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93238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50 分)1.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 扩大了地方权力B. 推动了经济发展C. 强化了中央权力D. 促进了文化整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是指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的开明政策;“变其俗、革其礼”是指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两者的做法体现了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D 项正确。材料强调分封制

2、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与扩大了地方权力无关,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推动了经济发展,而是强调其促进了文化整合,排除 B。材料反映齐国和鲁国推行的统治政策,与强化了中央权力无关,排除 C。2.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 B. 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C. 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 D. 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答案】A【解析】据材料“同姓大国异姓大国同姓小邦异姓小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同姓和异姓诸侯国的区别,同姓叔伯与异姓伯舅、叔舅体现

3、了宗法制的内容,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故 A 项正确;“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是现象,不属于本质,故 B 项错误;区分伯舅关系是宗法制的表现,与扩大周的疆域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联姻的问题,故 D 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同姓异姓伯舅、叔舅” ,学生结合所- 2 -学知识可以理解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和内容,再扣住“本质”一词,即可正确判断。3.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 、 “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

4、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 “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D.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表明“义门陈氏”体现了宗法关系;“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可知,宋仁宗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义门陈氏”体现的宗法关系来维护封建统治,故 D 项正确;题干“义门陈氏”体现的是宗法关系,没有涉及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 A 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故

5、B 项错误;朝廷教化百姓也是为了巩固统治,故 C 项包含在 D 项中,应排除故选 D。4.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的前言中说:“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 ”下列说法中与钱穆先生这段话观点最接近的是( )A. 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人 B. 历史与现实是相互影响的C. 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 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答案】D【解析】材料“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表明历史认识不能仅仅从现实出发,故 A 项错误;历史与现

6、实之间相互影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表明历史认识不能仅仅从现实出发,要把历史认识还原到原有的历史情境中去,故C 项正确。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 3 -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确定了后世 2000 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秦始皇创立了专制主

7、义中央集权制,确定了后世 2000 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了,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是西周时期,和秦始皇无关,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秦始皇时不再是军功爵制,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秦始皇在政治领域的贡献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中国古代的地理学非常发达,从汉书到清史稿均有地理志 ,元、明、清三代有一统志 ,府、州、县多有地方志书,舆地之书汗牛充栋。这表明古代地理学A. 服务于封建国家的政治统治B. 立足于研究自然地理的规律C. 在

8、古代科学体系中位居主导D. 取代了史学研究的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重视地理是因为地理问题决定了领土疆域问题,尤其是各地方地区的地理问题的记载对中央集权有很大意义,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C 选项错误,地理问题并不是主导问题;D 选项错误,说法与事实不符。7.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4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答案】C【解析】从“掌讨奸猾,治大狱“可以看出,御史大夫对百官是有督察作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

9、负责监察官员,审理大案,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是御史大夫的职责,但是材料没有体现;B 选项是宰相的职责;D 选项唐代中书省的职责。点睛:本题以秦朝中央官制度、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结合秦朝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划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8.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C. 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10、D. 不重视对官员的选拔与考核【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说明郡县制也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故答案为 B 项。A项不符合史实,分封制已经瓦解;C 项是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D 项材料不能反映。9.著名学者工学泰指出, “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 ,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A. 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B.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C. 商品经济发展的

11、推动 D. 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答案】A【解析】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许多普通文人通过科举跻身官僚队伍,成为官僚新贵,使得原本属于贵族的“士大夫”成为普通民众中的精英,故 A 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导致了官僚队伍的文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阶层的复杂化,理学大力推崇文化提高了社会的文化水平,但均不会导致贵族的平民化,B、C、D 三项错误。- 5 -10.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秉公执法B.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C.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

12、有一定的约束力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表述可知,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装置诏敕的封袋、用笔的颜色都不敢用惯用常例,说明了三省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C 正确。中书省和门下省不是执法部门,A 错误。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皇权有所加强,B 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方式或程序,无从体现民主性质,D 错误。11.隋朝建立后相继规定: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每年年终须由吏部考核;州县官史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史部选用地方官,须尽用外地人;命诸州每年荐举三人到中央参加考试。这些规定A.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表明推荐是选才重

