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93269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天门市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年级 11 月考试历史试卷(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这样做的目的是A.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B. 开发边疆地区C. 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D. 巩固周王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周代还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故排除 A 项;题意中没有涉及开发边疆地区的内容,故排除 B 项;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垄断的是宗法制,故排除C 项;根据“

2、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可知这样的分封方式巩固了周王的统治,故选 D。【点睛】分封制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扩大周的统治范围。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周王朝还无法实现集权统治。2.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时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太史依据的“法”是A. 号称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B. 以民主方式推选贤能的禅让制C. 以嫡长子为核心的宗法制D.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答

3、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宗法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题意反映的不是分封制,故排除 A 项;无论- 2 -是置微子启还是纣为太子都是父传子的世袭制,不是禅让制,故排除 B 项;不置微子启为太子而置纣,可知并不是兄终弟及,故排除 D 项。根据“生微子启与中衍时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可知纣为嫡长子,所以太史依据的“法”指的是宗法制,故选 C。【点睛】嫡长子是指古代宗法制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而长子指的是年龄最大的儿子。如微子启是长子,但他出生时他的母亲是妾,所以不是嫡长子。而纣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经由妾变为妻,所以纣是嫡长子。3.从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A. B. C. D

4、.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西周的政治制度。根据图中内容可知,天子相对于诸侯等来讲是大宗,体现了宗法制;天子的位子是世袭的,体现了世袭制;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被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和爵位,体现了分封制。禅让制是将统治者的位置禅让给贤能的人,与血缘没有关系,所以没有体现禅让制,故排除 A、C、D,故选 B。【点睛】题干中的图片时典型的宗法制的体现,在宗法制之下,王位世袭,并按照血缘远近- 3 -进行分封,能够体现出西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的内容。4.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一制度A. 官员在其辖区内具有较大独立性B. 皇帝依据血缘亲疏授以官职C. 子子孙孙世代继承其地位和权

5、力D.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郡县制。根据图中行政区的名称可知这一制度是郡县制。郡县制之下地方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命的,在辖区内并没有较大的独立权,也不能由子孙世袭其职位,故排除 A、C 项;郡县长官是由中央政府依据才能授官,血缘亲疏不再是授官的依据,故排除 B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D。【点睛】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机构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A. 秦

6、朝的御使大夫B. 宋朝的枢密使C. 元朝的宣政院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宣政院。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宋朝的枢密使负责军事,清朝的军机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故排除 A、B、D 项。元朝的- 4 -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故选 C。【点睛】元朝设置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自此之后,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6.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

7、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一制度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九品中正制。根据“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这种制度是由中央政府官员进行选拔,不是通过血缘关系世袭,也不是通过考试录取,所以不是世官制和科举制,故排除 A、D 项;在这种制度中,官员是由设置的“性行中正者”进行选拔,即设置了中正官,所以应该是九品中正制。而察举制中没有中正官的设置,故排除 B 项。故选 C。7.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

8、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 ,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 利于地方的发展B. 严重地威胁到君主专制C. 削弱了中央集权D. 有效地防止了官员腐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 B、C 项;行省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官员监察制度,不能有效防止官员腐败,故排除 D 项。根据“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可知行省制不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有利于地方发展,故选A。- 5 -8.下图中国古代政治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A

9、. 尊卑有序观念利于社会稳定B. 天下共主转向天下独主C. 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D. 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左图反映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右图反映的是秦代的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同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没有体现尊卑有序的观念和统治者地位的变化,故排除 A、B 项;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属于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的转变,故排除 C 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选D。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A. 保障贵族政治上的垄

10、断地位B.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 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D. 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科举制。根据“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打破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故排除 A 项。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故排除 C 项;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故排除 D 项。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故选 B。【点睛】科举制通过读书考试选拔人才,不再注重血缘和门第,降低了做官的准入门槛,所以培植其全国人民对政治的兴味。- 6 -10.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

11、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明朝A. 废丞相B. 君主专制的加强C. 设内阁D. 国家权力的下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丞相制度的废除。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的原因是因为有三省长官作为宰相进行决策,而明代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朝不再有丞相。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废除丞相的结果,内阁的设立是为了分担丞相废除后皇帝的政务,所以 B、C 项都不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故排除;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不是国家权力下移,而是皇帝掌握了大权,属于权力上移,故排除 D 项。故选 A。11.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

12、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机构官员品极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这一机构是A. 唐朝的尚书省B. 元朝的中书省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清朝的军机处。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唐朝的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下辖六部,机构庞大,故排除 A 项;元朝的中书省是处理全国政务的主要机构,具有决策权,故排除 B 项;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具有票拟权,故排除 C 项。根据题意的描述可知符合清朝军机处的主要特征,故选 D。【点睛】清代的军机处虽然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其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甚至连明朝内阁所拥有的建议的权力也没有。只能秉承皇帝旨

13、意,跪受笔录。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2.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提出这一规定的可能是A. 梭伦- 7 -B. 克利斯提尼C. 伯里克利D. 苏格拉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负令。根据题意可知,这一规定的出台意味着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规定是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解负令不但避免公民再沦为债务奴隶,那些因为受到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公民也因此重获自由。这一规定由梭伦提出,与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和苏格拉底无关,故排除 B、C、D 项,故选 A。13.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制度A. 进一步扩大城邦公民权力B. 按财产多

