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请考生仔细阅读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及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仅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
2、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
3、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 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
4、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 2 -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
5、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 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 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洲,不适用于中 国古建筑。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
6、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7、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 建筑中大行其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3 -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
8、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14 分)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一天,老人便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栽菜。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但老人才在小区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你做什么?”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栽些菜。”儿子说:“你以为这是乡下呀?”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儿子说:“我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你还回得去?”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老人就神思恍惚。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我们乡下,能栽
9、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我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飞着鹰。”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老人叹起来了。过后,老人还是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这样不开心,老人就出问题了,老人后来病了,住院了。等老人从医院出来,老人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儿子当然很急,每天都开导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看到鹰,老人有些高兴,老人跟儿子说:“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儿子说:“看到了。”-
10、 4 -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我们乡下飞来的吧?”儿子说,“大概是吧。”那时候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老人住的小区其实离河不远,老人为了看到鹰,第二天自己去河边了。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不是一只,是好几只。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老人不走了,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一直抬头看着。一个孩子,蹦蹦跳跳了过来。看见老人后,孩子停住了,孩子说:“爷爷,你在看什么呢?”老人说:“看鹰在天上飞。”孩子说:“那不是鹰,那是风筝。”老人说:“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鹰。”孩子说:“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到河边去看。”老人真去了河边,近了,老人果然看见几个
11、人在放风筝。几个人也是老人,但他们很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把像鹰的风筝放得跟真的一样。老人后来走到了他们中间,老人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一个老人说:“好多人都这么说。”老人又说:“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一个老人说:“你也能。”老人说:“我也能?”一个老人说:“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也飞在天上。”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那几个老人,教老人放,但老人还是不会。老人有些灰心了,几个老人安慰他:“慢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老人点点头。老人后来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老人开始走的很慢,慢慢地,老人就能走快了。再后,老人也能跑了。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
12、开始了飞不起来,多放了几次,鹰就飞起来了。到后来,老人也可以让他的鹰在天上盘旋或往下俯冲。看着头顶上的鹰飞来飞去,老人觉得开心。一天, 老人把鹰放飞在天上时,忽然来了几只真的鹰,几只鹰都是老人的鹰引来的。老人看见了那几只鹰,老人以为是同伴放的,但不是,他们还没开始放。那几个老人,也看- 5 -见了几只真的鹰,他们跟老人说:“你的鹰引来了真的鹰了。”老人说:“是真的鹰吗?”他们说:“是真的!”老人说:“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说着,笑了。笑着时,老人一颗心跟了鹰去,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4、“鹰”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A、鹰从题目到结尾贯穿小说始终,推动着小
13、说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B、“鹰”的有或无影响着老人身心的状态,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C、鹰(风筝)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寄托了老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追求。D、老人看见的几只真的鹰肯定是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很高兴。5、结合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5分)6、结合小说的内容,指出本文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刻画“老人”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国际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为了争取国际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合作计划来华,中国正在贵州省“筑巢引凤” ,建设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是中国 2007 年批准立项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14、)项目,日前已经在贵州省开始基建,项目总投资 6.27 亿元,建设期 5 年半,预计2014 年开光。FAST 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并将在未来 20 年至30 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探测遥远的“地外文明”这座巨大的望远镜外形与卫星天线相似,单口径 500 米,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将探测遥远、神秘的“地外文明”。千百年来人类大多是通过可见光波段观测宇宙。事实上,天体的辐射覆盖整个电磁波段,而可见光只是其中人类可以感知的一部分。该射电望远镜可以用来监听外太空的宇宙射电波,其中包括可能来自其他智能生命的“人工电波”;在电力充足的条件下,这只巨大的“天眼”还能发送电波信号
15、,几万光年远的“外星朋友”将有可能收到来自中国的问候。- 6 -可寻找第一代诞生的天体据 FAST 工程办公室研究人员介绍,项目建成后,它将使中国的天文观测能力延伸到宇宙边缘,可以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其能用一年时间发现数千颗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而且无需依赖模型精确测定黑洞质量就可以有希望发现奇异星和夸克星物质;可以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来检测引力波;还可能发现高红移的巨脉泽星系,实现银河系外第一个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突破。用于太空天气预报FAST 还将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 100 倍。脉冲星到达时间
