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3180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河北武邑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说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卷 选择题(共 42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題 3 分。1.2017 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CH 3OH) ,在二氧化碳的碳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甲醇属于A. 单质 B. 氧化物 C. 无机物 D. 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是有机化合物,据此解答。详解:A. 由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甲醇是化合物,A 错误;B. 由两种元素形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甲醇含有三种元素,

2、不是氧化物,B 错误;C. 甲醇的结构简式为 CH3OH,属于有机物,不是无机物,C 错误;D. 甲醇的结构简式为 CH3OH,属于有机物,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 CO、CO 2、碳酸盐等虽然也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和结构更类似于无机物,一般把它们归为无机物,答题时需要灵活掌握。2.下列操作会使 H2O 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 将纯水加热到 95 时,pH0。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 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 升高温度 B. 加入催化剂C. 再

3、加入 n molCO 和 n molH2O D. 再加入 2n molCO2和 2n molH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增大 1 倍,故 A 错误;B、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转化率,故 B 错误;C、再通入 nmolCO2和 nmolH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部分氢气减少,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增大 1 倍,故 C 错误;D、再通入 2nmol CO 和 2nmolH2O(g)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再次达到平衡状态

4、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能增大 1 倍,故 D 正确,故答案选 D。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8.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乙醇 B. 碳酸 C. 苯酚 D. 乙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 2O,CO 2+H2O+C6H5ONa=C6H5OH+NaHCO 3,由“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可知,酸性强弱关系是:CH 3COOHH2CO3C6H5OHHCO3-,乙醇跟CH3COONa、NaHCO 3、C 6H5ONa 均不反应,说明乙醇酸性最弱。所以选项中酸性最强的是乙酸,5答案选 D。9.

5、下列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提纯含杂质的工业酒精选择装置B. 提纯含杂质的粗苯甲酸选择装置C. 从溴水中提纯溴选择装置D. 苯中混有少量苯酚选择装置【答案】B【解析】A提纯含杂质的工业酒精,利用蒸馏法,则选择装置,A 正确;B提纯含杂质的粗苯甲酸,因苯甲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加热后缓慢降温会使其析出颗粒较大的晶体,所以常可以采用重结晶法的方法来提纯苯甲酸,需要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滤出晶体等操作提纯苯甲酸,B 错误;C从溴水中提纯溴,选择萃取法,则选择装置,C 正确;D苯中混有少量苯酚,可加 NaOH 后分液来除杂,则选择装置,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混

6、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分离方法和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装置的作用。10.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 B. B C. C D. D6【答案】B【解析】【详解】A.在读取滴定管读数时要求眼睛、液体凹液面最低点、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图示俯视读数使读取的液体体积数值偏小,A 项错误;B.碱式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一般都是在玻璃珠下边,要将橡胶管向上弯曲才能使气泡自动向上移动,同时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喷出。B 项正确;C.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NaOH 溶液,C 项错误;D.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小烧杯中溶液中央,以测量混合溶液的温度。D 项错误;答案

7、选B。11.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 H2OCO2混合气体制备 H2和 CO 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是电源的负极B.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H2O2e =H2O 2 、CO 22e =COO 2C. 总反应可表示为 H2OCO 2 H2COO 2D.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从图示可看出,与 X 相连的电极发生 H2OH 2、CO 2CO 的转化,均得电子,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 X 为电源的负极,正确;B、阴极 H2OH 2、CO 2CO 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8、H 2O2eH 2O 2 、CO 22eCOO 2 ,正确;C、从图示可知,阳极生成 H2和 CO 的同时,阴极有 O2生成,所以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 2 H2COO 2,正确;D、从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阴极生成 2mol 气体(H 2、CO 各1mol)、阳极生成 1mol 气体(氧气),所以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21,错误。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7视频12.取 20 mL pH=3 的 CH3COOH 溶液,加入 0.2 molL-1的氨水,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图,则加入氨水前 CH3COOH 的电离度为( ) A. 0.5% B. 1.0% C. 0.1% D.

