性、女性在秃顶和非秃顶方面的表现没有差异B若一对夫妇均为秃顶,则所生子女应全部表现为秃顶C若一对夫妇均为非秃顶,则所生女儿为秃顶

12、的概率为 0D若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b b 和 b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1/219、某大学生物系学生通过杂交试验研究某种短腿青蛙腿形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到下表结果。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1 2 3 4组合短腿长腿 长腿短腿 长腿长腿 短腿短腿长腿 48 46 90 24子代短腿 46 48 0 76A长腿为隐性性状,短腿为显性性状B组合 1、2 的亲本都有一方为纯合子C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D短腿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20、人类色盲中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之分。某地区正常居民中约有 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地区某一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

13、正确的是 ( )A蓝色盲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0 号体内细胞最多有 4 个色盲基因C11 号和 12 号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 1/12D若 13 号与该地区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 11/20021、图分别表示不同的A图中 4 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 B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5变异类型,基因 a、a仅有图所示片段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2、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植物经 X 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

14、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B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番茄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C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23、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精原细胞,产生 4 个精子时出现了以下 4 种情况。下列对相应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精子的种类及数量比 对相应情况的分析A ABab22 这两对等位基因必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ABAbaBab1111 这两对等位基因必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 AaBb22 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 ABaBab112 可能有一个 A 基因突变成了 a241 万年前,科罗拉多

15、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为 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 a 才能最终达到 cB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 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 AA、Aa 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 20%,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数量减少 20%,则一年后 a 的基因频率为 5/1125、榕树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榕小蜂借助榕树部分雌花的子房产卵,被产卵的子房会终止发育,并且二者在形态结构上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榕树雌花内共存着一种只产卵不传粉

16、的欺骗性榕小蜂。榕树雌花期,传粉者和欺骗者同时被吸引,即使有充足雌花资源,两种榕小蜂均不会产完所有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欺骗性榕小蜂的存在抑制传粉榕小蜂的产卵和传粉量B若没有传粉榕小蜂,榕树将无法通过种子进行繁殖C传粉榕小蜂利用雌花资源产卵,能使榕树更有效地繁殖D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组成了动植物界协同进化的关系二简答题(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40 分)26、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面积和质量相同),装入含蒸馏水的注射器中,排出叶片内的气体,使叶圆片下沉。然后将叶圆片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 NaHCO3溶液中进行实验(NaHCO 3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浓度变化对溶液

17、pH 的影响忽略不计,其他6实验条件相同),观察第 1 片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min),结果如图。请回答:为寻求证据,可以用_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的色素,再用_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2)在 NaHCO3溶液浓度为 0 的溶液中,叶圆片直至实验结束仍未上浮,其原因是缺乏NaHCO3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阶段。当浓度超过 5%,叶圆片也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浓度过大,导致_。(3)当 NaHCO3溶液浓度为 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请说明理由:_。 (2 分)27、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

18、 mRNA 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 RNADNA 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 杂交体共同构成 R 环结构。研究表明 R 环结构会影响 DNA 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等。下图为某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酶 A 的作用是_(填字母)。A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1)当 NaHCO3溶液浓度为 1%4% 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_( 填“强”或“弱”)。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7B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合成的 DNA 子链上C将两条脱氧核

19、苷酸链之间的氢键破坏 D将新合成的 L 链片段进行连接(2)酶 C 的名称是_ ,与酶 A 相比,除了有着相同的催化效应外,还能使DNA 分子中的_断裂。酶 C 催化过程的产物与过程的产物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_ 。(3)R 环结构的形成往往与 DNA 分子中某种碱基对的数量有关,推测该片段可能含有较多的_碱基对,使 mRNA 不易脱离模板链。(4)R 环的形成还会_(填 “提高”或“降低”)DNA 的稳定性,从而引起_。(5)过程中,一个 mRNA 上可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其意义在于短时间内能_ _。(6)图示为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判断依据是_。28图 1 为甲病(显性基因

20、 A、隐性基因 a)和乙病(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 。(2)若 3和 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 5和 12的基因型分别是_、_。若 9与 12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概率是_。(3)若乙病是白化病,对 3、 4、 9和 10进行关于乙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白化或正常基因的相关 DNA 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酶 E 切割后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 2,则:长度为_单位的 DNA 片段来源于白化病基因。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 10 000 个人当中有 1 个白化病患者,若让 10与该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人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

21、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_。29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广泛开展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种,这8一过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棉花、小麦、玉米等植物的人工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是因为 60Co 导致相应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 ; 60Co 处理后棉花产生棕色、低酚等新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从图甲诱变 1 代中选择表现型为_和_的植株作为亲本,利用_育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3)图乙中,真菌抗虫基因能整合到小麦 DNA 上的基础是二者均_ ;与图甲中的

22、诱变育种方法相比,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4)图丙中方法 A 处理后所得植株为_倍体;方法 B 处理可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_。(5)分析题图可知,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的实质都是_。30、下图中地雀 A 与地雀 B 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 C 与地雀 A、B 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 1、2、3 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 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发生改变。(3)若图 2 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

