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省枣强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12 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1关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碳在生物界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C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内要通过生产者 D碳从生物体内进入无机环境只能通过呼吸作用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 出生率和死亡率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种群密度3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不包括( )A 均匀分布 B 随机分布 C 垂直分布 D 集群分布4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A 样方法 B 五点取样法 C 标志
2、重捕法 D 黑光灯诱捕法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趋势B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C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6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B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D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7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过度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B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有垂直结构C 调查某单子叶草本植物种群
3、密度时可釆用样方法2D 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被的生长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 a 和物种 b 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在物种 a 和物种 b 之间都是单向的B 进化过程中物种 a 和 b 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C 物种 a 和 b 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二者存在生殖隔离D 物质在物种 a 和 b 之间不能循环流动9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某果蝇的种群雌雄比例为 1.061B 近 10 年来,全国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 水稻均匀插秧,蚂蚁集中生活D 美国大白蛾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1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
4、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 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 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 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11下列物质中不能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的是A 矿物质 B 碳 C 能量 D 水分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3D 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1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某森
5、林中全部的鸟是一个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B C D 1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B 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 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要非常醒目15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 二氧化碳 B 碳酸盐 C 碳酸 D 碳水化合物16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
6、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 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 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17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一片森林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C 某草原每平方米草地杂草的数量 D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18下列选项中依次满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要求的是( )缙云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长寿湖中所有鳙鱼 杨家坪动物园水族馆中全部鱼类 壁山湿地生态公园以
7、及其中的所有生物A B C D 19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4B 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D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B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食草动物一定是第二营养级D 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21下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表示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变
8、化趋势 B 大于时,种群密度可能会逐渐增加C 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D 通过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降低害虫种群密度22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食物链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5B 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群飞骚扰属于传递物理信息C 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D 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23我国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全面两孩” ,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9、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2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 若有人类活动,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2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比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下列关于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 1m2,但需随机取样B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C 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不一定是植物,而标志重捕法调
10、查的一定是动物D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光线强弱对调查结果没有影响2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B cef 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 ag 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过程D 大气中碳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群落中碳的循环途径除了图中的 bdg 之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途径27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绿色植物兔狼虎6A 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不定是唯一的生产者B 兔子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其同化能量部分流向狼C 狼是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 老虎与狼
11、的种间关系一定有捕食关系,还可能有竞争关系2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记物脱落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方格内和压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 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2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 20%B 生态系统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C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中的能量可以流向农作物,从而实现
12、对能量的多级利用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30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 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B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C 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D 竞争、寄生、互利共生3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 林场中的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体现出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光照32兴趣
13、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 4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表示有, “-”表示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错误的是(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瓶编号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7甲 + + + + - +乙 - + + + - +丙 + + + + - -丁 + + + + + +A 甲瓶生态系统成分齐全,物种比例适中,抵抗力稳定性较高B 乙瓶无光照,生态系统没有能量来源,故维持时间不长C 丙瓶无池塘泥,不能储存有机物,故比甲瓶有机物少D 丁瓶小鱼呼吸消耗大量氧气有可能导致 C、O 循环受阻33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
14、数量进行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见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A 0911 年栗瘿蜂在与长尾小蜂的竞争中占优势B B 栗瘿蜂数量和长尾小蜂数量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C 调查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种群密度需用样方法D 栗树同化的能量部分传递给了栗瘿蜂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呼吸作用类型主要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D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是绿色植物35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如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
15、:kJ)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草鱼中的幼年鱼、成年鱼和老年鱼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关系B 由草鱼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占草鱼所同化能量的 208C h 属于植物固定的能量,d 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 若在自然水域,草鱼同化的能量 c 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36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防治水稻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间能量传递效率B 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D 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37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
16、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 a 点和 b 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 0d 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不为零C ab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 bc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38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 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 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 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 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A 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图中B A=D,B=E,C=FC
17、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EDD K 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39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 4 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处于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 B 丁的 CO2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C 甲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多 D 丙是异养型原核生物,如根瘤菌40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B 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 图甲中,b 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 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D
