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奥赛实验班).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93167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奥赛实验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奥赛实验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奥赛实验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奥赛实验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奥赛实验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唐县一中奥赛试验部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3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佐汉昭帝;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宰相没有地位 B外朝制约内朝 C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 D皇权得到强化4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A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 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的教训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节制 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3、5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A促进了文化融合 B维护了社会公平 C有利于专制统治 D加强了民族团结6.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2朝政” 、 “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4、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7.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 ,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8.“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 ,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 B周代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C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 D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9.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

5、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 ;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1019 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11

6、. 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中世纪”指近代以前的历史阶段) 。以下条款为义和团设想的对外和约,其中体现“回到中世纪”的条款包括( )“各国应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3“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A B C D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于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3 个月前公布,以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 1.5 亿人。许多地区参加讨论的人数达到了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城市和个别地区达到了 90%。全国人民在什么问题上都想到了,不论是有关宪法的

7、,还是与宪法无关的。关于该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 B主要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C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民主的特点 D规定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3费孝通说:“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材料从什么方面说明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A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传统 B汉族的经济发展优势C长期形成的居住和生活特点 D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经历14.“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其为反清第一英雄,

8、很可惜他没有成功。 ”(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15张鸣教授论道:“尽管破坏不那么大,但革命毕竟是一场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激烈变革。革命后,中国的国门上的招牌变了,从一个君主专制的政体,变成了最先进的美国体制但是,革命后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制度,落到实处,的确大有困难。 ”革命后新制度的落实“大有困难”根本上是受制于( )A 革命造成的破坏程度 B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C 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 D 帝制思想根深蒂固16.蒋介石 1938 年 8 月 3

9、1 日日记云:“今日长江之敌已入挂形(易攻难退之地)与险形之地矣!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此倭寇之必败也。 ”此会战前后历时 4 个月,战场跨 5 个省,虽然最终失利,但是它翻开了抗日历史崭新的一页。此会战指(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7.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 ,在侵略者“被虐” “遇害”的地4方, “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 阶级矛盾激化 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 民族矛盾缓和 D. 清政府角色的变化1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

10、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 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 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C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军阀混战和国民大革命19. 1940 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11、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20. 1880 年,薛福成写到:“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开埠通商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 B. C. D.21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 )A与日

12、本签订马关条约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2 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23 1934 年 11 月,天津益世报发表报道:“该区成立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

13、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 ”“该区”应该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日本占领区 C陕甘宁边区 D解放区24.蒋介石日记记录了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 ”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A. 国民大革命期间 B. 土地革命期间 C. 抗日战争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25.1936 年 12 月,毛泽东在抗日红军大学讲演时说:“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一九二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这个问题又作了一次答复。中国

14、革命运动,从此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这里“正确的理论”是指( )A 土地革命理论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持久抗战思想 D 全面抗战路线26.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7. “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

15、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为新文化运动。 ”(梁实秋我参加了五四运动 )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 )A 在共产党领导下学生运动日益扩展 B 中心最初在北京C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28.2016 年 7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会师是克服右倾错误的成果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吴起镇C.会师意味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D.会师后我党实现了伟大转折629. 托克维尔认为:“很难使一个人放弃自我去关心整个国家的命运,因为他不太理解国家的命

16、运会对他个人的境遇发生的影响。但是如要修筑一条公路通到他家园他就会发现个人利益和全体利益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A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 B全国人大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案C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行政 D1998 年以来各地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30. 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治协商会

17、议的职能发生了改变31. 2005 年 12 月 24 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 “汪辜会谈”是两岸 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 “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3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特

18、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33.1949 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 7 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 。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34. 习近平在中菲 问题上表示:中方愿继续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同菲律宾7一道,

19、共同推动中菲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与邻为善”的方针可能追溯到新中国初期的 (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35. 2011 年 9 月,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重申中国“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 。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 )A.实行不结盟政策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C.外交主权意识强烈 D.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20、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21、,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四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 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所以,应该集中8力量制定刑法 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 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22、(3 分)(2)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10 分)(3)根据材料二,1954 年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4 分)(4)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10 分)(5)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3 分)9历史答案1-5 BDDCA 6-10 CDCDB 11-15 DCCAC 16-20 DDCCB 21-25 DCABB 26-30DACDD 31-35CBACA(1)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 分) 制度:内阁制度;(1 分) 作用:强化君主专制。(1分) (2)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6 分)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 分)(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 分)(4)主张: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通过民主程序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6 分)成就: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4分)(5)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