23、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甲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9个体数 196 168 36 400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种群甲中基因 A 的频率为_。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 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 105 ,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10南昌十中 2018-2019 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CCDDC BAADB CCACB D

24、CCDC CBDAC二简答题(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40 分)26、(7 分)(1)弱 无水乙醇 纸层析 (2)暗反应 细胞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合理即可) (3)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只能表明净光合速率降低(或只能表明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降低)(2 分)27、(9 分)(1)B (2)RNA 聚合酶 氢键 前者含核糖和尿嘧啶,后者含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3)GC (4)降低 基因突变 (5)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6)复制、转录、翻译可以同时进行28、(7 分)(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 分) (2)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1 分) aaX BXb AAX BY 或 AaXBY 17/24 (3) 7.0 和 2.7 1/101 29、(10 分)(1)增添、缺失或替换 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2)棕色高酚 白色低酚 单倍体 (3)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且都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4)单 抑制了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5)基因频率的改变30、 (7 分)(1)地雀 A 和 B 地雀 A、B 与 C (2)海洋环境的变化 基因频率 (3)基因库 0.7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F1802-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Testing of Excess Flow Valves《超流阀性能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F1802-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Testing of Excess Flow Valves《超流阀性能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F1803-200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ly (Vinyl Chloride)(PVC) Closed Profile Gravity Pipe and Fittings Based on Controlled Inside Diameter 《基于可控内径的聚氯乙烯封闭式异型重力管和配件的标准规范》.pdf ASTM F1803-200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ly (Vinyl Chloride)(PVC) Closed Profile Gravity Pipe and Fittings Based on Controlled Inside Diameter 《基于可控内径的聚氯乙烯封闭式异型重力管和配件的标准规范》.pdf
  • ASTM F1803-201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ly (Vinyl Chloride)(PVC) Closed Profile Gravity Pipe and Fittings Based on Controlled Inside Diameter&x2009 《基于控制内径的聚氯乙烯 (PVC) 封闭型重力管和配.pdf ASTM F1803-201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ly (Vinyl Chloride)(PVC) Closed Profile Gravity Pipe and Fittings Based on Controlled Inside Diameter&x2009 《基于控制内径的聚氯乙烯 (PVC) 封闭型重力管和配.pdf
  • ASTM F1804-2003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Allowable Tensile Load for Polyethylene (PE) Gas Pipe During Pull-In Installation《拉入安装过程中聚乙烯气体管允许拉伸负荷测定的标准实施规范》.pdf ASTM F1804-2003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Allowable Tensile Load for Polyethylene (PE) Gas Pipe During Pull-In Installation《拉入安装过程中聚乙烯气体管允许拉伸负荷测定的标准实施规范》.pdf
  • ASTM F1804-2008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Allowable Tensile Load for Polyethylene (PE) Gas Pipe During Pull-In Installation《沿路安装过程聚乙烯(PE)煤气管的许可拉伸载荷测定用规程》.pdf ASTM F1804-2008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Allowable Tensile Load for Polyethylene (PE) Gas Pipe During Pull-In Installation《沿路安装过程聚乙烯(PE)煤气管的许可拉伸载荷测定用规程》.pdf
  • ASTM F1804-2008(2012)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Allowable Tensile Load for Polyethylene (PE) Gas Pipe During Pull-In Installation《沿路安装过程聚乙烯 (PE) 煤气管的许可拉伸载荷测定用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F1804-2008(2012)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Allowable Tensile Load for Polyethylene (PE) Gas Pipe During Pull-In Installation《沿路安装过程聚乙烯 (PE) 煤气管的许可拉伸载荷测定用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F1804-2008(20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Allowable Tensile Load for Polyethylene (PE) Gas Pipe During Pull-In Installation《在拉入式安装期间测定聚乙烯(PE)燃气管道允许拉伸载荷的标准惯例》.pdf ASTM F1804-2008(20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Allowable Tensile Load for Polyethylene (PE) Gas Pipe During Pull-In Installation《在拉入式安装期间测定聚乙烯(PE)燃气管道允许拉伸载荷的标准惯例》.pdf
  • ASTM F1805-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ngle Wheel Driving Traction in a Straight Line on Snow- and Ice-Covered Surfaces《在覆雪和覆冰表面对单轮直线驱动摩擦力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F1805-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ngle Wheel Driving Traction in a Straight Line on Snow- and Ice-Covered Surfaces《在覆雪和覆冰表面对单轮直线驱动摩擦力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F1805-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ngle Wheel Driving Traction in a Straight Line on Snow- and Ice-Covered Surfaces《在雪和冰覆盖表面上按直线进行单轮驱动牵引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F1805-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ngle Wheel Driving Traction in a Straight Line on Snow- and Ice-Covered Surfaces《在雪和冰覆盖表面上按直线进行单轮驱动牵引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