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93377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陕西省渭南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石上书” ,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

2、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 ,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好的摩

3、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题或是钤印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按照中国人“石即山”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一方面,碑为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另一方面,在碑上体现的书法成就,几乎占据书法史上的半壁江山。印章最早也来自金属制品。汉唐前后印章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

4、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2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不能不提及的是,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石头具有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

5、、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这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有着本质区别。B. 因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所以金文和甲骨文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C.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为个人立碑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政府立碑,则是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D. 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降低了石头上刻字的难度,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使书法的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石上书”论证石头和书法的结合是威仪、凭证的象

6、征和表达。B. 文章借用先秦金文、甲骨文论证石头上的书法具有继承性和抗衡性。C. 文章以摩崖石刻来论证中国所有的石刻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D. 文章中个人立碑、政府立碑的例子证明了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文字在发展成熟的关键期与金属材料相结合,所以现存最早的石刻“石鼓文”具有了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B. 摩崖的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大都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C. 印章在汉唐前后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到了明清时期,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篆刻中

7、终于成为现实。D. 与古代“石上书”相比,现代墓碑上的书法价值可能远不及,但当亲人面对这块有着文字的石头时,由仪式感而造成的肃穆,依然不会减弱。3【答案】1. C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 “有着本质区别”不正确;B 项,强加因果;D 项, “使书法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错,相较篆刻, “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

8、等方式。【2 题详解】试题分析:C. 文章以摩崖石刻来论证中国所有的石刻中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论证中国所有的石刻中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错误。【3 题详解】试题分析:B. 摩崖的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大都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都”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必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公 鸡岑燮钧杨瑞凤曾是剡剧界的头牌老生。在舞台上,她气场极大,任是怎样的名角,都得喊她一声“爹爹”或者“老爷” ,看她颜色行事。她一开腔,声若洪钟,丹田震动,喷口激越,气势磅礴。可是,到了台下,卸了妆,人们发现

9、她只是一个小老太。晚年的杨瑞凤已很少登台,因为她身体不好,眼睛也不好。剡剧是小生小旦戏,清一色的女演员。女孩子自然不大喜欢演老生,所以,来杨瑞凤处拜师的不多。目下倒是有个学生,是自己剧团的,叫李敏。可惜李敏先天不足,长得太秀气,声音也不够洪亮,时有雌声,是为大忌。这让她很是操心。每次来上课,她都逼着学生喝人参汤,希望她能长壮些。偏是李敏对气味过敏,捏着鼻子,喝参汤如喝毒药。渐渐地,她来4得不如以前勤了。杨瑞凤一个人过活,住在底楼。因为眼睛不好,很少出门。一日,天蒙蒙亮,忽听得公鸡的叫声,她立马来了精神,想起多年前自己模仿公鸡的叫声,对着“狮子短缸”(一种盛物的瓷器)练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

10、于练成剡剧界最苍劲的老生腔。看来,李敏也得试试这一绝招。她沿着小区细细探听,原来是不远处的邻居家传来的。她一连敲了几次门,都没反应,直到晚饭时分,才等到主人。她在院中果然看见了一只金黄威武的大公鸡,原来是邻居家乡下的客人送来的。杨瑞凤说明来意,邻居似乎脸有难色。杨瑞凤出了高价,邻居才舍得。她抱到家里,很是高兴。因为市场上很难买到大公鸡。没有鸡笼,只得散养。结果,院中到处都是鸡屎。每天早上,她听到公鸡的鸣叫,就如公鸡看到母鸡而颈毛勃起一样,也是热血上涌,以至于一度还产生了眩晕。公鸡一声长鸣,她也一声长鸣。公鸡听到应和,更加叫得欢。于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引得四邻“侧耳” 。

11、可惜,李敏一直不来上课。她等得心急,就打电话过去,那边李敏说,身体不爽,杨瑞凤只能徒呼奈何。这天晚上,她实在等不住了。看月色如昼,街灯如市,觉得自己固然目力有限,似乎仍可一试。于是,缚了公鸡,放到藤篮里,一手提着,一手搭着人行道内墙,摸索前往。一则看看李敏身体怎样,二来也与她深入探讨一下女子老生的唱腔问题。这些年,偶有她出席的会议,她必振臂高呼剡剧须重视老生行当,可惜应者寥寥。倒不是她难耐寂寞,她是寂寞惯的。只是艺不传人,心有不甘,就仿佛做婆婆的总不见媳妇肚子大起来心里着急一样。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城市平坦的大道上,不敢走路中央,就是人行道也是靠边站。有几个小孩子看看她古董般的藤篮和一只雄鸡,