9、1.5%【答案】B【解析】【详解】醋酸和氨水都是弱电解质,导电能力较弱,氨水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CH 3COOH+NH3H2O=CH3COO-+NH4+H2O,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逐渐增多。开始一段时间,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的增加超过溶液体积的增大,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导电性逐渐增强;后来溶液的导电性又逐渐减弱,说明后来溶液体积的增大超过了阴、阳离子数目的增加。因此导电能力最强的时刻应为醋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刻,即加入 10mL 氨水时醋酸与氨水恰好完全中和,则有物质的量关系:n(CH 3COOH)=n(NH3H2O),设醋酸的原始浓度为 c(CH3COOH)

10、,建立方程:0.02Lc(CH 3COOH)=0.01L0.2mol/L,解得 c(CH3COOH)=0.1mol/L,又原醋酸溶液 pH=3,根据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H+,原醋酸溶液中已电离的 CH3COOH 分子浓度=c(H +)=10-3mol/L,因此,醋酸的电离度= 100%= 100%=1%,答案选 B。已 电 离 的 弱 电 解 质 分 子 数原 有 弱 电 解 质 分 子 数 10-3mol/L0.1mol/L【点睛】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成正比,在分析弱酸和弱碱相互滴加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变化时,不仅要看到因中和反应生成

11、的阴、阳离子数目逐渐增多,而且更要看到溶液体积增大引起离子浓度的减小,一般来说导电能力最强的点即为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13.可逆反应 2NO2(g) N2O4(g) 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通过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使气体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 增大容器体积B. 温度压强不变,充入 N2O4(g)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 NO2(g)8D. 容器容积不变,降低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A. 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各物质浓度均减小;B. 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与原平衡等效,各物质浓度不变;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 NO2(g),相当于增大N

12、O2(g)浓度;D.降低温度,平衡右移,NO 2(g)浓度降低。【详解】A.增大容器体积,浓度降低,气体颜色变浅,A 错误;B由于反应前后均是一种物质,因此温度、压强不变,充入 N2O4(g) ,与原平衡等效,各物质浓度不变,气体颜色不变,B 错误;C由于反应前后均是一种物质,因此温度体积不变,充入 NO2(g) ,相当于增大 NO2(g)浓度,气体颜色加深,C 正确;D正反应放热,容器容积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NO 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D 错误;正确选项 C。【点睛】可逆反应 2NO2(g) N2O4(g) H0,当容器的体积、温度不变时,充入和反应无关的气体,速率不变,平

13、衡不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当压强、温度不变时,充入和反应无关的气体,速率减慢,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14.下列事实或操作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的是( )A. 开启啤酒有泡沫逸出B. H2、I 2、HI 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C. 装有 NO2的烧瓶置于热水中颜色加深D.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答案】B【解析】【详解】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称之为平衡移动原理。A.啤酒中存在平衡 CO2(g)+H2O(l) H2CO3(aq) H+(aq)+HCO3-(aq),开启啤酒瓶时瓶内气压 减小

14、,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上述平衡逆向移动,产生 CO2与啤酒形成的泡沫,符合平衡移动原理,A 项错误;B.该混合气体中存在反应:H 2(g)+I2(g) 2HI(g),I 2(g)为紫色蒸气,加压该平衡不移动,颜色变深的原因是加压气体体积缩小,各组分的浓度增大,I 2(g)浓度越大颜色越深,所以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B 项正确;9C.装有 NO2的烧瓶中存在反应:2NO 2(g) N2O4(g),NO 2为红棕色气体,N 2O4为无色气体,因为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烧瓶在热水中颜色加深可知,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符合平衡移动原理,C 项错误;D.氯气溶于水时部分氯气与水反

15、应:Cl 2+H2O 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 Cl-浓度很大,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是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这正是增大 Cl-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符合平衡移动原理,D 项错误;答案选 B。第卷 非选择题(共 58 分)15.设计实验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已知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 2O。(1)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填“能”或“不能” )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

16、填编号)。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C使溴水褪色的气体,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气体,就是乙烯(2)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把杂质气体除去,再与溴水反应。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可能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乙烯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设计实验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_。【答案】 (1). 不能 (2). AC (3). SO2 (4). CH2=CH2+Br2 CH2BrCH2Br (5). 向反应

