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93379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 3;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满分 40 分,每小题 2 分)1.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出A. “克己复礼”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仁政”【答案】D【解析】孟子提出仁政是对孔子的仁的继承和发展,所以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克己复礼”是孔子提出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以法治国是韩非提出的,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

2、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A. 民贵君轻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 制天命而用之D. 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答案】A【解析】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 A 正确;B 是法家思想;C 是荀子思想;D 是墨家思想。3.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 ,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 )A. 西汉 B. 北宋 C. 元朝 D. 明朝【答案】B【解析】2根据“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 “二程” ,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创立理学思想,故材料中的事应该发生于北宋,故选 B。【点睛】根据所学可知, “二程”即北宋理学思想家即程颢、程颐。

3、4.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A. 造纸术B. 灌钢法C. 棉纺技术D. 印刷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示中的流程可以看出反映的是造纸术的制作流程,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纸,符合题干图示中的流程,故 A 项正确;灌钢法是将生铁融入熟铁进行炼钢,不符合题意,排除 B;棉纺技术是纺织技术,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雕版印刷的过程,有点象拓印,但是雕版上的字是阳文反字,而一般碑石的字是阴文正字。此外,拓印的墨施在纸上,雕版印刷的墨施在版上;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

4、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5.下列科技成果中,首先出现在唐朝的是A. 甘石星经 B. 简仪C. 实测子午线长度 D. 九章算术【答案】C【解析】3唐朝时期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故答案为 C 项。 甘石星经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著作,排除 A 项;简仪是元代的天文观测仪器,排除 B 项;九章算术是东汉时期的应用数学著作,排除 D 项。6.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

5、明A. 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B. 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C.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D. 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答案】D【解析】“硫磺、硝石”等属于火药材料,所以材料中的记载意在强调人们对火药材料已经是有所认知的,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国时火药尚未发明,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武器优劣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7.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

6、“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 D 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

7、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4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8.墨子中有关于“圆”

8、“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墨子中的“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 C 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 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

9、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 D 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 D 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9.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 隶书B. 金文C. 小篆D. 草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5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 B 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

10、质无关,故 C 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 D 项错误。10.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 孔孟思想B. 黄老学说C. 两汉经学D. 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源头活水”指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保持活力。这与孔孟的思想无关,排除 A;这与无为的道家思想无关,排除 B;这与两汉经学,无关,排除 C;材料是朱熹的思想,主要是揭示格物致知的道理,故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名师点睛】宋明理学是学习和考试的难点,也

11、是历年考试的热点。在复习备考时不要深究理学的深层次知识,能就理学的一般知识有所认识即可,比如理学的概念、基本观点的确切含义和理学的影响等。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C【解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 D。材料中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

12、信息,排除 A;BC 三项都6与题干意思不符。故选 D。12.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 ”可知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作为正宗,认为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亵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王阳明与朱熹的观点明显不同,即均正确;题干中无法

13、得出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故错误;题干中朝鲜使者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是在亵渎程朱理学,并非背叛儒学,儒学范围较大,并非只包括程朱理学,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故答案为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13.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C 符合题意。李贽思想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资

14、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 表达准确。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文艺复兴将人从封建愚昧中7解放出来,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 说法正确。李贽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人文主义批判当时宗教宣传的“禁欲”主张注重人性,D 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14.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 辛亥革命B. 商鞅变法C. 靖康之变D. 光武中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

15、所学知识可知,辛亥是干支纪年,故 A 项排除;B 项用人名表示历史事件,排除;靖康之变所牵涉的皇帝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记录的是历史事件,故 C 项正确;光武中兴属于皇帝(前者) ,故 D 项排除。15.“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 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答案】ABC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材料信息体现的就是:既要上下相和又要保证贵贱等级的思想,即规范“和而不同”的秩

16、序,A 项最能体现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B 项只体现礼乐制度中的“乐”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君子庶人日趋平等”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排除 C。D 项只体现了礼乐制度中“礼”的思想,也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要重点把握到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要把握到这些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巩固统治以及对中国后8世的影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领会这些制度的内涵。关于“礼乐制” ,要分“礼”和“乐”两个方面来把握,领会到规范“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16.宋代,儒学

17、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儒学家们是从万事万物本源理,这个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的,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的儒学家们是从万事万物本源的角度而非矛盾对立转换出发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而非宋代儒学家的思想,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从人的本性出发是孔孟的思想而非宋代儒学家的思想,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中国

18、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万物本源17.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法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儒家重视礼乐制度,讲究身份等级,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所以符合二者共同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符合题意的是 B 项,A 项只是法家思想,CD 项是儒家思想。18.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9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

19、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据材料汉字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隶书,不是甲骨文,故 A 项错误;楷体汉字机构规整,不是飞舞飘逸,故 B 项错误;甲骨文字可以识读,故 C项错误;甲骨文有象形、会意的特点,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 D 项正确。故选 D。19.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

20、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这与宋代朱熹将论语 孟子 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所以答案选 D,ABC 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未直接关系。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朱熹的思想20.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21、”10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四个选项的关键信息,A“为政以德” 、B“以德兼人者王”都是强调以德治国,D“为天下,非为君也”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 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名师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

22、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共 2 小题,满分 40 分,每小题 2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何”意)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何”意)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无”意)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无”意)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

23、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 材料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回答:11(1)材料一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3)说明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指出这些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答案】 (1)兼爱。非攻。(2)实行仁政,仁义

24、。(3)目的:拯救乱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意义:有利于缓和矛盾,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局限性: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从墨子、孟子的思想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从材料“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可以分析出墨子的主张。(2)从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中可以概括出孟子的主张。(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拯救乱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阶级矛盾的缓和、传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这些主张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

25、可以得出这些主张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 1851 年,历代政权颁行了 100 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 5 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 、 “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

26、前 186 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El 食便很少发生。_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1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答案】 (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沦探讨不足。【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成就。古代中国是

27、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农耕文明比较发达,因此,那一时期的绝大多数的历法或者天文成就,都是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实用性,以总结性经验为主,而不是真正为了探寻科技本身的发展和进步。第(1)问表现的回答,需要依据材料中的第一段,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考生可从天文仪器的改进、天象观测的记录、历法的完善和专门机构的设置等角度来思考。第(2)问因素的回答,依据材料中“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有所增减”这句话,得出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论探讨的不足。【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三、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20 分,每小题 20 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之难治,以其

28、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老子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三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材料四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请回答:13(1)归纳以上材料中各派的基本主张。(2)材料四与材料二中的“德”有何不同?【答案】 (1)材料一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使

29、民无知无欲;材料二主张以德治民,反对刑杀;材料三主张从下层人民中选举贤能,治理国家;材料四主张君主利用刑、德控制臣民,加强君主的权威。(2)材料二中的“德”主要指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德政” ,反对过分的“暴政” ;材料四中的“德”是指君主对臣民的一种控制手段,是相对于“诛罚”而言的,但并不反对“诛罚” 。【解析】【详解】 (1)从材料一“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使民无知无欲”可以分析出老子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使民无知无欲;材料“为政以德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反映出材料二主张以德治民,反对刑杀;材料“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反映出材料三主张从下层人民中选举贤能,治理国家;材料“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反映了材料四主张君主利用刑、德控制臣民,加强君主的权威。(2)从材料“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