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93377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陕西省渭南韩城市 2018 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论语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韩非子中却说:“古之所谓圣君明主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舜逼尧,禹逼舜。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论语的记载更符合上古时代特征B. 有关尧舜禹的记载是后人有意杜撰C. 上古时代还未形成“家天下”的局面D. 韩非子的记载更具有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论语中的话大意是:尧让位给舜的时候,说道:“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到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着那正确罢!假若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禄位也会永远地终止了。 ”舜让位

2、给禹的时候,也说了这一番话。 韩非子中的话大致意思是:古代所谓的圣贤君王,都是逼前任君王或者杀死之,目的是为了自己得到好处。两则材料不能说谁比谁更有价值或者更能体现当时的特征,因为二者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而且对于尧舜禹时代都没有文献记载,故排除 AD;单纯根据上述材料也不能推论出 B,故排除 B;两者材料都提到了尧舜禹先后做了领袖,三个人没有血缘关系,故 C 是可以推论出来的,故选 C。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这一史学素养,考生需要准确解读题干所给的两则材料,从中选择出完全符合所有材料的结论,也就是寻找各个材料的交集,另外需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与所给的材料要一一比对,这样才可以保证能够

3、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另外,这一题要大概读懂材料的意思也很重要。2.西汉桓宽盐铁论记载:“吴王专山泽之饶,海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 ”这说明了当时A. 亟须遏制地方腐敗势力的膨胀B. 专营专卖政策产生负面影响C. 盐铁专卖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D. 推行集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答案】D2【解析】题干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吴王垄断了富饶的自然资源,通过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收买人心,以提高个人的威望。个人威望提高了,叛逆朝廷之心就产生了。由此可见,材料的观点时希望能够在经济上实行集中管理,以杜绝地方专权或者叛乱的发生,故选D;从材料看,吴王不是地方腐败势力,故排除 A;“吴

4、王专山泽之饶”是个人垄断,而不是国家的专营,故排除 BC。点睛: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3.明朝末年,传教士利玛窦写道:“中国人中真正受过教育的那些人最一致的见解是,这些信仰其实可以合并为一,所有这些信仰都是可以而且应该信奉的。 ”这里的“见解”说明A. 统治思想兼收并蓄

5、B. 外儒内法契合实际C.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 学术争论趋于平淡【答案】A【解析】“真正受过教育的那些人最一致的见解”在明朝末年是指通过科举考试出身的封建官员,其最一致的见解就应该是中国的统治思想,由“信仰其实可以合并为一”可知统治思想是兼收并蓄的,故选 A;BCD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4.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 ,九卿奏报各处田苗,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阅览,并说:“九卿奏折,朕已知。尔等票签具奏。 ”此举A. 说明内阁具有决策权B. 说明内阁专职批答奏折C. 反映出相权得到恢复D. 益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答案】D3【解析】由“九卿奏折,朕已知。尔等票签具奏”可知,内

6、阁大学士参与“票签具奏”的是皇帝已经知道而且无关机要的事,他们“票签具奏”还要皇帝裁决,这样可以节省皇帝的时间,故选 D 而排除 A;单从材料不能得出 B;C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5.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出口总值=100) 。这一变化A. 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 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C. 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D. 表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对外贸易是否出超,需要看进口与出口的比较,但是题干中的材料仅仅提供的是出口情况,故 A 不符合史实;出口的货物没有体现来自什么企业,故 B

7、 也不符合史实;从题干来看,茶、丝比重减少较大,但是比重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数量减少,故 C 的说法也不对,所以排除 C;从题干来看,丝、茶的比重减少,豆、棉的比重上升,可以说明当时中国的外贸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 D。点睛:读数据图表需要注意:(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尤其要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 ;(3)关注表格或图形的题头或说明以及出处与注释,还要注意分类栏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题头之间的关系。6.“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A. 具有急功近利的倾

