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河北武邑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说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卷 选择题(共 42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題 3 分。1.2017 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CH 3OH) ,在二氧化碳的碳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甲醇属于A. 单质 B. 氧化物 C. 无机物 D. 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是有机化合物,据此解答。详解:A. 由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甲醇是化合物,A 错误;B. 由两种元素形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甲醇含有三种元素,
2、不是氧化物,B 错误;C. 甲醇的结构简式为 CH3OH,属于有机物,不是无机物,C 错误;D. 甲醇的结构简式为 CH3OH,属于有机物,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 CO、CO 2、碳酸盐等虽然也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和结构更类似于无机物,一般把它们归为无机物,答题时需要灵活掌握。2.下列操作会使 H2O 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 将纯水加热到 95 时,pH0。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 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 升高温度 B. 加入催化剂C. 再
3、加入 n molCO 和 n molH2O D. 再加入 2n molCO2和 2n molH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增大 1 倍,故 A 错误;B、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转化率,故 B 错误;C、再通入 nmolCO2和 nmolH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部分氢气减少,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增大 1 倍,故 C 错误;D、再通入 2nmol CO 和 2nmolH2O(g)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再次达到平衡状态
4、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能增大 1 倍,故 D 正确,故答案选 D。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8.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乙醇 B. 碳酸 C. 苯酚 D. 乙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 2O,CO 2+H2O+C6H5ONa=C6H5OH+NaHCO 3,由“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可知,酸性强弱关系是:CH 3COOHH2CO3C6H5OHHCO3-,乙醇跟CH3COONa、NaHCO 3、C 6H5ONa 均不反应,说明乙醇酸性最弱。所以选项中酸性最强的是乙酸,5答案选 D。9.
5、下列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提纯含杂质的工业酒精选择装置B. 提纯含杂质的粗苯甲酸选择装置C. 从溴水中提纯溴选择装置D. 苯中混有少量苯酚选择装置【答案】B【解析】A提纯含杂质的工业酒精,利用蒸馏法,则选择装置,A 正确;B提纯含杂质的粗苯甲酸,因苯甲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加热后缓慢降温会使其析出颗粒较大的晶体,所以常可以采用重结晶法的方法来提纯苯甲酸,需要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滤出晶体等操作提纯苯甲酸,B 错误;C从溴水中提纯溴,选择萃取法,则选择装置,C 正确;D苯中混有少量苯酚,可加 NaOH 后分液来除杂,则选择装置,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混
6、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分离方法和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装置的作用。10.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 B. B C. C D. D6【答案】B【解析】【详解】A.在读取滴定管读数时要求眼睛、液体凹液面最低点、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图示俯视读数使读取的液体体积数值偏小,A 项错误;B.碱式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一般都是在玻璃珠下边,要将橡胶管向上弯曲才能使气泡自动向上移动,同时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喷出。B 项正确;C.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NaOH 溶液,C 项错误;D.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小烧杯中溶液中央,以测量混合溶液的温度。D 项错误;答案
7、选B。11.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 H2OCO2混合气体制备 H2和 CO 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是电源的负极B.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H2O2e =H2O 2 、CO 22e =COO 2C. 总反应可表示为 H2OCO 2 H2COO 2D.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从图示可看出,与 X 相连的电极发生 H2OH 2、CO 2CO 的转化,均得电子,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 X 为电源的负极,正确;B、阴极 H2OH 2、CO 2CO 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8、H 2O2eH 2O 2 、CO 22eCOO 2 ,正确;C、从图示可知,阳极生成 H2和 CO 的同时,阴极有 O2生成,所以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 2 H2COO 2,正确;D、从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阴极生成 2mol 气体(H 2、CO 各1mol)、阳极生成 1mol 气体(氧气),所以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21,错误。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7视频12.取 20 mL pH=3 的 CH3COOH 溶液,加入 0.2 molL-1的氨水,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图,则加入氨水前 CH3COOH 的电离度为( ) A. 0.5% B. 1.0% C. 0.1% D.
