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93379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测高一历史(必修 1)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00 分;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第卷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第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社会, “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郡

2、县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中,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保证了国家的最高执政权力在宗族内的继承,是化国为家的典型表现,故选 B。禅让制的标准是能力的高低,不能保证权力在家族内的继承,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均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 避免皇帝决策失误2C. 确保皇帝的决断权D.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各

3、司其职,并未提高行政效率,故 A 项错误;秦朝皇帝掌握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故 B项错误;秦朝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便于皇帝大权独揽,故 C 项正确;秦朝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对地方进行控制,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秦朝政治制度皇帝制度3.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博、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 ,同时实行分封与都县交错并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A. 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B. 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C. 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D. 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答案】C【解析】“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说明中央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势力的膨胀而采取这样的措施,故 C 项正确;A 不是材料体现主要意

4、思;C 中并不是各个封国地位都高;D 中不符合材料内涵。4.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 ,有的叫赞良方正,有的叫孝梯力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考试成绩B. 门第族望C. 亲族血缘D. 品德、才学【答案】D【解析】【详解】 “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 ,有的叫赞良方正,有的叫孝梯”说明察举3制的主要选官标准是品德和才学,D 正确;A 是科举考试的标准。B 是九品中正制标准。C是世官制标准。【点睛】5.招统计唐代 360 名宰相中有 132 人出身士族,占唐代宰相总数的 358%;崔、卢、李、郑、

5、王等五大士族在唐代共出宰相 83 人占唐代宰相总数的 225%这反映出唐代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答案】C【解析】唐朝宰相大多出自士族,崔、卢、李、郑、王等五大士族占据四分之一,说明唐朝时期注重门第的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力,故 C 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故 A 错误;材料说明世家大族在在宰相中比例,没有涉及选官问题,故 B 错误;唐朝已经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 D 错误。6.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 “密揭” “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

6、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4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阁大臣地位不高也无权,内阁大学士不能与皇帝共同决策,决策权只属于皇帝一个人,内阁大臣也不是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足以证明阁臣是能够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的。故本题答案选 C 项;A 项与与“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不符;B 项与“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

7、准后”不符;D 项本身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7.从秦朝到清明两干多年的吏治发展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有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B. 维护君主专制统

8、治C. 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D. 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答案】A【解析】依据“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可知,中央把地方主官的任免权控制在中央,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 A 项。B 项与题意不符,C 项属于表面现象,D 项不是其根本目的。8.“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 (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B. 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5C. 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D. 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答案】B【解析】【详解】用于军机处的设置,内阁

9、的地位一落千丈,导致“(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的现象。B 正确。材料是说明内阁地位的衰落,并不是说明内阁的性质,A 错误。当时并不是国家政治无事可问,C 错误。不是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是因为内阁地位下降,不让关心,D 错误。【点睛】9.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幼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A. 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B. 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 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D. 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答案】C【解析】【详解】严

10、嵩在明朝末年视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所有家产被抄没”说明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C 正确。监察体系直接隶属于皇帝,A 错误。明朝时期监察体系最为完备,B 错误。监察就不是负责监督,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职责明确,D 错误。10.梭伦改革中曾制定公民拥有第三者起诉权的法律规定,即任何人都可以对伤害城邦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控告。其意义在于6A. 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体制B. 激发了雅典居民的参政议政热情C. 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D. 有助于树立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答案】D【解析】梭伦改革只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机构以及便于公民参政的规则,排

11、除 B;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排除 C;由“任何人都可以对伤害城邦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控告” ,有利于树立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排除 D。11.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 ”。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A. 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B. 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C. 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D. 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 十二铜表法对解决争端的程序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保障争端的解决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故答案为C 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

12、除;B 项是最终目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2.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由此可见,罗马法A. 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B. 维护法官的权威C. 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D. 对后世影响较远【答案】A【解析】7根据题干中“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可以看出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为罗马法发展过程的特点,排

13、除 B 项;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完善不等同于随意性,排除 C 项;D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3.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该规定的实质是A. 保障美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B. 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C. 限制南部 11 个蓄奴州的立法权D. 中央政府不再与州政府实行分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根据所学,其以法律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