8、向B. 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C. 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4D.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由“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可知,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们缺少群众基础,故选 D;题干中没有体现 AB;C 不符合史实,因为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的思想是全盘否定的,故 C 排除。7.1915 年,中华民国司法部制定了民法草案,有关婚姻部分明确规定:“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五岁、不得成婚” “有配偶的,不得重婚” “夫妇不相和谐而两愿离婚的,得离婚”等。这反映出当时中华民国政府A. 杜绝陈规陋习B. 顺应时代潮流C. 照搬西方文明D. 提倡男女平等【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规定

9、可以体现,民国初期我国对不够年龄结婚、重婚和夫妻关系不和谐采取了顺应潮流的措施,故选 B;仅仅根据材料信息没法达到杜绝陈规陋习的结果,故 A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题干中的信息可以体现是结合了中国的国情的,而不是照搬西方文明,故排除C;题干中是关于婚姻的规定,没有涉及到男女平等问题,故排除 D。8.1977 年左右,以班主任 伤痕为代表,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革”给人们造成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这一创作潮流被命名为“伤痕文学” 。这种现象反映出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 文艺领域开始清算极“左”路线C. 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答案】B【解析】文艺界

10、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革”给人们造成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说明文革之后,文艺界对之前的“左”倾错误的一种反思和批判,故选 B;题干时间是 1977 年左右,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故排除 A;题干仅仅涉及文艺领域,没有真正涉及思想5领域,故 C 与题意不符,排除 C;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时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标志的,故排除 D。9.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这里的“陷阱”是指罗马法A. 固化了统治基础B. 构建了直接民主C. 存在着阶级对立D. 影响了近代法治【答案】C【解析】罗马法设置的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实际上指的是其局

11、限性,从选项看,只有 C 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故选 C;直接民主是古代希腊的雅典实行的,故排除 B;罗马法的统治基础是罗马公民,故在这方面不能说是其局限,所以排除 A;罗马法对近代法治的影响是其积极影响,故排除 D。10.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故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这表明卢梭认为A. 权利转让体现了个体自由B. 社会应提倡生而自由精神C. 社会应由自由的个体组成D. 自由需要社会契约来约束【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产物” 、 “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部分

12、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可知,为了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安全,人们希望通过让渡部分权利建立社会契约来实现,故选 D;权利转让不能体现个体自由,而是将部分自由让渡给了别人,故排除 A;BC 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1.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 (以 1913 年为 100%)这种变化反映了6A. 英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始终居各国之首B. 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加快C.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 英、美、德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A 中的绝对数据是三个国家里最高的,但这并不能表明发展速度最快,而且题干所述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所以 A 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

13、,故排除;表格中各国的工业生产都在增长,但并不是增速不断加快,故 B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 符合题意,第二次科技革命大大地促进了美德英等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各国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故选 C;D说法错误,英美在 19 世纪中期就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故排除 D。12.反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在一些情况下,包括政治家在内的当地人,比全球人更反对全球化。这说明A. 贫富差距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B. 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的矛盾凸显C. 经济全球化侵犯了国家主权D. 反全球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答案】B【解析】“反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排

14、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说明民族认同是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故 B 的说法与题意相符,所以选 B;题干中反映的不是贫富差距引发的反全球化,故排除 A;题干也没有提到经济全球化侵犯了国家主权,故排除 C;D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 华)春, “狩猎”正式开始,明成祖精心挑选的“五7军营” “三千营” “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史载“军容齐整” “步调如一” “兵甲鲜艳” , “列国使节俱惊” ,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

