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石桥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93216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上石桥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上石桥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上石桥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上石桥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上石桥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上石桥高中高一 12 月份月考语文试卷一、课内文言文知识(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2 (2 分)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使工以药淬之C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3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烛之武退秦师

2、。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燕王拜送于廷,使使以闻大王C项伯杀人,臣活之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 (2 分)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沛公安在。A夫晋,何厌之有 B君安与项伯有故C籍何以至此 D大王来何操5 (2 分)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B “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C “寡人”即“寡德之人” 。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 2 -人” 。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

3、、孤。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6 (2 分)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 、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传”是指人物传记。C 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D 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4、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7 (32 分)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5、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6、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 3 -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 ,疲劳。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争斗。C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暂时代理。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B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吾其还也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度我至军

7、中,公乃入D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以乱易整,不武(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B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C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D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宋义认为,披战甲,执兵器,勇战前线,他比不上项羽;坐于军帐,运筹决策,项羽比不上他。B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表现出项羽及其军

8、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做铺垫。C宋义率领军队长时间停留,不合力救赵攻秦,并且固执己见,让士卒受冻挨饿,于是项羽杀了他。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以一当十,战胜了秦军。(5)翻译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4 -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四、诗歌鉴赏与默写(共 16 分)8 (8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

9、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5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

10、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968 年)(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三节反复吟唱“相信未来” ,强调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B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D诗歌前三节写怎样“相信未来” ,之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2)诗歌第一小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殊含义?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9 (8 分)默写(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11、(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 , 。 (荆轲刺秦王 )五、作文(40 分)10 (40 分)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怪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中却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书写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6 - 7 -上石桥高中高一 12 月份月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12、课内文言文知识(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分析】此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解答】D “谢”解释为“感谢”有误,应解释为“谢罪” 。句子翻译为: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故选:D。【点评】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

13、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2 (2 分)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使工以药淬之C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分析】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解答】A第一个“焉” ,疑问代词,哪里;第二个“焉” ,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B第一个“以” ,介词,按照;第二个“以” ,介词,用。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C两句里“因”都是副词,趁机;D第一个“为” ,介词,替;第二个“

14、为” ,动词,认为。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故选:C。【点评】做此类题一定要熟知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同时要熟悉课文中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8 -还要能翻译整个句子,了解语法,只有做到这些,我们在做这类题时才会轻松而简单3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烛之武退秦师。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燕王拜送于廷,使使以闻大王C项伯杀人,臣活之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解答】解析:例句“退” ,动词使动用法, “使撤退”

15、;A 项“迟” ,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迟缓” ,与例句用法不相同;B 项“闻” ,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C 项“活”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D 项“从” ,动词使动用法, “使跟从” ,带领;故选:A。【点评】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4 (2 分)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

16、沛公安在。A夫晋,何厌之有 B君安与项伯有故C籍何以至此 D大王来何操【分析】此题是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知识点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9 -【解答】解析:例句,宾语前置句,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 ,译文为:沛公在哪里?;A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厌之” ,译文为:晋国,有什么知道满足的呢?;B一般疑问句,译文为:您怎么会与项伯有老交情?;C宾语前置句, “何以”宾语前置,译文为: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气到这种程度呢?;D宾语前置句, “来何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

17、“来操何” ,译文为:大王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没有?;故选:B。【点评】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 秦人不暇自哀 (过秦论 ) “自哀”应理解为“哀自(哀叹自己)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秋水 ) “莫己若”应理解为“莫若己” 二、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例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

18、太后 ) “何以”应理解为“以何” 三、用“之” 、 “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例如: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 “何罪之有”应理解为“有何罪”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全句应理解为“不解句读,不解惑” 四、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例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 “一以当十”应理解为“以一当十”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五、陈述句中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时也需要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 ) “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 六、 “相”

19、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杂然相- 10 -许 (愚公移山 ) “相”代“他” (愚公) ,作“许”的宾语好自相扶将 (孔雀东南飞 ) “相”代“婆婆” ,作“扶将”的宾语 七、 “见” 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 ) “见”代“刘兰芝”作“丁宁” 的宾语慈父见背 (陈情表 )“见”代“李密”作“背”的宾语 八、 “自”字解释为“自己”时,通常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举贤以佐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九、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 ) “英雄

20、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 ) “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 5 (2 分)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B “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C “寡人”即“寡德之人” 。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 。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分析】考查文学常识,要广泛阅读积累,强化记忆。【解答】