14、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的权利结构14.从美国第一届国会开始,逐步形成了两个派别。而经分化改组,到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是A. 及时调整对策以适应民众需求B. 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C. 不断选出人才,推动政治清明D. 互相制约监督,确保政局稳定【答案】B8【解析】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B 正确;AC 不是美国两党制的实质,排除;两党互相牵掣,避免任何一方背离美国的价值观, ,确保政局

15、稳定,这是两党制的作用,不是实质,排除 D。15.1789 年之后,在不到 100 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直到 1875 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这反映出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星现的鲜明特点是A. 政局动荡,进程艰难B. 政局稳定,和平发展C. 王朝战争,完成统一D. 制定宪法,政党选举【答案】A【解析】【详解】 “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说明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政局不稳定,建立民主政治的历程艰难,B 错误,A 正确。C 是德意志统一的方式。D 不符合材料中政局变动的信息,排除。16.法兰西第三共和

16、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A. 总统控制议会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 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总统控制不了议会,A 错误;两者权力是相互牵制,没有大小之分。B 和 C 项错误。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体现出总统和议会权力的相互制约性,D 正确。17.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

17、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表明9A. 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B. 德国国家结构呈现联邦制特征C. 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D. 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受到遏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到“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 ,这就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与各个邦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组织形式呈现着联邦主义的性质,B 正确;A 项错误,此时德国已经统一;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是联邦国家,C 项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普鲁士与各个邦的关系,D 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18.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 17 条

18、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A. 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B. 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 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D. 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答案】C【解析】据材料皇帝的命令要首相的副署,且“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宪法设计体现了首相对皇帝的制约,对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德国政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实,德国皇帝拥有实权;B 项错误,德国皇帝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皇帝和首相间权力斗争激烈,故 D 项排除。19.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某条约内容,协定关税剥夺了

19、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人,将中国大量手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此条约出现在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A10【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之后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从此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关税降低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挤压中国手工业, A 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条约不是协定关税内容,B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体现出资本输出特点,C错误、D 项战争后签订条约不涉及协定关税内容。20.1860 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 , “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这些规定A.

20、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B. 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C. 为列强在华建立租界提供依据D.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答案】D【解析】“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 , “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 ,通过这些条约,法国迫使清政府再次同意天主教自由传教、赔还教产,教会侵略势力随之急剧扩张,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D 正确;材料中规定属于侵略条款,并非正常的文化交流,A 错误;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列强已取得在华建立租界,排除 C。21.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

21、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天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 A;材料没有突出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 D。1122.1896 年请政府对日派出第一批留学生 13 人, “留日“思潮兴起,1901 年留日学生激增,1906 年留日学生达到 8,000 多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

22、因素是A. 清政府留学政策的变化B. 清政府重视发展教育C.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D. 民主革命运动形成高潮【答案】C【解析】【详解】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引起国人研究和学习日本的兴趣。导致留学日本人数增多,C 正确。此类现象与政府留学政策无关,A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政府重视教育,B 错误。民主革命运动高潮是 1905 年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合,D 错误。23.“准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 12 个战略要地派兵驻扎:北京到大沽的炮台一律拆除:天津周围 20 里之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 。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表明A. 列强侵略开始深人中国内

23、地B. 列强改变了瓜分中国的做法C. 中国完全论为列强殖民地D. 清政府放弃切自强努力【答案】B【解析】【详解】 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拆毁北京到大沽的炮台,这一做法说明列强开始控制军事手段控制中国,B 正确;A 是马关条约的影响;该条约是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不是殖民地,C 错误。 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并没有放弃自强的努力,D 错误。24.有学者认为,19 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A. 遭到了列强的镇压B.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C.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24、D. 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12【答案】D【解析】从材料“19 世纪末的中国” “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可以看出,19 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爆发,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并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群众基础,故 ABC 项错误。点睛:材料“19 世纪末的中国” “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然后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即可。25.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

