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课时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学案.docx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93306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8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课时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课时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课时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课时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课时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 课时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思维导图】一、专题主线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相辅的特征。主线一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主线二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主线三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主线四 古代的经济

2、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二、真题再现1(2018全国卷T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解题思路】据材料可知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

3、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 A 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B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并没有普及,C 项错误;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是管理盐业的买卖,而且一直有政府主导,并没有解体,与材料说的开采内容不符,D 项错误。答案:A22(2018全国卷T27)图 6 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 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图 6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

4、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海禁政策。【解题思路】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 B 项正确;图 6 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A 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D项错误。答案:B3(2017全国卷T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

5、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解题思路】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 B 项正确,排除 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传统伦理,排除 C;这一变化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染奢靡风气,排除 D。答案:B4(2016全国卷

6、T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3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解题思路】图片反映的是集体生产,排除 A 项。仅依据题干图片无法说明农业的“不断发展” ,排除 B 项。汉代,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排除 C 项。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图片正是这

7、种田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 D 项正确。答案:D5(2015全国卷T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 的 土 地 也 能 养 活 五 口 人 。 战 国 时 期 农 业 收益 的 增 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个体小农经济。【解题思路】小农经济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耕种土地可以养活五口人或九口人,这有利于个体家庭的稳定,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A 项正确;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

8、B 项错误;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C 项与史实相反,排除;个体农耕发展,推动的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而与大土地所有制无关,D 项错误。答案:A6(2015全国卷T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解题思路】材料中的“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得到朝廷认可” “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9、等信息,反映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故 C 项正确。B 项材料中有所反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A 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不可能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 项说法错误,排除 A、B、D 三项。答案:C三、考纲解读【考纲分析】1农 业 的 主 要 耕 作 方 式 和 土 地 制 度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 、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手 工 业 的 发 展 。着重考查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同时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铸业、制瓷业的主要成就。3商 业 的 发 展 。4突出考查

10、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表现,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主要考查“重农抑商” 、 “海禁”的成因及影响。本考点以农耕经济发展、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特色、区域经济发展和南方经济开发等为重点,多以表格、图片和史籍材料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会注重以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考查点。【核心考点】考点一古代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中国古代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转变,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为主要组织

11、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2)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精的基本模式,具有精耕细作、自给自足、脆弱性等特点,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考点二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1)从西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2)宋元明清: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

12、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3)经济政策: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末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课堂演练】1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解析:材料中的“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 ,是为了保证生产工具的顺利使用;对偷盗耕牛的判罪及规定牛的繁殖率,均是出于重视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这些规定推动了

13、精耕细作的深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 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 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答案:B2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 ,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宋朝开封城内商业发达,有餐饮、娱乐等设施,同时又是政治中心,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全面反映对外交往的情况,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

14、是城市的功能多样性,与商业环境是否宽松无关,故 B 项排除。宋朝坊市制度已经打破,故 D 项错误。答案:C3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 GDP 总量为 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22.7%,中国人均 GDP 为 450 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5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A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C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解析:从材料中“北宋时中国 GDP 总量为 265.5 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22.7%”可分析出北宋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C

15、 项错误;B、D 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4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A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 “重农抑商”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C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D “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解析:“重农抑商”在明清以前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但后期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故 A、C 两项错误;“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由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决定的,

16、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B四、典例精析【经典例题】1 (2017 年全国卷T26)表 1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20 以下 24 173%20130 103 741%131300 10 72%300 以上 2 14%小计 139 100%表 1 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解析: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 20 亩,一家的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 20 亩,结合材料中 20130 亩占户数比例的 741%,可推知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土地,所以选 A 项。通过对材料数据

17、的分析可知,131 亩至 300 亩以上的土地所占的比例较小,故不能得出 B 项。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故 C 项错误。D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答案:A2 (2018 年江苏卷T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 ,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 A、C

18、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 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 D 项正确。答案:D3(2017全国卷T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6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反

19、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 B 项正确,排除 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传统伦理,排除 C;这一变化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染奢靡风气,排除 D。答案:B【变式提升】1据学者对 6 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 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使用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出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

20、是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故 B 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 A 项;6 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 C 项;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答案:B2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 B 项错误;钱币铸造与

21、赋税征收没有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 项错误。答案:A3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A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货币收税己取代了实物赋税C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 D为强化集权充扣地方的军费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清朝银币的使用情况。从材料中反映出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商品市场中银币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清朝俸禄也用银两来支出,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腐败问题;B

22、 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D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C4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只限于部分地区,不具有广泛性,A 项错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B 项错误;材料中“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说明银币成为新的货币,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属于商业发展,D项错误。答案:C7五、课堂检测1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

23、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 、 “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这A. 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 B. 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C. 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 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解析:据材料“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重视实物税收,促使农民生产进一步与商品经济分离,这进一步稳固了小农经济的地位,故 A 选项正确;B 项和 C 项内容材料并未提及,排除;政府重视实物税收不等于商品经济的萎缩,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答案:A2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 。隋炀帝加以怒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

24、至。”此可知,魏晋以来A南方文化在全国的地位上升 B南北方民族间的隔阂仍较严重C江南经济地位全面超越北方 D隋朝统治者偏好南方文化风格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三国东吴重视人才,到了隋朝统一南方以后,南方人才大量聚集,由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文化获得了巨大发展,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南北方之间的隔阂在隋朝时期已经不是民族隔阂,排除 B 项;材料看不出江南经济地位超越北方,也不符合当时的事实,排除 C 项;材料只是客观表述了南方文人较多,并不能表明统治者偏好南方文化风格,排除 D 项。答案:A3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

25、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的边缘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收入减少,而是强调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钱币收入增加,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信息,且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 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与材料不符,排除 D。答案:C4 南史王骞传:王骞(王导之子)于大爱敬寺旁拥有王导所获的赐田 80 余顷,梁武帝想向王骞买来施舍该寺,王骞却说“此田不卖,若敕取,所不敢言” ,梁武帝大怒,将该赐田“付市,评田价” ,逼王

26、骞还钱。材料表明A封建政府严禁土地卖给寺院 B封建土地私有权具有相对性C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土地商品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到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材料强调了土地所有权属的认定是相对的,故 B 项正确;封建政府并不严禁土地卖给寺院,因为寺院也可以拥有很多土地,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才是社会主流思潮,C 项不符合题8意,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土地私有权而非土地商品化程度问题,D 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5黟县环山余氏宗谱中记载,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二十余年,囊囊日实,良田美宅如愿以偿” 。这一记载反映了明代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封建礼教束缚解除 D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解析:材料“明代商人” “良田美宅如愿以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随着商业的发展,传统的观念受到冲击,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故 A 项排除;B 项说法错误,错在“解体” ;C 项说法错误,错在“解除”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