21、C、 “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错,陛下是敬称。故选:C。【点评】对于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作家作品要深入阅读,从作家常识到作品的内容以及艺术特点,全面掌握,经常复习,加强记忆。6 (2 分)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 、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传”是指人物传记。- 11 -C 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

22、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D 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分析】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把它和作者的生平、评价和贡献联系起来。【解答】B “传是指人物传记”错,应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 。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对文章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7 (32 分)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23、。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

24、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25、,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12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 ,疲劳。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争斗。C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暂时代理。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B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吾其还也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以乱易整,不武(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

26、稷之臣B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C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D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宋义认为,披战甲,执兵器,勇战前线,他比不上项羽;坐于军帐,运筹决策,项羽比不上他。B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做铺垫。C宋义率领军队长时间停留,不合力救赵攻秦,并且固执己见,让士卒受冻挨饿,于是项羽杀了他。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于是

27、士气大增,无不以一当十,战胜了秦军。(5)翻译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 13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分析】 (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

28、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 (1)B “斗”解释为“争斗”有误,应解释为使动用法, “使相斗” 。句子翻译为: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2)A第一个“而” ,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而” ,连词,表转折,却。两句意

29、义用法不相同;B第一个“其” ,代词,他的;第二个“其” ,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C第一个“乃” ,副词,于是;第二个“乃” ,副词,才。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D两句里“以”都是介词,凭借、用。(3)根据句意断句。 “今岁”语意不完整,不能断句,应是“今岁饥民贫” ,排除 AB;“食”的宾语是“芋菽”而非“芋” ,要在“菽”后才能断句,排除 C,选 D 项。这段话翻译为: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况且, (楚王)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4)B “充分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

30、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分析有误,此句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5)“军” ,动词,驻扎;“甬道” ,两边有墙的甬道;“输” ,输送;“粟” ,粮草。句子翻译为: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 14 -“疾” ,赶快;“应” ,接应;“必” ,无疑,没有疑问。句子翻译为:(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因” ,依靠;“敝” ,损害。句子翻译为: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义的。“既” ,已经;“东”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 ,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肆” ,扩大。句子翻

31、译为: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购” ,悬赏;“购之金千斤”状语后置,应是“金千斤购之” ;“金千斤”定语后置,应是“千斤金” ,句子翻译为:秦王想要用千两黄金,奖万户封地的厚赏来获取他的性命。“数” ,多次;“目” ,名词作动词,使眼色;“三” ,虚指,多次;“示” ,提醒,暗示,句子翻译为: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可递眼色) ,并多次(或再三)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来提醒(或暗示、示意)他。答案:(1)B(2)D(3)D(4)B(5)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

32、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义的。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秦王想要用千两黄金,奖万户封地的厚赏来获取他的性命。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可递眼色) ,并多次(或再三)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来提醒(或暗示、示意)他。参考译文: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以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忧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兵。这时,赵歇作赵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 15 -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楚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

33、,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 ”宋义说:“不对。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攻打他们) ;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披甲胄,执兵器,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 ”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首。”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当

34、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况且, (楚王)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 ”项羽就在宋义的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 。在这时到了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断绝了他们运粮的通道,打败了他们

35、,杀死了苏角,活捉了王离。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在营寨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营寨上观看。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哪个不恐惧。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仰视。【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

36、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16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 ,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四、诗歌鉴赏与默写(共 16 分)8 (8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

37、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17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

38、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968 年)(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前三节反复吟唱“相信未来” ,强调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B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D诗歌前三节写怎样“相信未来” ,之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2)诗歌第一小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殊含义?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的基本能力。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39、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及含义,要从诗中找出那些具体的景和物,思考其蕴含的情感。【解答】 (1)C用“孩子的笔体”并非说明作者年轻、幼稚,而是突出“我”相信未来信念的纯净、率真、执着、神圣而又充满希望。(2)首先列举诗中的意象,这个找出不难,如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然后分析作者写作这些的用意和情感。 “蜘蛛网”这一意象蕴含着“灰色调” 、 “毫无生机” 、“给人以束缚”这样三个符合语境的信息。从炉子的功能看是可以取暖,故“我的炉台”可以理解为带给“我”内心以温暖的一切生活。 “灰烬的余烟”显示着死寂之中的希望。虽然生活有如“

40、灰烬”般的死寂,但依然有“余烟”般的“叹息”显示着生命尚存的气息- 18 -和希望。美丽的雪花纯洁与质朴。雪花可以覆盖肮脏的大地,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给人一个崭新的未来。雪花代表了生活的希望。答案:(1)C(2)蜘蛛网黑暗的势力。在生活中, “蜘蛛网”出现在人的活动长久消失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落满灰尘,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而“网”给人束缚的感觉。我的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炉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饭取暖的工具,带给人的是一种日常的普世的温暖。 “炉台”可以理解为“我”内心对生活的热情、希望甚至理想。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余烟”是动态的,从“灰烬”之中袅袅升起,带给人以些微的动感和可能燃烧的希望