25、团运动更如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A. 建立了自己的政权B. 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D. 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建立农民政权与近代化无关,排除 A 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削弱了中国近代化的障碍,B 项符合题意;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义和团运动的作用,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 C 项;太平天国后期施政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没有实施,排除 D 项。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根据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

26、清政府的统治,减少了中国近代化的障碍,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4 小题,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设计出了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集体议事能够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三省的划分又使宰相之间权力相互制衡,不至于产生一权独大的现象;宰相官阶的降低使得宰相权力削弱。因而可以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既能够保证政府对全国政务的处理,又13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它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街。五摘编自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材料二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 ,还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

27、、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皇帝面前都里得“人微言轻总的来讲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街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智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好贤愚美丑反复变换,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摘编自渖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1)根据材料分析唐代的宰相制度对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有何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和影响。【答案】 (1)意义:宰相集体议事,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分割宰相的权力,使之相互制衡;通过降低宰相官阶削弱宰相的权力,有助

28、于专制皇权的加强。(2)原因:宰相专权的历史教训;皇权专制加强的需要。影响:破坏了中央行政体系的完整性;降低了各级官员的地位和尊严;使最高权力运转被扭曲;使明代官员管理缺乏连续性;严重损害了国家典章制度的地位。【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集体议事能够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归纳出宰相集体议事,减少了决策的失误;依据“三省的划分又使宰相之间权力相互制衡,不至于产生一权独大的现象”归纳出分散宰相宰相的权力,使之相互制衡;依据材料一“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它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街”归纳出削弱宰相的权力,有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宰相专权的历史教训以及皇权专制加

29、强的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归纳出破坏了中央行政体系的完整性;依据“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的信息归纳出降低了各级官员的地位和尊严;依据“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街或扭曲的状态”归纳出最高权力运转被扭曲;依据材料二“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归纳出使明代官员管理缺乏连续性。14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伯里克利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 40 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

30、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财政等一切领城的活舌动作出详细决定。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

31、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答案】 (1)措施:使公民大会成为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

32、制,建立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历史作用:雅典民主政治,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推动了古代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在法治基础上创造出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人类从专制走向民主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小国寡民式的直接民主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易导致社会不公和公民权利受限。(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通过分权与制衡防止了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15【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

33、构”归纳出使公民大会成为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依据材料一“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归纳出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依据材料“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归纳出建立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雅典政治、经济、文化归纳积极影响,依据直接民主缺陷思考消极影响。(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归纳出代议制;依据材料二“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归纳出赋予总统较大权力;依据材料二“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归纳出分权制衡原则。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完善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局限性

34、(1)特点人民主权: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公民掌握政权。集体领导:意见不一致时,少数服从多数。轮番而治: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法律至上:公民内部是平等的后世的民主政治基本都遵循这一基本原则。(2)局限性民主性质的原始性: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

35、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城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形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二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渐变 1:1832 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6渐变 2:19 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渐变 3:20 世纪初,非责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渐变 4:1918 年议会通过人民代

36、表法 ,30 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渐变 5:1928 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摘编自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迈出现代化第一步”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 世纪以来英国议会

37、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德两国民选产生的议会实际权力的区别。【答案】 (1)第一步: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限制英王的权力,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2)变化:逐步取消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特点:以渐进、平缓的改革为主要方式;民主权利逐渐下移,民主范围逐步扩大。(3)特点: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区别:英国民选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德国民选议会不掌握实权,国家大事受帝国皇帝控制。【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38、 ,限制英王的权力,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选民的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等取消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民主政治改革措施从改革方式以及民主范围扩大等角度思考回答。17(3)第一下问特点依据材料三“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从封建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英国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以及德国议会受制于皇帝角度回答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

39、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 年,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城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早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 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 。1851 月 1 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佩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洪仁轩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

40、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环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环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答案】 (1)背景: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2)著作资政新篇 。目的:振兴大平天国;反对满清:实现国家富强。【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归纳出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依据材料一“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归纳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依据材料一“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城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早灾害”归纳出自然灾害的影响。(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和所学从资政新篇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使中国也走18上富强之路”的角度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