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93272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12月月考试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1. “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 ”这可以表明A. 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 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 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 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所述,周代的分封制比夏和商更有利于统一,也就是承认了中央权力越来越集中,中央集权的趋势明显,

2、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A 选项说法错误,夏朝也是统一国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是在秦朝;C 选项错误,本题讨论的是中央集权;D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2. 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 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B. 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 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D. 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周的“礼仪”反映的是礼乐制度,是指在婚丧、祭祀、朝聘、盟会上的一些活动中按规定办事,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从而

3、维护等级秩序,故 A正确;B、C 不是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排除;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不利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D 错误。- 2 -3. 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A. 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 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 秦王赢政的巨大功绩D. 皇位世袭不可转移【答案】A【解析】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反映了皇帝独尊,因此选 A;皇权至上指皇帝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B;C、D 与材料无关,排除。4.

4、“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官僚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材料的含义是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结合所学不难发现只有郡县制度萌芽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选 C,A B D 三项出现在秦代之后。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5. 公元前 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

5、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A. 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 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D. 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3 -西汉“推恩令”的具体表现。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B正确,排除D;汉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A 错误;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 说法片面,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对西汉推恩令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推恩令是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 有学者统计,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

6、中 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 563%,一个占 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 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C.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D. 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根据统计数据“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中 46.1%来自寒门” “ 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 56.3%,一个占 57.9%”说明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正确;A、B、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7.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制度,遵循“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原则,其中的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

7、他们成为皇帝依赖的群体,也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由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A. 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B. 表明清初满族贵族享有民主权利C. 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D. 是清朝集权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答案】A【解析】皇帝的宗室亲王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是宗室诸兄弟子侄,表现出满族浓厚的血亲关系,鲜明地体现出满族政权的“家国同构”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A正确;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出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宗法色彩,不能体现元朝“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 ,排除 C;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集权体制达到顶峰,D 错误。8.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道“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

8、一定的秩序,就难以建立一个政体(不能知道当官的是什么人) ”这说明亚里士多德主张A. 让少数人掌握民主权- 4 -B. 在政治上人人平等C. 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D. 平民有权监督官员【答案】C【解析】材料中“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 ,说明亚里士多德不主张人口众多的城邦,显然赞同小国寡民的政体,故 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出民主的信息,故 A错误;人人平等不符合题意,故 B错误;D 中监督官员材料没有体现。【点睛】影响古希腊文明的因素很多,如政治、经济、种族、地域等。地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确切地说古希腊文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 雅典陪审法庭实行投票的隐秘

9、化和验票的公开化,但陪审法官是由各个部落抽签选举产生,有的法官并不熟悉司法专业知识。阿里斯托芬认为,陪审法官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为了得到津贴。这表明A.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虚伪性B. 程序公正不代表结果公正C. 直接民主不适于雅典社会D. 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答案】B【解析】材料“陪审法官是由各个部落抽签选举产生” “有的法官并不熟悉司法专业知识”“陪审法官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为了得到津贴”说明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 C项正确;中虚伪性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雅典程序性没有体现,故错误;民主政治倒退不是材料主旨,故 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材料“陪审法官是由各个部落抽签选举产生” “有的法

10、官并不熟悉司法专业知识” “陪审法官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为了得到津贴” ;反映了直接民主存在着弊端。10.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 公民意识B. 平民政治C. 权力制约- 5 -D. 法律至上【答案】A【解析】材料要求人们要心中充满对雅典的热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惜付出生命。故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要有公民意识,维护雅典的国家利益。故选项为A。BCD 项材料均未体现。11.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

11、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A. 保护弱者B. 人人平等C. 公正合理D. 注重证据【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说明谁是弱者,故 A项错误;当时罗马是奴隶制帝国,不可能权利平等,故 B项不符合史实; 根据题干“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可以看出罗马法强调公正合理原则,故 C项正确;D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罗马法的公正合理原则。解题的关键是对“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

12、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的分析理解。12. 公元前 3世纪,罗马阿奎里亚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或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 ”该规定说明罗马法A. 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 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 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答案】A【解析】题干涉及到的奴隶或牲畜、物品属于私有财产,说明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而这种基于公民个人的纠纷又属于民事问题,不属于商业交易,排除 D,故 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排除

13、B、C。- 6 -13. 有学者认为,1688 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 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 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答案】C【解析】1688 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这是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为近年史学界所肯定,故答案为 C项。题干所问是这条道路的含义,不是影响,排除A项;BD 项没有体现出“英国式”的特点,排除。14. 某历史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