18、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41下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错误的说法是( )10A 生态系统的成分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C 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 信息传递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种 A 捕食物种 B,A 与 B 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B 有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受到一定的信息素刺激才能萌发C 蚊子飞翔时发出的声音属于行为信息D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能来自群落内的各种生物43对下列古文分析,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体现了两种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19、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命活动的作用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44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 a 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 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D 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 a、b、c、e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1
20、145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 )A 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阶段 B 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阶段C 草本地衣、苔藓灌木森林阶段 D 地衣、苔藓草本森林灌木阶段4620 世纪 30 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 19371942 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年)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种群数量(只) 25 46 208 440 770 1380A 该岛屿对环颈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1380 只B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 在 1
21、9371942 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D 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47下列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 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飞起,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会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A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48某河流中有如下食物链: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如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河流不同深度
22、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B B 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C 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D 甲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4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2)A 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B 乙数量迖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C 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 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50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三角形为数量金字塔,则此图适合所有的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数量关系B 若三角形为能量金字塔,则所有营养级的总能量
23、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若图示为一个生态系统,则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两大部分D 若需对图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51在一片约 5 hm2的田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 35 只田鼠,分别作上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40 只田鼠,其中有 8 只是有标记的。由于田鼠被捕一次后有了警惕性,因此推测该田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只/ hm 2)约为( )A 略大于 175 B 略小于 175 C 略大于 35 D 略小于 3552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下图所
24、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 )A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C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D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1353研究者以北美东部 25 个不同大小的湖泊为调查对象,统计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食物网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及生态系统单位体积的生产力(同化有机物量) ,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湖泊体积越大,单位体积生产力越高 B 食物链的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大小无关C 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支持更多营养级 D 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54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
25、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C 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 D 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5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由 7 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B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C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D 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1456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 莴苣在适宜光波长
26、下能萌发生长 B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 草原返青时, “绿色”为植食性动物提供信息 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57甲图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 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 ,乙图为甲图中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示相应能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即仓鼠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B 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以后,仓鼠种群数量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为 c 时C 从甲图可知,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 K0降到了 K2-K3之间D 乙图中 A 不属于仓鼠的同化量
27、,图中仓鼠BC某种天敌也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58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B 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 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59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5A 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
28、有机碳来自过程D 过程以 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60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和 t 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 t 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 t 2和 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 t 2t 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16二、非选择题(61 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62 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63 题每空 1 分,共8 分)61如图甲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 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图乙是科学工作者连续 20 年对该草原的
29、某种鸟类种群数量的调查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 Ob 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死亡率。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_之间。(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 1,该比例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3)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
30、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的竞争能力不同。(4) 图乙中该鸟类种群数量第_年最少,第 8 至第 10 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若第 16 年种群的数量为 200 只,则第 20 年种群数量为_只。62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 1 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 2 所示。(1)图 1 中的生物构成了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种。(2)图 1 中生物体内 DDT 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3)图 2 中,甲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用图 2 中的字母表示) 。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_的同17化实现的。63下图表示某草原上几
31、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及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草原除了图中出现的以外还有:_和_。 (2)鼠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_的同化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鸟获得能量比例为 13,则鼬每增加 4 kg 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kg。 (3)图中 A 表示_;B 表示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_。 (4)如图是对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在 t1t2 时期鼬种群的出生率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第四次生物月考答案1D由于二氧化碳随大气全球流动,所以碳循环具有全球性,A 正确.物质循环是元素在
32、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物界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B 正确.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 正确.18碳从生物体内进入无机环境通过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两种途径,D 错误.2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选 D。3C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种群中的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类型,垂直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选 C。4B样方法适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五点取样法是样方法
33、的取样方法,不属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于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选 B。5A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A 错误;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 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 正确。6CA.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A 正确;B. 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B 正确;C.
