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93314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年衡阳县四中高一期中考试试题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9 题为单项选择题;10-12 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A. 自转中的地球B. 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C. 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D. 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答案】B【解析】【详解】A. 研究自转中的地球,不能把地球当作质点,否则就无法分辨它的转动了。故 A错误;B. 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各个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当作质点处理。故 B正确; C.研究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它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很大,不

2、能把发电机片当作质点。故C错误; D. 因为运动员的造型、姿态等直接影响观赏和打分,不能当做质点,故 D错误。 故选:B2.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m、800m 赛跑的起点;B 点是 100m赛跑的起跑点,在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参加了 100m、400m 和 800m比赛,则( )A. 甲的位移最小B. 丙的位移最大C. 乙、丙的路程相等- 2 -D. 丙的路程最大【答案】D【解析】【详解】A. 由题意可知,400m、800m 的比赛中,起点和终点相同,所以在 400m、800m 的比赛中位移的大小是零,而在 100m的比赛中

3、,做的是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是 100m,所以甲的位移为 100m,乙、丙的位移是零。故 A错误,B 错误;C. 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所以在 800m、400m、100m 的比赛中,路程最大的是800m,故丙的路程大,故 C错误,D 正确。故选:D3.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 800m/s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 40km/h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 72km/h D. 小球第 3s末的速度是 6m/s【答案】B【解析】【详解】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对应的是位置,故为瞬时速度,A 不符合题意.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对应的是位移

4、,故为平均速度,B 符合题意.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对应的是位置,故为瞬时速度,C 不符合题意.D小球第 3s末的速度对应的是时刻,故为瞬时速度,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主要从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时间和位移,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时刻与位移去判断.4.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在 0t 1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平均速度最大B. 乙的平均速度最小C. 三者的平均速度相同- 3 -D. 乙的平均速度最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看出,三个物体的初位置与末位置都相同,位移 x1相同,运动时间都是 t1,而平均速度公式为

5、 ,可见,三个物体在 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 C正确,ABD 错误故选:C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反B.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答案】B【解析】甲、乙均一直沿正向运动,速度方向相同,故 A错误;由图看出,乙的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说明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B正确;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甲的加速度为负值,乙的加速度为正值,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 C错误;甲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乙的斜率绝对值,则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 D错误。所以 B正确,ACD 错

6、误。6.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判断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是( )A. 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 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 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 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4 -【答案】B【解析】【详解】伽利略在研究物体下落规律时,首先是提出问题即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进行了猜想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就是速

7、度变化是均匀的,伽利略对猜想进行了数学推理,接着进行了实验验证,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出结论,故 ACD错误,B 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伽利略所开创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7.如图所示, A、 B两物体相距 s7 m 时, 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 vA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 B此时正以 vB10 m/s 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a2 m/s 2,则 A追上 B所经历的时间是( )A. 7 sB. 8 sC. 9 sD. 10 s【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 A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A=vAt=4

8、t物体 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 B=vBt+ =10tt2设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t1,有 t1=v/a=5s在 t1=5s的时间内,物体 B的位移为 xB1=25m,物体 A的位移为 xA1=20m,由于 xA1+SxB1,故物体 A未追上物体 B;5s后,物体 B静止不动,故物体 A追上物体 B的总时间为:t 总 = = s=8s- 5 -故选:B【点睛】首先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出 B停下所用的时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结合几何关系列式求解此时物块 A是否追上物体 B,如没有追上,A 匀速走完剩余位移,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求解时间即可。8.一物体以 4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9、其加速度大小为 5 m/s2,当其速度为 14m/s时经过的位移大小为 ( )A. 100mB. 28mC. 15mD. 18m【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速度位移关系 ,14 2 42 =25x解得:x=18m故选:D9.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下落 125m经过的时间为 ( )A. 4s B. 5sC. 6s D. 7s【答案】B【解析】【详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得t= = s=5s故选:B10.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

10、. 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D. 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6 -【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不管轻重如何,加速度相等,都为 g解:A、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所以竖直向下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 A错误B、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故 B正确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不一定只受重力,所以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 C错误D、若不考虑阻力,物体自由下落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故 D正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

1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1.下列运动可能出现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增加,速度反而减少B. 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C.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D. 物体的加速度减少,速度反而增大【答案】AD【解析】当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增加,而速度减小,A 正确;只要存在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B 错误;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C 错误;当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D 正确1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 A、

12、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 v1和 v2,则下列正确的有 ( )A. 物体通过 AB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B. 物体通过 AB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7 -C. 物体通过 AB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D. 物体通过 AB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答案】AD【解析】【详解】AB.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 A正确,B 错误;CD.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AB 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故 C错误,D 正确。故选:AD.【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求出