15、了良好效果。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而另一个“连锁反应”是,观览阅兵的埃及使臣回国后,埃及随即解除了在红海对东方商船的禁令,而此后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也终抵红海沿岸。摘编自明永乐帝曾举办震惊世界大阅兵材料二 2017 年 7 月 30 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来自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等九个作战群的 1.2 万名士兵和 600 多台车辆装备参加了阅兵,其中四成装备是首次公开亮相,场面极其宏大而雄强,气势震人心魄。摘编自境外媒体:朱日和大阅兵彰显军政成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16、知识,概括明朝永乐年间能够成功举办大阅兵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永乐年间大阅兵和 2017 年朱日和军演的共通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答案】 (1)因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军事实力的强硬;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成祖的雄才伟略。(2)共通之处:规模大,参演人数多;均展示了最新军事科技成果;均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不同之处:明朝永乐年间大阅兵是要宣扬国威,显示其霸权;朱日和大阅兵旨在展示中国实力,遏制霸权主义。原因:明朝强调华夷之辨,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因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只是展示了阅兵的盛大

17、场面,其实应该从国家政局、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明成祖自身几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就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军事实力的强硬;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成祖的雄才伟略。(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共通之处:由材料一中的“军容齐整” “步调如一” “兵甲鲜艳” , “列国使节俱惊”和材料二中的“來自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等九个作战群的 1.2 万名士兵和 600 多台8车辆装备参加了阅兵,其中四成装备是首次公开亮相,场面极其宏大而雄强,气势震人心魄”可以看出的共同之处很明显,就是两次阅兵都是规模大,参演人数多;均展示了最新军事科技成果;均产

18、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不同之处:结合所学来看,从两者的目的来看具有不同,即明朝永乐年间大阅兵是要宣扬国威,显示其霸权;朱日和大阅兵旨在展示中国实力,遏制霸权主义。原因:需要结合所学两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出发点来看,明朝强调华夷之辨,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 时间 经济思想 主张 16 世纪中期至 18 世纪中期 重商主义 主张国家于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 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

19、动 20 世纪 30年代至 70 年代 凯恩斯主义 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 新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报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9【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然后根据自己提取的信息归纳出一个适合的论题,进行论证即可,题目是关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的,所以选择之后体现其共同的趋势或者共性的东西即可

20、,关键是论证过程要结合所学相关的背景知识,做到论从史出即可。点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一般考查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题目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而不能受所练习的题目影响,问什么答什么,注意主题和观点是有区别的。非常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次北伐”成功后,蒋介石为裁减军队节约开支起见,又想借机排斥异已,下令着手进

21、行军队整编工作。规定全国陆军额定为 60 个师,并统一军制,即以师为战略单位,分甲、乙、丙三种:甲种师每师 3 旅、每旅 3 团;乙种师每师 3 旅,每旅 2 团;丙种师每师 2 旅,每旅 2 团。这种编制方案明显有利于蒋介石所控制的中央军(都是甲种师) ,因此遭到了各地方派系的强烈反对,甚至还因此爆发了一连串的内战。中原大战后,整军工作虽得以重启,但进展很不力。先是,计划将全军均编成 2 旅 4 团制的师,却因“一二八事变”的发生仅编成了 87、88 等少数几个师。继而,蒋介石在对各地红军的围剿作战中发现,现有师的编制有些大,很不灵活,于是又将师分为三种:甲种师为 2 旅 5 团制(即 2个

22、旅所辖的 4 个团之外,师再直辖一个独立团或补充团) ;乙种师仍为 2 旅 4 团制;丙种师则不下辖旅,而直辖 3 个团。到了 1936 年前后,又有所谓“整理师”与“调整师”之分。10上述编制仅限于蒋介石的中央军系统,各地方实力派的军队仍在编制上各搞一套。据张岩松国防部的辟谣新闻与蒋介石的“军改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进行军事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军事改革的特点。【答案】 (1)原因: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排除异己,统一军权,巩固军事独裁统治;借“裁军”来获取政治声望;现有军队编制存有较大缺陷。(2)特点:区别对待中央军和各地方派系;进展缓慢,