16、测量精度由目前的 120 纳秒提高至 30 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同时,可以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 1Hz 的分辨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还可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带动中国制造技术发展FAST 研究涉及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超宽带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FAST 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如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大型工业机器人研制以及多波束雷达装置等。FAST 的建设经验将对中
17、国制造技术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影响。2015 年 12 月 16 日,正在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目前正在进行反射面面板安装,边长约 11米的三角形面板安装已经完成 2059 块,完成比例达 46%。FAST 的反射面总面积约 25 万平方米,用于反射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是 FAST 工程的主线,预计将于 2016 年 4 月安装完毕。7. 下列对这则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FAST 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并将在未来 20 年至 30 年内保持世界领
18、先地位。- 7 -B、在电力充足的条件下,这只巨大的“天眼”还能发送电波信号,几万光年远的“外星朋友”将收到来自中国的问候。C、项目建成后,它将使中国的天文观测能力延伸到宇宙边缘,可以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D、FAST 的建设经验将对中国制造技术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影响。8、下列对新闻的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A、 “项目总投资 6.27 亿元,建设期 5 年半,预计 2014 年开光” ,可见项目投资大,工期较长。B、 “FAST 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并将在未来 20 年至 30 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19、” ,这表明 FAST 的性能只有十年的最佳使用期。C、 “FAST 还将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 100 倍” ,FAST 建成后将提高中国空间测控能力。D、 “FAST 目前正在进行反射面面板安装,边长约 11 米的三角形面板安装已经完成2059 块,完成比例达 46%”,项目的安装正在按计划进行。E、这座巨大的望远镜外形与卫星天线相似,单口径 500 米,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 ,将探测遥远、神秘的“地外文明” ,只有口径达到 500 米以上的射电望远镜,才能探测遥远、神秘的“地外文明” 。9、请简述FAST的功能。(5分)二、古代诗文
20、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拔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
21、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8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22、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C、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D、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燕、秦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B、 “变徵之声、慷慨羽声”中的 “徵、羽”与宫、商、角合称 “五音” 。C、 “至易
23、水上、发尽上指冠”分别对应的现代汉语词语是:易水送别、怒发冲冠。D、荆轲、太子丹、樊於期、秦武阳、高渐离都是燕国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说明秦国非常看重樊於期的才能,希望能够重用他。B、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看秦武阳杀人,是害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危险。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表明樊於期慷慨激愤,报仇心切。D、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说明荆轲听了太子丹的话后,非常生气,所以出发后头也不回,绝情而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
24、燕国见陵之耻除矣。(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虞美人周邦彦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细雨蒙蒙、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看”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B “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
25、。C下片开头二句,描写美酒飘香、杨花飞絮的饯别情景,然而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伤别之情更显凄婉悲凉。D “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烦意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羁思烦乱的无端无序勾画出来。E这首词,以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描绘寻常人物情事,却也别具一种朴实、厚重的感人力量。15、词的结句“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与上片哪一句相呼应?这两句怎样表达离人深致的情愁?(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有两句诗提到一个古老的节日,苏轼说: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这两句诗是:“_, 。 ”(2)宋代
26、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中表达词人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句子是:“_, 。 ”(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点睛之笔是:“_ 。 ”第 II 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10 -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新近兴起的叫“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陈忠实决定性的影响,他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人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醍醐灌顶。小说开头寥寥几句的对话,安六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
27、形象已经掷地有声,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历史是讲真实的, 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 ,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小羽先前的一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更加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毋庸置疑的。A. B. C. D.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A违法建筑是一颗影响我们肇庆形象的“毒瘤” ;它直接动摇法治城市的社会根基,更严重侵
28、蚀城市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B男孩子的成长难免会犯错,犯错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教育,受到社会过多负面因素,很容易误入歧途,陷入阴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C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D中国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早在我们的文化源起,已经将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立为我们这个文化的精神图腾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驳论可以促进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作品格的养成,因为遵循了很多辩证法原理和批判性思维原则,有助于结论
29、和观点的新颖、深刻。驳论更关注因果关系、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条件与结果、人情与法理、论据的真伪、数据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辩证分析,所以通过驳论思维,我们容易发现别人观点的错谬所在,使得己方观点深刻、新颖、理性、辩证,这又增强了学生作文的特征性。- 11 - A 既 又 因而 例如 很 无疑B 不仅 还 从而 比如 更 无疑C 不仅 还 进而 比如 较 /D 既 又 / 例如 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 (5 分)罗锋考入华中科大后,在忙于学习的同时,也和不少同学一样,做点生意,还参加了一个社团,但他还是不
