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93567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一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析 材料中“初税亩”是一种赋税制度,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B 项不符合史实;C、D 两项表述错误,土地国有制是在瓦解而不是完善或完全消失。答案 A2.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 ,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

2、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解析 结合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农民因谷贱破产沦为盗贼,所以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故选 B。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 B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

3、步代替井田制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解析 “经济变革”指的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了井田2制,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进程,故选 B。答案 B4.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 4 年(公元前 569 年)土可贾(买)焉。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公元前 569 年,土地可以买卖。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土地私有的出现。其他三项只是表面现象。答案 C5.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4、。这些措施( )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解析 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才能和军功,故本题选 C;其他三项说法错误。答案 C6.公元前 594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 ,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解析 “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 C

5、 正确。答案 C7.战国策秦策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农耕经济的繁荣3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客观上有利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 C 项。答案 C8.商鞅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因而他在秦国变法,只许秦民盲目服从,所谓习非成是。为防止秦民“智多” ,商鞅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贵族的力量 B.改变社会习俗C.“燔诗书而明法令” D.实行二十等

6、爵制解析 变法中采取的“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使秦民盲目服从,故选 C项。答案 C9.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及:“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该论述中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 )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推行一夫一妻,推动小农经济发展解析 本题易错选 A 项,误认为推行一夫一妻是为了户籍改革。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的改革。推行一夫一妻既整顿了社会风俗,也有利于小农

7、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转型。故选 D 项。答案 D10.战国时期被“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 D.世卿世禄制解析 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 D 正确。答案 D11.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4解析 商鞅之所以遭此酷刑,关键是其改革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抗,其

8、中,变法中“军功授爵”这一措施对旧势力威胁最大,故 B 符合题意。答案 B12.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则材料反映( )A.汉代农业生产效率高 B.汉代农民税赋较轻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 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解析 根据材料“用商鞅之法”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说明作者认为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造成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分化严重,贫民生活困苦,故 D 与题意相符。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

9、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连续出兵魏国,夺取大片土地。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

10、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 ,根据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顺应当时形势” “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等信息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目的”依据“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分析作答。第(2)问, “效果”结合“秦民大说(悦)”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夺取大片土地”等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答案 (1)背景:社会大变动;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目的: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2)效果:人民乐

11、业;军人勇于战斗;社会安定;秦国逐渐强大。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前越王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上,于是重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会争斗就得有准备,知道会按时使用就要了解物品,此二者清楚了,各种货物的情形均可得以观察而5明了。所以岁星在金位(西),五谷丰登;在水位(北),有水灾;在木位(东),有饥荒;在火位(南),有干旱。干旱则预备舟船,水涝时则准备车辆,这是事物的理。六年一次丰收,六年一次干旱,十二年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二十钱就会危害农民,每斗九十钱就会使商人受损失。商人受损则钱财不流通,农民受损则土地不被开垦。每斗上不超过八十钱,下不少于三十钱,则农民、商人都获利,平价售粮

12、调整物价,通关入市的货物不短缺,是治国的道理。积贮之理,务必储备完备的物品,不要有停滞的货币。以货物相互贸易,不留容易败坏的货物,不可囤积以求高价。议论货物的有余与不足,就知道物价的涨跌。物价上涨到极点就下跌,跌到极点则反弹。价格高时出手要如同抛弃粪土,价格低时购入有如收购珠玉,货币钱财要使它像流水一样周转。 ”(勾践)治国十年,国家富足,厚赏战士,战士冒飞矢流石进军,如同渴时得饮,终于向强大的吴国报了仇,又在中原阅兵,称号“五霸” 。译自史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勾践改革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计然的建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勾践改革的影响。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

13、所学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各种货物的情形均可得以观察而明了” “平价售粮调整物价,通关入市的货物不短缺,是治国的道理。积贮之理,务必储备完备的物品,不要有停滞的货币。以货物相互贸易,不留容易败坏的货物,不可囤积以求高价。议论货物的有余与不足,就知道物价的涨跌。物价上涨到极点就下跌,跌到极点则反弹”信息进行概述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中“(勾践)治国十年,国家富足,厚赏战士,战士冒飞矢流石进军,如同渴时得饮,终于向强大的吴国报了仇,又在中原阅兵,称号五霸 ”的信息进行概括作答即可。答案 (1)背景:诸侯混战,越国被吴国打败。建议:平常时期国家要备战备荒;制定商品价格要兼顾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把国家财政的货币转化为耐藏的贮藏物品;保持市场繁荣和物价稳定;国家管理经济要遵循价格和经济规律;加快货币周转。(任答四点即可)(2)影响:越国经济发展,国富民强;战胜了吴国并争霸中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