23、不断变更改革方案;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实施。【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材料中的“为裁减军队节约开支起见,又想借机排斥异已” 、 “这种编制方案明显有利于蒋介石所控制的中央军” 、 “蒋介石在对各地红军的围剿作战中发现,现有师的编制有些大,很不灵活”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原因有: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排除异己,统一军权,巩固军事独裁统治;借“裁军”来获取政治声望;现有军队编制存有较大缺陷。(2)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上述编制仅限于蒋介石的中央军系统,各地方实力派的军队仍在编制上各搞一套” 、 “先是,计划将全军均编成 2 旅 4

24、团制的师” 、 “于是又将师分为三种” 、 “到了 1936 年前后,又有所谓整理师与调整师之分”等可以得出其特点有:区别对待中央军和各地方派系;进展缓慢,不断变更改革方案;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实施。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2017 年 9 月 20 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主题为“联合国维持和平改革;执行和后续行动”的高级别会议。会议引起联合国会员国高度重视。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副总统彭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以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分别代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与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到会并讲话。他说,每天维和人员都在为建立种久和平创造条件,维和行

25、动仍然是一个“成本效益极高”的工具,但一些问题亟待改革,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古特雷斯说:“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政治的首安地位,以使维和行动的部若对外交努力提供积极支持,而不是将其替代;第二,维和行动的装各应当得到适当保障;第三,维和行动应当维护联合国的价值观;第四,必须与非盟和欧盟等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构建这种伙伴关系并在各方支持下,联合国就一定能够使维和行动适应断旧挑战,使其变得更加有效和具有成本效益。 ”11据安理会商讨联合国维和改革的执行和后续行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联合因维持和

26、平改革”设想。【答案】 (1)困境:维和行动的财政拮据;维和行动的立法缺位;现有维和规则存有较大缺陷;某些大国强行介入维和行动。(2)设想:尊重维和地区的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维和行动的装备应有所保障;维和行动应遵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宗旨;应注重与相关区域性组织的合作。【解析】(1)困境: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成本效益极高” 、“维和行动的部署对外交努力提供积极支持” 、 “维和行动的装备应当得到适当保障” 、 “必须与非盟和欧盟等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等信息并结合联合国维和的有关史实可以得出:维和行动的财政拮据;维和行动的立法缺位;现有维和规则存有较大缺陷;某

27、些大国强行介入维和行动。(2)设想: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讲话可以推论出其设想应该是:尊重维和地区的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维和行动的装备应有所保障;维和行动应遵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宗旨;应注重与相关区域性组织的合作。17.【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王冕(1287 年1359 年) ,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在王冕的诸多传世名作中,以一幅墨梅与一幅白梅的艺术成就最高,这也是两幅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名画。

28、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画相映,寥寥数笔,勾勒出枝头墨梅的淡雅芬芳,尤其是“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堪称神来之笔,读来只觉神清气爽,仿佛画作之上的墨梅陡然间被赋予了生命的气息,使得滚滚红尘也因几缕梅香而生出几分清雅脱俗。摘编自关于大画家王冕的故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冕画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冕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12【答案】 (1)艺术特点:以画梅见长,风格独特;讲究“借物抒情” ,寓意深刻,意境悠远。(2)背景:出生贫寒,了解民间疾苦;个人性格使然;深受当时文人画风格的影响。【解析】(1)艺术特点:

29、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 “只留清气满乾坤” 、 “仿佛画作之上的墨梅陡然间被赋予了生命的气息”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古代文人画的特点可知:以画梅见长,风格独特;讲究“借物抒情” ,寓意深刻,意境悠远。(2)背景:有材料中的“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并结合所学文人画的特征可以得出:出生贫寒,了解民间疾苦;个人性格使然;深受当时文人画风格的影响。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了一种,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答案的来源;二是答题要求,这一题里有“概括” 、 “指出”等要求;三是答题内容,这一题涉及到了“原因” 、 “特点”等;四是答题条件,即修饰答题内容的部分。这些方面明确了,才可以算审题清楚明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