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93341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贵州省普定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 12 月份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单选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1.一步行者以 6 m/s 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 25 m 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 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A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 36 mB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 43 mC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与车最近距离为 7 mD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与车距离越来越远2

2、.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 8 m/s 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 1 s,按规定,速度为 8 m/s 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 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 )A 位移为 8 m,符合规定 B 位移为 8 m,不符合规定C 位移为 4 m,符合规定 D 位移为 4 m,不符合规定3.同一物体在下列几组共点力作用下可能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A 3 N、4 N、5 NB 3 N、5 N、9 NC 4 N、6 N、11 ND 5 N、6 N、12 N4.爬竿运动员从竿上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时间 2t,后再匀减速下滑时间 t 恰好到达竿底且速度为 0,则这两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3、 12B 21C 14D 41- 2 -5.一物体以初速度 v020 m/s 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 x030 m 时,速度减为 ,物体恰滑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A 40 mB 50 mC 32 mD 60 m6.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 A、 B、 C、 D 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 g 取 10 m/s2)( )A 普通光源即可B 间歇发光,间隙时间为 1.

4、0 sC 间歇发光,间隙时间为 0.14 sD 间歇发光,间隙时间为 0.2 s7.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A 同步卫星绕地球的周期是 24 小时B 火车通过铁桥的时间是 20 sC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时间是 30 分钟D 每天上午 12:00 放学8.如图所示, A、 B、 C 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 F1 N 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 A、 B 两个物体上, A、 B、 C 都静止,则地面对 A 物体、 A 物体对 B 物体、 B 物体对 C 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 3 -A 1 N、2 N、1 NB 1 N、0、1 NC 0、1 N、0D 1 N、1 N、0 N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是标量B 平均速度是矢量C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小段时间内的速度D 平均速度的大小可以用平均速率表示10.如下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 F 作用在 B 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受到 B 摩擦力的作用 B B 受到 A、 C 摩擦力的作用C B 只受 C 摩擦力的作用 D C 只受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二、多选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 20 分) 11.(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15 s 内的位移比第 14 s 内的位移多0.2 m,则下列说法正

6、确的是( )A 小球加速度为 0.2 m/s2B 小球第 15 s 内的位移为 2.9 mC 小球第 14 s 的初速度为 2.6 m/s- 4 -D 小球前 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3.0 m/s12.(多选)2012 年 6 月 24 日,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超过 7000 米,预示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征服全球 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蛟龙”号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共历时 10 min,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蛟龙”号( )A 下潜的最大深度为 360 mB 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 0.02

7、5 m/s2C 在 34 min 和 68 min 内加速度方向相同D 在 610 min 内向上运动,10 min 末返回水面13.(多选)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 A、 B 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 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 A、 B 两小球,然后用力 F 作用在小球 A 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 OB 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A F1B F2C F3D F414.(多选)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A 复写纸放反 B 使用了直流电源C 振针过短 D 纸带运动过快- 5 -分卷

8、 II三、实验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 15.某小组用图甲所示器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器材由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计时器 A 和 B、钢制小球和网兜组成通过测量小球在 A、 B 间不同位移时的平均速度,求重力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保持 A 不动,沿杆向下移动 B,测量 A、 B 之间的距离 h 及钢球经过该距离所用时间 t,经多次实验绘出 与 t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重力加速度 g 与图象的斜率 k的关系为 g_,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m/s 2;(2)若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实验装置,保持 B 不动,沿杆向上移动 A,则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上述方法测得重力

9、加速度;(3)为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可采用哪些方法?_(提出一条即可)16.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 a 与小车质量 M 和小车受到的外力 F 的关系时,(1)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 a F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三条倾斜的直线所对应的小车的质量相等- 6 -B三条倾斜的直线所对应的小车的质量不同C直线 1 所对应的小车的质量最大D直线 3 所对应的小车的质量最大(2)由于没有始终满足小车的质量 M 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m 的关系,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下图中的_(填正确答案标号)A. B.C. D.四、计算题17.继“成渝”动车运行后,2013 年 1

10、2 月 28 日,“渝利”动车亦成功运行,途径长寿北、涪陵北、丰都、石柱县等,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由于一些班次动车需经停某些车站,因此不同车次的动车运行时间略有不同,引起了物理爱好者的兴趣现简化动车运行物理模型,设定不在某站停留的车次以速度 v0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某站,经停某站的动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某站短暂停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 v0后匀速直线运动,该过程图象如图所示求:(1)动车离开该站时的加速度大小;(2)动车停靠该站比不停靠该站运行多经历的时间- 7 -18.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 h15 m 的位置,在 t0 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 1 s 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 5 m 的最高

11、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 0.5 s 刚好经过距最高点 1.25 m 处位置,再经过 1.5 s 到达地面求:(1)前 1.5 s 内平均速度是多少?(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仅保留一位小数)19.如图所示,斜面和水平面由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斜面的倾角为 37,一质量为0.5 kg 的物块从距斜面底端 5 m 处的 A 点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和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3.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 g10 m/s2)20.如下图所示,当水平拉力为 F40 N 时,质量为 m10 kg 的木板可以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若在木板上