9、1.5%【答案】B【解析】【详解】醋酸和氨水都是弱电解质,导电能力较弱,氨水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CH 3COOH+NH3H2O=CH3COO-+NH4+H2O,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逐渐增多。开始一段时间,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的增加超过溶液体积的增大,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导电性逐渐增强;后来溶液的导电性又逐渐减弱,说明后来溶液体积的增大超过了阴、阳离子数目的增加。因此导电能力最强的时刻应为醋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刻,即加入 10mL 氨水时醋酸与氨水恰好完全中和,则有物质的量关系:n(CH 3COOH)=n(NH3H2O),设醋酸的原始浓度为 c(CH3COOH)
10、,建立方程:0.02Lc(CH 3COOH)=0.01L0.2mol/L,解得 c(CH3COOH)=0.1mol/L,又原醋酸溶液 pH=3,根据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H+,原醋酸溶液中已电离的 CH3COOH 分子浓度=c(H +)=10-3mol/L,因此,醋酸的电离度= 100%= 100%=1%,答案选 B。已 电 离 的 弱 电 解 质 分 子 数原 有 弱 电 解 质 分 子 数 10-3mol/L0.1mol/L【点睛】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成正比,在分析弱酸和弱碱相互滴加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变化时,不仅要看到因中和反应生成
11、的阴、阳离子数目逐渐增多,而且更要看到溶液体积增大引起离子浓度的减小,一般来说导电能力最强的点即为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13.可逆反应 2NO2(g) N2O4(g) 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通过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使气体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 增大容器体积B. 温度压强不变,充入 N2O4(g)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 NO2(g)8D. 容器容积不变,降低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A. 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各物质浓度均减小;B. 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与原平衡等效,各物质浓度不变;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 NO2(g),相当于增大N
12、O2(g)浓度;D.降低温度,平衡右移,NO 2(g)浓度降低。【详解】A.增大容器体积,浓度降低,气体颜色变浅,A 错误;B由于反应前后均是一种物质,因此温度、压强不变,充入 N2O4(g) ,与原平衡等效,各物质浓度不变,气体颜色不变,B 错误;C由于反应前后均是一种物质,因此温度体积不变,充入 NO2(g) ,相当于增大 NO2(g)浓度,气体颜色加深,C 正确;D正反应放热,容器容积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NO 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D 错误;正确选项 C。【点睛】可逆反应 2NO2(g) N2O4(g) H0,当容器的体积、温度不变时,充入和反应无关的气体,速率不变,平
13、衡不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当压强、温度不变时,充入和反应无关的气体,速率减慢,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14.下列事实或操作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的是( )A. 开启啤酒有泡沫逸出B. H2、I 2、HI 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C. 装有 NO2的烧瓶置于热水中颜色加深D.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答案】B【解析】【详解】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称之为平衡移动原理。A.啤酒中存在平衡 CO2(g)+H2O(l) H2CO3(aq) H+(aq)+HCO3-(aq),开启啤酒瓶时瓶内气压 减小
14、,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上述平衡逆向移动,产生 CO2与啤酒形成的泡沫,符合平衡移动原理,A 项错误;B.该混合气体中存在反应:H 2(g)+I2(g) 2HI(g),I 2(g)为紫色蒸气,加压该平衡不移动,颜色变深的原因是加压气体体积缩小,各组分的浓度增大,I 2(g)浓度越大颜色越深,所以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B 项正确;9C.装有 NO2的烧瓶中存在反应:2NO 2(g) N2O4(g),NO 2为红棕色气体,N 2O4为无色气体,因为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烧瓶在热水中颜色加深可知,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符合平衡移动原理,C 项错误;D.氯气溶于水时部分氯气与水反
15、应:Cl 2+H2O 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 Cl-浓度很大,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是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这正是增大 Cl-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符合平衡移动原理,D 项错误;答案选 B。第卷 非选择题(共 58 分)15.设计实验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已知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 2O。(1)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填“能”或“不能” )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
16、填编号)。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C使溴水褪色的气体,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气体,就是乙烯(2)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把杂质气体除去,再与溴水反应。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可能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乙烯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设计实验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_。【答案】 (1). 不能 (2). AC (3). SO2 (4). CH2=CH2+Br2 CH2BrCH2Br (5). 向反应
17、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该反应为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解析】【分析】用此法得到的乙烯内可能含有 SO2气体,因 SO2能将溴水还原而使之褪色,故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烯若与溴水发生取代,则有 HBr 生成从而使溶液显酸性,若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 CH2BrCH2Br 溶液不显酸性,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 (1)用此法得到的乙烯内可能含有 SO2气体,因 SO2能将溴水还原而使之褪色,方程式为:SO 2+Br2+2H2O2HBr+H 2SO4,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10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不能;AC;(2)SO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18、根据元素守恒和还原性推断,气体只能是 SO2,它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Br2+2H2O2HBr+H 2SO4;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H 2=CH2+Br2 CH2BrCH2Br;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SO2;CH 2=CH2+Br2 CH2BrCH2Br。(3)乙烯若与溴水发生取代,则有 HBr 生成从而使溶液显酸性,若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2BrCH2Br 溶液不显酸性,所以检验方法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不变红,说明该反应为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该反应为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化学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