30、知道该怎样过好大学生活。他找到李培根院士,李老师热情接待了他。听完了他的讲述,李院士问:“你知道在野外探险中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路吗?” “ 。 ”罗锋说。 “没路,可以走出一条路来。迷路往往不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出现的。 ”李院士说。“ ? ”罗锋不解的问。 “ 。 ”李院士说,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才最容易迷路。 ”罗锋陷入了沉思,若有所悟。21. 下面是一幅标题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漫画。在甲和乙中,你会劝说谁去应聘就业岗位呢?请你针对该人物的特点写一段劝说辞。要求:符合情境,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 150 个字。 (6 分)四、写作(60 分)生活中
31、,我们常会看得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会捡别人不愿捡的垃圾;会在人多的公交车上主动给别人让座;不管多着急,都耐心的等待红绿灯的指示-在一般人看来,他们是傻人,总让自己受累,不知道见机行事,遇事变通。但我们知道,在傻的现象背后是一个个不傻的灵魂。- 12 -请认真阅读以上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海南枫叶国际学校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案1D试题分析:“没有留心”说法有误。古代中国人自然知道石材比木材更耐久,但是他们认为“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后文又说“ 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
32、知中国传统建筑在 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解题时注意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B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就是说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能够证明古代玉石文化的高水平,但是- 13 -原文本没有提到修建阿房宫的石材来自于此处。错误类型是无中生有,这种设置干扰内容的出题思路很是隐晦,在原文中没有相关语句,只是命题人故布疑阵,干
33、扰考生的判断。答题方法是注意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观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没有根据的判断就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3C试题分析:“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说法有误。原文第一段虽然有“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 ,但是并不等于“所剩无几”。最后一段说“陵墓建筑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答题方法是先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
34、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4、D5.老人代表了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迫改变自己所悉的生活的普通人(2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他们原有的自由自在的生活(1分),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苦闷和失落,他们深深地眷恋着乡村的生活,努力在城市中寻找、追求着他们所习惯的自由自在的生活(2分)。6.(1)小说的开头,描写了老人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和事。(3分)(2)写作意图:通过描写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状态,寄寓了作者对时代变革中的普通人的人文关怀(2分)。作者描写这一类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也寄寓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引发了读者的思考。(1分)。(意思对即可
35、)7、B 8、BE 10、A 11、D 12、C13、(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如果)这样做,那将军的大仇得报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得以消除了。(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给他送别。14、AC A 项“乐景”错误,开头描写的是凄清雨景,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闷以及无可奈何,并非是乐景C 项错在“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 ,从“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可以看- 14 -出两人相对共饮,絮絮而谈15、词的结句与上片“一双燕子守朱门”呼应 “一双燕子守朱门”一句,描写黄昏细雨之中,深院里是一对固守朱门的燕子;“又是一窗灯影、两愁
36、人”一句,描写离别之际,灯下是相对而立的一对零落身影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两个意象的遥相呼应(映衬) ,令即将分离的情景格外凄恻哀伤 (写出相呼应的句子,得 1 分;两句诗的句意解析,各 1 分;从意象、意境、心境的角度分析,各 1 分 )译文: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16、(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了却
37、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断肠人在天涯。17.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正确,五彩缤纷:五彩 :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符合语境;正确,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对象错误,掷地有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不能用来形容“老农形象” ;正确,荒诞不经: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符合语境;正确,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符合语境;不合语境
38、,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 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应改为“难能可贵” ;故选:D。.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 15
39、-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D【解答】A语序不当, “它直接动摇法治城市的社会根基,更严重侵蚀城市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递进颠倒,应是“它严重侵蚀城市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更直接动摇法治城市的社会根基” B成分残缺, “受到社会过多负面因素”中“收到”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改为“受到社会过多负面因素的影响” C结构混乱, “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偷换主语,其的主语应是“艾灸” ,在其前加上“艾灸”即可19.B 【解答】处应是“不仅” ,处应是“还” ,彼此构成递进关系处应是“从而” ,与前句构成有条件意味的因果语意处应是“比如” ,表示举例处应是“更” ,表示愈加之
40、意处应是“无疑” ,没有可疑之处,表示非常肯定【点评】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1、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5、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
41、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 、不但还(也、又、更) 、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20、参考答案:当然是在没路的情况下最容易迷路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在没有了方向感的情况下21、答案:- 16 -【示例一】甲博士,你这种“高学历低就业有掉身价”的观点是片面的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低就业比不就业,比待在家中啃老,比无所事事,要好要强更重要的是低就业能够积累人生经验、职场经验如果你一味孤芳自赏,待价而沽,高不成低不就,那才是真的浪费人才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就业不丢人,请放下身段去应聘那个能磨炼自己的工作岗位吧!【示例二】乙先生,没有文凭,并不代表你没有职业技能其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以及人才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 “以学历论英雄“的招聘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文凭的吸引力大不如前,不少企业都表明在招聘中他们更为看重人才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养只要具备了娴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就不要妄自菲薄,你应该勇敢地去应聘那个理想岗位!22、写作参考 2017 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