12、再放一个质量为 M 的铁块,为使它们匀速前进,需加的水平拉力为 60 N,求- 8 -铁块的质量 M.(取 g10 m/s 2)- 9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 设经过时间 t 汽车速度与人的速度相等,则 at6 m/s,得 t6 s在 6 s 内汽车位移 x 车 at2 162m18 m,人的位移 x 人 v 人 t66 m36 m.因为 x 车 25 mx 人 ,故人追不上公共汽车,最小距离 s x 车 25 m x 人(182536) m7 m.2.【答案】C【解析】 x t t4 m5.9 m,所以符合规定3.【答案】A【解析】 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根据三个共点

13、力的合力范围可知:3 N、4 N、5 N 的合力范围是 0 F 合 12 N,故 A 可能;3 N、5 N、9 N 的合力范围是 1 N F 合 17 N,故 B 不可能;4 N、6 N、11 N 的合力范围是 1 N F 合 21 N,故 C 不可能;5 N、6 N、12 N 的合力范围是 1 N F 合 23 N,故 D 不可能4.【答案】A【解析】设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 v,则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1 ,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2 ,则 a1 a212.故 A 正确,B、C、D 错误5.【答案】C【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则( )2 v 2 ax0,设斜面长度为 L,则:0 2

14、 v 2 aL由以上两式联立可求出: L32 m,故 C 正确- 10 -6.【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 xAB0.1 m, xBC0.3 m, xCD0.5m,满足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是 135,即 AB、 BC、 CD 段的时间相同,能观察到水滴似乎不再往下落,说明光源是间歇发光的,且间歇时间与这三段的时间相同,由 x Gt2, x xCD xBC xBC xAB0.2 m,得 T s0.14 s,C 正确7.【答案】D【解析】24 h 是指卫星转动一周的时间,故 A 错误;火车通过桥梁的时间为 20 s,不是时刻;故 B 错误;30 分钟是新闻联播的时间;故 C 错误;12:

15、00 是放学的时刻;故 D 正确.8.【答案】C【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和向右的大小相等的拉力,则二力的合力为零;若地面对 A 有摩擦力的话,则整体不可能静止,故地面对 A 的摩擦力为零;以 BC 为整体进行分析, BC 水平方向受向右的拉力,要使静止,则 A 对 B 一定有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F1 N;以 C 为研究对象相对 B 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 C 不受 B 的摩擦力9.【答案】B【解析】速度是矢量,故选项 A 错误;平均速度是矢量,故选项 B 正确;瞬时速度对应着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故选项 C 错误;平均速度的定义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

16、均速率的定义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选项 D 错误10.【答案】C【解析】由于 A 处于平衡状态,故 A 不受 B 的摩擦力;把 A、 B 作为一个整体,水平方向上其受到力 F 的作用,故 C 对 B 有向左的摩擦力,根据力的定义, B 对 C 有向右的摩擦力,把A、 B、 C 作为一个整体,由于其受力平衡,故地面对 C 有向左的摩擦力,根据以上分析,只有选项 C 正确11.【答案】ABC- 11 -【解析】根据 x aT2得, a m/s20.2 m/s2,A 正确;小球在第 14 s 内的位移x14 at at 0.2(196169) m2.7 m,则小球在第 15 s 内的位移 x152.

17、7 m0.2 m2.9 m,B 正确;小球在第 14 s 初的速度 v at130.213 m/s2.6 m/s,C 正确;第 15 s 末的速度 v15 at150.215 m/s3 m/s,则小球前 15 s 内的平均速 m/s1.5 m/s,D 错误12.【答案】ACD【解析】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4 s 末下潜到最大深度, x (120240)2 m360 m,A 正确;01 min 和 34 min 内的加速度大小最大,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 m/s2 m/s2,B 错误;34 min 内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68 min 内,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

18、上,C 正确;610 min 内速度为正,向上返回,位移为 x 2403 m360 m x,故 10 min 末返回到水面,D 正确13.【答案】BC【解析】首先对 B 球受力分析,合力为零故 B 球受重力和 OB 绳子的向上的拉力,由于 B球保持静止,受力平衡,故 AB 绳子的拉力为零;再对 A 球受力分析,受重力, OA 绳子的拉力和一个题中需要求解的力,根据三力平衡条件,可以知道,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由于重力和 OA 绳子的拉力的合力必定在 AO 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故只有 F2与 F3符合14.【答案】ABC【解析】如果复写纸放反,就不会在纸带上打下点,故

19、A 正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若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打点计时器不打点,故 B 正确;振针过短,振针和纸带就不会接触,即不会在纸带上打下点,故 C 正确;纸带运动过快,仍然会在纸带上打下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距离会较大,故 D 错误- 12 -15.【答案】(1)2 k 9.68 (2)能 (3) AB 间的距离尽可能大,钢球的体积尽可能小等【解析】(1)根据 h vAt gt2得 vA gt,知 t 图线的斜率表示 g,即 k g,解得 g2 k2 9.68 m/s 2.(2)若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实验装置,保持 B 不动,沿杆向上移动 A,采用逆向思维,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求出重力加速度