13、要途径C. 形成了封建官僚政治体制D. 削弱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隋朝用官选官的情况,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人事权,加强中央集权,没有体现强化君主专制的情况,故可排除 A;材料中明确讲到诸州每年荐举三人,三人数量之少,不能说明推荐是选才的重要途径,故可排除 B;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于秦朝,故可排除 C;材料表明了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人事权,打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利用九品中正制垄断人才选拔的局面,故此题选 D。12.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出身时间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14、宋神宗 宋哲宗 宋徽 宋钦- 6 -宗 宗武职出身正职(人) 3 6 6 7 0 0 0 0 0文职出身正职(人) 2 1 6 22 5 7 5 10 5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据材料“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可知,从宋仁宗之后,枢密院长官以文出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以文驭武方针反映在枢密院长官的人选问题上就表现为以文出身,故 D 项正确;北宋边境战乱一直持续,没有日趋减少,故 A 项错误;理学思想与以文驭武方针没有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科举取士从隋唐时期已经实行,

15、且科举也有武举,这无法解释枢密院长官以文出身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故选 D。13. 中国古语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等说法,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 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 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 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 D. 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欲治其“国” ,必先齐其“家” 、求忠臣(指- 7 -忠于国家的人)必于孝子(指忠于自己家的人)之门,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忠于“家”的人也必然忠于“国”

16、 ,所以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家国同构的观念14.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A. 标志着行政体系的成熟B. 增强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D. 降低了监察部门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的,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制度能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但不能标志着行政体系的成熟,选项 A

17、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法司会审和君主专制强化没有直接的的关系,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法司会审能减少失误也就能提高监察部门行政效率,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三司会审制能够减少失误增强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15.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答案】C【解析】明朝内阁始终没有成为

18、最高中央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C 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项。根据材料中的“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可知明朝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 8 -皇帝旨意而定;明朝皇帝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大权旁落,有时给予内阁很大的权力。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16.“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六部长官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 ”材料表明军机处A. 封闭性强,有利于政令执行B. 是君权的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 权力很大,凌驾于六部之上D. 官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19、答案】A【解析】“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六部长官擅入军机处”说明军机处封闭性很强,“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是为了保证政令执行,故选 A;BCD 题干没有涉及,故排除。点睛:材料型选择题的最主要原则是尊重材料原意,这一题题干中没有提到有关军机处的职权和权力大小问题,而只是提到了军机处与皇上之间的处事方式以及军机处的保密性问题,故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17.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缓和了社会矛盾 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D. 打破了世袭特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20、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雅典梭伦改革”是本题的题眼,缓和了社会矛盾和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只适合雅典梭伦改革这一个历史事件,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不适合“雅典梭伦改革” 这一个历史事件,因为“雅典梭伦改革”并不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建立民主政治。当然本题也有其他的作法。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梭伦改革;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8.“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

21、并有履行- 9 -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 ”这材料中伯利克里强调的是( )A. 平民政体 B. 权力制约 C. 法律至上 D. 公民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要求人们要心中充满对雅典的热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惜付出生命。可见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要有公民意识,维护雅典的国家利益。故 D 项正确。平民政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项错误。权力制约材料没有体现出,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法律至上的信息,故 C 项错误。19.余英时在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中指出:“希腊的城邦很像一种扩大的家庭,谁才算是这个团体中的正式分子,

22、决定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B. 外邦人不享有城邦的公民权C. 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D. 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公民权的问题,没有反映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故 A 项错误;决定雅典城邦公民权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这说明外邦人是无公民权的,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的相关表述,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故 D 项错误。20.公元前 242 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 ,他的司法权针对的正是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以及

23、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人们总结外事裁判官的任务是“在异邦人之间”或者“在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之间执法” 。这说明当时罗马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矛盾日渐突出 国际贸易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裁判官审判裁定成为新法创制的媒介 逐渐出现适用所有民族的法律A. B. C. D. 【答案】A【解析】联系罗马共和国扩张的史实可知,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矛盾日渐突出、国际贸易与商品经济- 10 -蓬勃发展、裁判官审判裁定成为新法创制的媒介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A 项。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并非“适用所有民族” ,故错误,排除含有的 BCD项。点睛:公元前 3 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

24、地中海地区扩张,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因此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 ,来审判发生在异邦人之间或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案件。这些案例充实了罗马法的内容,推动公民法向万民法发展。21.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 40 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 ,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 12 万余人” 。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A. 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B. 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C. 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D.

