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罗甸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93344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罗甸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罗甸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罗甸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罗甸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罗甸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贵州省罗甸县二中 2018-2019 学年秋季学期 12 月份考试高二 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选择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56 分) 1.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 普罗泰格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B 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 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 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2、,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 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 反对宗教信仰C 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D 支持废除基督教3.下列选项中,关于李贽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否定孔子是“圣人”B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C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 强调用“调查研究”的治学方法4.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2 -B 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C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D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

3、教士5.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 “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C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6.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要求君主施行仁政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A B C D 7.19 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

4、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A 胡克 B 施莱登 C 拉马克 D 达尔文8.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A 探究人的问题 B 强调人的价值- 3 -C 树立人的尊严 D 注重人的道德9.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 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B 闽商控制金融领域C 商品经济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0.苏格拉底说:“你,我的

5、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利,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强调( )A 一切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 B 否认绝对权威C 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D 重视道德修养11.下图再现的工具中对工业城市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12.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 50 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B 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C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D 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

6、国近代科技的发展13.有人认为,1940 年 1 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4 -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A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C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 系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14.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说,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A 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 B 已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C 已形成全面赶超西方的自强思 D 全面否定了传统中国的天朝意识15.2009 年 10 月 8 日,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获得

7、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评审委员会评述的文学特点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 西风颂B 唐璜C 战争与和平D 巴黎圣母院16.“(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文件提及的“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实际上是( )A 中共二大决议 B 遵义会议决议C 中共七大决议 D 瓦窑堡会议决议1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为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

8、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 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 民主共和,三民立宪C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18.台湾作家李敖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 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这段材料旨- 5 -在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A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B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C 只包括毛泽东早年的正确思想D 中共七大以后形成的有关中国革命的理论1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力量办学获得了迅速发展。观察下图,图中景

9、象的出现最早应不早于( )A 20 世纪 60 年代 B 20 世纪 70 年代C 20 世纪 80 年代 D 21 世纪初2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激烈的碰撞后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得到了共同发展,亚非拉文化逐渐得到世界的承认。以下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点的是( )A 海明威用“冰山原则”创作了老人与海B 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C 出现了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民族乐派”D 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21.朱铭在中国美术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这

10、种“追求”的有( )自由引导人民 向日葵 拾穗者 日出印象- 6 -A B C D 22.“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 。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 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B 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C 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D 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23.有人在评价毛泽东时说:“综观中国历史,他是目前最伟大且最有智慧的人,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这句话反映了毛泽东思想能够产生的

11、原因之一是( )A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总结以往经验教训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24.1956 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 )政治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经济领域 科学研究领域A B C D 25.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 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C 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 21 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7 -26.1919 年,关于中西文化新

12、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A 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B 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C 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D 反映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27.2011 年 6 月 9 日,2011 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全国总体就业率为 89.6%。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代大多数企业最缺的人才就是中高级技术工人。对于这种现象,你的理解是( )社会存在认为工人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

13、偏见 国家应尽快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 企业要注重多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 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向应面向市场A B C D 28.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分卷 II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4 分) 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 8 -献。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

14、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一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请完成:(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材料一、材料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30.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

15、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 6 卷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 9 -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6、1977 年邓小平告语天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就首先要实现知识面前的平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他力排众议,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后人评价:恢复高考一年后,中国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证明,恢复高考和后来的开放留学,是促使中国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两大里程碑式的举措。引自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20 世纪 90 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 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壮大。- 10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产生

17、了哪些影响?(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趋势对 20 世纪末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3)“文革”时期及以后对高等教育的态度,给我们哪些启示?- 11 -答案1.D2.A3.B4.D5.B6.B7.C8.D9.C10.D11.B12.A13.D14.B15.C16.B17.B18.A19.C20.B21.B22.C23.B24.D25.C26.C27.A28.B29.(1)私人办学;教育普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不同: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

18、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解析】回答第(1)问,需要结合教材列举孔子的相关教育贡献,包括教育措施、教育方法等。材料一、材料二都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但材料一、材料二对孔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政治倾向的认定明显相反。第(3)问实质上考查价值取向和对历史研究的基本看法,回答这类问题,一定要有历史学科的特点,避免泛泛而谈。30.(1)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2)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解析】第(1)问,由

19、“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底层民众的关注。- 12 -第(2)问,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从对西方的态度变化、学习西方的内容深入、学习西方的目的等方面分析。31.(1)影响:推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性转折的到来,促进了教育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趋势:新兴边缘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影响:科技高度发展,如航天事业、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等,使中国跨进世界强国之列。(3)启示: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否,对国家、社会进步影响深远。当今,我国要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提倡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解析】第(1)问,恢复高考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推动,对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上;第(2)问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从“文革”时期废除高考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以及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我国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