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机械运动实战演练.docx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93428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机械运动实战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机械运动实战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机械运动实战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机械运动实战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机械运动实战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机械运动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关于测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D使用测量工具时不能超过量程,否则有可能损坏测量工具2下列各物体中最接近 8104m 的是( )A一张课桌的长度 B一支粉笔的长度C一只文具盒的长度 D一只乒乓球的直径3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前,没必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4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

2、似走来迎” ,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A船 B山 C河岸 D树木5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 15cm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2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6s,甲在乙前面 1.2m 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7小明和小华在周长 400 米的跑道上跑步,他们同时出发,同向而跑, 经过 200 秒小明追上小华

3、,他们反向而跑,经过 40 秒相遇,若小明速度较快,则小明的速度是( )A6m/s B5m/s C4m/s D8m/s8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 式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 v 越大,通过的路程 s 越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 v 越大,通过的时间 t 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 v 和路程 s 成正比,与时间 t 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 v 由 决定但与 s,t 的大小无关10如图所示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 A、B、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 AC 的

4、中点。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3A以 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斜面坡度越陡越好,便于计时C小车在 AB 段运动所用时间与在 BC 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AB 段的平均速度11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 s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 100mB030s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 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12图是甲、乙两辆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小车的 st 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 5 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C经过 10 秒

5、钟,甲、乙两车通过 的路程相等D经过 30 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二、填空题:13如图为某商场内的自动扶梯,若小明同学站在以 1m/s 速度匀速 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通过 10m 的路程,需 s;若以扶手为参照物,他是 的(填“静止”或“运动” ) 。414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课桌的高度是 80 ;在用放大倍数为 2104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白鼠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核直径约 1.6cm,则该细胞核的实际直径约 m。15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 、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cm16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其中甲

6、表叫 ,它的最小分度值是 。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 400m 跑的时间,应用 表;若要观测一场电影的放映时间,应用 表。17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 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 行驶。18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19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 发现前方 70m 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 6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5s,则制动前汽车

7、行驶速度为 m/s,由此,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20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有 12 节车厢(包括火车头)5,已知每节车厢长 15m,当火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80s,则该火车的长度为 ,该隧道长度为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2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 、 “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 。2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 0.980m,然后发现该米尺与

8、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 1.002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三、解答题:23小明家距学校 3600m,他步行上学的平均速度约为 1.2m/s小明改骑自行车后,上学时间平均少了 38min。求:(1)小明步行上学所用的时间?(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2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8m/s 的速度行驶 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 20m/s 的速度行驶 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5小丽欲测量一根长为 L 的细铜丝的直径,她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

9、铜丝的长度 L1;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 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 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6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 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F 是 。(2)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26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为 。(2)小车从位置甲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丙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3)小车从位

10、置甲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乙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甲到乙所用时间是 。(4)小车由甲至乙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由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 m/s。27小刚是班上有名的短跑运动员。有一天,大家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论起来,大家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比赛。正在这时,小玲说,如果比赛时间足够长,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刚快;如果比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2)请你设计一个比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断的对错;(3)如果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

11、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表 1:小刚跑步的成绩表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时间/s 2.8 5.1 8.6 11 18.8 30.3 45.2 58.5 82.5 122.57.5表 2:小玲骑自行车的成绩表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时间/s 5.0 7.5 10.0 15.0 26.0 34.2 42.0 50.0 62.0 82.0在 400m 全程中,小刚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

12、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阶段。问:从起点开始,在哪一个路段小玲的速度 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8参考答案1.D 2. B 3.C 4.A 5.D 6.D7.A 解析:根据 Svt可得 s=vt,同时出发,同向而跑,经过 200 秒小明追上小华时,小明正好比小华多跑一周,即 400 米,则(v 小明 v 小 华 )200s=400m;同时出发,反向而跑,经过 40 秒相遇,则两人一共走的路程恰好是一周,即 400 米,则(v 小明 +v 小华 )40s=400m;联立解得,v 小明 =6m/s。故选 A。8.B 9.D 10.D

13、 11.C 12.C13. 10 静止14. 米刻度尺 cm810715. 量程 1.7016. 停表 1s 停钟17. 东西18. 9:219. 20 不酒后开车20. 180m1600m89s21. 向后运动静止 解析:甲的图象是 st 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 v 甲 = = =4m/s;乙的图象是 vt 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 v 乙 =6m/s;丙的图象也是 vt 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 v 丙 =4m/s;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此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

14、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后运动;甲和丙的速度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保持静止。22. 0.982m23. 因为 Svt,所以小明步行上学所用的时间:1360.2/mt s(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时间:t2=t1t=3000s2280s=720s,9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平均速度: 23605/7Smvst。24. (1)由速度公式 Svt得:s1=v1tl=8m/s500s=4000m.(2)s 2= v2t2=20m/s100s=2000m,则 s=s1+s2=4000m+2000m=6000m;t=tl+t2=500s+100s=600s,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601/Smvst

15、s。25. (1)AC 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 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 n,即得细铜丝直径(2)DEBF26. (1) Svt(2)90.00(3)2(4)0.130.1627. (1)平均速度;(2)让小玲和小刚同时同地出发,观察他们在 5s 中的时间和5min 的时间内谁在前面即可;(3)可以,可以据他们运动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的比值即速度进行比较;(4)在 400m 全程中,小刚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3.27 m/s、4.88 m/s;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 160 m 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 42 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从起点开始,在 200m240m 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