17、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该反应为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解析】【分析】用此法得到的乙烯内可能含有 SO2气体,因 SO2能将溴水还原而使之褪色,故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烯若与溴水发生取代,则有 HBr 生成从而使溶液显酸性,若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 CH2BrCH2Br 溶液不显酸性,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 (1)用此法得到的乙烯内可能含有 SO2气体,因 SO2能将溴水还原而使之褪色,方程式为:SO 2+Br2+2H2O2HBr+H 2SO4,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10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不能;AC;(2)SO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18、根据元素守恒和还原性推断,气体只能是 SO2,它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Br2+2H2O2HBr+H 2SO4;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H 2=CH2+Br2 CH2BrCH2Br;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SO2;CH 2=CH2+Br2 CH2BrCH2Br。(3)乙烯若与溴水发生取代,则有 HBr 生成从而使溶液显酸性,若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2BrCH2Br 溶液不显酸性,所以检验方法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不变红,说明该反应为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该反应为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

1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乙烯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乙烯的除杂和性质实验;特别注意,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也能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在检验乙烯气体之前,必须先除去二氧化硫气体,但是要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16.回答下列问题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某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 _性,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常温下将 pH=2 的盐酸 10mL 加水稀释到 1L,则稀释后的溶液的 pH 值等于 _; (3)已知在 H2S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 2S

20、 H+HS-向 H2S 溶液中加入 NaOH 固体时,不考虑温度变化电离平衡向_移动,填“左”或“右”),c(H +)_。(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向 H2S 溶液中加入 NaHS 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移动,填“左”或“右”)c(S 2)_。(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11(4)常温下,取 pH=2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 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 Zn 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 pH 变化曲线的是 _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 Zn 质量为 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 Zn 质量为 m2,则 m1_ m2。 (选填“ ”、

21、“ ”、 “ ”【答案】 (1). 碱 (2). CO32-+H2O HCO3-+OH- (3). 4 (4). 右 (5). 减小 (6). 左 (7). 增大 (8). B (9). 【解析】【分析】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称之为勒夏特列原理;(1)纯碱属于强碱弱酸盐,从水解平衡角度分析;(2)根据稀释前后盐酸的 H+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溶液中 c(H+),再用 pH=-lgc(H+)计算 pH;(3)H2S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H2S H+HS-,

22、加 NaOH 固体减小了溶液中 H+浓度,该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 +)减小;加 NaHS 固体时增大了 HS-浓度,H 2S H+HS-电离平衡左移,但溶液中c(HS-)增大,HS - H+S2-电离平衡右移,故 c(S2-)增大。(4)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实质都是 H+与 Zn 反应,随着 H+的被消耗,在醋酸中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在盐酸中不存在电离平衡由此分析。【详解】(1)纯碱的化学成分是 Na2CO3,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Na 2CO3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32-+H2O HCO3-+OH-。(2)pH=2 的盐酸中 c(

23、H+)=10-2mol/L,因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稀释过程中盐酸电离的 H+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溶液中 c(H+)= =10-4mol/L,则稀释后 pH=-lgc(H+)=-0.01L10-2mol/L1Llg10-4=4。(3)已知 H2S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 2S H+HS-,加入 NaOH 固体时发生反应 H+OH-=H2O,溶液中 H+浓度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因中和反应是完全的,故最后溶液中 c(H+)减小。向 H2S 溶液中加入 NaHS 固体时,NaHS 溶于水发生完全电离NaHS=Na+HS-,增大了溶液中 HS-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H 2S

24、 H+HS-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又因为溶液中 HS-浓度增大,HS - H+S2-平衡向右移动,故最后溶液中 c(S2-)增大。(4)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实质都是 H+与 Zn 的反应,而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盐酸中 HCl 完全电离,随着 H+反应消耗,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12所以醋酸中 H+浓度减小的速度比盐酸中 H+浓度减小的速度慢,即醋酸溶液中 pH 增大的速率比盐酸中 pH 增大的速率慢,所以 B 曲线是醋酸溶液 pH 变化曲线。由图像知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过程的 pH 都是由 2 增大到 4,即 H+浓度都是由 10-2mol/L 减

