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93571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 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了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政治改革的目的、内容。2.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探讨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3.认识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1861 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表现(1)农业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更新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剧农村社会分化,富农和部分地主开始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到 19 世纪 80 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

2、分。(2)工业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沙皇政府制定政策,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9 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石油、机器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3.问题: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对法国资本依赖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知识点二 政治的缓慢变革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措施(1)政治体制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2)司法制度:废除原来的按等级审判的制度,并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3)军事方面: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2(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3.影响(1)局限性: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的国家。(2)进步性: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知识点三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对改革的评价(1)性质: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矛盾不断产生。2.社会矛盾的表现(1)资产阶级:既不满意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于地主阶级。(2)农民阶

4、级: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反抗不断。(3)平民知识分子: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3.过程:1881 年 3 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4.影响: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专制统治;俄国近代化进程并未终止,改革没有成功改造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在所难免。【概念阐释】1.律师制度:律师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关于律师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民粹派:俄国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相信俄国村社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农民是“本能的社会主义者”和“天生的革命者” ;主张通过农民革命,推翻专制制度。【思维点拨】1.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

5、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但是相较于欧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俄国无论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2.俄国的政治改革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入俄国,更多的人认识到俄国与西方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3.1861 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而为 1905 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1861 年农奴制改革保留的封建残余成为 1905 年革命直接反对的目标。4.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潮流的影响。【图解历史】 俄国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表现3【结构图示】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主题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 1861

6、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1860 年 99 11 600 7 9541879 年 187 42 000 51 937史料二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漫画文明的火炬 ,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 。1.史料一反

7、映了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说“俄国只用几十年的4时间就完成了欧洲一些国家几个世纪才完成的向资本主义的转变。 ”2.史料二体现了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指沙皇打着“文明”的口号,把反对封建专制的人流放到西伯利亚。1.史料一中列宁说的俄国“完成的转变”是指什么?提示 到 19 世纪 80 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加快,19 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2.依据史料二,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政治变革。提示 进步性:政治改革有利于促进俄国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局限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8、沙皇专制统治,具有明显的专制色彩和封建残余。史论归纳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1)经济方面: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政治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

9、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1.到 19 世纪 80 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 1861 年俄国实施了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强化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国际市场解析 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B 项。答案 B52.据统计,18601890 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 2 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 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 19 倍,

10、石油产量猛增了 200 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 6 倍。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B.农民赎买土地使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C.工业革命的推动D.沙皇统治被推翻解析 沙皇统治被推翻是在二月革命时,不符合题意,故选 D 项。答案 D3.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

11、.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解析 从题干材料来看,俄国的司法改革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明显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C、D 三项的叙述在题干材料中无法印证。答案 A4.1864 年,根据俄国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 ,俄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省和县设立了地方自治会议及其执行机关。这些机构( )是由选举产生的 是俄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标志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A. B.C. D.解析 1861 年改革后的俄国,其政治体制仍然是沙皇专制,虽然出现了经选举产生的自治机构,但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因此

12、,的叙述明显与史实不符。答案 C5.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解放者”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这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6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解析 改革以后,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于 1881 年将亚历山大二世暗杀。答案 D6.列宁说:“1861 年诞生了 1905 年不能防止 1905 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下对列宁的观点说法成立的是( )A.1861 年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B.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C.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D.改革的根本

13、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1905 年革命的性质即资产阶级革命,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这说明俄国 1861 年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沙皇专制统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故 D 与题意相符。答案 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 1863 年的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在美国, 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也被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 1914 年的俄国比起 1825 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

14、,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860 年,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序(1)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问题。(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解析 第(1)问改革后的俄国与欧洲的“相似”

15、主要表现在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种“相似”说明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通过向西欧学习进行现代化建设。第(2)问俄国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7的历史根源。答案 (1)相似: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司法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法治化进程;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民主化进程。阐释: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俄国通过学习西欧进行现代化建设)。(2)1861 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影响: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现

16、代化进程;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1.从近代化角度来看,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A.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的良好时机,促进工业发展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强化了中央集权D.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扩张海外市场解析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近代化道路,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答案 B2.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工业发展中的最主要表现是( )A.资本主义农业产生并迅速发展B.自由劳动力增多C.国际国内市场扩大D.主要生产部门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解析 A 项是农业发展的表现,B、C 两项是工业发

17、展的原因,故排除 A、B、C 三项,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3.1861 年后,俄国资产阶级虽然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状况,但却仍然依附封建地主阶级。其主要原因是( )A.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充足资金B.农奴主拥有大量土地赎金C.俄国仍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D.沙皇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解析 长期的封建农奴制统治造成的贫穷落后,以致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充足的资金。故 A项正确。答案 A4.下表为 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8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1860 年 99 11 600 7 9541879 年 187 42 000 51 937表格中数字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

18、原因是( )A.农奴制的优越性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C.19 世纪 70 年代,俄国实现了近代化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生产解析 从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字的变化,可以判定这是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状况。答案 B5.1861 年改革后,沙皇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城市杜马。在每四年一次的城市杜马选举中,凡是纳税人,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一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 )A.把旧贵族排斥在地方自治机构之外B.为城市资产阶级进入地方自治机构开辟了道路C.进一步扩大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D.彻底扫荡了旧势力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需要解析 “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

19、,表明地方自治机构的改革并没有排斥旧势力,由此可排除 A、D 两项。自治机构的建立,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推进的结果,因此,C 项的叙述也是不正确的。答案 B6.农民经济虽从 1861 年改革后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统治地位,但它的发展却受到地主土地所有制、工役制、农村公社和土地重分制等农奴制残余的限制,阻碍了农民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明( )A.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农业成为主体B.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C.农奴制改革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D.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意义不大解析 材料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的发展,但更重要的一层意思是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表明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答案

20、B7.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9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解析 1861 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基础领域的变革,必然推动上层建筑领域发生变革,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这一切都推动着俄国近代化的发展。答案 C8.观察下图,在民粹派的宣传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宣传

21、农奴制度的罪恶,反对农奴制B.痛斥沙皇专制制度对农民的剥夺C.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D.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 民粹派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答案 D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61 年 2 月 19 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准备,农奴制被正式废除。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予他们的权利:包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当程序而公正的司法权。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在当时的社会,沙皇做出改革的决定,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

22、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意安东尼奥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皇改革“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沙皇改革发生在 1861 年,原因主要是农奴制的落后和克10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第(2)问,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指的是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维护俄国的大国地位;“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指政治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公民权。答案 (1)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国内矛盾。(2)说明: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维护了俄国的大国地位。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公民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