20、(3)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采取的方法有: AB 间距离尽可能大,钢球体积尽可能小等16.【答案】(1)BD (2)D【解析】(1)根据 a F 可知, a F 图象的斜率等于质量的倒数,由图象可知三条倾斜的直线所对应的小车的质量不同,3 的斜率最小,则质量最大;故选 B、D.(2)随着 增大,小车质量在减小,因此小车质量不再满足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加速度不可能一直均匀增大,加速度的增大幅度将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与定值,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17.【答案】(1) (2)【解析】(1)由题知,动车离开该站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动车减速过程位移大小为: x1 ,动车加速过程位移

21、大小为: x2 ,动车变速经过该站位移大小为: x x1 x2 ,历时: T1 t4 t1动车匀速经过该站历时: T2 ,- 13 -动车停靠该站比不停靠该站运行多经历的时间为: T T1 T2 .18.【答案】 (1)2.5 m/s (2)8.3 m/s【解析】 (1)由题图可知:前 1.5 s 内小球的位移为: x H h5 m1.25 m3.75 m所以前 1.5 s 内平均速度 m/s2.5 m/s.(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 s5 m5 m15 m25 m,总时间 t1 s0.5 s1.5 s3 s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 m/s8.3 m/s.19.【答案】2 s【解析】物块先

22、沿斜面加速下滑,设 AB 长度为 L,动摩擦因数为 ,下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mg cos maa g(sin cos )3.6 m/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物块到达 B 点时的速度: v 6 m/s在水平面上物块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maa g3 m/s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 t s2 s.20.【答案】5 kg【解析】拉力 F40 N 时,滑动摩擦力 Ff40 N,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 FN mg100 N,由 Ff F N得,动摩擦因数 0.4.当拉力 F60 N 时,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FN(10 M)g10010 M,摩擦力 Ff60 N,由 Ff F N得 600.4(10010 M),解得 M5 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GS INS 005-2011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Requirements of an Enforcement Framework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网络和业务的身份和接入管理 分布式系统中的增强框架要求(版本1 _1.pdf ETSI GS INS 005-2011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Requirements of an Enforcement Framework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网络和业务的身份和接入管理 分布式系统中的增强框架要求(版本1 _1.pdf
  • ETSI GS INS 006-2011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Study to Identify the need for a Global Distributed Discovery Mechanism《网络和业务的身份和接入管理 确定全球性分布式发现机制需求的研.pdf ETSI GS INS 006-2011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Study to Identify the need for a Global Distributed Discovery Mechanism《网络和业务的身份和接入管理 确定全球性分布式发现机制需求的研.pdf
  • ETSI GS INS 006-2011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Study to Identify the need for a Global Distributed Discovery Mechanism《网络和业务的身份和接入管理 确定全球性分布式发现机制需求的研_1.pdf ETSI GS INS 006-2011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Study to Identify the need for a Global Distributed Discovery Mechanism《网络和业务的身份和接入管理 确定全球性分布式发现机制需求的研_1.pdf
  • ETSI GS INS 008-2012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S) Distributed access control enforcement framework Architecture (V1 1 1)《网络与业务的身份与访问管理(INS) 分布式访问控.pdf ETSI GS INS 008-2012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S) Distributed access control enforcement framework Architecture (V1 1 1)《网络与业务的身份与访问管理(INS) 分布式访问控.pdf
  • ETSI GS INS 008-2012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S) Distributed access control enforcement framework Architecture (V1 1 1)《网络与业务的身份与访问管理(INS) 分布式访问控_1.pdf ETSI GS INS 008-2012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S) Distributed access control enforcement framework Architecture (V1 1 1)《网络与业务的身份与访问管理(INS) 分布式访问控_1.pdf
  • ETSI GS INS 009-2012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S) Security and privacy requirements for collaborative cross domain network monitoring (V1 1 1)《网络和.pdf ETSI GS INS 009-2012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S) Security and privacy requirements for collaborative cross domain network monitoring (V1 1 1)《网络和.pdf
  • ETSI GS INS 009-2012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S) Security and privacy requirements for collaborative cross domain network monitoring (V1 1 1)《网络和_1.pdf ETSI GS INS 009-2012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for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S) Security and privacy requirements for collaborative cross domain network monitoring (V1 1 1)《网络和_1.pdf
  • ETSI GS ISI 001-1-2015 Information Security Indicators (ISI) Indicators (INC) Part 1 A full set of operational indicators for organizations to use to benchmark their security postu.pdf ETSI GS ISI 001-1-2015 Information Security Indicators (ISI) Indicators (INC) Part 1 A full set of operational indicators for organizations to use to benchmark their security postu.pdf
  • ETSI GS ISI 001-1-2015 Information Security Indicators (ISI) Indicators (INC) Part 1 A full set of operational indicators for organizations to use to benchmark their security postu_1.pdf ETSI GS ISI 001-1-2015 Information Security Indicators (ISI) Indicators (INC) Part 1 A full set of operational indicators for organizations to use to benchmark their security postu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