13、 AB段的平均速度,得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二、填空、实验题(每空 2分,共 14分)13.物体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8s速度达到 5m/s,在此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_m/s 2.【答案】0.625m/s 2【解析】【详解】根据速度时间公式 v=v0+at,有a= = m/s2=0.625m/s2 故答案为:0.62514.一个物体自由下落,其下落 5s经过的位移为_m.( g取 10m/s2)【答案】125m【解析】【详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其下落 5s经过的位移为 h= m=125m故答案为:125.- 8 -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

14、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了标为 17 的 7个记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请填写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复写纸、纸带、导线、_、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学生电源、细绳、坐标纸;(2)请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用字母填写在空格中: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

15、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实验步骤:D,B,_,A,E,_,C;(3)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s;(4)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 3号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m/s【答案】 (1). 打点计时器(填电磁或电火花均可) ,刻度尺. (2). F (3). G (4). 0.1 (5). 0.577【解析】(1)除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学生电源、细绳、坐标纸外,还差:打点计时器(填电磁或电火花均可) ,刻度尺;(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应先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然后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

16、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 9 -取出纸带,最后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实验步骤 DBFAEGC(3)因为每相邻的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0.1s;(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打点计时器在打3号点时速度大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

17、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汽车以 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 2s速度变为 6m/s,求:(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 9m所用的时间;【答案】 (1)2 m/s 2 (2)t=1s 【解析】【详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 v=v0+at得:a= ;(2)根据 v=v0+at,刹车所用的时间 ,t=5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x=v0t+ at2得:9=10tt2解得:t=1s 或者 t=9st0(不合实际,舍去)答:(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m/s 2;(2)刹车后前进 9m所用的时间为 1s.【点睛】 (1)根据匀变

18、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出刹车所用的时间,再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后前进 9m所用的时间,舍去不合理的值17. 一个小球从 80m高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取 g=10m/s),求(1)小球下落到地面的时间。(2)物体下落到地面的速度大小?- 10 -【答案】 (1)4s(2)40m/s【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 h= gt2得:(2)根据 v=gt得:v=gt=104=40m/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 v=gt和位移时间公式h gt2,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8.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

19、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 2m/s2的加速度开始匀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 10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追上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答案】 (1)5s, 25m(2)10s,20m/s【解析】试题分析:(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两车相距最远的时间,根据位移公式求出相距的最远距离(2)根据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汽车追上自行车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速度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v=at,解得

20、 t= ,相距最远的距离 =25m(2)当汽车追上自行车时,有: ,解得 ,此时汽车的速度 v=at=210m/s=20m/s答:(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 5s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25m- 11 -(2)经过 10s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追上时汽车的速度是 20m/s【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本题也可以采用速度时间图线进行求解19.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 01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 , ,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 B球的速度

21、;(3)拍摄时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答案】 (1)5 m/s 2 (2)1.75 m/s (3)0.25 m (4)2 个【解析】试题分析:(1) B球的速度 vB等于 AC段上的平均速度,即有 vB= =1.75m/s。(2)由 x=aT2得:小球下滑的加速度 a= = =5m/s2。由 vB=at得, B球运动的时间为 t=0.35s,由于 T=0.1s,则 A球上面滚动的还有 2颗小球考点:本题是闪光照相问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和运动学公式的结合四、附加题:(20 分)20.气球以 10 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 175 m的高处时,一

22、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1)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2)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 g取 10 m/s2)【答案】重物需要经过 7s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大小为 60m/s【解析】试题分析:重物掉落后先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速度减为零,后自由落体到地面。设上升时间- 12 -为 ,上升高度为 。则, 设下降时间为 t2,下落高度为 h2。则,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2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

23、 s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 L=20 m.求:(1) 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 (2) 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答案】 (1)3m/s 2(2)6.5m【解析】(1)设经过时间 t,甲追上乙。甲的位移为 x1=vt,乙的位移为 由位移关系有 将 v=9m/s带入上式得:t=3s根据 v=at,解得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为:a=3m/s 2(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 x2 ,则 s=20m-13.5m=6.5m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32 253-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ETSI TS 132 253-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 ETSI TS 132 253-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_1.pdf ETSI TS 132 253-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_1.pdf
  • ETSI TS 132 26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ETSI TS 132 26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 ETSI TS 132 26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ETSI TS 132 26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 ETSI TS 132 26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ETSI TS 132 26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 ETSI TS 132 26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_1.pdf ETSI TS 132 26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_1.pdf
  • ETSI TS 132 27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ent Mu.pdf ETSI TS 132 27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ent Mu.pdf
  • ETSI TS 132 27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ETSI TS 132 27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 ETSI TS 132 27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ETSI TS 132 27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harging managem.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