25、 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答案】C【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古代罗马官员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的情况,故可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应是罗马帝国强大的实力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不是行省,故可排除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有着完善的法律体制,为罗马帝国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官员,故此题应选 C;材料讲到的罗马的官员数量少,这并不能说明“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 ,故排除 D。22.罗马法曾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罗马法A. 规定了夫妻财产分配原则B. 给予妇女相应的政

26、治地位C. 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D. 解决经济纠纷缺乏灵活性【答案】C【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讲述了妇女财产权的问题,可以看出罗马法对财产权十分重视,不管你是何阶级何性别,都受到保护,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分配问题;B 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问题;D 选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财产问题23.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

27、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 D 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无关,故 A 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 B 项错误;18 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排除 C 项。24.约在 12 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 1 号第 5 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

28、自由进行,不受威吓” 。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 。这些做法A. 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B. 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C. 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D. 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答案】C【解析】“自由进行,不受威吓” “两名市民”说明英国选举制度的民主性较强,故 C 项正确;材料明显是平民政治体现,故错误;资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之后出现,故错误;限制王权是光荣革命之后,故错误。- 12 -25.2016 年 11 月 3 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 50 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

29、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2017 年 3 月 16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材料主要体现英国A. 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B. 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C. 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D. 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叙述的内容来看涉及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权力分配问题。可以看出首相是对议会负责的,英国女王是国家的元首,是国家权力形式的代表,这都体现着各方权利之间的制衡,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国王统而不治;B 选项错误,首相对议会负责;D选项错误,英国的政体不是按照三权分立来进行的。二、非选择题(每题 10 分,共

30、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 ,非大臣 。故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纲要材料二 “票拟权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虽然最后的决策依赖皇帝的批红,但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尤其是出现幼主、庸主和怠政之君的时候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三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

31、” ,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 ,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 13 -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内阁制对皇权专制的影响。(2)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3)依据以上材料并

32、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造成它们具有本质区别的原因。【答案】 (1)影响:内阁制本身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产物,不能对皇权专制起到绝对的制约作用。但是内阁的票拟权使其在制度上获得了参与朝政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左右或影响到皇帝的决策。(2)特点: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内阁协调行政权与立法权(或协调政府各部门活动) ;内阁成员由下院多数党成员组成;依惯例逐步形成。(3)本质区别: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內侍机构,所以明朝内阁制的确立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民主代

33、议制的一个重要体现。原因: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解析】(1)由“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以分析出内阁制本身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产物,不能对皇权专制起到绝对的制约作用;由“票拟权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虽然最后的决策依赖皇帝的批红,但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可以概括出内阁的票拟权使其在制度上获得了参与朝政的权力,一定

34、程度上左右或影响到皇帝的决策。(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以“英国责任内阁制”作为切入点,比较简单。根据材料信息“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 、 “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 、 “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 、 “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等,分析、认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从其各自的性质分析,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 14 -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表现;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从明朝的君主专制政治和自然经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析即可。27.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

35、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中国论文网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

36、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的原因?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 “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但其“本原精神” “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答案

37、】 (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 15 -取代了贵族政治。(3)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使大权收归中央。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政治分别是: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2)依据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

38、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可知郡县制的历史作用: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3)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的原因是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使大权收归中央。原因:依据材料“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可知,元朝行省制度能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的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4)上述三则材料

39、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28.追求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目标,走向民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 ,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 。所以,政事必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16 -(4)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

40、,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是自由的。权利法案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发展完善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

41、主要内容。【答案】【解析】(1)由材料“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全体公民人人相等” 。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从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由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和“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可见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结合所学,18 世纪 20 年代建立的责任内阁制和 1832 年议会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完善。(3)

42、“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可以归纳为: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29.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 17 -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 ,是一

43、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跃进”的理解。(3)材料三中的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制度上有何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

44、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认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 、 “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等,分析、认知,把握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增强国家认同感”等维度即可。关于第二小问,联系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陪审)法庭等即可。(2)本问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紧扣材料二信息“民国之取代自始皇以来两千多年

45、的帝国 ”、 “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等,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方面展开:推翻了 2000 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实行责任内阁制等。(3)本问考查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 18 -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 “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实际上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涉及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关于第一小问,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46、制度。关于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紧扣材料相关信息,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相关状况;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0.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 ,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

47、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 ,更新秦朝法律, 刑不上大夫 ”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汉高祖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 公元前 3 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 212 年,罗马

48、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 ,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古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19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

49、时运而变化。 ”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答案】 (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 ;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3)阐释: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本问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作为切入点。根据材料一信息“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 “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诸如过继、家庭时产共同占有关系”等分析认知即可得出相似点。 。(2)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