25、小到 10-4mol/L,又因盐酸与醋酸溶液体积相同,因此盐酸和醋酸开始时 H+物质的量相等,反应结束时盐酸和醋酸溶液中 H+的物质的量也相等,假定消耗的 Zn 质量相同,则盐酸与醋酸中反应消耗H+的物质的量相同,但醋酸的电离平衡要向右移动,反应结束时醋酸中 H+物质的量比盐酸多,若要使盐酸与醋酸反应结束时 H+物质的量相等,只有在醋酸中再加适量的锌以消耗掉比盐酸多出的 H+,所以醋酸溶液中加入的锌多,即 m1m2。【点睛】等体积等 pH 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溶液,加水稀释或加金属锌反应过程中,pH均增大,在“pH水量”图像或“pH时间”图像上,弱酸 pH 变化曲线的斜率小,这是弱酸溶液中随着

26、 H+的消耗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结果。17.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透光率高、自重轻、安全性能高等优点,目前它广泛用于制作仪器仪表零件、照明灯罩、光学镜片、透明屋顶、电话亭、广告灯箱、标志牌等。下图是以 2甲基丙烯为原料合成有机玻璃 E(聚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路线:(1)有机化合物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2)写出 B 的结构简式: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3(5)在上述 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6)写出 E 的结构简式:_(7)写出有机物 通过缩聚形成高分子聚酯 F 的结构简式:_【答案】 (1). 羟基、羧基 (2). (

27、3). (4). CH2=C(CH 3)COOH+CH 3OHCH2=C(CH 3)COOCH 3+H2O (5). (6). (7). (8). 【解析】【分析】以有机玻璃的合成路线为背景,考查官能团的识别、结构简式的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定等,属于基础题。【详解】(1)有机化合物 中官能团有羟基(-OH)和羧基(-COOH) ,题目要求写名称。(2)据反应条件知,反应为连续两次氧化,有机分子发生的变化为-CH 2OH -CHO -COOH,故 B 为 。(3)比较分子结构知,反应使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从一个碳碳双键变成两个羟基,故反应14为与氯气的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为卤

28、代烃的水解反应,条件a:NaOH 水溶液、加热。(4)E 是目标产物有机玻璃(高分子化合物) ,则 D 为其单体 CH2=C(CH3)COOCH3。反应为醇的消去反应,C 为 CH2=C(CH3)COOH;反应为羧基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C(CH 3)COOH+CH 3OH CH2=C(CH 3)COOCH 3+H2O。(5)综上分析,反应 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属于加成反应的有,属于氧化反应是有,属于消去反应的是。(6)D 是 CH2=C(CH3)COOCH3,加聚反应生成 E 为 。(7)有机物 分子中有羟基和羧基,可发生分子间酯化形成高分子聚酯,则 F结构简式为: 。【点

29、睛】有机物连续两次氧化,发生的变化通常为 RCH2OH RCHO RCOOH。18.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某同学进行影响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速率因素的研究。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为:2KMnO 4+5H2C2O4+3H2SO4K 2SO4+2MnSO4+10CO2+8H 2O。室温下,两支试管分别编号和,实验数据如下:实验序号 加入试剂4 mL 0.01mol/L 酸性 KMnO 4溶液2 mL 0.1mol/L H2C2O4溶液4 mL 0.01mol/L 酸性 KMnO 4溶液2 mL 0.1mol/L H2C2O4溶液一粒黄豆粒大的 MnSO4固体褪色时间/s 116 61

30、5试管中 KMnO4溶液褪色的速率开始十分缓慢,一段时间后突然加快。请回答:(1)该实验结论是_。(2)实验选用 MnSO4固体而不是 MnCl2固体的原因是_。(3)该同学为使实验更加严密,在试管中做了如下实验,请预测褪色时间约为_。实验序号 加入试剂4 mL 0.01mol/L 酸性 KMnO 4溶液2 mL 0.1mol/L H2C2O4溶液一粒黄豆粒大的 Na2SO4固体褪色时间/s滴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范围很广。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部分说明:产品等级 一级配料 食盐、碘酸钾(KIO 3)、抗结剂碘含量(以 I 计) 2050 mgkg 1已知:I