41、。美丽的雪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雪花”在诗人内心首先是“美丽的” ,构成心灵上的亮色和愉悦;其次, “雪花”的洁白和“蜘蛛网”的灰色调以及“灰烬”的黑色调构成色彩上的强烈对比,带给人以愉悦和乐观的情绪,给人以希望。赏析: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 1968 年的一首朦胧诗。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点评】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

42、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三)根据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旨。9 (8 分)默写(1)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 (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 士皆瞋目 , 发尽上指冠 。 (荆轲刺秦王 )- 19 -【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

43、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 ,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 ,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故答案为:(1)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重点字:舸)(2)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重点字:遒)(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重点字:溯)(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重点字:瞋)【点评】 荆轲刺秦王中的名句辑录:(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

44、泪涕泣。(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五、作文(40 分)10 (40 分)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怪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中却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书写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分析】这个作文题中的关键词,有三个,一是“忽视” ,一是“世界” ,三是“曾” 。先说“忽视” 。 “忽视”的反义词是“重视” ,其意思是“疏忽,不重视”

45、 。在在作文中可通过对比(注重而疏忽)来体现,还应该揭示出原因,尤其是主观的、内在的原因。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曾” , “曾” ,表时态,指“成为过去” 。这个“曾” ,明示着过程,暗示着习惯。 “忽视”成为一种习惯,带来的就只有悲哀。抓住“曾” ,实际上就是要致力于反思,反思我们因为什么“忽视”那么多的美好的世界、有意义的世界、有价值的世界,反思我们“忽视”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再寻美好情感,再度咀嚼被我们所忽视的世界里潜藏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我,提升境界,和谐社会,完美人间。审题,其实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就是抓住关键词,想清楚,想明白。【解答】- 20 -曾被我忽视的世界 宁静的午后,窗外

46、飘来阵阵花香。 “女儿,你快看,这儿有你的手帕!”母亲欢快地喊道。手帕?还是我的?我怎么一点儿也想不起来呢。我走过去,想看看母亲说的“我的手帕” 。母亲拿出一小块有小碎花的手帕,这块手帕,真漂亮。 “记得你就喜欢小花,我带你去买手帕,这还是你自己挑的呢!”是吗?这块手帕是很好看,可是我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母亲抽出一块粉色的手帕。咦,怎么上面有我的名字呀!这是我的手帕吗?“你三岁时,这块手帕是你的生日礼物,你喜欢得不得了,天天带在身上,看见别人就拿出手帕炫耀,我还在上面绣了你的名字呢!”母亲很高兴。是吗?我很喜欢这块手帕吗?我不记得了。“还有这块,我把它别在你的胸间,你跑起来一闪一闪的,像蝴蝶,

47、好看极了!”母亲激动地说道。母亲又拿出一块看似很旧的手帕。难道这块旧手帕也是我的吗?不会吧?我怎么会把手帕用到这么旧呢?“你小时候总流鼻涕,上幼儿园,我就给你买了一块手帕让你擦鼻涕,谁知你不但用手帕擦自己的鼻涕,还帮助别的小朋友擦,老师还为此表扬你了呢!我就把这块手帕收集起来,这意味着我的女儿长大了,会乐于助人了!”母亲似乎很自豪。母亲是背对着我,说完这些话后,他陷入了久久的回忆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无人的环境中。我看着母亲,猛然间,我发现母亲的头发上夹杂着几缕银丝。是啊,为了我,母亲原本乌黑亮丽的秀发里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银丝,母亲原本清秀的脸颊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皱纹。岁月总是在无情地抛弃些什么

48、,也总在改变些什么,人的容貌可以变,但是记忆是永恒的,当然,是在母亲看来。母亲是岁月的拾荒者,永远跟在我的身后拾起那些被我遗落的记忆。要知道,那些曾被我忽视的记忆,就是母亲的整个世界啊!我就是母亲世界中的主角,我拈起一片枫叶,母亲就拥有整个枫林的快乐;我咽下一口苦水,母亲就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21 -现在,我要将那些曾被我忽视的记忆全部捡起,因为,我要让母亲的世界春暖花开!【点评】掌握命题作文审题技巧:(1)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2)抓住“题眼”确定中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 。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 (3)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