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93316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衡阳市一中 2018-2019 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 4 页,共 32 题,全卷満分:100 分,考试用时:6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題卷、草稿纸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3非进择題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2、60 分)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下列封国能够与晋国通婚的是A. 卫国B. 宋国C. 燕国D. 吴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同姓不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国是姬姓封国,卫国、燕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国与卫国、燕国、吴国都不能通婚,故 ACD 项排除;宋国是商朝旧贵族微子的封国,不是姬姓封国,因此晋宋两国可以通婚,故 B 项正确。【点睛】 “同姓不婚”是解题的关键。2.“大宗维翰,宗子维城”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父系

3、家长制演变而来B.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2 -C. 宗法制有利于维系西周中央集权统治D.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 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西周宗法制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候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A. 加强了专制王权B. 强化了中央集权C. 巩固了宗法制度D. 有利于文化

4、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说明分封制度下诸侯要融入到当地风俗习惯中,这一规定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故 D项正确;西周时期并不是专制主义王权,故 A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 B 项错误;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二者互为表里,故 C 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4.“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材料中的寡人A. 任用商鞅变法B. 创立皇帝制度C. 创立郡县制度D. 建立大汉王朝【答案】B【解

5、析】【详解】材料“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反映的是灭掉六国,完成天下统一,根据所学知- 3 -识可以得出“寡人”指的是秦始皇,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不是创立郡县制,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A 项是指秦孝公,排除;D 项是指汉高祖刘邦,排除。【点睛】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是关键信息。5.“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都,郡置守、尉、监。更名曰黔首 ”。秦朝的郡县制A. 地方所有官吏均由中央直接任免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C. 彻底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 郡守县令仍然享有大量封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

6、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郡县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C 项错误;郡守县令由中央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也没有封地,故 D 项错误。6.“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 。汉朝皇帝此举的意图是A. 施恩子弟B. 郡国并行C. 强干弱枝D. 守内虚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父偃谋” “以私恩裂地”反映的是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A 项是推恩令的内容

7、,排除;B 项是汉高祖刘邦时设立的,排除;守内虚外是北宋赵匡胤设立的治军国策,故 D 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主父偃谋” “以私恩裂地” 。7.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 秦朝御史大夫汉朝中书令B. 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 4 -C. 汉朝刺史宋朝通判D. 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宋朝的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故C 项正确;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朝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排除 A 项;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唐朝的节度使是拥有军权和行政权的地方长官,排除 B

8、 项;宋朝的枢密使掌握军权,明朝的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排除 D 项。8.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唐朝此制A. 民主政治色彩浓厚B. 保证了皇权独尊C. 确保中央集权加强D. 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中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专制主义,故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调整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C 项排除。9.某朝皇帝临终前,召大将军、

9、车骑将军、左将军等人,受遗诏辅少主。而宰相竟不得受遗诏。这最有可能体现的制度是A. 西汉的内外朝制度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 明朝的内阁制度D. 清朝的军机处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召大将军、车骑将军、左将军等人,受遗诏辅少主” “宰相竟不得受遗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将军、车骑将军、左将军等人”组成的“中朝”参与了政事- 5 -决策,而“宰相”等“外朝”却没有参与决策,这体现的是西汉时期的内外朝制度,故 A 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故 B 项排除;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没有决策权,故 C 项排除;军机处也没有决策权,故 D 项排除。10.马克斯韦伯说

10、:“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A. 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B.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C.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秦国的军功爵制,排除;B 项是汉朝的察举制度,排除;C 项是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是科举制,符合题意

11、。【点睛】关键信息是“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11.古代中国某机构的职责是“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创立这一机构制度的王朝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机构执掌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受中央机构“都省”的节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与都省(即中书省)为表里”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故 D 项正确;汉朝、唐朝和宋朝都不符合题意

12、,故 ABC 项排除。- 6 -12.下列古代官职或制度,按照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设一员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部皆编、检、讲读之官属,不得专制诸司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说明是出现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说明描述的是清朝时期的军机处;“总领财政”说明是北宋时期三司;“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说明是是明朝的内阁;依据时间排序是,所以答案选 A。13.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

13、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 相权不断削弱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皇权不断加强D. 中枢机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三公九卿、内外朝特别是内阁、军机处等均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所以说这些机构的设立在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材料不是强调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以及中枢机构完善等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4.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始也” ,他评论的是A.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B. 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C.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7 -D. 清高宗实行闭关锁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明之无善治” “高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明太祖下

14、令罢除丞相职位,以后成为定制,故 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有明之无善治” ,排除。【点睛】 “有明之无善治” “高皇帝”是关键信息。1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统治者的本质意图A. 完善中枢权力体系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密切各地经济联系D. 促进各地区间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 B 项正确;A 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5、与经济文化联系不大,故 CD 项排除。1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唐朝六部尚书C. 宋朝枢密使D. 明朝内阁首辅【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故 D 项正确;ABC 中的几个官职都是当时正式设立的法定官职,不符合题意。【点睛】 “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是关键信息。- 8 -17.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雅典确立民主政治

16、的决定性的因素是A. 独特的地理位置B. 杰出政治家的推动C. 人文主义思想D.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古代雅典确立民主政治的决定性因素,故D 项正确;地理环境和杰出政治家的推动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故 AB 项排除;C 项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排除。18.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 政治体制的产物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 频繁改革的结果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

