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3210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孟子二章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2 课时课题 孟子二章 课型 精讲教学目标1、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2、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理解作者关于大丈夫的精髓。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文意难点 理解作者关于大丈夫的精髓。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 、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课 程 讲 授一、 走进作者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

2、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 于子思的学生。学成 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二、读诵本文。 景春曰:“公 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主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3、,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三、解释本文。 【注释】 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 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6)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

4、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四、讲解本文。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

5、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

6、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 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 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怎么办呢?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

7、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3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五、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学生分小组讨论。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

8、、刘胡兰。小结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是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业布置 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短文,谈谈自己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设计富贵不能淫大丈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课后反思肥乡区常耳寨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八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教师 闫静静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2017 年 12 月 日 课时 2 课时课题 孟子二章 课型 精讲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阅读方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重点 1、通过各种阅读方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2、.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

9、难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用两分钟时间抢记和作者有关的文体常识。(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

10、民贵君轻”。)(板书课题、作者、体裁)课 程 讲 授一、自读课文,检测生字词等预习情况。1、给生字注音并解词。(将全班分为两大组,请每小组的最后一位同学上台来各写一个,分别计入两大组的比赛成绩。)畎(quan)亩:田间水沟付说(yue)曾(zeng)益:增加胶鬲(ge)拂(bi)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拂(fu)乱:违反、阻挠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拂:同“弼”,辅佐,辅弼3、词类活用。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饿(使5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

11、,犯错误、犯过失)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4、古今异义词。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古义:捣土用的杵)举于士(今义:士兵古义:狱官)、 多义词。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而:而后作(承接连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是:于是人也(这样的)发于声(表现)今义,判断动词拂:行拂乱 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5、特殊句式。A、状语后置 B、被动句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b、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d、举于士(被录用)e、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

12、f、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6、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到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A、举市故所以征作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学习课文内容,思考: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6(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

13、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4、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正、反)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5、齐读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为)。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 子(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6、得出 的结论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标题,也是结论)8、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道理论证法)9、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小结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