14、下面的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了近代英国A. 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B. 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C. 国王受到内阁的监督D. 责任内阁制已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据图示中心信息可看出内阁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且对议会负责,而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体现了君主立宪政体分权与制衡的特点,故 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是向议会负责,不可能独揽国家大权,故 B项排除;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并无实权,不会受内阁和首相的监督,故 C项排除;图示说明的是英国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责任内阁制的发展情况,故 D项排除。 15. 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两院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

15、以及扰乱治安罪外,在出席各院会议及往返各院途中,有不受逮捕之特权。 ”制定这一条款的目的是- 7 -A. 保护立法权力免于外界干预B. 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C. 控制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犯罪行为D. 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答案】B16.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C. 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答案】D【解析】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内阁由总统提名国会批准后组成,

16、内阁要对总统负责。所以内阁的反对票是无效的。因此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故选 D。ABC 三项均不符合美国的宪法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美国的政治体制的特点。此外要会分析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类型和它们的特点,会比较。17. 下图是法国 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 年 8月 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 8 -A. 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B.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C. 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D. 完善三权分立体制【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法国的革命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保皇派的力量一直都是很强大的,所以,1875 年宪法和 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的直接目的都是在阻止保皇派复辟

17、,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故选 A;法国大革命已经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排除 B;法国 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目的在于限制保皇派的势力,并非打击法国封建势力,排除 C;图片材料不能体现“完善三权分立体制” ,排除。1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这表明德意志帝国的政体A. 不具备近代民主制特性B. 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 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D. 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倒退【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

18、,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这表明该宪法具有代议制的特性,具有近代民主性,但皇帝控制着议会、立法权和任命官吏权,这又表明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故 C项正确,可排除 A、D;德意志帝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 错误。- 9 -19. 根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表明A. 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B. 德国国家结构呈现联邦制特征C. 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D. 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受到遏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到“普鲁士虽然有能力

19、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 ,这就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与各个邦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组织形式呈现着联邦主义的性质,B 正确;A 项错误,此时德国已经统一;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是联邦国家,C 项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普鲁士与各个邦的关系,D 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20.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 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B. 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 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 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答案】B【解

20、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填海外无穷之壑” , “渐成病国之忧”说明白银大量外流危害了国家的利益,从侧面证明了禁烟是为了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此题应选 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禁烟运动21.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 禁烟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太平天国运动- 10 -D. 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21、。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被清政府利用的史实,故 B项正确;禁烟运动不符合“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 ,故 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清朝统治,故 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与民族主义无关,故 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22. 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2、图片中“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说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 ,故 A项错误; “香港仍坚持赏借体现了清朝皇帝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故 B项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当时南京条约还没有签订,故 C、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23.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得是哪一- 11 -场战争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甲午战争失败

23、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材料所言“战败”应是指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故 C正确;ABD 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24. 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B. 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 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D. 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

24、强开厂热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外国在华设厂对中国的危害更大,危机更重,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而是强调列强扩张的危害,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是对题意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其中 25题 16分,26 题 18分,27 题 18分,共 52分)25.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

25、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申报1894 年 7月 9日- 12 -材料二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帝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珠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

26、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1994年 8月 12日英国每日新闻报材料三 1898年 7月 16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撤离威海卫,三囡子将军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举杯(日本人撤离威海卫后仅一天,英国海军就向清朝强行租借)摘编自甲午120 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材料四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废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每仿形,事半功倍,无过于此张之洞劝学篇1898 年(1)分析材料一、二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指出西方的预测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27、(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 (1)预测:中国实力优于日本,会取得战争胜利。原因: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国家,进行了 30年的洋务运动,经济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影响:清政府寄希望于西方大国的干预,不进行战争准备。(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政治:暴露清政府腐朽,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经济:资本输出加剧,严重阻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客现上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思想:维新变法等救亡图存思想发展;出现赴日留学热潮,有识之士积极学习,寻求救国之路。- 13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以及材

28、料二“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中国在亚洲地位以及洋务运动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清政府希望西方列强干预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图片以及材料从中国社会性质、政治、经济以及熟悉等方面变化回答。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垄断着各种官职。王朝的官由王任命,诸侯由王册命,诸侯国的官由诸侯任命,实行的是阶级性、等级性非常明确的世官制。两汉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试;根据对策成绩高、低分别授官。

29、这种选官方式尽管不尽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浅谈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 、品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 通典选举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