17、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矛盾的状况、频繁改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故 BCD 项排除。【点睛】这一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中“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的理解演说家成为政治家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的环境。19.雅典一位政治领袖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一个穷困的人只要给国家提供某种服务,他便不会由于等级低下而被排斥于政治生涯之外。 ”为此,他A. 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参政B. 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进行选举C. 实行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制度- 9

18、-D. 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要给国家提供某种服务,他便不会由于等级低下面而被排斥于政治生涯之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为了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 ,故 D 项正确;A 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BC 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20.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重视证据B. 重罪轻罚C. 司法不公D. 维护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映的是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

19、上,故 A 项正确;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没有体现出重罪轻罚和司法的不公平,故 BC 项排除;古罗马民法维护贵族利益,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故 D 项排除。【点睛】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关键信息。21.十二铜表法第 9 表里说:“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平民主导了法律的制定B. 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 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不得为任何人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故 C 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贵族主导制定的,故 A 项错误;十- 10 -二铜表法

20、基本上是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故 B 项错误;成文法的规定不能随意改变,不是“不能改变” ,故 D 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不得为任何人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22.以下关于罗马法说法错误的是A. 古罗马建立了司法陪审制度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最完善的近代民法典C. 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D. 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陪审制度的国家之一,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罗马法一方面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另一方面为近代欧洲大

21、陆国家法律奠定了基础,故 C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3.英国的权利法案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 军事权B. 立法权C. 征税权D. 行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了行政权,故 D 项正确;1689 年权利法案规定如“征税权属于议会” 、 “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故 AC项排除;。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将立法权交予了议会,故 B 项排除。24.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

22、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材料中的“改革”的结果使得英国A. 君主立宪确立B. 责任内阁形成- 11 -C. 民主政治发展D. 政党政治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 “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英国通过了 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 C 项正确;A 项是指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B 项是 C 项的具体表现,排除;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故 D 项错误。25.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杰弗逊称美

23、国总统制是君主制的“新版” ,乔治梅逊也说总统将会“一步登上美国王位” 。这是因为美国总统权力很大,下列对美国总统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国家元首,选民间接选出B. 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大权C. 国会批准,有权缔结条约D. 军事统帅,掌握对外宣战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 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总统经过国会批准,有权缔结条约,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对外宣战权由国会掌握,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26.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基于这一理

24、念,美国制定的 1787 年宪法A. 允许奴隶制度存在B. 建立中央集权体制C. 规定总统任期两届D. 践行三权分立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 ,所以要求有关权力各方形成- 12 -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机制,结合所学,美国制定 1787 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形成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奴隶制度的存废,故 A 项排除;根据“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可以判断其不信任主要是对权力的不信任,因此不会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忽视了地方的权力,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总统任期届数,故 C 项排除。27.有

25、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此事件的意义是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B.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C. 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D. 德意志完成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 “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故 A 项正确;美国没有出现君主制,故 B 项排除;法国大革命比较彻底,废除了国王,排除 C 项;德意志王朝战争是以封建贵族为主导取得胜利的,建立

26、了民主为虚,专制为实的君主立宪政体,故 D 项排除。28.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某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发生这一事件的某国最有可能是近代的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美国【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老鞋匠,打扮成少尉,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该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 13 -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 B

27、项正确;英法美政治体制中没有军国主义色彩,故 ACD 项排除。29.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亦有共性。美国与法国对比,相同之处是A. 国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 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C. 国会议员的任期都是四年D. 总统的权力都受到一定的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法国都是共和政体,总统都要受到一定的制衡,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排除;B 项是法国总统的产生方式,排除;美国参议员任期六年,故 C 项错误。30.近代英国和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和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们的共同之处是A

28、. 议会都是国家权力中心B. 元首都掌握国家大权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D. 都是代议制民主政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都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民主政体,故 D项正确;A 项符合英国,排除;B 项符合美国,排除;C 项不符合美国,排除。二、材料解析题(共 2 小题,31 题 20 分,32 题 20 分,共 40 分)31.古代选官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

29、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 14 -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首先设立秀、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国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

30、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答案】 (1)标准:贤良、孝廉。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2)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独揽人才的选拔与评判;世家大族垄断高级官职;寒门才俊遭到埋没。(3)作用: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考试选官,才学取士,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放

31、宽录取标准,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4)认识:选拔人才标准趋向公正;选官方式由举荐到考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言之有理也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方面来分析。- 15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贤良” 、 “孝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标准和影响。(2)由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是九品中正制。由材料“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并结合所学分析弊端。(3)由材料“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可

32、得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可得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由材料“放宽录取标准”可得出:逐步放宽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由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可得出:促进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4)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由材料中选官制度的变化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两方面回答即可。32.近代以来,中西方发展的天平逐渐傾斜,西方逐渐领先于中国。而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差异是导致中西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

33、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 (或公议) ,权很大, “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雍正七年(1729 年) ,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 。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34、”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也长期(1721-1742 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 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胜后,次年沃尔波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 1721 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对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 ,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是英国历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35、。- 16 -摘编白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变化:中国:由皇帝权力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由满族贵族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由议政王大臣会议专权到军机处集中枢机构职能于一身。英国:内阁成为法定组织,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步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2.影响: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形成了文

36、化专制;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的变化主要突出中国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而英国却是民主政治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二者有着质的不同。(2)中国的君主专制的影响既要突出积极影响又要突出消极影响,例如,中国的君主专制能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但却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等。英国是民主政治,其影响主要突出积极影响即可,例如,在经济方面调动了资产阶级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