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pptx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93504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知人论世读经典,二十三 记承天寺夜游,二十三 记承天寺夜游,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第五单元 知人论世读经典,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文常信息,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进士。苏轼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卓有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诵甚广。,

2、追溯背景,此文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政敌借口其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谤讪朝廷”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基础积累,积累篇,qn,xng,su,bi,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念 无 与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寻 张 怀 民 (2)怀 民 亦 未 寝,相 与 步 于 中 庭 (3)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 荇 交 横,盖 竹 柏 影 也 (4)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答案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

3、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梳理篇,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整体感知,3全文以_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_,创设了一种清冷澄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_。,月光,深夜月光图,旷达心境,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4、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合作交流,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渲染出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答案 “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出竹柏之影的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解析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6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

5、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答案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向光明的前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经典讲练,C,解析 C A项,“户”的古义是 “门”,今义是“人家;住户”。B项,“念”的古义是“想到,考虑”,今义是“想念”。C项,“庭”的古今

6、义都是“庭院”。D项,“但”的古义是“只是”,今义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今异义 考点解读:古今异义是指古已有之,现在仍然使用,字音字形完全相同,但意义已发生了变化的词。古今词义的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有些词的原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词义缩小:词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了。词义转移:词义发生了转移,即古义表示甲事物,今义表示乙事物了。褒贬变化: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考点聚焦,答题思路:对于词语古今异义的辨析,首先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进行。其次将词语的含义灵活迁移出来,与课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进行比照,就能快速推

7、断出课外文言文中词语的古今意义了。,比喻奇特,别出心裁()文中描写月色的只有三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澄澈世界,着实令人神往。在这里,作者先用“庭下如积水空明”这个隐喻先声夺人。接着进一步写清澄的水中的藻荇,它们参差错落,互相交接。这样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院子里怎么会有“空明”的“积水”?,归纳总结,写作特色,又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空中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原来空明的积水却是一泻千里的月色,水中的藻荇却是月光下竹柏的影子。这样运用比喻别出心裁,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就

8、呈在作者的笔下。,语言凝练,饶有余味本文之所以能够成为宋以后散文小品的范文,除语言简洁、准确、形象,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瞬间佳境的特征外,还在于它以极少的文字,包罗了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饶有余味,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用清新隽永的诗意语言表露出来。如“欣然起行”一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它不仅衬托了月色的美妙,也点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文中写作者赏明月,看竹柏,自适其适,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他那“自适”“自乐”中,隐含着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文章的字里行间,特别是结尾数句,都表现了这种特殊的心境,不过比较含蓄罢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两句反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结语,揭示了不乏良辰美景,但缺乏赏景之人的意旨。一个“闲”字,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这几句话貌似达观自得,实含惆怅、悲凉之意。,主旨归纳,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绘了月下美景,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结构图示,记承天寺夜游,叙事,夜深人静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与张怀民 步于中庭,写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苦闷的心情 旷达的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