14、少分配政治权力C. 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D. 推动雅典的民主进入黄金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陶片放逐法。根据漫画内容可知反映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提出的陶片放逐法。该项措施主要是限制了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维护了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扩大公民权力,故排除 A 项;按财产多少分配政治权力的是财产等级制,故排除 B 项;推动雅典的民主进入黄金时代的是伯利克里改革,故排除 D 项。陶片放逐法能够驱逐不受到公民欢迎的某些野心家,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故选 C。14.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 。这一做法A

15、. 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8 -B. 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力C. 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D. 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伯利克里改革。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能够避免某些公民因为经济问题而限制其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发放观剧津贴,能够让雅典人不分贫富都能去观看戏剧表演,陶冶雅典人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激发起爱国精神。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并不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也没有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力,故排除 A、B 项;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是梭伦改革,故排除 C 项。故选 D。15.下列法律条文摘编自十二铜表法之所以

16、说这部法律的颁布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十二铜表法A. 保护了平民的私有财产B.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 限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D. 平民掌握了法律的立法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十二铜表法 。题干中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没有体现对平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对贵族利益的打击,故排除 A、B 项;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但平民并没有掌握立法权,故排除 D 项。 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的第一步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和任意曲解,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 C。【点睛】 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罗马人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

17、压民众。所以十二铜表法作为第一部成文法,最重要的作用是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曲解,以保护平民利益。16.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罗马帝国时期(3 世纪后)的法律是- 9 -A. 习惯法B. 公民法C. 自然法D. 万民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万民法。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习惯法的应用时期主要是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故排除 A 项;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从罗马建国到 3 世纪中叶,故排除 B 项;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排除 C 项。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18、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调节社会矛盾,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罗马万民法体系,故选 D。17.下图反映的是 1688 年光荣革命后在伦敦的一场庆典集会的场景。这个历史事件之所以被历史学家称为一场“革命” ,是因为A. 推翻旧国王,迎来新国王B. 采用不流血的方式C.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 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光荣革命。英国的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政变的方式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所以光荣革命之所以被称为“革命” ,最终的原因是政治体制的变革,而不是国王更替,故排除 A 项;更不是由于革命方式的问题,故排除B 项;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

19、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排除 C 项。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故选 D。18.有学者评论某个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进步方式,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10 -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这个国家当时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 总统制共和国B. 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君主立宪制C. 议会制共和国D.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立宪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根据“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国家是英

20、国。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实行的是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君主立宪制,不是总统制共和制,故排除 A项;英国保留了国王,不是议会制共和制,故排除 C 项;但英国的国王并不掌握国家大权,故排除 D 项。故选 B。19.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反映了美国A. 实行分权制衡的平衡机制B. 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C. 美国总统拥有立法的权力D. 最高法院服务于行政机关【答案】A【解析】【详解】

21、本题考查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禁穆令”没有能够顺利通过,但这是由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的,并不影响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故排除 B 项;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没有立法的权力,故排除 C 项;美国最高法院与行政机关是相互制衡的,并不服务于行政机关,故排除 D 项。特朗普的“禁穆令”被联邦法官暂停,但最终被最高法院判令部分生效,所以美国的国家权力是分散并相互制衡的,故选 A。20.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A. 都属于资本主义直接民主政治- 11 -B. 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C. 法国总统和德国宰相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D. 都保留了浓厚

22、的封建残余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法国和德国的民主共和制。法德的民主政治都不是直接民主,故排除 A项;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排除 C 项;法国共和制是各派政治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没有保留浓重的封建残余色彩,故排除 D 项。根据法国 1875 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可知,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21 题 22 分,22 题 18 分,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

23、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成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利克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领主封建制”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开创了哪些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伯利克里描述的是古希腊哪一城邦的政治制度?该制度是通过哪三场改革形成的?对这一制度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 (1)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2)制度:伯利克里描述的是古希腊雅典的政治制度;三场改革:梭

24、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作用: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力,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解析】- 12 -【详解】 (1)根据“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可知领主封建制指的是秦统一以前,即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主要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根据“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

25、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并结合所学可知伯利克里描述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三次改革形成的,包括梭伦改革,改革通过解负令、财产等级制等措施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通过划定选区、陶片放逐法等措施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通过向所有公民开放公职、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发放津贴等措施扩大了公民权力,雅典民主制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顶峰。22.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回答下列问题的。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

26、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1)这一新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后来又是如何发展完善的?材料二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2) “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指什么?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美国为改变“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3)从英美的制度演进中你可以获取

27、怎样的启示?【答案】 (1)标志事件:权利法案 ;发展:1721 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 年议会改革;两党制的形成。(2)错误:实行邦联制;后果:经济困难;贸易问题;国家面临分裂;措施:制定 1787 年宪法结果: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3)启示:制度需因时而变;制度应依据国情适时调整。【解析】- 13 -【详解】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这个新的政治体制确立的标志是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通过权利法案 ,英国限制了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此后不断发展完善:1721 年责任内阁制形成,

28、为国王的“统而不治”打下基础;1832 年议会改革,新兴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力;两党制形成,开启了英国政党政治的道路。(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汉密尔顿说的“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指的是美国建国初期实行的邦联制度。邦联制下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法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最终给美国造成了内忧外患的结果。所以为了应对危机,美国于 1787 年颁布宪法,在这部宪法中,将邦联制改为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中央政府的权力。(3)英美实行的虽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但它们实行的代议制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这些不同都是根据本国国情的不同而造成的。所以说一国政治制度的制定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环境和国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