12、感觉遇到了魔法世界的巫婆。好不容易总算摸到了李敏家。这一路足足有好几公里吧。“李敏在家吗?李敏在家吗?”她的喊声在夜空中显得特别铿锵有力,带着舞台腔,完全像一个老头。过了半晌,李敏下来了,脸蛋又是苍白又是红扑扑。“先生,你怎么走来了?”剡剧界管老师叫先生,无论男女。“我来看看你,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一只鸡?先生你又破费了。 ”5“哈哈,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这是一只大公鸡,它是先生的先生,是你的太先生!”杨瑞凤说话时带着职业性的舞台夸张。过了会儿,李敏的老公下来了,让她们进屋。看着杨瑞凤忘情地给李敏讲老生唱腔,他只能讪讪地退下。杨瑞凤带着李敏发声,只可惜公鸡还不到报晓时分。她一边自己亲自示

13、范,一边叮嘱李敏明晨早点起来,观察公鸡怎样发声。 “你看小小一只公鸡,它的声音这么饱满,可传数里。为什么你的声音在舞台上推送力不强?我们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字字送听,你要好好练习。 ”这一教就是三个小时,李敏的老公几次下来又上去。终于,他耐不住了,说今晚就到这里吧,否则要累着杨老师了。“不妨,不妨!”杨瑞凤依然沉浸在舞台上。“你送送先生吧。 ”李敏对老公说。送到半路,杨瑞凤不再让李敏老公送,说自己来得就去得,并教育不是剡剧中人的李敏老公多担待,让李敏多吃些,养胖些,才有力气唱戏。“杨老师,李敏她怀孕了,吃不下!”“什么,李敏怀孕了?太早了吧”杨瑞凤想说什么,终于咽下, “啊哟,那我应该送一只老

14、母鸡!”这一晚,杨瑞凤半夜进的门。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剡剧界头牌老生杨瑞凤用公鸡教徒弟李敏练嗓的事情,写出了剡剧老生这一优秀传统戏剧行当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严峻现实。B. 当杨瑞凤跟邻居说明想买公鸡的意图后,邻居“脸有难色” ,等到杨出了高价,邻居才肯卖,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C. 买回公鸡后, “院中到处都是鸡屎” “引得四邻侧耳 ”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D. 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写出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

15、的生活,侧面表现出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漠。5. 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杨瑞凤的形象特点。66. 小说以“公鸡”为题目,请分析“公鸡”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4. A 5. 剡剧老生艺术功底深厚。第 2 段对杨玉凤年轻时舞台上表现的集中描写、第 10 段与公鸡对鸣的描写,表现出杨玉凤老生唱腔声音洪亮,力量铿锵。传承剡剧老生行当的高度责任感。买公鸡、送公鸡、主动上门教弟子等情节都表现出杨对剡剧老生行当的热爱以及急于传承下去的责任感。 6. 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情节。烘托人物形象。买公鸡、送公鸡等情节写出杨瑞风对传承剡剧老生行当的高度责任感;与公鸡对鸣写出了杨玉凤深厚的剡剧老生唱腔功底。杨瑞凤和李敏

16、两人对公鸡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剡剧老生行当后继无人,优秀传统艺术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主题。【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B 项, “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错,文中没有体现;C 项, “引得四邻侧耳 ”的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 ,另外“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错误;D 项, “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错误,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是写杨瑞凤因剡剧老生行当没有人能传承而彻夜难眠。【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从文中找出对杨

17、瑞凤刻画的相关内容,然后再进行分析概括。如第 2 段对杨瑞凤年轻时舞台上表现的集中描写、第10 段与公鸡对鸣的描写,表现出杨瑞凤老生唱腔声音洪亮,力量铿锵。说明她剡剧老生艺术功底深厚;写她买公鸡、送公鸡、主动上门教弟子等情节都表现出杨对剡剧老生行当的热爱以及急于传承下去的责任感等。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形象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6 题

18、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某物象“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先分析物象的特征,然后结合小说的内容从情节、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角度分析作用,分析时既要答出作用又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的分析,如此题在情节上是文章的线索,解释“贯穿全文情节” ,再7如“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解释“买公鸡、送公鸡等情节写出杨瑞风对传承剡剧老生行当的高度责任感;与公鸡对鸣写出了杨玉凤深厚的剡剧老生唱腔功底” 。同理分析“突出主旨”的作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鹿琳 沈峥嵘2016 年 12 月 13 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

19、垂泪,南京细雨如诉。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 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 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12 月 13 日上午 7 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 79 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 30 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10:01 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

20、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 ”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 “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 ”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

21、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 107 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 92 岁高龄,但每年 12 月 13 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8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 90 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

22、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人民解放军 73602 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 000 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 “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 ”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 , “龙盘虎踞,彝

23、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有删改)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B. 新闻描写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点明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C. 第二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D. 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三学生彭抒文

24、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B. 107 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9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C. 松冈环女士先后 90 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D. 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9. 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答案】7. D 8. D 9. 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

25、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错,文中议论与描写的文字并不多,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故选 D。【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

26、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错,原文第五段的表述是“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 。B 项, “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错,由原文第八段可知, “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的是幸存者杨翠英,并非所有幸存者。C 项, “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于文无据。故选D。【9 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

27、要求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 (第三段) , “传递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10(倒数第二段) , “莫忘国耻,圆梦中华” (最后一段)谈自己的看法。【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逍 遥 游庄 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