30、,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分析作者认为它“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答案】 (1)制度:察举制。原因:打破了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选拔的范围扩大,为有才能的士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推举与策问相结合,为被举者提供了相对公平的舞台;增强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有利于维护统治。(2)发展: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拔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拔范围扩大。

31、意义:提高官员素质;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维持社会和政治局面稳定;加强了中央- 14 -集权;形成重视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解析】 (1)汉代的选官制度:根据“两汉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官制度是察举制。进步原因:根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 、 “根据对策成绩高、低分别授官”分别从选官依据、选官范围、公平公正性、官员素质提升巩固统治角度分析。(2)发展:依据材料“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 、品级” “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

32、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概括总结。意义:结合材料关于科举制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文化教育发展角度总结。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 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材料二美国开国者们设

33、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 15 -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

34、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 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答案】 (1)变化:由君主专制到权力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英国传统议会制度的影响;人民的长期斗争。(2)安排:1787 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共和政体。意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

35、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3)不同:总统的产生的方式不同: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美国总统由选民选出; 总统权力不同: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美国总统与议会相互制衡;总统与内阁关系不同: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美国内阁由总统任命。【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并结合所学从国王权力限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英国经济发展、政治传统以及人民斗争等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从 1787年美国宪法实行政治体制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以及国力等角度回答。(3)依据材料三合所学从美法两国政体围绕总统的产生的方式不同、总统权力不同以及总统与内阁关系不同来比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JUS C A6 038-1991 Metallic and non-metalllc coatings Heasurement of tbickness Beta backscatter method《金属和非金属覆层 覆层厚度的测量 β反向散射法 n》.pdf JUS C A6 038-1991 Metallic and non-metalllc coatings Heasurement of tbickness Beta backscatter method《金属和非金属覆层 覆层厚度的测量 β反向散射法 n》.pdf
  • JUS C A6 050-1989 Converslou coatlngs trn metal11c materlals Determinat ion of coating mass per unit area Gravimotric metbods《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 单位面积膜质量的测定 重量法》.pdf JUS C A6 050-1989 Converslou coatlngs trn metal11c materlals Determinat ion of coating mass per unit area Gravimotric metbods《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 单位面积膜质量的测定 重量法》.pdf
  • JUS C A6 051-1989 Chromate conversicm coatlngs on electropJatod zJrtc and cadmium coatings General regulr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电镀锌和镉镀层上的铬酸盐转化膜 一般要求和分类》.pdf JUS C A6 051-1989 Chromate conversicm coatlngs on electropJatod zJrtc and cadmium coatings General regulr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电镀锌和镉镀层上的铬酸盐转化膜 一般要求和分类》.pdf
  • JUS C A6 052-1989 Chromate converslcm coatlngs on zine and cadmJum Test methods《锌、镉的铬酸盐转化膜试验方法》.pdf JUS C A6 052-1989 Chromate converslcm coatlngs on zine and cadmJum Test methods《锌、镉的铬酸盐转化膜试验方法》.pdf
  • JUS C A7 010-1979 Aparatus for gama Radiography - Specification《γ射线照相仪器 规范》.pdf JUS C A7 010-1979 Aparatus for gama Radiography - Specification《γ射线照相仪器 规范》.pdf
  • JUS C A7 022-1994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Magnetic leakage flux testing - General requirements《无损检测 漏磁试验方法 一般要求》.pdf JUS C A7 022-1994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Magnetic leakage flux testing - General requirements《无损检测 漏磁试验方法 一般要求》.pdf
  • JUS C A7 051-1997 Non-destruclive testing - Control ofproperties of ultrasonic test systems - Simple controls《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系统的性能控制 简易控制》.pdf JUS C A7 051-1997 Non-destruclive testing - Control ofproperties of ultrasonic test systems - Simple controls《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系统的性能控制 简易控制》.pdf
  • JUS C A7 061-1992 Non destructive testing - Ultrasonic testing of steel plate of thicknes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6 mm (reflection method)《无损检测 厚度大于或等于6毫米的钢板的超声检测(反射法)》.pdf JUS C A7 061-1992 Non destructive testing - Ultrasonic testing of steel plate of thicknes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6 mm (reflection method)《无损检测 厚度大于或等于6毫米的钢板的超声检测(反射法)》.pdf
  • JUS C A7 080-1979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Penetrant inspection General principles《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总则》.pdf JUS C A7 080-1979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Penetrant inspection General principles《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总则》.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