31、O 3 5I 6H = 3I23H 2O,I 22S 2O32- = 2I S 4O62-某学生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a准确称取 W g 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 KI 溶液,使 KIO3与 KI 反应完全c加入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2.0103 molL1 的 Na2S2O3溶液 10.0 mL,恰好反应完全(4)c 中加入的指示剂可选用_,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现象是_。(5)若操作 b 在空气中振荡时间过长,则最终测定的测定食用精制盐中的的碘含量会16_(填“偏高” 、 “偏低”或“没有影响”)。(6)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说明,算得所测

32、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 W 的代数式表示)_mgkg1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即可)。【答案】 (1).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Mn 2+是 KMnO4与 H2C2O4反应的催化剂,起着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2). 酸性 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 MnCl2中的 Cl ,也会使KMnO4溶液褪色。或控制单一变量,排除 Cl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可能性(两者取其一即可)(3). 116 s (4). 淀粉 (5). 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且 30s 不变化 (6). 偏高 (7). 423/W【解析】【分析】 (1)实验、中使用的反应物是都是 0.01mol/L 酸性 KMnO4溶液、0

33、.1mol/L H2C2O4溶液,都在室温下反应,说明浓度相同,温度相同,对比其他条件以及高锰酸钾褪色时间的快慢,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根据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了 MnSO4来分析;(2)根据酸性 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氯化锰中的氯离子,也会使 KMnO4溶液褪色,产生干扰进行分析;(3)实验、中使用的反应物是都是 0.01mol/L 酸性 KMnO 4溶液、0.1mol/L H2C2O4,实验没有 Mn2+的催化作用,反应速率和实验应相同; (4)碘遇淀粉溶液变蓝;溶液呈蓝色,随反应 I22S 2O32- = 2I S 4O62-进行,溶液中没有碘,溶液由

34、蓝色为无色;(5)若操作 b 在空气中振荡时间过长,则有部分 I-可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 I2,在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偏多,计算结果偏大;(6)根据 IO3 5I 6H = 3I23H 2O 反应方程式计算。【详解】 (1)实验、中使用的反应物是都是 0.01mol/L 酸性 KMnO 4溶液、0.1mol/L H2C2O4,都在室温下反应,说明浓度相同,温度相同,高锰酸钾褪色时间最快的是,加了硫酸锰,中加的是硫酸钠与褪色时间基本相同,对比得知起催化作用的是Mn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Mn 2+是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催化剂,起着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17(2)酸性 K

35、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 MnCl2中的 Cl ,也会使 KMnO4溶液褪色。或控制单一变量,排除 Cl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可能性(两者取其一即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酸性 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 MnCl2中的 Cl ,也会使KMnO4溶液褪色。或控制单一变量,排除 Cl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可能性(两者取其一即可);(3)实验、中使用的反应物是都是 0.01mol/L 酸性 KMnO 4溶液、0.1mol/L H2C2O4,实验没有 Mn2+的催化作用,反应速率和实验应相同,褪色时间约为 116s;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16s; (4)碘遇淀粉溶液变蓝,故加入的指示剂

36、可选用淀粉;溶液呈蓝色,随反应I22S 2O32- = 2I S 4O62-进行,溶液中没有碘,溶液由蓝色为无色,说明反应到终点,判断 c 中反应恰好完全所根据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 30s 不变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淀粉;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 30s 不变化;(5)若操作 b 在空气中振荡时间过长,则有部分 I-可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 I2,在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偏多,计算结果偏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偏高;(6)b 中生成的碘在 c 中反应 IO3 5I 6H = 3I23H 2O,所以IO3 3I26S2O32-1mol 6molx 2.010-3mol/L0.01L=2.010-5mol解得:x= 2.010-5mol,m(I)= 2.010-5mol127g/mol=4.2310-4g=0.423mg则每千克食盐中含碘= = mg/kg,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423/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