28、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

29、,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

30、,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11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B.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C.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通“智” ,智慧。B. 汤之问棘也是已 对的,正确的。C. 此小大之辩也 通“辨” ,区别。D.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阻。12. 对下列句子中的“之”的作用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2、(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鹏之徙于南冥也。 (3)而莫之夭阏者。 (4)之二虫又何知!(5)夫晋,何厌之有?(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7)翼若垂天之云。 (8)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9)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0)汤之问棘也是已。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1) (2) (7)/(9) (10)/(3) (4) (8)/(5) (11)/(6)B. (1) (2) (7)/(9) (10)/(3) (4) (6) (8)/(5) (11)C. (1) (7)/(2) (9) (10)/(3) (4) (6) (8)/(5) (11)D. (1) (7)/(2) (

33、9) (10)/(3) (4) (8)/(5) (11)/(6)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12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2)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

34、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且夫”发语词,不要和后面的内容断开;“无力”是“负大舟”的状况,不要断开, “也”在中间,舒缓语气;“胶”是“置杯焉”的结果,不要断开;“不厚”是“积”的状况,不要断开, “也”在中间,舒缓语气。故选 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A 项,知:知道;B 项,是:这样;D 项,劝:劝勉。故选 C。【12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

35、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此题考核“之”的用法,题中(1) (7)结构助词,的/(2) (9) (10)诸位之间取消独立性/(3) (4) (8)代词,这,它/(5)(11)宾语前置的标志/(6)动词,到。故选 D。【1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决:急速;抢:碰着;时:常常;控:落下;奚以:为什么;之:到;南:向南飞;为:句尾语气词,表反问;乘:遵循;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仰赖什

36、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3【参考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

37、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

38、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

39、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 ”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

40、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14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

41、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新年作 (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 ,从今又几年。【注】作者贬南巴尉时作。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傅。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B. 颔联是由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化出,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C. 颈联描绘天畔荒山

42、水乡的风光。猿啼本来就会引发怨苦,再加上日夜时时在耳边啼吟,使人更哀伤。远望,江流岸柳却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使得诗人内心对未来的羁旅生活充满希望。D. 尾联中诗人借用贾谊的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似之感。而自己又因为忤权门,担心滞留此地,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适逢新年,思乡心切;老年被贬的痛苦之情 15 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情。时光流逝,归期渺茫。【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43、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 “江流岸柳却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使得诗人内心对未来的羁旅生活充满希望”错,而是 “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故选 C。【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乡心”天畔独潸然” “居人下”“春归”以及注释“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分析诗歌思乡心切、老年被贬、客居他乡、时光

44、流逝的情感。【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通过写自己自斟自饮、闲看院中树木来表现作者入室之乐的两句话是:“ , ” 。(2) 滕王阁序中描绘秋雨过后,潭水清澈,云烟浮凝,暮霭笼山而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话是:

45、“ , ” 。(3) 陈情表中化用乌赋序中的句子表达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的两句话是:“ , ” 。【答案】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16【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觞” “酌” “眄” “潦”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外卖小哥与诗词达人,看似不搭界的两个身份集于一身,让雷海为成了“网红” 。几天前,这个为生活

46、默默奋斗的年轻人,一路 ,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决赛播出的当天他依然穿梭于杭州的巷陌之中,诗词似乎没能改变他的生活和命运, ( ) 。由诗词,与千古圣贤神交。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 ,更能理解杜工部观剑舞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由相关的诗句想起类似的场景,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由诗词,让生活节奏沉静。答题沉着, ,雷海为给很多观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十几年里,他做过电话销售、马路推销、服务员、洗车工,也辗转了几座城市,在变动不居的生活中,诗词是唯一不变的行李。 “腹有诗书气自华” ,面对日晒雨淋、穿

47、行不息,仍能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是诗词给他带来的不凡。由诗词,坚定前行的脚步。华翰辞章,并不应该变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避世寄托。当雷海躲在书店里默默背诗,当他利用送餐间隔的碎片时间读书,当他承受着生活的奔波与辛苦,他没有 ,也没有迁怒贰过,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高歌猛进 人走茶凉 坦然自若 自怨自艾B. 披荆斩棘 曲终人散 泰然自若 自怨自艾C. 高歌猛进 人走茶凉 泰然自若 期期艾艾D. 披荆斩棘 曲终人散

48、坦然自若 期期艾艾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么诗词有什么用之于雷海为呢?17B. 那么雷海之于诗词有什么用呢?C. 那么诗词之于雷海有什么用呢?D. 那么雷海有什么用之于诗词呢?19. 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B. 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C. 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D. 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时

49、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答案】17. B 18. C 19. D【解析】【17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高歌猛进:高声唱歌,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语境强调克服困难,不在精神,故用“披荆斩棘“。曲终人散: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人走茶凉: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句中是离别,用“曲终人散”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坦然自若:态度安详,一如常态。强调坦然,问心无愧。句中和“问心无愧”无关,用“泰然自若” 。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期期艾艾”和语境无关。用“自怨自艾” 。故选 B。【18 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