3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C 错误;D.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 正确。7A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退化,不利于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 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因此动物也有垂直结构,B 正确;调查某单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可釆用样方法,C 正确;适度放牧可促进牧草的分支,有利于草原植被的生长,D 正确。8A物种 a 与物种 b 之间是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所以它们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的,A 错误。19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作用,相互选择
35、,共同进化,B 正确。被捕食者和捕食者是两个物种,二者存在生殖隔离,个体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 正确。捕食关系不可逆转,物种 a 的物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到物种 b,两者之间不可逆,D 正确。9CA. 某果蝇的种群雌雄比例为 1.061,属于性别比例的描述,是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A正确;B. 近 10 年来,全国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属于年龄组成的描述,是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B 正确;C. 水稻均匀插秧,蚂蚁集中生活,指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C 错误;D. 美国大白蛾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属于死亡率的描述,是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D 正确。10D鲫鱼
36、在食物链藻类鲫鱼鳜鱼中是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鲫鱼鳜鱼中是次级消费者,A 正确;鳜鱼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 正确;通气后,分解者的有氧呼吸增强,所以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 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 错误。故选:D。11C生态系统中的矿物质、碳和水分等物质可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A、B、D 均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C 正确。12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体,如萤火虫发出的光,A 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生物间传递信
37、息,如孔雀开屏;也可以在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被捕食者虚张声势警示捕食者,B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单向的,如飞蛾扑火;动物个体间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 错误.生态系统中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可以发出物理信息,如玫瑰的刺,D 错误.13D20种群是指某一区域内同一物种的全部个体,某森林中全部的鸟不只是一种物种,错误;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正确; 迁出率和迁入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正确;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正确; 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
38、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正确。综上,选 D。14D一般情况下,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常用样方法,A 正确;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适宜用标志重捕法,B 正确;常用的样方法包括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时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C 正确;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不能太醒目,过分醒目可能增大被捕食的概率,D 错误。15A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等生产者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在自身体内,各种生物再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去,因此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故选 A。16D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
39、信息,A 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光,这属于物理信息,B 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 正确;由 B 选项可知,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 错误。故选:D。17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出生率的范畴,不属于种群密度,A 错误;森林中的乔木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故一片森林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B 错误;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 错误;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属于鲫鱼的种群密度,D 正确。18C缙云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长寿湖中所有鳙鱼构成种群
40、;杨家坪动物园水族馆中全部鱼类,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21(没有包括全部生物) ;壁山湿地生态公园以及其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因此依次满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要求的是,故选 C。19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A错误;生物群落中的物质还能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B 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 错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 正确。20C每种动物在食物网中的不同食物链上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所以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只处于一个营养级,A 错误;在生态系
41、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如高营养级的狼与低营养级的水牛的体型,B 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草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一定处于第二营养级,C 正确;食物网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D 错误。21AA. 表示种群密度,年龄结构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 错误;B.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可能会逐渐增加,B 正确;C. 为年龄结构,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C 正确;D. 通过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出生率,引起害虫种群密度降低,D 正确。22C在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
42、四营养级,A 错误;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传递物理信息、群飞骚扰属于传递行为信息,B 错误;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C 正确;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D 错误。23D从种群特征看, “全面两孩”直接影响的是出生率,进而影响到种群密度即人口数量以及年龄组成,因为生育男孩和女孩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 正确。24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A 正确;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22结果,B 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正确;在群落
43、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到达顶级群落时种群总数趋于稳定,D 正确。故选 B。25D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乔木一般是 100m2、灌木一般 16m2、草本一般 1m2,A 正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为:种群的总数量=第一次捕捉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B 正确;样方法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植物或者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活动能力强的动物,C 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光线强弱对调查结果会有影响
44、,D 错误。26AA. a 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包括化能合成作用,A 错误;B. cef 过程中碳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B 正确;C. ag 过程物质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过程,C 正确;D. 碳在大气中以 CO2形式存在,群落中碳循环途径除了图中的 bdg 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途径,D 正确。27C图示仅为生态系统的某一条食物链,因此绿色植物不一定是该生态系统唯一的生产者,A正确;兔子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只有一部分流向狼,B 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C 错误;该食物链中老虎与狼一定是捕食关系,若存在其他食物链,则两者还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45、D 正确。28B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 错误;B. 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少,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小,B 正确;C. 正常统计时,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所以方格内、所有边线和顶角上的菌体都统计会使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C 错误;23D. 从试管
46、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吸取底部培养液,由于酵母菌沉淀,所以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 错误。29D粪便中的能量是大象未同化的能量,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因此其不能获取大象同化的能量,A 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没有生产者,不是一条食物链,B 错误;使用粪便作肥料,其中的物质被分解后可以流向农作物,而能量不能流向农作物,C 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47、D 正确。30B白蚁肠内的鞭毛虫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为白蚁提供营养和能量,同时自身也获得营养和能量,两者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菟丝子缠着大豆,从大豆体内获取营养物质,导致大豆营养不良,甚至死亡,两者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大小草履虫生活的环境和食物相同,一起培养会相互争夺空间和食物,属于竞争关系。综上所述,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31BA. 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通常是因为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原因,A 正确;B. 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的结构,林场中的马尾松属于种群,B 错误;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物有关,C 正确;D. 森林植物垂直分层主要受光照影响,D 正确。32C甲瓶中的生态系统成分齐全,并且生物种类比例适中,因此抵抗力稳定性较高,A 正确;乙瓶无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